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转创

搜索文档
频频斩获海外大单!医药行业“仿转创”迎来收获季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5:18
中国医药企业"仿转创"转型背景 -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平均3年缩短至60天 为创新药崛起提供制度基础 [3] - 2018年药品集采推动仿制药平均采购价格大幅下降 行业共识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终结 [3] - 仿制药阶段是医药行业发展必经过程 企业积累资金和工艺技术 行业建立一致性评价体系 [4] 代表性企业转型成效 - 恒瑞医药2018年仿制药收入占比近九成 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40亿元(不含许可交易)同比增长30.60% 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3] - 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等以仿制药起家企业 2025年斩获重磅创新药BD大单 在创新药领域取得不俗表现 [1][3] - 奥赛康2019年消化药营收33.66亿元占总营收74.50% 2024年消化类产品营收降至2.70亿元占比15.18% 通过抗肿瘤类、抗感染类产品快速增长抵消负面影响 [4][6] "以仿养创"战略实施模式 - 奥赛康通过仿制药迭代更新保障现金流稳定 预计2025年有5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计划未来三年每年实现1个1类创新药获批 [6] - 山东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将研发路径转变为"以仿养创、以仿促创、仿中有创、仿创结合" 依托仿制药获得持续现金流为创新药研发造血 [7] - 仿制药积累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生网络成为创新药商业化宝贵资产 实现资源战略重组而非简单资金转移 [7] 转型面临的核心挑战 - 创新药研发存在"三个10"规律: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含研发失败成本)、成功率不足10% [8] - 嘉和生物创新药PD-1杰诺单抗2023年上市申请被拒 导致8年研发投入失败 [8] - 迈威生物2017年成立后连续8年亏损 累计亏损超过57亿元 最近三年亏损合计超过30亿元 [8] - 仿制药"跟随式研发"与创新药"颠覆性探索"存在本质差异 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需适应容忍试错的文化土壤 [9]
频频斩获海外大单!医药行业"仿转创"迎来收获季
证券时报· 2025-08-19 12:21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 - 2025年中国创新药企如恒瑞医药等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突破,这些企业多从仿制药起家,通过转型实现创新药突破 [1] - 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3年缩短至60天,为创新药崛起奠定基础 [2] - 2018年药品集采推动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共识认为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终结,需向高水平创新转型 [2] 企业转型案例 - 恒瑞医药2018年仿制药收入占比90%,2024年创新药收入达140亿元(同比增长30.6%),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2] - 奥赛康2019年消化药营收33.66亿元(占比74.5%),2024年降至2.7亿元(占比15.18%),公司通过抗肿瘤等创新药布局抵消仿制药下滑影响 [3][5] - 奥赛康2025年首个1类创新药获批,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获批1个创新药,同时保持仿制药研发(2025年预计5个仿制药获批) [5] 仿创结合模式 - 山东创新药物研发从仿制药转向“以仿养创、以仿促创”,依托仿制药现金流支持创新药研发 [5] - 汇宇制药指出仿制药经验有助于创新药商业化,降低风险,强调创新药需国际化、差异化定位 [6][7] - 传统药企在仿制药领域积累的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生网络可转化为创新药商业化优势 [7] 转型挑战 - 创新药研发存在“三个10”规律: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如嘉和生物PD-1研发8年未获批 [7] - 迈威生物2017-2025年累计亏损超57亿元,其中近三年亏损30亿元,研发费用占比高 [8] - 仿制药与创新药研发逻辑不同,创新药需颠覆性探索,部分企业因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不适应转型而面临困难 [8][9] 行业生态与前景 - 华南医药高管指出创新药需容忍试错的文化,传统药企观念转变比技术研发更难 [8] - 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认为创新药需“小而专”企业试错,成功后可诞生数百亿美元重磅新药 [9] - 东建国际范译阳强调缺乏创新基因的药企可能因低估研发投入(人力、财力、周期)而失败 [9]
频频斩获海外大单!医药行业“仿转创”迎来收获季
证券时报· 2025-08-19 11:37
核心观点 - 中国医药企业通过"仿转创"转型实现创新发展 依托仿制药积累的产业基础和资金 在"以仿养创、以仿促创、仿中有创、仿创结合"模式下取得成功 但转型过程面临研发高风险和思维惯性等挑战 [3][4][6][14] 行业转型背景 -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平均3年缩短至60天 为创新药崛起提供制度基础 [6] - 2018年药品集采推动仿制药平均采购价格大幅下降 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终结 行业共识需向"高水平创新"转型 [6] - 仿制药阶段是行业发展必经过程 企业积累资金和工艺技术 行业建立一致性评价体系 [7] 企业转型案例 - 恒瑞医药2018年仿制药收入占比近九成 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40亿元(不含许可交易)同比增长30.60% 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6] - 奥赛康2019年消化药营收33.66亿元占总营收74.50% 2024年消化类产品营收降至2.70亿元占比15.18% 通过抗肿瘤等新产品抵消下滑影响 [8][10] - 奥赛康2025年1月实现首个1类创新药获批 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获批1个1类创新药 同时保持仿制药研发 今年预计5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10] 转型模式特点 - "以仿养创"通过仿制药利润反哺创新药研发 保障现金流稳定并减少融资依赖 [10][11] - 仿制药与创新药研发产生协同效应 仿制药经营经验有助于创新药商业化并降低风险 [11] - 转型是资源战略重组 仿制药积累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生网络成为创新药商业化宝贵资产 [11] 转型挑战 - 创新药研发存在"三个10"特征: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含研发失败成本)、成功率不足10% [14] - 嘉和生物创新药PD-1杰诺单抗上市申请被拒 导致8年研发投入失败 [14] - 迈威生物自2017年成立连续8年亏损 累计亏损超57亿元 最近三年亏损合计超30亿元 [14] - 转型需突破思维惯性 仿制药"跟随式研发"与创新药"颠覆性探索"存在本质差异 组织架构和文化转变难度大 [14] - 缺乏创新基因的药企可能忽视创新药研发所需庞大资源及长周期 跟随靶点布局会导致产品上市后面临内卷 [15]
财经早报:稳定市场预期,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A股市场高歌猛进盘中刷新多项纪录
新浪证券· 2025-08-19 07:47
【头条要闻】 李强: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稳定市场预期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 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奋斗、克服困难,我国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全面、辩证地把握经济形势,既看到来之不易的发 展成绩,看到我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又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风险挑 战,看到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下大力气抓好确定的事, 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最好的结果。 特朗普向普京通报:电话打了40分钟,"开始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 据美媒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在白宫与欧洲领导人会晤期间,与普京通了电话。他已经开 始安排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晤。 据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打了 电话给普京 ...
老树发新芽 医药行业“仿转创”迎来收获季
证券时报· 2025-08-19 02:31
行业转型背景 - 中国医药行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2015年药品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平均3年缩短至60天[2] - 2018年药品集采推动仿制药平均采购价格大幅下降 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终结[2] - 行业通过"以仿养创 以仿促创 仿中有创 仿创结合"模式实现转型[1] 企业转型案例 - 恒瑞医药2018年仿制药收入占比近九成 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40亿元(不含许可交易)同比增长30.60% 占总收入一半以上[2] - 石药集团 翰森制药等传统仿制药企在创新药领域取得不俗表现并斩获重磅BD大单[2] - 奥赛康2019年消化药营收33.66亿元占总营收74.50% 2024年消化类产品营收降至2.70亿元占比15.18%[3] - 奥赛康2025年1月实现首个1类创新药获批 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获批1个1类创新药 同时保持仿制药管线研发 预计2025年5个仿制药品种获批[4] 转型模式与协同效应 - 企业通过仿制药迭代更新保障现金流稳定 减少对资本市场融资依赖[4] - 山东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将研发路径转变为"以仿养创 以仿促创 仿中有创 仿创结合"[4] - 仿制药经营经验有助于创新药商业化 降低未来商业化风险[5] - 仿制药积累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生网络是创新药商业化宝贵资产[5] 转型挑战与风险 - 创新药研发存在"三个10"特征:耗时10年 耗资10亿美元(含研发失败成本) 成功率不足10%[6] - 嘉和生物2023年创新药PD-1杰诺单抗上市申请被拒 导致8年研发投入失败[6] - 迈威生物2017年成立后连续8年亏损 累计亏损超57亿元 最近三年亏损合计超30亿元[6] - 仿制药"跟随式研发"与创新药"颠覆性探索"存在本质差异 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需调整[7] - 缺乏创新基因的药企需付出高昂代价 忽视创新药研发所需庞大资源及时间周期[7]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0716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6 08:42
核心观点 - 6月经济数据存在五大“异常”,“前置效应”或致上下半年经济强弱切换,经济筑底或在年底 [2][8] - 德源药业目标市值56亿元,较25/07/15收盘有42%涨幅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2] - 2025年Q2化工品价格探底后修复,行业供给扰动增多,底部信号明确 [3][11] - 继峰股份Q2扣非环比提升,业绩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16] - 福达股份中报业绩预告翻倍,继续看好全年业绩+机器人进展 [18] - 洛阳钼业铜钴产量同比提升,受益于价格上行 [19] - 紫金矿业25H1业绩预告超预期,量价齐升充分受益金铜上行周期 [22] - 山东黄金受益金价上行,Q2业绩环比大幅提升 [24] - 卫星化学25Q2业绩同比提升,下半年景气存在修复空间 [25] 市场指数表现 大盘指数 - 上证指数收盘3505点,1日跌0.42%,5日涨3.79%,1月涨0.22% [1] - 深证综指收盘2119点,1日跌0.06%,5日涨5.88%,1月涨0.78% [1] 风格指数 - 大盘指数昨日涨0.04%,1个月涨3.93%,6个月涨5.85% [1] - 中盘指数昨日涨0.21%,1个月涨5.3%,6个月涨6.19% [1] - 小盘指数昨日跌0.04%,1个月涨5.05%,6个月涨10.98% [1] 行业涨幅 - 通信设备昨日涨6.19%,1个月涨20.07%,6个月涨24.72% [1] - 元件Ⅱ昨日涨5.35%,1个月涨28.48%,6个月涨35.74% [1] - 消费电子昨日涨1.74%,1个月涨10.61%,6个月涨3.36% [1] - 软件开发Ⅱ昨日涨1.65%,1个月涨9.7%,6个月涨16.55% [1] - 小家电Ⅱ昨日涨1.56%,1个月涨9.09%,6个月涨9.07% [1] 行业跌幅 - 饰品昨日跌4.01%,1个月跌6.2%,6个月涨34.98% [1] - 焦炭Ⅱ昨日跌2.93%,1个月涨6.77%,6个月涨5.33% [1] - 冶钢原料昨日跌2.29%,1个月涨3.19%,6个月涨4.6% [1] - 油服工程昨日跌2.23%,1个月跌3.59%,6个月涨2.98% [1] - 旅游及景区昨日跌2.02%,1个月跌1.61%,6个月涨4.02% [1] 6月经济数据点评 经济异常原因 - 出口、工业生产超预期但二季度GDP持平预期,原因是建筑业生产明显走低和物价扰动名义指标体感 [9] - 商品零售与餐饮收入大幅下滑,是电商促销错位与外卖平台补贴竞争共同扰动所致 [9] - 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年最低值,因PPI、建安投资、购地支出均明显走弱 [9] - 6月地产融资明显改善但投资仍偏弱,是存量项目减少的影响在持续显现 [9] - 工业增加值大幅冲高,受工作日增加3天、“抢出口”共同影响 [9] 常规跟踪 - 二季度GDP符合预期,6月工业生产表现较强,而投资、消费有所回落 [9] - GDP方面,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边际上行0.8pct至1.3% [9] - 收入方面,二季度居民收入增速下行,但消费倾向改善 [9] -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不及市场预期,狭义基建投资降幅较大 [9] 德源药业分析 公司业务 - 专攻慢性代谢性疾病,拥有仿制药特色产品群,起航新药研发 [12] - 糖尿病方面,降糖产品体系化,新药补齐重磅靶点短板 [12] - 高血压方面,选品策略清晰,聚焦复方和未被满足需求 [12] 投资分析 -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2.18/2.00亿元,最新市值对应PE分别为21/19/20倍 [2][12] - 给予合理PE为29倍,公司目标市值56亿元,较25/07/15收盘有42%涨幅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2][12] 基础化工2025年Q2业绩前瞻 行业情况 - 2025年Q2关税冲击情绪,油价同环比显著下行,化工品探底后修复,行业供给扰动增多 [11] - 预计25Q2加权平均EPS 0.24元,同比下滑2.68% [11] - 2025年H1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及25Q2净利润环比提升较大的子行业有农药、氟化工等 [11] 公司业绩预测 - 白马标的如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Q2业绩有不同表现 [13] - 氟化工标的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等Q2业绩增长 [13] - 轮胎标的如赛轮轮胎、森麒麟等Q2业绩受贸易战关税影响 [13] - 周期品领域如钾肥、农药等行业相关公司Q2业绩有提升 [13] - 新材料领域如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相关公司Q2业绩有变化 [13] 投资建议 - 传统周期关注白马及细分行业的阿尔法,成长细分行业关注电子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链 [13][14] - 关注制冷剂、农药、民爆等行业机会,以及“反内卷”政策相关行业 [13][14] 继峰股份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 - 1.8亿元,同比+182% - +239%;扣非归母净利润1.8 - 2.2亿元,同比+567% - +715% [17] - 25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46 - 0.76亿元,同比+34 - +122%,环比-56% - -28%;扣非归母净利润0.91 - 1.31亿元,同比+731% - +1094%,环比+3.3% - +48% [17] 业务分析 - 格拉默25H1扭亏为盈,Q2经营性息税前利润受负面汇率等因素影响下滑 [17] - 座椅业务Q2收入环比Q1大幅提升,后续有望扭亏盈利 [17] - 头枕扶手等业务盈利水平或受客户结构变化影响,后续有待观察 [17] 投资评级 - 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26/11.06亿/14.60亿元,对应当前PE为25/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17] 福达股份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5 - 1.55亿元,同比+97.1% - +110.7%;扣非归母净利润1.32 - 1.42亿元,同比+87.3% - +101.4% [20] - 25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80 - 0.90亿元,同比+90.4% - +114.3%,环比+22.7% - +38.1%;扣非归母净利润0.66 - 0.76亿元,同比+67.9% - +93.2%,环比+1.5% - +16.7% [20] 业务进展 - 曲轴业务巩固新能源混动曲轴产品市场地位,电驱齿轮现有客户稳定供货贡献增量 [20] - 长坂3万套丝杠产能正式达产,构建自主可控加工工艺体系 [20] - 机器人业务多维拓展,有望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加速布局 [20] 投资评级 - 上调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31亿元,维持2026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13/ 5.1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0] 洛阳钼业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82 - 91亿元(yoy+51 - 68%),扣非净利润83 - 92亿元(yoy+48 - 64%) [20] - 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43 - 52亿元(qoq+9 - 32%),扣非归母净利润44 - 53亿元(qoq+10 - 33%) [20] 产量与价格 - 25H1铜35.4万吨(yoy+12.7%),钴6.1万吨(yoy+13.1%);25Q2铜18.3万吨(qoq+7.3%),钴3.1万吨(qoq+0.8%) [20] - 25H1铜价7.75万元/吨(yoy+3.7%),电钴价21.6万元/吨(yoy - 2.5%);25Q2铜价7.77万元/吨(qoq+0.4%),电钴价23.9万元/吨(qoq+24.6%) [20] 项目进展 - 2024年上半年TFM混合矿项目达产达标,公司在刚果(金)拥有6条生产线、60万吨以上年产铜能力 [20][21] - TFM和KFM深部勘探有成果,筹备新一轮扩产改造项目,配套电力建设取得突破 [21] 紫金矿业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2亿元(yoy+54%),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15亿元(yoy+40%) [23] - 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30亿元(yoy+47%,qoq+27%),扣非归母净利润116亿元(yoy+26%,qoq+18%) [23] 产量与价格 - 25H1矿产铜57万吨(yoy+10%),矿产金41吨(yoy+17%),矿产锌铅20万吨(yoy - 9%),当量碳酸锂7315吨(yoy+2961%) [23] - 25Q2矿产铜28万吨(yoy+10%,qoq - 2%),矿产金22吨(yoy+21%,qoq+15%),矿产锌铅11万吨(yoy - 8%,qoq+27%) [23] - 25H1铜价7.75万元/吨(yoy+4%),金价723元/克(yoy+38%),锌价2.3万元/吨(yoy+4%);25Q2铜价7.77万元/吨(yoy - 3%,qoq+0%),金价773元/克(yoy+39%,qoq+15%),锌价2.2万元/吨(yoy - 5%,qoq - 7%) [23] 项目建设 - 多个铜、金、锂项目并行建设,有望提升产量 [23] - 拟分拆紫金黄金国际至港股上市,利于公司估值提升 [23] 投资评级 - 上调25 - 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23] 山东黄金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5.5 - 30.5亿元(yoy+84.3 - 120.5%),扣非净利润25.5 - 30.5亿元(yoy+80.3 - 115.6%) [26] - 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15.2 - 20.2亿元(qoq+48.5 - 97.3%),扣非归母净利润15.2 - 20.2亿元(qoq+47.6 - 96.1%) [26] 价格情况 - 25H1金价723元/克(yoy+38.3%),25Q2金价773元/克(qoq+15.2%) [26] 项目进展 - 多项在建工程,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26] 投资评级 -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26] 卫星化学点评 业绩情况 - 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 - 31.5亿元,同比增长31.32% - 53.2%;扣非归母净利润28.52 - 33.02亿元,同比增长27.65% - 47.79% [25][26] - 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 - 15.8亿元,同比增长9% - 53%,环比-28% - 1%;扣非归母净利润11.6 - 16.1亿元,同比-1% - 37%,环比下降5% - 31% [26] 产品价差 - 25Q2乙烷关税影响有限,C2价差相对坚挺,C3价差环比收窄 [26] 项目进度 - 2025年部分产能逐步落地,新材料项目受中美贸易影响进度放缓 [26][27] 投资分析 - 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下调2026 - 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27]
创新药转型惊魂:广生堂III期临门一脚,1亿现金难撑新药梦
新浪证券· 2025-06-27 16:47
公司情况 - 广生堂乙肝新药GST-HG141进入III期临床但面临资金危机 账上仅剩1亿元 需紧急出售股权续命 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超11% [1][2] - GST-HG141是全球进展最快的新型乙肝核衣壳调节剂之一 II期数据亮相国际顶刊 入选CDE突破性疗法 III期方案获伦理批件 公告后股价曾连涨两日超12% [2] - 公司4月抛出近10亿元定增方案但尚未落地 若年内融资未果 新药研发可能减速或搁浅 [2] 转型困境 - 公司曾靠三款乙肝仿制药年赚过亿 但集采导致明星产品恩替卡韦价格崩至0.27元/粒 传统盈利根基被掏空 [3] - 2015年起转型创新药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从12.8%飙升至31.4% 首款新药"泰中定"错过市场黄金期 后续管线尚在投入期 现金流严重错配 [3] 行业现象 - 中药企业掀起"创新药大跃进" 康缘药业 以岭药业 珍宝岛等布局GLP-1 ADC赛道 片仔癀 天士力 济川药业通过收购或自建平台押注创新药 [4] - 中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药研发基因 存在组织能力薄弱 现金流规划失当 战略盲目跟风等问题 今年初已有高调转型企业因债务危机被"ST" [4] 发展策略 - 公司未盲目追逐大分子 坚守肝病小分子路线 若定增顺利或能渡过难关 [5] - 行业需警惕创新药研发风险 应立足根基 量力而行 避免赌上身家的冒险行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