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崛起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创新药走强,荣昌生物涨超4%,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589120)盘中涨近3%,近10日净流入超1600万元,国产创新药闪耀全球
新浪财经· 2025-10-27 10:49
指数及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10:12,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强势上涨2.50% [1] - 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589120)上涨2.67%,最新价报0.89元 [1]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本月以来累计上涨1.06% [1] - 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盘中换手4.12%,成交1520.63万元 [1] - 截至10月24日,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近1年日均成交2465.71万元 [1] - 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资金流入1620.64万元 [3] 成分股表现 - 成分股艾力斯上涨5.76% [1] - 成分股智翔金泰上涨5.63% [1] - 成分股荣昌生物上涨4.47% [1] - 成分股苑东生物、君实生物等个股跟涨 [1] 公司业绩与行业事件 - 药明康德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35.15亿元,同比增长53.27% [3] - 药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 [3]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在德国柏林召开,荣昌生物10项研究亮相 [3] -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显著优于现有标准疗法 [4] - 荣昌生物RC48-C016研究在HER2+尿路上皮癌中实现PFS和OS双重显著获益并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4] 宏观与行业分析 - 美联储已开启降息通道,利好创新类资产 [4] - 在降息通道,医药板块内的创新类资产会随着低利率宽松环境而获得更好的估值溢价 [4] - 随着美联储在2025年9月再次降息,宏观环境有望重回降息通道,利好医药生物行业中创新药、创新器械等创新类资产 [4] - 政策支持+创新升级+出海BD常态化三重逻辑催化,创新药行业正迈入全面收获期 [5] - 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聚焦创新药龙头企业,成分股仅30只,100%聚焦科创创新药 [5]
医药股延续涨势 四季度医药行业催化密集 机构称板块行情有望重启
智通财经· 2025-10-16 11:59
个股表现 - 荃信生物-B股价上涨7.04%至29.2港元 [1] - 复宏汉霖股价上涨6.84%至75港元 [1] - 映恩生物-B股价上涨5.41%至331港元 [1]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5.53%至96.3港元 [1] - 康方生物股价上涨5.25%至128.4港元 [1] 行业催化剂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召开,预计将汇集多项重磅临床研究成果并披露相关数据 [1] - 10月起行业催化剂增多,包括各项学术大会和利好政策落地,行情有望重启 [1]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中国创新药临床数据预计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点 [1] - 建议关注三季度业绩报告的披露和11月的国家医保谈判 [1] 资金流向与行业趋势 - 10月以来医药板块股价波动较大,内资通过港股通持有医药股的比例小幅下降 [1] - 外资持仓从年中起呈现回落态势,但内外资加大创新药布局的大方向不变 [1] - 中国创新药正在“量变引起质变”,看好创新药5-10年的产业趋势 [1] - BD出海、持续数据催化和新产品销售放量将依次推动创新药崛起 [1]
华创医药周观点:2025Q3医药业绩前瞻2025/09/28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1.98%,跑输沪深300指数1.54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位 [7]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包括向日葵(57.86%)、奥浦迈(23.89%)、信立泰(15.81%)、华兰股份(15.08%)、*ST苏吴(14.13%)等 [5][7] - 本周跌幅前十名股票包括博瑞医药(-38.36%)、济民健康(-19.65%)、C建发致(-17.94%)、康乐卫士(-16.84%)、皓宸医疗(-16.46%)等 [5][7] 整体板块观点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剔除医药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也处于低位,对2025年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12] - 投资机会有望百花齐放,看好美债利率等宏观环境因素的积极恢复以及大领域大品种对行业的拉动效应 [12] 细分领域投资观点 创新药 - 国内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迎来产品为王阶段 [12] - 2025年建议重视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的管线,看好能兑现利润的产品和公司 [12]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1.8%,预计2025年首次突破50%,2027年提升至60% [16] - 公司计划2027年上市产品数量突破30款、创新药有望突破20款,未来三年平均每年上市5款创新产品 [16]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设备更新持续推进,2025年1月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7.82% [20] - 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国产龙头报量份额提升可观,国产发光品牌迈瑞、新产业、安图等受益 [12][18] - 骨科集采出清后恢复较好增长,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 [12][17] - 低值耗材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客户订单上量,国内产品迭代升级 [12][21] 生命科学服务(CXO+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产业周期趋势向上 [12] - 行业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端出清持续,相关公司有望进入投入回报期后带来高利润弹性 [12][24] - 长期来看行业渗透率仍非常低,国产替代依旧是大趋势 [12][24] 中药 - 基药目录颁布预计不会缺席,独家基药增速远高于非基药 [10][31] - 国企改革背景下央企考核更重视ROE指标,有望带动基本面提升 [10][31] - 关注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OTC企业及具备爆款特质的潜力大单品 [10][31] 药房 - 处方外流提速,“门诊统筹+互联网处方”成为处方外流较优解,更多省份有望跟进 [13][25] - 竞争格局优化,B2C、O2O增速放缓,药房与线上竞争由弱势回归均势 [13][25] -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上市连锁药房具备显著优势 [13][25] 医药工业(特色原料药) - 成本端有望迎来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12] - 2019年至2026年全球有近3000亿美元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替代空间约为298-596亿美元 [28][32] - 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带来的新增量和纵向拓展制剂逐步进入兑现期的企业 [12][32]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前瞻 - 生命科学服务公司百普赛斯预计25Q3收入增速30%以上,归母净利润增速60-70% [14] - 创新药公司恒瑞医药、诺诚健华预计25Q3收入增速20-30% [14] - 创新药公司艾迪药业预计25Q3收入增速60%以上 [14] - 中药及流通公司华润三九预计25Q3收入增速20-30%,归母净利润增速5-15% [14] - 中药及流通公司大参林预计25Q3收入增速0-5%,归母净利润增速25-35% [14] - 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预计25Q3收入微增,归母净利润下滑 [14]
一则报道带崩!港股创新药深V拉升,资金逆势抢筹恒生医药ETF
格隆汇APP· 2025-09-11 11:19
市场行情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经历深V行情,翰森制药、百济神州、石药集团分别下跌7.98%、7.44%和6.86% [1] - 恒生医药ETF盘中一度深跌6.49%,随后跌幅收窄至-3.3%,并涌现资金净申购9200万份 [1] - 港股通医疗ETF从最深4.64%跌幅收窄至-1.88% [1] 潜在政策影响分析 - 消息面源于特朗普政府考虑通过行政命令草案,计划对中国创新药(尤其是实验性药物)实施更严格限制 [1] - 分析认为该草案对国内创新药企的实质性影响大概率有限,因去年的《生物安全法案》已验证医药脱钩不可行,且对CXO药企业绩影响有限 [1] 行业基本面支撑 - 2025年以来(截至8月27日)全球创新药达成BD交易数量540项,披露总金额达1634.10亿美元 [1] - 同期国产创新药达成license out交易数量83项,披露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金额占据全球过半,佐证中国创新药崛起不可逆转 [1] - 自2020年开始各大外企陆续面临专利悬崖问题,未来10年需要外购管线填补超2400亿美元市场空缺,作为强大利益集团将加大游说力度 [2] - 长期看,国内老龄化持续加速,老年群体对健康消费需求有望稳步增长,是医药板块投资的核心逻辑 [2] 相关投资产品 - 恒生医药ETF为全球医药全产业链代表,截至发稿下跌3.3%,前十大权重股涵盖百济神州、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等多只创新高药企 [3] - 港股通医疗ETF深度聚焦CXO与AI医疗,截至发稿下跌1.88%,其指数CXO浓度全市场领先,权重股包括药明生物、微创医疗、京东健康等 [3]
德传投资姜广策:创新药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2:40
核心观点 - 中国医药行业规模庞大且持续发展 专注医药赛道能够创造价值 [1][2] - 中国创新药产业处于崛起初期 具备全球竞争力且成长空间广阔 [2][7] - 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力与技术创新能力 拥有重磅炸弹型药品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6][7]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口老龄化驱动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总额逐步上升 行业需求空间极大 [4] - 过去10年大量医药科学家归国创业 推动国内创新药企逐步进入收获期 [4]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创历史新高 全球前十大药企频频与中国公司签约 [2][7] 投资策略与方法 - 投资聚焦具备两大特征的企业:拥有重磅炸弹型产品 企业一把手具备极强专业素养 [6] - 通过实地调研生产工厂验证基本面 例如订单增长和工厂加班状态可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6] - 重点关注管线清晰且即将完成关键临床试验的新药企业 [6] 细分领域机会 - 医疗器械领域出现颠覆性产品 例如国内首款带有抗栓涂层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8] - 创新药领域涌现突破性靶向药 例如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治疗的YXC-002 [8] -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 医保准入与药品审评更加市场化 为创新药企业打开增长空间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过去4年医药板块经历调整 但近期创新药板块出现强势反弹 [2][7] - 当前行业估值仅修复过去4年调整 成长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定价 [7] - 中国医药板块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