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加冕”,储能接棒,AI竞赛新叙事?
上海证券报· 2025-11-21 02:28
下半年以来,科技和新能源板块联袂上涨,"用AI发电"渐成市场主流。展望明年,产业趋势能否持续? 机构如何进一步引导新的叙事方向?对此,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试图解答以上疑问。 "AI的尽头是电力"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芯片供应不足,而是电力供应短缺。如果无法解决,大量的算力芯片就 会积压在库房里而无法使用。"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近日在一期播客节目中表达了他的担忧。 ◎记者 陈玥 聂林浩 科技投资的叙事正在发生新变化。全球AI竞赛的下一站已转向电力,而储能作为一度沉寂的赛道,因 其解决电力瓶颈的核心能力与"困境反转"逻辑,一跃成为市场的新风口。 "明年增长20%还是80%?这其中有巨大的博弈空间。"张亮认为机构对未来储能的增速预期仍有些分 歧。但从基本面来看,在此前新能源行业整体处于底部的情况下,储能尤其是大型储能的增长空间相对 确定,并且资本市场已给予了积极响应。Choice数据显示,中证储能产业指数自今年4月初以来至近期 高点,区间涨幅已经接近70%。 短期大涨后估值透支了吗?王勇对此不以为然。"在所有新能源资产中,储能的成长性最为突出。作为 新能源行业的后周期资产,其增速理应超越新能 ...
宁德时代:锂电池储能已成为当前最具经济性的储能技术
新浪财经· 2025-11-17 16:11
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宁德时代与IRENA联合发布《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 型》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锂电池储能已成为当前最具经济性的储能技术,而"光伏+储能"构成最经济 的绿色电力组合。报告建议各国设定国家储能装机目标,并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与规划中,切实推 动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协同发展。 ...
拟收购精控能源,隆基绿能进军储能赛道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1-14 17:32
交易概述 - 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表决权,交易完成后将单独控制精控能源 [1]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聚焦动力电源系统、智慧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三大主业 [1] - 精控能源连续五次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储能一级厂商榜单,在全球自有产能31GWh,全球并网量10GWh以上 [1] - 精控能源在2023年连续完成数亿元C轮与超3亿元D轮融资,有迈为股份、博裕资本等知名企业参与 [1] 市场反应与公司战略 - 受“光伏+储能”双轮驱动利好加持,隆基绿能股价在14日午后跳涨近8% [2] - 公司此前表示正在积极评估光伏与储能业务结合,并在今年10月底成立全资持股的绿储新能源公司 [2] - 布局储能是公司破解行业周期压力、打造新增长曲线的关键,当前光伏组件出货前四企业中仅隆基绿能未布局储能业务 [3] 公司财务状况与运营数据 - 光伏行业处于周期低谷,主要产品价格低位运行,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 [3] - 隆基绿能已连续八个季度出现亏损,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09.15亿元,同比下降13.10%,归母净利-34.03亿元,同比减亏31.01亿元 [3] - 单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1.01亿元,同比下降9.78%,归母净利-8.34亿元,同比减亏4.27亿元 [3] - 三季度亏损收窄主要系硅片盈利修复及BC组件出货放量,今年1-9月公司实现硅片对外销量38.15GW,电池组件对外销量63.43GW,BC组件累计销量14.48GW [3]
隆基绿能拟收购精控能源近62%表决权,股价盘中涨超5%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4 14:16
交易核心信息 - 隆基绿能与精控能源等签署协议,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 [2] - 此次交易通过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公示,意味着隆基绿能正式官宣进军储能赛道 [2] - 受此消息影响,隆基绿能股价上涨5.77%,总市值达1707亿元 [2]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隆基绿能持续评估进军储能业务,期间评估过不止一家拟收购标的,因收购模式、标的筛选、规模金额是否触及信批标准等不确定因素暂未官宣 [2] - 通过收购模式切入储能领域,可快速实现从光伏到储能产业链的延伸 [2] -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曾表示,当前国内电网消纳是重点需解决的问题,光伏与储能相结合是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方式,公司正积极评估结合以把握市场机遇 [3] - 公司CTO李振国明确表示,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在10年之内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 [3] 收购标的情况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江苏苏州高新区 [2] - 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5S高集成度储能系统、氢能源高低压电池等产品 [2] - 迄今为止,精控能源已累计申请研发技术专利近350项,产能达31GWh [2]
隆基绿能拟收购精控能源近62%表决权,股价盘中涨超5%
第一财经· 2025-11-14 14:08
交易核心信息 - 隆基绿能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及表决权委托方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4] - 交易于2025年11月13日通过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标志着公司正式官宣进军储能赛道[3][5] - 消息公布后,隆基绿能股价上涨5.77%,总市值达到1707亿元[5] 战略背景与考量 - 公司长期评估进军储能业务,曾洽谈多家收购标的,因收购模式、标的筛选及信批标准等不确定性未官宣[5] - 通过收购切入储能领域可快速实现从光伏到储能的产业链延伸,标的公司的技术储备是关键因素[5] -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指出,国内电网消纳是重点问题,光伏与储能结合是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方式[6] - 公司CTO李振国认为光伏+储能是未来10年内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终极解决方案[6] 收购标的概况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江苏苏州[5] - 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包括全球首创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等,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近350项[5] - 精控能源现有产能为31GWh[5]
进军储能赛道!隆基绿能拟收购精控能源近62%表决权 股价盘中涨超5%
第一财经· 2025-11-14 14:02
交易核心信息 - 隆基绿能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及表决权委托方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 [2] - 交易通过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 [2] 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消息公布后隆基绿能股价上涨5.77%,总市值达到1707亿元 [3] - 此次公示意味着隆基绿能正式官宣进军储能赛道 [3] - 公司此前持续评估多个储能收购标的,因收购模式、标的筛选及金额等不确定性因素暂未官宣 [3] - 通过收购模式切入储能领域可快速实现从光伏到储能产业链的延伸 [3] 收购标的分析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江苏苏州 [3] - 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包括全球首创的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等 [3] - 精控能源已累计申请研发技术专利近350项,产能为31GWh [3] 公司管理层观点 - 董事长钟宝申曾表示光伏与储能相结合是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方式,公司正积极评估相关业务结合 [4] - CTO李振国明确表示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并预计其在10年内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 [4]
进军储能赛道!隆基绿能拟收购精控能源近62%表决权,股价盘中涨超5%
第一财经· 2025-11-14 13:52
交易核心信息 - 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 [1] - 交易于11月13日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意味着公司正式官宣进军储能赛道 [1][2] 市场反应与公司战略考量 - 受此消息影响,隆基绿能股价上涨5.77%,总市值达1707亿元 [2] - 公司此前持续洽谈进军储能业务,评估过多个收购标的,因收购模式、标的筛选、金额大小等不确定因素暂未官宣 [2] - 通过收购模式切入储能领域,可快速实现从光伏到储能产业链的延伸 [2] 收购标的概况 - 精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江苏苏州 [2] - 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等产品,累计申请研发技术专利近350项,产能达31GWh [2] 行业背景与管理层观点 - 国内电网消纳已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光伏与储能相结合是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方式 [3] -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正在积极评估光伏与储能业务的结合以把握市场机遇 [3] - 公司CTO李振国认为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在10年之内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 [3]
美国电荒发酵:除了储能,无牌可打
36氪· 2025-11-11 19:53
美国电力短缺现状 - 美国面临严峻的电力短缺问题,已演变为AI与人类抢电的局面[7] - 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时长高达662.6分钟,比过去十年几乎翻倍[9] - 过去三年美国平均电费价格上涨25%,北弗吉尼亚地区电费成本上涨13%[8][11] 电网基础设施老化 - 70%的输电线使用已超过25年,电网设施处于典型生命周期尾部[8] - 长期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新增电源接入电网流程漫长复杂[8][11] - 等待并网的项目排队时间三年起步,能源部拟推新法案压缩数据中心供电机组审批时长至1-2年[11] 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 - 微软CEO承认采购的GPU因数据中心电力供应跟不上而闲置[1] - 英伟达总部所在地两大数据中心因电力供应不足可能闲置数年[3] - 未来5年满足AI基建需求至少要50-80GW,相当于4座三峡装机容量[14] 传统能源解决方案瓶颈 - 天然气发电占美国发电量一半,但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核心供应商产能接近极限[15][18][21] - 通用电气能源在手订单需约四年消化,新增订单交付周期排至40个月后[21] - 核电工期长达5-6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无法满足当前AI大基建时间需求[22][23] 可再生能源政策限制 - 光伏+储能系统成为解决电力饥渴的唯一有效路径,全生命周期发电成本低于新建燃气电厂[6][27] - 中国光伏组件和2小时储能系统生产成本约每瓦30美分,但受关税壁垒和《大而美法案》限制难以进入美国市场[27][29] - 美国本土储能企业Powin因关税供应链扰动破产,本土能源企业被迫囤积中国电池应对政策不确定性[30] 电力危机影响范围 - 人均耗电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五倍的美国,每年人均停电时间接近十一个小时[10] - 火电机组计划退役50GW容量暂缓退役以缓解供电压力[25] - 比特币矿场改造为数据中心仅提供10.3GW存量电力,无法解决根本问题[26]
从“能耗”到“碳排”:万亿光伏蓝海,谁能驾驭新时代的机遇与风浪?
新浪财经· 2025-11-04 16:43
政策与市场环境转变 - 碳排放双控政策赋予分布式光伏资产双重价值:电费节约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碳资产增值的额外金融收益 [1] - 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2024年末碳价收盘于97.49元/吨高位,市场预测碳价将进入长期上涨通道 [1] - 碳交易为工商业光伏电站带来显著额外收益,一个中等规模电站年收益可达数十万至上百万元,极大缩短投资回收期并提升内部收益率 [2]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机遇 - 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建材等安装分布式光伏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以应对日益收紧的碳排放配额 [3] - 利用厂房屋顶资源实现电力自发自用成为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 [3] - 部分地方政府要求新建或改扩建高耗能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光伏设施,强化其刚需属性 [3] 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 - “光伏+储能”模式通过储存日间富余电力并在高峰时段使用,实现100%消纳并利用峰谷电价差套利 [4] - “光伏+虚拟电厂”模式聚合分散资源参与电网辅助服务,使分布式光伏从电网友好型电源升级为电网支撑型资源 [4] - 场景化深耕要求企业具备跨界整合能力,针对特定场景如BIPV、交通、农业、市政提供高附加值定制化解决方案 [5][6][7] 户用光伏市场演进 - 户用光伏市场竞争焦点从安装规模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运营与服务能力 [8] - 家庭用户需求转向可信赖的品牌、可靠的发电收益保障及无忧的售后服务 [8] - 提供一站式、高品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市场整合中建立品牌护城河 [8]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分布式光伏将成为企业能源转型的标配,是降本、合规、增值的必答题 [9] - 早布局意味着多节省百万电费,并在碳约束严格的未来占据先机 [9]
中国光伏发电应用国家调查报告2024
搜狐财经· 2025-11-03 10:12
行业装机容量与发电量 - 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77.57吉瓦,同比增长28%,累计装机容量达886吉瓦 [1][28] -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新增159.39吉瓦,占比57%,分布式光伏新增118.18吉瓦,占比43% [1][28] - 分布式光伏中,工商业装机同比增长68%,达88.63吉瓦,户用装机同比下降32%,为29.55吉瓦 [1][28] - 全年光伏发电量达834.1太瓦时,同比增长44%,占总用电量的8%,全国平均利用率高达96.8% [1][24][34] 行业技术创新与产能 - 中国已保持9种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记录,涵盖六大主要电池类别中的四种 [2][24] - 隆基绿能的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达34.6%,单晶背接触异质结电池效率达27.3% [2][24] - n型电池市场份额增至72.5%,成为主流技术方向,210mm规格组件功率已突破700W [2] - 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居全球前列 [2] 行业成本与价格 - 光伏模块平均价格为0.70元/W,最低价格为0.62元/W,最高价格为0.98元/W [2][39] - 不同类型光伏系统价格区间在2.5-3.4元/W,其中大型集中式光伏系统价格最低为2.5元/W,住宅BAPV系统价格最高为3.4元/W [2][40][41] - 光伏项目融资成本存在差异,住宅安装贷款平均利率为4.2%,商业安装为3.5%,工业和地面安装资本成本平均为2.5% [4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优化光伏发展环境,包括推进新能源消纳、完善配电网建设、规范分布式光伏管理等 [2] -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发行量达47.34亿张,交易量同比大幅增长 [2] - 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发展热点,国家与地方政策协同推动,多地明确装机目标与覆盖率要求 [2] 行业融资与交易 - 融资租赁公司累计为超过70吉瓦的光伏电站提供约3000亿元人民币融资 [43][44] - 工业投资基金深度参与光伏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光伏协同、风光储一体化等多元化应用 [45][46] - 2024年光伏电站交易市场活跃,收购项目装机容量超过6吉瓦,总交易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地方国有能源平台公司成为重要参与主体 [47][48] 行业新兴趋势 - "光伏+储能"模式快速推广,储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30% [3] - 海上光伏、农业光伏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3] - 回收产业逐步起步,首家专注资源回收的中央国有企业成立,为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奠定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