产业集中度

搜索文档
硅业分会:上半年多晶硅基本达到产销平衡;百川股份:实控人已正常履职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07:17
NO.1 博迁新材:股东新辉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7月20日,博迁新材公告称,股东新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 超过261.60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 内。 点评:博迁新材股东新辉投资计划减持,此举或引发市场对公司股东信心变化的关注,短期或对股价形 成一定压力。但减持比例较小,且时间跨度较长,长期影响有限。公司需通过后续业绩表现稳定投资者 预期。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董兴生 丨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丨 点评:硅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于成本,企业普遍亏损,各环节开工率创历史新低。减产措施下,多晶硅产 销渐趋平衡。行业正通过主动调整缓解供需矛盾,长期看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但短 期企业盈利压力仍存。 NO.3 百川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已正常履职 7月20日,百川股份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已回到工作岗位,能够正常履行公司法定 代表人、董事长等职责,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百川股份7月1日公告,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 江家属通知,郑铁江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 ...
产业与地区:两个集中度观察
一瑜中的· 2025-07-20 23:31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陆银波(15210860866) 核心观点 本周从地区与行业视角,观察各地区的产业集中度以及各产业在地区层面的集中度。从产业的健康发展角 度,若所有地区都在发展该行业,则或易带来"内卷"。若所有地区在该行业投入都较少,则可能也同样不 易于产业进步。后续需要的关注产业或是这两个极端。 报告摘要 一、地区视角:各省份的核心产业是哪些? 我们关注各省工业企业的分行业收入数据。基于各省统计年鉴(注:不含西藏),多数省份数据更新至 2023 年,个别例外。 以营收排名第一的行业占该省工业企业收入之比来看, 30 省平均值为 19.7% 。超过 20% 的包括 :吉林 (汽车, 42.3% )、山西(煤炭开采, 38.7% )、河北(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29.6% )、北京(电 热, 28.4% )、广东(电子设备制造业, 25.7% )、海南(燃料加工业, 25.6% )、上海(汽车制造 业, 20.9% )、内蒙(煤炭开采, 20.7% )、重庆(电子设备制造业, 20.6% )等。 以营收排名前五的 行业合计 ...
新规后再看并购重组市场:寻变化、探趋势
长江证券· 2025-06-09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新规后并购重组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本轮重组与上一轮在监管环境、市场表现等方面存在异同,整体脱虚向实趋势延续,产业逻辑加深,双创含量进一步提升 [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寻变化:并购重组再次进入新一轮鼓励周期 - 修订历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自2008年出台至今修订7次,形成8版,逐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借壳上市标准、审核程序以及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等,形成目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管理的监管体系 [14] - 政策脉络:经历了政策建立期—政策鼓励期—政策收紧期—政策中性偏松—政策鼓励期,当前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2008 - 2013年政策中性,制度确立发展;2014 - 2016年8月政策鼓励,并购跨越式增长但有不规范行为;2016年9月 - 2019年9月政策收紧,炒壳乱象遏止;2019年10月 - 2023年政策中性偏松,助力新兴产业;2024年至今政策鼓励,多举措活跃市场 [4][19][20] 探趋势:本轮并购重组与此前有何异同? 监管环境 - 自上而下多举措活跃:新国九条奠定宽松方向,退市制度、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相继出台,第八版《重组办法》发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5][26] - 有条件侧重:当前侧重鼓励“双创、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以及“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方向,兼具对“炒壳”行为的监管与打击;2014年宽松周期更偏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以及国有资本发展等 [5][28] - 具体条例:2014版修订普适性放松,无特定指向,放松监管及审批手续;2025年版是对并购六条的全面落实,鼓励跨界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提高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包容度 [5][34] 市场表现 - 双创含量提升,产业逻辑加深:上市公司方面,竞买方占比提升,小市值占比下降,大市值并购活跃;板块和行业方面,主板份额下降,科创板提升,新兴科技及新质生产力成聚集领域;重组形式上,发行股份与协议收购并重,可转债方式提升;重组目的更趋多元,借壳上市大幅缩减 [6][36][47]
国泰海通:钢铁总库存维持降势 看好板块低位布局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1:15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短期随着行业逐步转入淡季,该 行预期钢铁需求将边际趋弱,且库存降幅将逐步收窄。长期来看,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是 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充分受益;在环保加严、超低排放改 造与碳中和背景下,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重点推荐 国泰海通主要观点如下: 1)技术与产品结构领先的宝钢股份,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的华菱钢铁、首钢股份,低成本与弹性钢企方大 特钢、新钢股份;2)低估值高股息具备竞争优势的特钢龙头中信特钢、甬金股份;高壁垒材料公司久立特 材、翔楼新材、铂科新材;高温合金龙头图南股份、抚顺特钢,中洲特材;3)需求复苏趋势下,看好具有 长期格局优势的上游资源品,推荐河钢资源、大中矿业、安宁股份、鄂尔多斯、永兴材料、包钢股份 等。 需求环比下降,总库存维持降势 风险提示:供给端收缩不及预期,需求大幅下降。 上周(本报告中的上周均指2025年5月19日至5月23日当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04.56万吨,环比 下降9.2万吨;其中,建材表观消费量346.93万吨,环比上升5.6万吨;板材表观消 ...
国泰海通:钢铁行业总库存重回降势 龙头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凸显
智通财经· 2025-05-20 16:25
行业评级与长期趋势 - 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 长期来看产业集中度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 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充分受益 [1] - 在环保加严、超低排放改造与碳中和背景下 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1] 需求与库存动态 -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13 76万吨 环比上升68 56万吨 产量为868 35万吨 环比下降5 82万吨 [2] - 总库存为1430 66万吨 环比下降45 41万吨 维持近年同期最低位水平 [2] - 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4 15% 环比下降0 47个百分点 电炉开工率为64 74% 环比上升1 28个百分点 [2] - 五一假期短期影响消退后需求环比回升 但随行业转入淡季 需求或边际趋弱 库存降速可能逐步收窄 [2] 盈利与原材料数据 - 上周45港进口铁矿库存14166万吨 环比降72 62万吨 维持偏高位水平 [3] - 螺纹模拟平均吨毛利216 1元/吨 环比升23 8元/吨 热卷模拟平均吨毛利100 1元/吨 环比升32 8元/吨 [3] - 247家钢企盈利率59 31% 环比升0 44个百分点 钢价升幅大于原材料 行业盈利环比改善 [3] 供需展望与政策影响 - 地产端钢铁需求占比下降 但负向拖拽有望逐步减弱 基建托底与制造业平稳增长将推动需求逐步企稳 [4] - 部分钢企连续亏现金流 2024年两波主动性减产显示供给脆弱性 2025年供给端存在进一步减产可能性 [4] - 国家发改委提出2025年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 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行业集中度提升将带来盈利中枢长期修复 [4]
中钢协推动低质企业退出市场 力促钢铁产能大重组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05:55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获悉,《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 办法》修订稿已完成初稿。中钢协向工信部建议,取消不同企业之间的炼铁炼钢产能置换,即取消产能 指标交易,去除附加于产能指标之上的利益,仅允许通过整体性、实质性的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 此外,中钢协还建议,鼓励有实力且有意愿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同时逐步推动一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的企业退出,减少企业数量,提升产业集中度。 阻止劣币驱逐良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3016万吨,同比下降1.3%;粗钢产量 25933万吨,同比微增0.6%。尽管3月份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5%,但同期产量增速达到4.6%,供需矛 盾依然明显。 产能置换被视为破解供需失衡的关键举措。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此 后,通过实施产能置换,钢铁行业在改造升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兼并重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然 而,该政策在2024年被暂停。 与此同时,钢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 钢企,每吨钢的改造投资约474.35元,平均环保运行成本 ...
国泰海通:钢铁行业供需双降 持续看好板块低位布局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15:50
行业评级与推荐 - 维持钢铁行业"增持"评级 长期来看产业集中度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 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充分受益 [1] - 环保加严、超低排放改造与碳中和背景下 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1] - 重点推荐宝钢股份(600019 SH)和华菱钢铁(000932 SZ) [1] 需求与库存动态 -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为845 20万吨 环比下降125 66万吨 [1] -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为874 17万吨 环比下降9 52万吨 总库存为1476 07万吨 环比上升28 97万吨 维持近年同期最低位水平 [1] - 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4 62% 环比上升0 29个百分点 高炉产能利用率为92 09% 环比上升0 49个百分点 [1] - 电炉开工率为63 46% 环比下降0 64个百分点 电炉产能利用率为51 89% 环比下降0 14个百分点 [1] - 预期假期影响消退后需求有望环比回升 库存有望重回降库趋势 但短期需求或逐步边际趋弱 库存降速或逐步收窄 [1] 原材料与盈利情况 - 上周45港进口铁矿库存14239万吨 环比降64万吨 维持偏高位水平 [2] - 上周螺纹模拟平均吨毛利192 3元/吨 环比降39 7元/吨 热卷模拟平均吨毛利67 2元/吨 环比降34 7元/吨 [2] - 247家钢企盈利率58 87% 环比升2 59个百分点 [2] - 预期铁矿加速增产且需求难有较大提升 铁矿或进入宽松周期 钢铁成本掣肘因素有望改善 行业盈利中枢有望逐步修复 [2] 供需展望与政策影响 - 地产端需求占比下降 地产对钢铁需求的负向拖拽效应将明显减弱 财政发力下基建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 制造业需求有望平稳增长 国内钢铁需求有望逐步企稳 [3] - 尾部钢企已出现亏现金流的情况 2024年两波主动性减产 供给脆弱性凸显 预期2025年供给端存在进一步减产甚至停产的可能 [3] - 2025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提出"2025年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 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行业加快并购重组 集中度提升将带来盈利的长期修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