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碎片化

搜索文档
特朗普对8国祭出50%最严关税 全球经济再临高压测试
搜狐财经· 2025-07-11 13:29
关税政策实施 - 美国政府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文莱、阿尔及利亚、摩尔多瓦、伊拉克、菲律宾、利比亚、斯里兰卡和巴西实施阶梯式关税政策,税率幅度从20%至50%不等 [1] - 关税措施涵盖全部商品类别,包括工业原料、农产品及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其中对巴西产品的惩罚性关税达到50% [1] - 各国关税分级标准依据经济规模和市场依赖性设定:菲律宾20%,文莱与摩尔多瓦25%,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斯里兰卡30%,巴西50% [3] 政策背景与意图 - 对巴西50%关税包含双重惩戒意图:报复巴西前总统所受司法追诉,重塑所谓"失衡"的贸易关系 [3]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同步启动对巴西的301条款调查,重点关注其市场准入限制和技术转让政策 [3] - 选择8月1日生效避免直接冲击美国传统消费旺季,有助于平抑7月可能出现的1.5%CPI飙升风险 [3] 行业影响与反应 - 巴西钢材、咖啡、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已引起美国制造业协会担忧 [3] - 针对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北非国家实施30%关税,可能加速这些国家寻求替代市场的步伐 [3] - 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已出现11.2%的月度增幅 [4] 全球经贸影响 - 巴西政府宣布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并考虑对中国、阿根廷等新兴市场调整出口政策 [4] - 阿尔及利亚能源部暗示可能重新评估对欧天然气供应价格,伊拉克则出现暂停美元结算的议会动议 [4] - 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最严峻的规则性挑战 [4]
夏季达沃斯论坛聚焦全球经济:世界面临不确定性考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21:48
全球经济状况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为2 3% 较此前预测的2 7%明显下降 贸易不确定性是关键因素 [1] - 企业不愿投资 消费者谨慎支出 经济活动放缓迹象明显 但全球经济衰退尚未出现 [1] - 美国经济增速下滑但未出现灾难性后果 中国 爱尔兰等国出口贸易额提高 成功拉动自身经济发展 [1] 经济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是今年主题 国家之间结盟 组成集团等措施旨在消除不确定性并寻找投资机会 [1] - 部分国家结盟不是为了开放市场 而是设置更高贸易壁垒 如美国实施投资管制 出口管制并鼓励盟友效仿 [2] 全球经济碎片化 - 部分国家做法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 [1] - 经济碎片化加剧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3]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三丨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0 18:30
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 -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中,政策制定面临极大挑战,经济规则和理论不再适用,国际争端处理方式趋向商业化,全球互动演变为交易导向关系 [3] - 全球格局逐步向区域化演变,可能为中亚国家带来新发展机遇,各国应开展建设性对话,寻求稳定与合作 [3] 全球化与碎片化 - 当前"碎片化"现象是全球化过程中的逆流,由认知偏差、地缘政治、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集团 [6] - 认知偏差与碎片化密切相关,包括对贸易不平衡、关税利弊和全球产业布局等问题的误解 [6] - 建议坚定全球化信念,强化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推动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政策协调与沟通 [6] 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历史与影响 - 全球贸易占GDP比重经历一战前上升、两次世界大战间下降、二战后复苏、2009年金融危机后停滞等阶段 [9] - 碎片化削弱全球价值链效率,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错配、生产率受阻并助长通胀压力 [9] - 人口结构变化、低碳转型、国防支出和技术创新等因素也将在通胀动态中发挥作用 [9] 全球化退潮与应对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与保护主义立场加剧全球化退潮,美中贸易紧张关系虽缓和但结构性冲突仍存 [12] - 新冠疫情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各国优先事项从经济效率转向经济安全,采取更加内向型政策 [12] - 建议加强多边合作,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及疫情防范等领域深化协作,改革国际金融机构 [12] - 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跨国合作,建立全球公共领域治理框架,涵盖外太空、北极和深海资源等关键区域 [12]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导致全球经济合作受阻,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碎片化的关键路径 [15] - 应对贸易摩擦、供应链重组、技术竞争与货币体系演变,需加强国家间对话、重塑合作机制 [15]
全球金融论坛|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合作是大势所趋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06:15
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 - 全球经济碎片化表现为贸易和科技脱钩、政策路径分化,全球不确定性不断升高,成为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1] - 碎片化是相对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概念,由认知偏差、地缘政治、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集团和区域 [2] - 碎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国家间经济联系人为减弱、贸易壁垒增加、技术脱钩、要素流动限制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主动切断 [2] 碎片化的驱动因素 - 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源于认知偏差,需纠正偏差并回归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史规律 [2] - 全球碎片化在过去15年中持续发展,近10年全球贸易结构已显现脱钩趋势,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与欧洲的分歧加剧了这一趋势 [2] - 民粹和极端主义抬头,私营化市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共识减弱,去全球化、战略脱钩和经济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3] - 中美关税冲突是加速全球碎片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涉及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政府补贴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3] 应对碎片化的策略 - 需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合作是大势所趋 [4] - 鼓励技术创新与合作,包括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 [4] -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强化国际资本联系纽带 [4] - 促进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升政策协调与沟通,包括宏观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4] - 做好两手准备,推进全球化同时应对碎片化 [4]
嘉宾金句②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9 18:30
主题讨论三: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参与讨论全球经济碎片化问题 [1] - 哈萨克斯坦前副总理兼央行前行长海拉特·克里姆别托夫分享对全球经济碎片化的见解 [3] -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从国家开发银行角度分析全球经济挑战 [5] - 克罗地亚国家银行行长鲍里斯·武伊契奇探讨碎片化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8] -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提出全球经济风险预警 [10] 主题讨论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张伟主持大湾区发展议题 [12][13] - 深圳市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阐述大湾区金融政策规划 [15] -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分享香港在大湾区中的金融枢纽作用 [16] - 香港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讨论政策协同对区域发展的推动 [19] - 澳门金融管理局顾问提出跨境金融合作建议 [21] -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结合投资实践分析大湾区机遇 [23] 论坛背景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 [1] - 活动汇聚国内外金融领袖、学者及行业精英 [1] - 讨论聚焦全球经济治理与区域发展两大核心议题 [1][12]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欧阳卫民: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首先源于认知偏差
北京商报· 2025-05-18 06:59
全球经济碎片化定义与表现 - 全球经济碎片化定义为因认知偏差、地缘政治、民粹主义等因素导致贸易、投资、技术交流分化,形成多个独立经济集团的现象 [2] - 具体表现为国家间经济联系减弱、贸易壁垒增加、技术脱钩、要素流动受限、产业链供应链主动切断 [2] 贸易保护主义根源 - 认知偏差是主因,包括误解贸易顺逆差利益分配(如"顺差国敲竹杠")、关税承担比例(误认为进口国受益更大)、产业回流效果等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初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密集发布新规,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2] - 近期中美暂停大部分互征关税体现合作重要性 [2] 应对碎片化的合作路径 - 需学界研究贸易平衡必要性、逆差与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关联性等议题以纠正认知偏差 [3] - 必须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确认全球化产业分工是不可逆趋势,碎片化是人为的暂时逆流 [3] - 需通过技术创新合作、国际资本纽带、教育改革、政策协调(如宏观政策透明化)促进一体化 [3] 中国应对策略 - 坚持"三不"原则:不愿打贸易战/科技战/资源战但也不惧怕,需做好两手准备 [4] - 实施"三个坚定":信念理念坚定、原则坚定、行动坚定,秉持全球化共赢理念 [4] - 核心解决路径是推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全球化合作模式 [4]
倒计时1天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将于明日盛大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8:27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将于5月17-1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共享未来 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 旨在搭建全球政府人士 经济学者 金融领袖的高端对话平台 [17][15] 论坛议程 5月17日(周六)上午 - 09:30-10:30主演讲 [6][10] - 10:45-12:00主题讨论一 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英文议程显示为"国际协调"议题) [6][10] 5月17日(周六)下午平行论坛 - 14:00-15:15主题讨论二 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英文议程标注为国际贸易投资机遇) [6][11] - 15:30-16:45主题讨论三 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 [6][11] - 16:45-18:00主题讨论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英文议程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6][11] - 同期14:00-15:15主题讨论五 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英文议程聚焦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6][11] - 15:30-16:45主题讨论六 新兴市场债务危机与金融治理 [6][11] - 16:45-17:45 IMF专题报告 全球金融稳定 [6][12] 5月18日(周日)上午平行论坛 - 09:00-10:15主题讨论七 2025中国经济展望暨《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6][12] - 10:30-11:45主题讨论八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 [6][12] - 同期09:00-10:15主题讨论九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金融 [6][12] - 10:30-11:45主题讨论十 全球资本市场展望与发展(英文议程涉及可持续投资新范式) [6][12] 5月18日(周日)下午平行论坛 - 14:00-15:15主题讨论十一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英文议程强调经济影响) [7][14] - 15:30-16:45主题讨论十二 普惠金融促进包容共进 [7][14] - 同期14:00-15:15主题讨论十三 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7][14] - 14:00-16:00闭门会二 跨境支付的未来趋势与发展 [7][14] 特别环节 - 5月16日(周五)18:30-20:30闭门主题演讲 [9] - 5月18日09:00-11:00闭门会一 加强金融安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3][14] - 5月18日17:00-17:20论坛总结 [7][14]
倒计时2天丨大咖云集!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即将召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5 18:21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将于5月17-18日在中国深圳举办,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 [88] - 论坛汇聚20余位中外高级别政经领袖及近100位国际重磅嘉宾,旨在搭建全球政府人士、经济学者和金融领袖的高端对话平台 [3][88] 议程安排 5月17日 - **开幕式**:闭门会议于9:00-11:10举行 [6] - **主题讨论一/二**:直播形式,分别聚焦未明确主题及"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召开时间为14:00-15:15和15:30-16:45 [12][14][17] - **绿色发展议题**:讨论"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召开时间14:00-15:15,延播至5月19日 [26] - **IMF专题报告**:闭门会议探讨"全球金融稳定",时间16:45-17:45 [35] 5月18日 - **中国经济展望**:直播发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时间9:00-10:15 [35] - **数字金融议题**:讨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金融",召开时间9:00-10:15,延播至5月19日 [49] - **金融安全议题**:闭门会议"加强金融安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时间9:00-11:00 [58] - **人口老龄化议题**:直播讨论"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 [67] - **文旅产业议题**:探讨"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召开时间14:00-15:15,延播至5月19日 [76] - **平行闭门会**:时间14:00-16:00 [84] 论坛特色 - 采用混合形式(直播/延播/闭门),覆盖经济、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等多领域 [12][26][35][49] - 闭门环节侧重政策与稳定性议题(如IMF报告、金融安全) [35][58][84] - 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成为重点讨论方向 [26][49]
金砖国家外长对全球经济可能碎片化以及多边主义被削弱的前景表示严重关切。
快讯· 2025-04-30 01:58
全球经济前景 - 金砖国家外长对全球经济可能碎片化表示严重关切 [1] - 金砖国家外长对多边主义被削弱的前景表示严重关切 [1]
独家专访IMF亚太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IMF呼吁各国着力处理自身事务 抓住窗口期推进结构性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8:49
全球经济与亚太地区展望 - IMF下调2025年亚太地区GDP增长预期至3.9%,较2024年的4.6%下降0.7个百分点,2026年预期为4% [2] - 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企业投资决策因不确定性而延迟 [2][3] - 亚太地区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应对老龄化、数字化转型等长期挑战,重点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优化和生产率提升 [3][5] 贸易与产业链影响 - 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将扰乱亚太地区供应链,贸易流向可能因政策调整而重新配置 [2][3] - 亚太经济体高度依赖出口,但当前贸易格局变化要求重新评估增长动力,需转向内需驱动 [3][5] - 区域一体化是应对贸易冲击的关键策略,建议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并加强区域内自由流动 [5][6] 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 - 美联储推迟降息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亚洲新兴市场需依据本国通胀水平制定货币政策,部分国家如中国、泰国存在宽松空间 [4][5] - 高债务水平挤压财政政策空间,利息支出增加限制生产性投资,削弱应对冲击的能力 [6] - 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风险,亚太国家需强化金融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缓冲 [5] 结构性改革与政策建议 - IMF呼吁亚太国家利用窗口期推进改革,重点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优化 [5][6] - 财政政策需重建缓冲,缩减赤字以应对未来冲击,疫情期间的高赤字水平需逐步调整 [6] -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需结合社会保障强化与劳动力市场改革,延长工作年限并提高老年人就业灵活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