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兴银基金刘帆:指数化投资迎来“风口”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21:36
兴银基金刘帆: 指数化投资迎来"风口"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纯指数基金规模突破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7.4%。对此,刘帆 认为这与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转变、指数基金特征等多重因素有关,且趋势有望延续。 刘帆分析称,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主要表现为风险偏好边际提 升、"存款搬家",以及优质权益资产配置需求上升。指数基金正逐步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承 担着分散风险、提升收益、增强透明度和降低管理成本等多重角色。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风险偏好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近一年持 续上升,增长1.2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与美国在多个降息周期中居民增配股票和非货币基金的行为相 似,表明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倾向于具有更高风险收益比的产品。"刘帆说,因此指数基金在多资产 配置中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产品特征来看,指数基金也具有多种优势。刘帆表示,在政策大力推动下,科创债ETF、跨市场ETF 等新品类涌现,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其资产配置、风险分散等优势受到认可。 ◎记者 朱妍 指数化投资迎来"狂飙"时刻。今年二季度,纯指数基金规模突破 ...
险资大力加仓股票:上半年净买入6400亿元,环比增长78%
凤凰网· 2025-08-17 20:06
"当前A股、港股上市公司估值处于主要市场相对较低水平,股息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 长期资金加大权益配置比例有望获得可观的长期回报,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保险资金稳定回报的良 性互动。"近日,一家大型人身险公司权益投资部人士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 下,公司上半年大力增配股票,规模占比已达到近年来新高。 据智通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当前险资运用余额已突破36万亿元大关,在低利率叠加资产荒环境下,保险 公司资产负债匹配诉求愈发强烈,也倒逼险资加速重构底仓资产,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 "大类资产结构来看,债券类资产依旧是险资配置基本盘,规模占比最大但增速有所放缓;权益配置 上,保险资金强力增配股票;银行存款和非标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持续回落。"上述人士介绍。最 新公布的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二季度末,保险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较一季 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相当于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投向银行存款的资金余额为3.01万亿 元,环比一季度仅微增1.5%,规模占比呈现走低之势。 针对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能力的提升,国寿资产总裁于泳建议,经济转型期市场波动率明 ...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7次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险资举牌仍有积极性 增配权益资产也有较大潜在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14 00:45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持续活跃 -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次,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0次 [3] - 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举牌,2次为被动因素触发举牌,反映险资主动增持意愿强烈 [5] - 举牌方式以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为主,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为主 [5] 太保寿险举牌东阳光药案例 - 太保寿险通过换股被动触发举牌,直接持有东阳光药H股605.86万股,占比5.38% [5] - 太保寿险及关联方共持有东阳光药H股754.6万股,占比6.70% [5] - 截至3月31日,太保寿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4411.84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19.88% [5] 监管政策推动险资入市 - 监管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强化长期考核机制,3年和5年周期考核指标权重达70% [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促进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6] - 新规根据偿付能力分级设定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总资产50% [7] 险资权益配置现状与空间 - 全行业一季度末权益投资占比20.6%,低于多数公司偿付能力对应的上限 [7] - 中国平安人寿一季度权益类资产占比23.26%,距30%上限仍有空间 [8] - 中邮人寿二季度权益类资产占比17.08%,显著低于30%上限 [8] - 行业普遍权益配置比例距监管上限较远,未来增配空间充足 [8] 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动因 - 资本市场估值处于低位,险企把握机会增配权益资产 [6] - 通过举牌实现权益法核算可减少当期损益波动性 [6] - 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较高,支持进一步增持权益资产 [8]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7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4 00:41
险资举牌动态 - 太保寿险及其关联方举牌东阳光药H股,直接持有605.86万股(占H股股本5.38%),合计持有754.6万股(占H股股本6.70%)[1][2] - 年内险资举牌总次数达27次(去年全年20次),其中25次为主动买入,2次为被动触发,主要方式为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为主[2] - 太保寿险一季度末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4411.84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比例19.88%[2] 监管政策影响 - 监管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强化长期考核机制(3年和5年周期指标权重7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以促进险资入市[3] - 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根据偿付能力划分:综合偿付能力100%-150%对应20%,150%-250%对应30%,250%-350%对应40%,350%以上对应50%[4] 行业配置现状 - 全行业一季度末权益投资占比20.6%,平安人寿一季度末权益类资产占比23.26%(综合偿付能力227.92%),中邮人寿二季度末权益类资产占比17.08%(综合偿付能力194.59%)[4][5] - 多数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距监管上限仍有较大空间,增配潜力充足[5] 市场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信心恢复叠加股票估值提升空间,险企把握低估值机会增配权益资产[3] - 权益法核算可减少当期损益波动性,进一步刺激险企举牌行为[3]
超40只权益类银行理财,赚钱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00:22
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表现 - 截至8月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产品共46只,其中43只年化收益率为正,占比达九成,17只年化收益率突破10% [2] - 存续权益类理财产品成为今年理财市场上的"黑马",今年以来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82% [4] - 固收类和混合型理财产品上半年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26%、1.56%,固收产品平均最大回撤仅为0.19%,混合类产品为1.26% [4] 管理机构分布 - 17只年化收益率突破10%的产品中,5只为华夏理财旗下产品,4只为光大理财旗下产品,3只为宁银理财产品,3只为招银理财产品,2只为信银理财产品 [4] 市场环境与政策影响 - 资本市场回暖叠加宏观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权益资产估值修复 [6] - 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为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6] - 新规实施后,理财资金可通过参与IPO、定增、ETF等多种方式布局权益市场 [6]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普遍面临"资产荒",倒逼其加大资产多元化配置 [6]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规模仅0.07万亿元,占比仍处低位 [7] - 在国内低利率市场环境与高质量发展宏观背景下,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成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8]
当含“权”产品成为进击低利率的“长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47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变化 - 低风险类资产回报率全方位走低: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逼近1%,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低至2%左右,保险公司分红险等理财型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以下 [1] - 资金流向潜在收益更高的含权产品:二级债基与"固收+"基金热度攀升,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募集规模上限达50亿元,大成元辰招利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70亿元,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基金、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基金规模均超50亿元 [1] 含权产品升温的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导致无风险收益率长期低位徘徊,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难以跑赢通胀,"资产荒"焦虑驱动资金转向更高收益产品 [2] - 资管新规全面落地打破"刚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使得净值波动成为常态,风险收益特征更清晰的公募基金成为替代方向 [2] - 资本市场改革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市场基础趋稳固,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长期信心增强 [2] 权益资产的长期价值 - 历史数据表明,长期持有优质权益资产的复合收益率显著超越现金与债券,能有效对抗通胀对财富的侵蚀 [2] - 理性配置权益资产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战略性配置权益资产已成为守护财富真实购买力的重要手段 [3] -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周期审慎纳入权益资产,如通过指数基金定投平滑成本或精选优质主动管理型基金 [3]
总量“创”辩第107期:资产配置快评政治局会议后怎么看
华创证券· 2025-08-05 14:57
宏观与资产配置 - 股票相对债券的配置价值已由劣转优,股债夏普比率差值出现十年级别大背离[2][13][17] - 政策主动分摊风险和经济领先指标见底推动股票配置吸引力回升[14][19][20] - 权益"高光时刻"可能提前,需重视权益相比债券的配置价值[15][21][22] 市场趋势与策略 - 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后呈现增量资金加速流入,两融净流入1436亿,融资余额达1.97万亿[25] - 行业呈现高低切换,周期资源品和成长行业领跑,生物医药和光模块预计2025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3.6%和85.6%[26] - 市场风格转向中盘成长,全A业绩上修/下修公司占比从39.3%回升至82.5%[27] 债券市场 - 债券增值税调整实施新老划断,国债、地方债、金融债老券需求增加带动收益率下行[4][30][32] - 10年期国债新发在11月份,新券和次新券将实施新的增值税征收规则[32] 美联储政策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通胀上行风险是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34][35] - 大规模减税和经济避免衰退预期支撑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可能重回100关口[35]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804
东海证券· 2025-08-04 16:41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全球股市多数下跌,英国富时100表现最佳(+0.7%),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最大(-2.91%)[5] - 商品市场分化:原油(WTI -2.79%)、黄金(COMEX +2.21%)上涨,铜(LME +0.27%)铝下跌[5][25] - 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2Y美债收益率周降22BP至3.69%,10Y美债收益率降17BP至4.23%[5] - 美元指数上涨1.05%至98.6906,离岸人民币贬值0.35%[5] 国内权益市场动态 - A股日均成交额17870亿元(环比-1.82%),成长风格领涨(医药生物+2.95%、通信+2.54%)[6][23] - 申万一级行业6涨25跌,煤炭(-4.67%)、有色金属(-4.62%)跌幅居前[6] - 上证指数周跌0.94%至3559点,日线技术指标走弱但20日均线存支撑[18][19] - 中药板块周涨3.37%创波段新高,光伏设备(+2.6%)、橡胶(+2.53%)表现突出[20][2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预期10.4万),前值下修25.3万人,失业率升至4.2%[9][10] - 时薪增速超预期:服务业时薪环比+0.4%,零售部门时薪陡增1.2%[10][14] - 中国恢复国债利息增值税征收,8月8日后新发债券利息将征税[17] - 政治局会议提出"反内卷"治理,利好中下游工业品价格回升[7] 资产配置观点 -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美债收益率下行缓解中美息差压力[7] - 补库存周期启动:美国零售就业回升(+1.6万人)印证补库存趋势,或推升通胀[12][15] - 债市短期震荡:中债10Y收益率降2.65BP至1.7059%,增值税政策或提升信用债吸引力[5][8]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80.3%,但需警惕通胀黏性制约[15] 市场资金与技术面 - 银行板块16日累计跌超8%,近3日大单资金净流入47亿元[21] - 逆回购周净投放1260亿元,DR007利率降13BP至1.4242%[25] - 创业板指跌破短期均线,日线MACD与KDJ死叉共振[19] - 光伏设备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半导体板块资金大幅流出[20]
权益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2861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44%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51
权益基金市场发展态势 -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7月底达到34.48万亿元,彰显资管行业强劲活力 [1] - 权益类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合计2861.3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达72.81%、44.31%,较去年同期的58.55%、15.77%大幅增长 [3]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形成双重驱动力,市场参与者广泛认可叠加长期资金战略性增配 [3] - 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市场转移,权益类基金成为资产配置核心选项 [3] - 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性机遇,增强权益资产吸引力 [4]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年内新成立基金产品共835只,发行总规模达6457.16亿元,权益类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显著增长 [4] - 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约为85.8%,较上季度末提高0.5个百分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为90.1%,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 [4] - 2023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持续以高仓位运作,仓位水平基本保持在85%以上 [4] 行业经营策略转型 - 公募基金管理人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注重持营效果而非首发规模 [5] - 渠道"赎旧买新"套利机制被约束,小微基金优胜劣汰压力倒逼行业转向长期主义 [5]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被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现金流策略基金等细分行业主题产品陆续入场 [4] - 公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持营引导投资者"逆周期布局",形成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服务升级三位一体陪伴体系 [5] - 数字化工具应用于持仓诊断、定投规划等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5]
基金早班车丨七月新基发行破九百亿份,科创债ETF独占风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5
基金市场动态 - 7月基金发行临近收官,全月已有115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得份额突破900亿份 [1] - 股票型、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双双抬升,混合型产品出现下滑,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凸显 [1] - 截至7月末,主动权益基金逾九成录得正收益,"翻倍基"批量涌现,带动权益类新基金发行升温 [2] 股市表现 - 7月29日A股三大股指震荡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沪指涨0.33%,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6%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8031.71亿元,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 [1] QDII基金发展 - 截至6月末,境内QDII基金数量升至319只,总规模达6837.7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85% [2] - 二季度投向港股市场的QDII份额大幅扩张,在份额增幅前十中独占八席,港股科技主题产品增幅突出 [2] 基金业绩表现 - 7月29日单基金业绩最佳为凯石澜龙头经济一年持有期混合,日增长率6.8416% [3] - 股票型基金冠军为国联安科技动力股票,日增长率5.7455%;债券型冠军为融通可转债A,日增长率2.1354% [4] - QDII基金冠军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QDII),日增长率4.5815% [4] 基金分红 - 7月29日基金分红16只,多为债券型,金信民达纯债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派发红利最多,每10份派0.5810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