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奔私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江湖风起云涌!“公募派”问鼎!“券商派”不敌期货、民间派
搜狐财经· 2025-10-11 15:33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有业绩展示的2669位私募基金经理旗下5270只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为25.57% [1] - 分从业背景看,公募派、期货派、民间派、券商派基金经理业绩位居前列,其中公募派以31.26%的收益均值险胜期货派的31.21% [1] - 券商派基金经理旗下936只产品收益均值为27.66%,不敌期货派和民间派(30.07%)[1] 不同背景基金经理业绩分析 - 公募派基金经理旗下328只产品规模合计415.51亿元,收益均值31.26% [2] - 期货派基金经理旗下72只产品规模合计60.91亿元,收益均值31.21% [2] - 民间派基金经理旗下119只产品规模合计121.43亿元,收益均值30.07% [2] - 券商派基金经理旗下936只产品规模合计764.91亿元,收益均值27.66% [2] 公募派基金经理TOP10产品 - 路远私募路文韬管理的宏观策略产品"路远睿泽稳增"位列第一,其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拥有近20年从业经验 [5] - 翰荣投资聂守华管理的量化多头产品"翰荣安晟进取一号B类份额"位列第二,聂守华曾任职于前海开源基金 [6] - 百亿私募复胜资产有两只产品上榜,分别为陆航管理的"复胜正能量二号"和陈盛业管理的"复胜盛业二号",均采用主观多头策略 [6] - 陆航为复胜资产董事长,拥有18年证券投资经验,曾任职于海富通基金,累计管理规模逾百亿元 [7] 期货派基金经理TOP10产品 - 富延资本刘腾蛟管理的主观多头产品"富延盛世1号"位列第一,刘腾蛟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曾任职央企期货操盘手 [11][12] - 平石资产尹志平管理的"平石Z50指数"位列第二,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投资理念强调精选品种和风险控制 [12] - 量魁私募梁涛管理的量化多头产品"量魁中证1000指数增强一号A类份额"位列第三,梁涛为北京大学硕士,拥有10年量化投研经验 [12][13] - 头部私募量魁私募和昌都凯丰投资均有产品上榜,管理规模均在50亿以上 [12] 民间派基金经理TOP10产品 - 深圳泽源唐韵捷管理的主观多头产品"泽源多策略2号A类份额"位列第一,唐韵捷为上海海事大学博士,曾任金融系副教授 [16][17] - 前海海富资产李佳彬管理的"海富启航壹号"位列第二,该公司专注于A股和港股二级市场投资,聚焦创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 [17] - 新思哲投资韩广斌管理的"新思哲多策略3期"位列第六,是上榜产品中规模最大的,韩广斌拥有近33年证券投资经验 [17][18] - 韩广斌投资框架强调核心资产的周期可持续性,注重把握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18] 行业趋势与人员流动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307人,创近五年新高,公奔私趋势持续活跃 [4] - 公募从业背景的基金经理共有859位,其中70后、80后有312位 [4]
私募江湖派系风起云涌!“公募派”问鼎!“券商派”不敌“期货、民间派”!
私募排排网· 2025-10-09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 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深刻影响其投资方法论和产品业绩表现,不同背景的基金经理在2025年以来的市场中业绩分化明显 [1]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有业绩展示的2669位私募基金经理旗下5270只产品年内收益均值为25.57% [1] - 公募背景和期货背景的基金经理业绩领先,旗下产品平均收益均超过3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4][7] 不同从业背景基金经理业绩概览 - 公募背景基金经理表现最佳,旗下328只产品收益均值为31.26% [1][3][4] - 期货背景基金经理业绩紧随其后,旗下72只产品收益均值为31.21% [1][3][7] - 民间背景基金经理旗下119只产品收益均值为30.07%,位居第三 [1][3][12] - 券商背景基金经理旗下936只产品收益均值为27.66%,低于期货派和民间派 [1][2][3] - 银行背景和媒体背景的基金经理业绩相对落后,产品平均收益分别为18.56%和12.03% [3] 公募背景基金经理TOP10产品分析 - 路远私募路文韬管理的宏观策略产品“路远睿泽稳增”位列公募派第一,基金经理拥有近20年从业经验 [5] - 产品主要持仓方向为黄金和军工行业,近期军工仓位减少,黄金仓位增加,看好黄金长期走势 [6] - 翰荣投资聂守华管理的量化多头产品“翰荣安晟进取一号B类份额”是前十中唯一的量化产品,基金经理曾任职于前海开源基金 [6] - 百亿私募复胜资产有两只产品上榜,均由具备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管理,策略为主观多头 [6] 期货背景基金经理TOP10产品分析 - 富延资本刘腾蛟管理的“富延盛世1号”以主观多头策略位列期货派第一,基金经理拥有多年期权期货市场实战经验 [9] - 平石资产尹志平管理的“平石Z50指数”位列第二,公司投资理念强调多空组合的相对变化 [10] - 量魁私募梁涛管理的指数增强产品位列第三,基金经理拥有10年量化投研经验,擅长股票alpha和商品CTA策略 [9][11] - 头部私募量魁私募和昌都凯丰投资均有产品上榜,显示大型期货背景私募的竞争力 [10] 民间背景基金经理TOP10产品分析 - 深圳泽源唐韵捷管理的“泽源多策略2号A类份额”位列民间派第一,基金经理具有学术背景,擅长行业动态跟踪 [14] - 前海海富资产李佳彬管理的产品业绩亮眼,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投资 [14] - 新思哲投资韩广斌管理的“新思哲多策略3期”是上榜产品中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近33年,投资经验丰富 [15] - 民间派基金经理展现出独特的投资视角,部分聚焦于特定行业深度研究 [14][15]
牛市催生新一轮“公奔私”浪潮!头部私募老将复胜陆航、望正王鹏辉三连榜
私募排排网· 2025-09-27 09:30
“公奔私”现象概述 -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307人,创近五年新高,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如华商基金周海栋、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交银施罗德刘鹏离职[1] - “公奔私”趋势升温受公募行业激励机制变化、“去明星化”加速及市场走牛等因素驱动[1] - 部分离职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加入私募行业,如鲍无可与周海栋加入高瓴资本旗下瓴仁投资[1] - 具备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共859位,其中今年来、近1年、近3年至少有3只产品符合排名规则的基金经理平均收益分别为28.26%、57.63%、58.89%[1] 今年以来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今年以来“公奔私”基金经理十强上榜门槛为***%,头部私募(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旗下基金经理仅占2位[2]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占9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仅1位[2] - 望正资产王鹏辉夺冠,旗下3只产品今年来及近1月平均收益均领先[2][4] - 翰荣投资聂守华是唯一上榜的量化基金经理,位列第4[2][5] - 王鹏辉具有24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公募期间管理基金规模高峰时超200亿元,望正资产当前布局核心优质蓝筹及卫星创新成长方向,包括互联网、电子、AI算力、AI应用等行业[4] 近一年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近一年“公奔私”基金经理十强上榜门槛为***%,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占8位[6] - 管理规模不足50亿的私募机构占8家,并包揽前5名[6] - 北京真科私募曾维江以明显优势夺冠,近1年及近3年业绩均位列第1[7] - 曾维江具有18年从业经验,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擅长利用“新高”理论挖掘新兴产业龙头公司[7] - 申九资产欧阳沁春位列第3,曾管理权益资产最高约400亿元[8] 近三年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近三年“公奔私”基金经理十强上榜门槛为***%,头部私募基金经理占3位,复胜资产陆航、望正资产王鹏辉三度上榜[9]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占9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仅睦沣投资李振岳1位[9] - 北京真科私募曾维江近三年业绩位列第1[10] - 津育投资张文龙位列第3,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上半年通过全球化配置及消费行业布局,利用AI情绪波动进行波段操作实现稳健业绩[10][11] - 华安合鑫袁巍位列第5,具有16年基金行业经验,擅长通过自主研究挖掘优质股获取长期绝对收益[11]
牛市催生新一轮“公奔私”浪潮!头部私募老将复胜陆航、望正王鹏辉三连榜
私募排排网· 2025-09-25 18:00
公奔私行业趋势 -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307人,创近五年新高[1] - 行业变化由公募激励机制改变、去明星化趋势加速及市场走牛等因素驱动[1] -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如周海栋、鲍无可、刘鹏离职,传闻将加入私募行业,其中鲍无可与周海栋选择高瓴资本旗下瓴仁投资[1] - 从业背景为公募的私募基金经理共859位,其产品在今年来、近1年、近3年的平均收益分别为28.26%、57.63%、58.89%[1] 今年以来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上榜门槛收益为***%,头部私募(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旗下基金经理仅占2位[2]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占9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仅1位(翰荣投资聂守华)[2] - 望正资产王鹏辉夺冠,从业24年,曾管理公募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当前布局核心(优质蓝筹)与卫星(创新成长)方向,关注互联网、电子、AI算力及AI应用等行业[3][4] - 翰荣投资聂守华是唯一上榜的量化基金经理,位列第4,拥有法国巴黎银行(纽约)等机构从业经验[3][5] 近一年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上榜门槛收益为***%,规模不足50亿的私募公司占8家,并包揽前5名[6]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有8位[6] - 北京真科私募曾维江以明显优势夺得第1,近1年及近3年业绩均排名第一,从业18年,擅长利用"新高"理论挖掘新兴产业龙头[7] - 申九资产欧阳沁春位列第3,曾管理公募权益资产最高约400亿元[7][8] 近三年业绩十强基金经理 - 上榜门槛收益为***%,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有3位进入10强,复胜资产陆航与望正资产王鹏辉三度上榜[9] - 主观私募基金经理占9位,量化私募基金经理仅睦沣投资李振岳1位[9] - 津育投资张文龙位列第3,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上半年专注于消费行业,并通过操作AI板块波动实现业绩[10][11] - 华安合鑫袁巍位列第5,拥有16年基金行业经验,擅长自下而上挖掘优质股[10][11]
湾财周报 人物 影石董事长向员工撒钱;长安朱华荣访任正非
南方都市报· 2025-08-17 21:23
行业动态与公司事件 - DeepSeek母公司总监因涉嫌套取券商上亿佣金被调查 涉案人员已移交司法 [1][11] - 证监会原处长杨郊红因突击入股、串供、隐匿证据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 [8][18] 经济评论与市场观点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指出 中国40多年未经历重大经济危机且保持5%经济增长 但公众焦虑影响消费行为 [3][11] - 经济学家洪灏表示中国面临供给侧调整挑战 电动车品牌低价竞争及奶茶行业价格战导致严重产能过剩 [5][12] 企业运营与高管变动 - 影石创新董事长向员工撒钱引发公众关注 公司已全面检视内部管理行为规范并强化教育 [13]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履新11天后拜访华为CEO任正非 围绕产业竞争态势及未来格局进行交流 [14] - 汇源果汁控制权争夺升级 现任董事长鞠新艳将公司告上法庭 股东诸暨文盛汇被指单方面召开无效股东会 [15] 财务业绩与战略布局 - 联想集团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至136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同比增长108%达36.6亿元人民币 [15] - 联想CEO杨元庆强调中国制造成本优势 全球其他制造基地生产PC成本比中国高出15美元 [15] 基金与人才流动 - 招商基金年内4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 2025年全行业已有242名基金经理离任创近年新高 [16] - 建信基金任命建行老将刘大超为副总裁 管理层调整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20] 品牌与资本运作 - 格力电器将"董明珠健康家"公众号更名为"格力好物指南" 为线上店开业做准备 [17] - SKG母公司未来健康终止北交所上市 此前签约马斯克母亲梅耶·马斯克为品牌代言人 [20] 金融机构人事调整 - 汇丰人寿任命程思韵为董事长 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 [21] - 国联民生证券换帅 国资背景顾伟接任董事长并实现党委书记与董事长职务"一肩挑" [22]
前8个月离任公募基金经理达242人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7:09
核心观点 - 招商基金年内流失多位核心投研人员 包括翟相栋、马龙、苏燕青、王岩等[2][3][4] - 公募行业正经历人才流动潮 2025年以来已有242名基金经理离任 较去年同期增加30人 增幅14.15%[3][6] - 行业从明星化向平台化转型 强化团队协作和制度化建设[8] - 私募机构对公募人才吸引力显著 因薪酬机制、投资自由度和职业发展空间[7] - 高管层变动频繁 招商基金年内调整多位副总经理级高管[10][11] 招商基金人员变动 - 翟相栋8月9日卸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2] - 固收老将马龙4月1日清仓式卸任 离职前管理规模876亿元 占公司固收规模近20%[4] - 苏燕青4月17日卸任全部9只基金 包括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4] - 王岩4月23日卸任全部11只基金[4] - 权益大将贾成东2024年6月离职 其管理的招商行业精选任职回报达192.09%[4] - 公司回应称人员变动基于投研团队长远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5] - 权益投资团队拥有超70名专业投研人员 其中基金经理55人 平均从业年限超13年[5] - 总经理徐勇5月20日因个人原因离任 由钟文岳接任[10] - 5月底任命王景、朱红裕、陈方元三位为副总经理级高管[10] - 6月27日任命于立勇为首席(副总经理级) 其在升任前已卸任全部公募产品管理职务[11] - 董事长王小青8月4日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 在招商基金任职去向尚未明确[11] 行业人才流动 -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创近年新高[3][6] - 离任基金经理包括中欧基金曹名长、工银瑞信蒋华安和张宇帆、景顺长城鲍无可、华商基金周海栋、融通基金范琨、安信基金张翼飞、建信基金王鹏、华夏基金周克平等[6] - 公奔私现象再度升温 传言翟相栋或转战私募领域 甚至可能与鲍无可共同加入某私募机构[6] - 私募机构吸引力在于薪酬激励机制更具诱惑力 业绩提成机制可带来丰厚回报[7] - 私募投资自由度高 可充分施展个人投资理念与策略[7] - 奔私具有创业性质 能打造个人品牌 实现从打工人到掌舵者的转变[7]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逐步摆脱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模式 向团队化、制度化方向转型[8] - 招商基金实施1+7投研运作模式 强调自主培养的人才成长路径[5][8] - 行业强化投研团队协同合作 淡化个人标签 降低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8] - 人才竞争向股权激励、差异化考核和赋予更大决策权等多元化维度转变[8] - 行业发展从粗放向高质量转变 更重视长期业绩、风险管理和投资者沟通[8] - 招商基金自2021年起将公募投资业绩考核周期从三年延长至五年[9] - 持续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挂钩投资者回报 强化激励约束[9] 高管层变动 - 除招商基金外 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也迎来高管调整[12] - 高管流动受行业周期、监管政策、市场竞争、股东战略调整、个人职业发展和行业转型需求等多因素影响[12] - 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 基金公司需要实现新战略落地 补齐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等短板[12] - 在行业大改革背景下 高管流动现象或持续加剧[12]
招商基金4位知名经理年内相继离职,“公奔私”现象再引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23:41
招商基金核心人员变动 - 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卸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2] - 翟相栋任职期间(2022年4月29日至2024年8月9日)实现任职回报117.90% 年化回报27.24% 在同类2901只基金中排名第5 超越业绩基准106.36个百分点[3] - 其管理规模从不足4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底超百亿元 但二季末规模降至81.32亿元 期间遭遇超3亿份净赎回[3] 招商基金人才流失概况 - 年内累计流失4名核心基金经理:固收老将马龙(离职前管理876亿元 占公司固收规模近20%)[4]、苏燕青(卸任9只基金)[5]、王岩(卸任11只基金)[5]及权益基金经理贾成东(2024年6月离职 任职回报192.09%)[5] - 公司回应称变动属投研团队长远规划调整 强调权益团队拥有超70名投研人员 其中55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超13年[5] 公募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5年截至8月12日全行业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较去年同期212人增加30人 增幅14.15%[6] - 离任人员包括中欧基金曹名长、工银瑞信蒋华安、景顺长城鲍无可等知名基金经理[6] - 嘉实基金离任14人居行业之首 中信证券资管离任7人 南方基金离任6人 招商基金等5家公司各离任5人[8] 公奔私现象与动因 - 行业推测翟相栋、鲍无可等绩优基金经理可能转战私募[8] - 私募机构吸引力包括:更具诱惑力的业绩提成机制、更高的投资自由度、创业性质带来的个人品牌打造机会[9] 行业转型与考核机制变革 - 公募行业从明星化向平台化转型 强化投研团队协同合作(如招商基金"1+7"投研模式)[9] - 招商基金自2021年起将业绩考核周期从三年延长至五年 优化考核指标并完善与投资者回报挂钩的激励机制[10] - 行业竞争维度从薪酬比拼扩展至股权激励、差异化考核及决策权分配[10] 高管层变动潮 - 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5月离任 由钟文岳接任 年内另提拔王景、朱红裕、陈方元三位副总经理及险资老将于立勇任首席官[11] - 同期易方达基金董事会变更超50% 华安、景顺长城、汇添富、嘉实、工银瑞信等公司均出现董事长或总经理级别调整[12][13] - 变动原因包括股东战略调整、行业竞争加剧及补齐产品创新与风控短板的需求[13]
传言坐实,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34
基金经理离任情况 - 招商基金资深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 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2] - 翟相栋卸任后已无在管产品 市场传言其下一站可能加入私募基金高瓴[3] - 202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较2024年同期的212人增加30人 增幅约14.15%[1][19] 翟相栋历史业绩表现 - 管理招商优势企业3年多期间(2022年4月至2025年8月)收益率达124.59% 年化27.96% 同类排名5/2890[5] - 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同期13.29%的收益率和业绩基准18.23%的收益率[5] - 2023年收益率27.25% 2024年收益率30.16% 2025年至8月9日收益率约24% 均远超业绩基准[6] 基金规模变动 - 招商优势企业规模从不到4000万元激增至百亿级别 2025年一季度末达101.46亿元[6] - 二季度末规模降至81.32亿元 基金份额净赎回3.23亿份 单季度净赎回比例达16.8%[6] - 二季度净值下跌3.63% 同类排名4226/4794[6] 投资策略与配置 - 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 聚焦高赔率与高确定性结合 通过宏观分析和个股筛选寻找成长性行业[12] - 2025年一季度主要配置港股互联网和A股计算机、AI医疗方向[10] - 二季度踏空高股息、创新药、军工和小微盘板块行情 重点布局方向均未跑赢指数[6] 接任安排 - 2025年7月22日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共同基金经理[13] - 陆文凯管理规模从43亿元升至124亿元 投资风格更均衡 涵盖TMT、国防军工、资源及消费股[15] - 陆文凯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A任职收益15.65% 显著低于翟相栋同期表现[16]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5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 显著高于2023年187人、2022年186人、2021年198人和2020年166人[1][20] - 行业面临供过于求转折点 2021年入职的基金经理迎来3-4年期业绩考核节点[21] - 私募基金因薪酬激励机制更诱人、投资自由度高等优势吸引公募优秀人才[22]
传言坐实,又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27
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较2024年同期212人增加14.15%,创近年新高[1][14] - 离职名单包括招商基金翟相栋、中欧基金曹名长、工银瑞信蒋华安等十余位明星基金经理[1][14] - 行业背景为2021年扩张期入职的基金经理面临3-4年考核期,部分因业绩不达标被淘汰[14][15] 翟相栋职业轨迹 - 2020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2021年开始管理首只基金招商康如,任期内实现正收益而同期沪深300下跌20%[3] - 管理招商优势企业3年4个月期间累计回报124.59%,年化27.96%,同类排名前0.17%[5] - 基金规模从4000万元最高增长至101亿元,但2025Q2规模降至81亿元,份额净赎回16.8%[5] 投资策略分析 - 采用"高赔率配置策略",聚焦TMT、AI、医药等高成长领域,通过行业轮动获取超额收益[7][9][10] - 2023年重仓AI算力板块上半年收益近60%,但Q3因新能源拖累回撤20%[8] - 2025年错判AI持续性,坚守港股互联网和A股计算机导致Q2净值下跌3.63%,排名后12%[5][6][9] 继任者情况 - 陆文凯接任时管理规模从43亿元跃升至124亿元,投资风格更均衡含消费/资源板块[11] - 其代表产品招商瑞利A任职年化回报15.65%,显著低于翟相栋的27.96%[12] - 招商基金表示已建立"1+7"投研体系保障人才梯队,强调投研转化能力[12] 行业人才流动 - 2021年行业扩张期基金经理供不应求,2025年转为供过于求[14][15] - "公奔私"趋势明显,私募更高薪酬(业绩提成)、更大操作自由度构成吸引力[15] - 离职潮中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传闻加盟高瓴等私募机构[3][13]
公奔私升温!明星基金经理频出走,继任者面临业绩“保鲜”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41
基金经理离任趋势 - 截至8月12日,年内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0人,较去年同期212人增加28人,增幅13.21% [2] - 多家基金公司出现多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招商基金5人、中信证券资管7人、申万菱信基金5人、永赢基金5人及信达澳亚基金5人 [8][9] - 部分资深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较长,如招商基金马龙任职超11年、申万菱信基金唐俊杰任职超6年、永赢基金李永兴和乔嘉麒任职均超7年 [8][9] 明星基金经理案例 - 招商基金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其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规模达81.32亿元,年内A/C份额回报分别为23.88%和23.44%,任职总回报124.59%,年化回报27.96% [2] - 安信基金张翼飞离职前管理9只基金,代表作安信稳健增值A任职回报82.81%,排名行业前20% [14][16] - 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安信基金张翼飞及招商基金翟相栋等明星基金经理均于二季度后离职 [3] 公募行业生态变化 - 公募行业面临费率改革与薪酬调整,浮动费率机制使收入与业绩挂钩更紧密,考核标准细化严格 [5] - 行业传统"旱涝保收"模式被打破,部分基金经理因职业发展考量流动加剧 [5] - 多家基金公司如中庚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后规模显著缩水,截至二季度末资产从189.72亿元降至116.07亿元,同比缩水近四成 [17][18] 继任者业绩挑战 -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后继任者面临业绩保鲜难题,如招商优势企业由陆文凯接任,其管理6只基金合计规模124.41亿元,但任职回报差异较大 [10] - 圆信永丰基金范妍离任后,继任者陈臣管理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任职回报仅4.98%,年化回报3.64%,同类排名786/915,落后业绩基准8.13% [11][12] - 陆文凯管理的招商产业升级1年持有A和招商康益任职回报均为负值,分别为-3.60%和-0.52%,同类排名落后 [11] 公奔私现象升温 - 年内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趋势加剧,私募因投资策略弹性、高业绩分成及监管约束少更具吸引力 [13] - 截至6月底,私募行业共有863位公募背景基金经理管理320只产品,其中36位在百亿私募任职 [13] - 翟相栋、鲍无可大概率加盟高瓴旗下私募,张翼飞也可能转战私募领域 [3][16][17] 基金产品及规模变动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为招商基金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规模曾突破百亿元,分别达100.17亿元和101.46亿元 [2] - 马龙在招商基金离任前在管规模峰值达876.18亿元(2024年二季度末) [8] - 范妍在圆信永丰基金离任前管理规模超170亿元,占公司总规模超四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