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流动

搜索文档
美债如何牵引全球大类资产?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债、美股和美元相关性变化**:今年上半年美债、美股和美元相关性显著变化,传统避险功能减弱,美国例外论预期转变为去美元化预期致股债及大类资产相关性改变,美债利率与美元相关性下降,美债、美股反弹,美元指数下行[1][2] - **美国降息对美债利率及期限溢价的影响**:下半年美国降息节奏对美债利率及期限溢价影响大,今年美国10年期期限溢价达近10年高点约0.8%,美联储是否降息及幅度决定美债利率走势,预计最早四季度重启降息,其货币政策影响市场对美债需求、利率和交易机会[1][3] - **美元指数贬值原因**: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贬值约7%,原因一是市场预期转向去美元化,二是全球资金流动变化,部分国家因债务风险和关税政策减少持有美债,欧元区公债市场资金回流对美元形成贬值压力[1][4][5] - **全球资金流动对各国主权债务利率的影响**:全球资金流动显著影响各国主权债务利率,3 - 5月资金从美债市场回流至欧元区公债市场,使欧元区10年期公债利率保持相对平稳(3.1% - 3.3%),外汇套保后的欧元区、德国及日本主权利率显示外资持有积极性提升,表明全球资本配置在变化[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呼吁鲍威尔降息20到250个基点,欧央行已多次降息,但美联储尚未行动[3] - 4月以来部分国家因对美国债务风险、特朗普关税政策不信任减少持有美债,如加拿大抛售部分美债[5] - 2024年初欧元区公债市场资金净流出,今年3 - 5月资金回流明显[1][5]
洪灏最新交流,解读如何从国际宏观看中国消费,以及为什么港股还会持续受益……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5-28 11:57
中国宏观经济与消费结构 - 中国高储蓄率和高投资形成巨大产能,主要依赖出口消化,导致贸易顺差创新高,单月接近990亿美元,去年全年超7万亿元人民币[3][7] - 消费占比提升需结构性改革,目前政策如消费券仅带来短期刺激,收入预期未改善导致储蓄倾向持续[4][8] - 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历史低位,与美国标普500指数走势分化,疫情后未显著修复[8] 投资与制造业动态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高端制造业支撑,2021年后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超10%,制造业投入维持GDP增速5%[5][7] - 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恢复导致中国产能压力显现,若房地产不振且制造业优势延续,产能过剩或长期存在[7] 贸易顺差与全球资本流动 - 中国经常账户盈余通过资本账户流出,估算海外资产积累规模达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9][11] - 美国加征关税未能有效压制中国出口,进口成本上升由美国厂商内部消化,推高其通胀压力[10][14] 非美资产配置趋势 - 中国海外资金逐步转向黄金、加密货币、欧洲债券及港股等非美资产,美元进入下行周期[3][18] - 港股三季度有望突破24000点,科技、消费、医疗保健板块受政策与盈利增长支撑[4][12] - 港股IPO活跃,蜜雪冰城冻结资金超1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获150倍超额认购[20] 中美经济博弈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与减税政策加剧贸易逆差,中国贸易顺差难快速下降,双方博弈影响全球资本配置[16][17] - 美国国债信用风险上升,中国离岸市场(如港股)或持续受益于宏观账户联动[12][18]
洪灏最新交流,解读如何从国际宏观看中国消费,以及为什么港股还会持续受益……
聪明投资者· 2025-05-26 15:06
中国宏观经济与消费结构 - 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形成巨大产能,依赖出口消化导致贸易顺差创新高,单月接近990亿美元,去年全年超7万亿元人民币[6] - 消费占比提升需结构性改革,目前政策刺激如消费券效果短期,收入预期未改善导致储蓄习惯难扭转[7][9] - 消费者信心指数徘徊长期均值,疫情后修复滞后于美国标普500指数,家庭储蓄规模持续十万亿级增长[8] 投资与产能格局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高端制造业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超10%,制造业投入维持GDP增速5%目标[4][5] - 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恢复凸显中国产能压力,若房地产未复苏+制造业优势持续,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5][6] 贸易顺差与全球资本流动 - 中国经常账户盈余通过资本账户流出,估算海外资产积累规模达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维持3.2万亿美元[10] - 美国加征关税未显著影响中国出口成本,厂商内部消化推高其通胀压力,贸易逆差短期难收窄[14][16] 非美资产配置趋势 - 中国海外资金转向黄金、加密货币、欧洲债券及港股等非美资产,美元周期进入下行通道[1][13] - 港股三季度有望突破24000点,科技、消费、医疗保健板块受政策支持且盈利估值具吸引力[2][14] - 港股IPO市场活跃,蜜雪冰城冻结资金超1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获150倍超额认购[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