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给与需求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专升本市场营销必背知识点总结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29
市场营销专业在湖北专升本考试中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营销思维,前沿的营销知识背景,能熟悉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和规律,能 围绕具体项目开展营销策划。 一、新产品开发的阶段有哪些? 1、产品创意:新产品开发的第一个阶段 二、产品生命周期 1.引入期: 指产品初次被引入市场的时期销售额低, 利润低 成本可能超过收入。 2.成长期: 销售额快速增长,利润也会增长,规模效应给企业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 3.成熟期: 该阶段位于成长期销售增长下降之后,销售额开始稳定,新购买者可能很少,更多的制造商进入该市场竟争激烈,最差的企业将会倒闭。 三、供给与需求市场间的变化分析。 1.价格水平越高,需求越少,反之亦然 2.价格水平越高,供给越多,反之亦然 3.当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想要购买的数量和供给者在这个价格想要销售的数量正好一致时,产品均衡。 4.一种产品均衡价格的降低可以是由产品需求的减少或供给增加引起。 5.一种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可以是由产品需求的增加或供给减少引起。 四、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1)管制:难以实施对酒类消费的管制。 (2)补贴:即便是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消费者也可能会低估 ...
“月度前瞻”系列专题之一:7月经济:涨价的“悖论”?-2025080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4 18:16
通胀与价格表现 - 7月PPI预计为-3.1%,CPI预计为0%,显示价格表现疲弱[1] - 反内卷政策加码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但中下游供给过剩制约价格传导[1]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1个百分点至51.5%,出厂价格指数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1] - 黑色压延业出厂价格指数大幅提升80.1个百分点至88.9%[16] - 鲜果价格环比下跌5.2%,鲜菜价格环比上涨0.7%[2] 工业生产与供给 - 7月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6.4%,显示生产保持韧性[3] - PMI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5%,但仍处于扩张区间[3] - 冶金链生产景气度高于石化链和消费制造链,通用设备生产指数上升16.4个百分点至62.1%[3] - 高炉开工率同比维持在1%附近,PTA开工率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至0.7%[4] 需求与消费 - 7月实际GDP预计同比小幅回落至4.9%[5] - 出口预计同比增长6.8%,受抢出口余温和低基数效应支撑[5] - 社零预计同比增长4.8%,商品消费回落但服务消费改善[5] - 全国迁徙指数冲高至20%,电影市场回暖[5] - 乘用车零售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至9%[5] 投资与基建 - 基建投资明显回升,沥青开工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5.9%[6] - 地产投资延续走弱,全国粉磨开工率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至-3.9%[6] - 设备更新需求临近尾声,制造业投资面临下行压力[6]
工业硅、多晶硅日评:或有回调-20250731
宏源期货· 2025-07-31 0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前期在宏观“反内卷”情绪推动下期现共振反弹,价格高位,考虑情绪降温及盘面套保压力,预计盘面或调整,但多头情绪有反复,操作需谨慎,后续关注硅企复产动态 [1] - 多晶硅六月底以来受供给侧改革预期及现货涨价推动盘面向上,价格创新高,近期情绪淡化但有反复,盘面波动大,操作需谨慎,后续关注宏观情绪演变及仓单注册情况 [1] 各部分总结 价格数据 - 工业硅不通氧553(华东)平均价格涨1.56%至9,750元/吨,421(华东)涨0.99%至10,25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跌0.70%至9,285元/吨 [1] - 多晶硅N型致密料等价格持平,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涨7.68%至54,705元/吨 [1] - 硅片N型210mm等价格上涨,电池片单晶PERC电池片M10 - 182mm等价格持平,组件单晶PERC组件单面 - 182mm等价格持平 [1] - 有机硅DMC价格跌0.40%至12,400元/吨,107胶、硅油价格持平 [1] 政策资讯 - 自2025年8月1日交易时起,对工业硅、多晶硅、碳酸锂期货部分合约交易限额调整,非期货公司会员或客户在部分合约单日开仓量受限,套期保值、做市交易不受限,有实际控制关系账户按一个账户管理 [1] 基本面分析 - 工业硅供给端稳中有增,需求端多晶硅部分复产带来需求增量,有机硅价格回升,硅铝合金按需采买,下游囤货意愿不足 [1] - 多晶硅供给端预计产量小幅提升,需求端光伏市场疲软,库存上涨,下游价格跟涨,成交氛围好转但终端市场偏弱 [1] 投资策略 - 工业硅操作需谨慎,关注硅企复产动态 [1] - 多晶硅操作需谨慎,关注宏观情绪演变及仓单注册情况 [1]
着眼全局做强国内大循环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 [1] -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提升经济韧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年初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这一战略 [1] 国内大循环的优势与挑战 -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意味着更统一的市场和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 [1] - 市场容量大、产业体系完整为做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条件 [1] - 存在居民收入向消费转化不畅、供需结构失衡、地方保护等堵点卡点问题 [1] 需求侧的关键措施 - 畅通就业、收入、消费循环是关键,需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以激发消费潜能 [2] - 系统清理制约消费的不合理限制,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 - 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2] 供给侧的关键措施 -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 [2] - 重视"投资于人",推进城市更新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 瞄准新产业、新赛道,引导资金投向关键领域以增加优质供给 [2]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 需破除地方重复建设和盲目追风口现象,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3] - 鼓励各地错位竞争,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更坚实基础 [3] - 主要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保持在80%左右,我国仍有提升空间 [3]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3] - 需扭住扩大内需不放松,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 [3] - 推动政策同向发力,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