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置仓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研究院:即时零售冲刺万亿级规模 年轻客群撑起增长大旗
北京商报· 2025-11-25 20:39
供需两端的协同升级,正推动即时零售从应急需求向日常生活方式转变。《报告》数据显示,需求侧呈现"年轻、即时、健康"三大特征。2024年31-45岁消 费群体占比达55%,较2023年提升5%,美团闪购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90后用户占比超三分之二,淘宝闪购截至2025年7月25-40岁用户占比超60%。时效 方面,51.5%的用户期待极速配送创新服务,个护美妆领域55%的消费场景为社交聚会临时采购,52.7%为节日应急送礼,需30分钟内完成履约。健康消费需 求凸显,约80%的消费者愿为健康属性产品支付溢价,70.7%认为0添加产品更可靠,47.87%期待健康低卡产品及定制服务。 供给侧方面,前置仓作为关键供给链条,贡献超五成交易额,2024年以来密度持续提升,覆盖一二线城市3公里社区范围。其中平台型前置仓占比近60%, 截至2025年8月美团闪电仓超5万个,覆盖300个以上城市,计划2027年突破10万个;自营型前置仓占比超40%,如叮咚买菜2024年三季度新增80个前置仓, 全年目标110个,总数超1000个。 《报告》指出,即时零售正在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向全链路生活服务升级,其发展已不仅仅依赖价格竞争和品 ...
亏了1.27亿,大润发计划3年「调改」500店
36氪· 2025-11-20 11:36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的6个月中期业绩显示,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半年营收为305.02亿元,同比下滑12.1% [1] - 同期净亏损额为1.27亿元 [1] - 公司目前拥有119.58亿元的现金储备,为业务运营与战略落地提供支撑 [13] 三年转型战略核心 - 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500家门店的调改,并组建专项变革小组及优化激励方案 [3] - 转型方向为从“目的地大卖场”转向全渠道的“社区中心”,以“健康商品+快乐体验+贴心服务”为基石 [3] - 将构建“大超+中超+前置仓+会员店”的多业态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3] - 目标是将线上业绩占比提升至40%–50% [14] 具体转型策略与初步成效 - 门店面积从上万平米缩减到6000至7500平方米,转向更小、更精、更偏生鲜和餐饮的模式 [7][8] - 计划在3年内将大卖场SKU数量从1.6万到2万减半,新产品迭代速度从去年的约6%提升至15%至20% [9] - 已完成调改的3家华东区门店实现来客数双位数增长,3家华南区门店的生鲜及加工课业绩同比增长超20% [7] - 新店(如江苏昆山朝阳店与安徽无为店)的生鲜及加工课销售占比均超30%,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9] 供应链与商品力提升举措 - 启动自营猪肉全国联合采购专案,采用“源头直采+头部聚焦”模式,9月份该品类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0%,毛利率同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毛利额同比增加逾400万元 [10] - 计划将猪肉品类的成功模式复制到禽、牛肉等品类,扩大全国联采范围 [11] - 实行“1+1双品牌”自有品牌战略:「超省」主打高性价比,「润发甄选」主打品质升级 [17] - 截至2025年9月底,自有品牌商品SKU近500个,销售贡献超2%,占整体SKU不足3% [17] 线上业务与前置仓布局 - B2C业务同店订单量增长7.4%,同店销售额增长2.1%,但客单价下降 [14] - 截至2025年9月,已在上海、江阴等五地建设了5个前置仓,并计划在年底前再开10家店进行测试 [14][15] - 前置仓定位为“微型智慧超市”,配备超过6600个SKU,支持24小时配送与到仓自提 [14] 公司优势与市场定位 - 高鑫零售501家门店中约75.8%位于三线及以下市场,为转型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窗口 [11] - 低线城市因互联网覆盖局限,线下渠道的功能和价值被认为将长期存在 [12]
告别“大而全”,拥抱“小而美”:社区超市的生存法则正在改变!
搜狐财经· 2025-11-04 11:11
行业概念概况 - 社区超市是营业面积几百至一千平方米、服务周边500米至1.5公里半径内社区居民的现代零售业态 [1] - 业态介于大型综合超市与便利店之间,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捷性与商品丰富度的双重需求 [1] - 经营生鲜食品、日用品等高频刚需商品,是城市商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 [1] 市场核心特点 - 具备高频次与高粘性特点,以生鲜和日用品为主打,易于培养消费者购物习惯 [6] - 生存发展高度依赖选址,客流量取决于周边社区的居民密度和消费能力 [6] - 服务半径有限,主要服务于步行可达范围,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碎片化特征 [6] - 数字化融合度高,普遍与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平台深度绑定,线上订单占比日益提升 [6] 行业现状分析 - 市场规模庞大,是零售业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即时性优势,市场总量保持稳健 [7] - 竞争格局呈现全国性巨头(如永辉超市、物美)、区域性龙头(如见福、香江百货)和互联网跨界者(如盒马鲜生、七鲜)的三国杀态势 [7] - 运营模式从传统线下自然流量,演变至超市+O2O行业标配,以及前置仓与店仓一体模式,实现30分钟至1小时达 [7] - 核心竞争要素包括生鲜供应链能力、数字化运营效率以及商品差异化与服务 [7] 未来趋势展望 - 行业向精细化与差异化运营发展,商品结构更趋个性化,深度满足特定客群如年轻家庭、银发族的需求 [10] - 供应链深度整合与自有品牌崛起,头部企业更深入介入种植、养殖和生产环节 [10] - 线下体验与线上效率深度融合,门店功能扩展为体验中心、社交空间和物流枢纽 [10] - 全渠道与私域流量构建成为重点,企业通过小程序、社群运营实现低成本、高粘性用户触达 [10] -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环保包装、有机食品等成为品牌形象重要组成部分 [10] 挑战与机遇 - 面临利润率压力、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短缺及消费分级现象等挑战 [10] - 机遇包括国家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政策支持,以及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赋能 [10] - 银发经济、三孩政策以及低线城市消费升级催生了广阔的特定商品与服务需求蓝海市场 [10] 投资建议 -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拥有强大供应链护城河,尤其是在生鲜领域的企业 [10] - 数字化转型成功、线上线下融合能力强的公司值得关注 [10] - 在特定区域或细分市场形成垄断或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具有投资价值 [10] - 专注于零售科技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如AI视觉识别、智能补货系统等,是重要投资赛道 [10]
外卖大战熄火,但把今年双11配送“带快”了
36氪· 2025-10-31 20:17
即时零售成为双11核心竞争战场 - 即时零售已成为今年双11电商竞争的核心战场,平台加速推动品牌入驻即时零售服务[1] - 阿里推动上千个品牌入驻淘宝闪购,京东将"秒送"业务全面纳入大促体系[1] - 行业对"分钟级"履约需求日益迫切,运力保障成为大促期间转化效率的关键支撑[1] 平台配送速度实现显著提升 - 双11期间网购产品基本发货次日即可收到,1-2天取快递成为购物常态[2] - 消费者体验"分钟级收货",案例显示支付尾款后10分钟到半小时即可送货上门[4][6] - 菜鸟速递承接多数"分钟级收货"订单,通过"预售极速达"服务实现快速配送[7] - 全国超300城消费者可通过"预售极速达"服务享受物流提速,当日或次日达比例达95%以上[8] - 收货时间从"几日达"压缩至"次日达""半日达"甚至"分钟达"[8] 即时零售业务数据表现强劲 - 天猫双11首日,淘宝闪购在全国270个城市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10] - 饮品、烘焙、水果生鲜等即时性需求强烈品类均实现两倍以上增长[10] - 京东"秒送"服务的3C数码产品成交用户量同比增长高达350%[11] - 美团闪购向用户发放总计170万张免单券,其中40万张专供品牌官方旗舰店使用[10] 前置仓模式推动供应链变革 - 今年突破在于"预售数据"与"前置仓网络"深度结合,包裹从就近门店或前置仓直接配送[13] - 前置仓是位于消费终端1-3公里范围内的微型仓,面积200-500平方米,存放各种高频商品[13] - 传统"中心仓-分拨中心-末端站点"供应链模式正被"中心仓+前置仓+线下门店"多级分布式网络替代[14] - 菜鸟运用"预售+前置仓"双模式让"分钟达"成为现实,京东主打"现货开卖"[14] 品牌商家积极接入即时零售网络 - 淘宝闪购已吸引3.7万个品牌、超40万家线下门店接入,覆盖数码家电、美妆个护等多个品类[15] - 特步天猫旗舰店接入淘宝"闪购",直接打通全国2500家直营门店实时库存[16] - 美团闪购在双11期间加速品牌合作,鸿星尔克和李宁近千家门店同步上线[17] - 双11期间淘系平台中小商家成交总额占比达42%,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17] - 商家平均营销成本下降25%,毛利率提升8个百分点,"全域融合"订单占比达35%[17]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演变 - 平台竞争从前端"价格战"向后端"服务战"转移,履约速度成为新战役胜负手[1] - 品牌不再需要自建物流网络,而是将产品力与平台流量、履约能力相结合[18] - 履约能力背后系统协同成为即时零售核心比拼项,需实现高度联动实时响应[20] - 这种基建能力决定用户体验,成为区分头部玩家与追随者的关键门槛[21]
即时零售发展势头强劲:半小时送达,你下单了么?
新华网· 2025-10-15 08:15
行业规模与前景 - 商务部研究院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1] - 行业模式为“线上下单、本地供给、即时配送”,旨在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捷性和时效性的需求 [1] 核心运营模式:前置仓 - 前置仓是即时零售实现高效履约的关键组成部分,被描述为面积较小、仅在线上营业的综合超市 [2][3] - 单个前置仓的库存商品种类(SKU)可达1.5万个,与传统大卖场不相上下 [3] - 前置仓可根据其地理位置(如医院、旅游景点附近)进行针对性备货,以更好地满足特定场景的细分消费需求 [3] - 美团闪购提出“30分钟万物到家”目标,其闪电仓服务范围主要为3-5公里 [3] - 截至今年二季度,美团已联合各方在全国建设超5万家闪电仓,并预计到2027年数量将达到10万个 [3] - 淘宝闪购的闪电仓供给目前已超过5万家,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60% [4] 主要平台布局 - 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京东整合推出“京东秒送”,美团将品牌升级为“美团闪购”,淘宝上线“淘宝闪购” [5] 对本地实体商家的价值 - 即时零售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将传统电商“以商品为中心”模式转型为“以服务为中心”,助力本地实体商家增收 [6] - 以北京顺天府超市为例,自接入淘宝闪购后,其11家门店日均单量迅速提升,线上成交量连续翻番,并成功吸引大量90后、00后年轻客群 [7] - 该超市门店90%的预包装商品已可在线下单,未来生鲜、熟食等也将陆续上线,期望通过线上增长为线下消费引流 [7] - 即时零售能帮助实体零售商实现数字化转型,扩大服务半径,提升经营效率 [7] 商品品类拓展与品牌合作 - 即时零售品类结构持续优化,正向全品类发展,数码家电、母婴用品、美妆等品类增长迅速 [8] - 华为、小米、美的等品牌入驻即时零售平台,带动相关品类销量提升 [9]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美团闪购上超500个零售品牌实现销量翻倍增长,其中华为销量同比增长超4倍,格力销量同比增长超10倍 [9] - 即时零售已从“应急购物渠道”发展为消费者日常化、一站式的购物选择 [9] - 服装品牌绫致时装通过接入淘宝闪购,根据用户需求(如出差、旅游应急购衣)调整门店布局,发现了新的生意增量 [10]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淘宝闪购上送往酒店民宿的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近1.5倍,反映了新的旅行消费趋势 [10] 品牌与平台协同效应 - 品牌方可通过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实施针对性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消费者黏性,实现双赢 [11]
中百集团:已上线“中百邻里购”“抱抱生活”小程序平台,布局前置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1:56
公司线上业务与数字化布局 - 公司积极发展线上到家业务 已上线"中百邻里购"和"抱抱生活"小程序平台 [1] - 公司布局前置仓 旨在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 [1] 公司核心转型战略 - 公司将"千店千面"和"一店一策"作为转型核心方向 打破"千店一面"的固定模式 [1] - 公司大小超市业态均在发力折扣店赛道 [1] - 公司通过内部"赛马机制"让两大超市业态依托各自供应链展开试点 通过市场检验筛选可行路径 [1] 中百超市硬折扣店定位 - 中百超市硬折扣店以社区生活刚需为核心 采用"品类集中化"策略 [1] - 该业态重点发力自有品牌爆款打造 从源头把控成本与品质以构建核心低价优势 [1] - 该业态商品单价优惠力度明显 旨在让利于消费者 [1] 中百仓储门店定位 - 中百仓储门店侧重于满足家庭一站式采购及沉浸式购物体验 [1] - 该业态正逐步升级调整 整合服务功能 实现商业功能 社区功能与社交功能的融合 [1]
闪购大战2025:决战前的较量
虎嗅· 2025-08-22 14:18
闪购行业竞争格局 - 拼多多秘密筹备闪购项目 以自营品牌形式对标Kirkland和Member's Mark 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小时达配送[11][12] - 美团自营品牌歪马送酒通过前置仓实现高端酒水即时配送 单笔订单利润达800元[90][91][92] - 京东秒送日均订单达2500万单 覆盖350个城市和150万商家 美团创1.2亿单全球即时零售纪录[186] 阿里巴巴战略调整 - 饿了么组织架构并入淘宝闪购 不再以独立品牌运营 获得500亿元补贴预算[23][25][27] - 蒋凡进入阿里合伙人委员会 战略主导权集中 委员会人数从7人缩减至5人[80][82][83] - 淘宝闪购DAU暴涨 在奶茶大战中反超美团 带动阿里整体士气提升[187] 京东组织架构与战略 - 刘强东重新掌权 职业经理人团队比例降至10%以下 发起三次大战[100][102] - 达达私有化更名为京东秒送 运力全面导入京东闪购和外卖业务[106][114] - Q2营销开支激增127.6%至270亿元 单季度补贴支出约150亿元[189] 美团业务演进 - 王兴投票权提升至近50% 组织架构向集权过渡[141][142] - 广告收入仅118.6亿元 占核心本地商业18.4% 存在巨大增长空间[149] - 自营品牌战略通过小象超市和歪马送酒验证 覆盖12个垂直领域[160] 行业模式创新 - 前置仓实现"无货接单"模式 可从中心仓调货 运费承受力达50元/单[123] - 朴朴超市开创拼单配送模式 骑手单次配送成本从6.5元降至3.5元[179] - 闪购行业前三品类为成人计生用品、食品饮料和酒类[194] 财务数据表现 - 阿里2024年营销费用1151亿元 美团500-600亿元 拼多多1113亿元[189] - 山姆毛利23% 开市客13% 盒马四种模式毛利介于15%-35%[171][174] - 普通商超毛利28%以上 成本结构包含物流8%和人工8%[170] 基础设施布局 - 美团拥有数万个闪电仓 阿里计划建设十万个前置仓[65][127] - 山姆在杭州设28个前置仓 每个仓2000个SKU[172] - 前置仓选址优势明显 地租成本低至1元/平米[199] 战略合作与并购 - 抖音-饿了么并购案因贪腐问题终止 估值不及预期[48][57] - 申通快递3.62亿元收购菜鸟旗下丹鸟物流[40] - 美团全资收购光年之外公司 交易额2.85亿美元[138]
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集团:在成渝地区优化门店,持续削减人员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48
核心财务表现 - 屈臣氏集团中国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66亿港元,同比下降3% [2] - 中国区EBITDA为1.17亿港元,同比大幅下降53% [2] - 亚洲区营收204.93亿港元同比增长12%,欧洲区营收607.01亿港元同比增长10%,形成鲜明对比 [3] 门店运营调整 - 中国区净减少145家门店,门店总数3630家,同比减少4% [4][5] - 亚洲区门店增加282家至4314家,欧洲区增加285家至8635家 [5] - 全球门店总数达16935家,会员规模1.75亿人 [3] 经营效率变化 - 中国区同店销售增长率从-18.6%改善至-1%,显示运营策略调整初见成效 [4] - 亚洲区同店销售增长6.4%,欧洲区保持4.5%增长 [5] - 中国区幕后店从131家增至394家,线上履约能力显著提升 [6] 区域战略执行 - 成都分公司分支机构428家(存续302家),2024年参保人数1204人,较2022年1582人持续下降 [7][8][9] - 重庆分公司分支机构160家(存续108家),2024年参保501人,较2022年600人减少16.5% [10][11] - 2025年成都新开19店注销9店,重庆新开9店注销8店,体现"关低效开高效"策略 [8][11] 业务转型方向 - 关闭人流不足店铺优化门店组合,强化在线业务能力建设 [6] - 通过前置仓布局实现线上购物30分钟达,应对电商冲击与本土竞争分流 [6][11] - 在零售总额中其他零售业务EBITDA增长242%,显示新业态拓展成效 [3]
外卖大战又爆了!0元奶茶点到爆单,小龙虾一口价16.18元,上海点午饭3.4元吃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9:23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美团外卖、淘宝闪购(饿了么)等平台在7月12日再次发放外卖大额券,延续上周末的外卖狂欢 [1] - 美团外卖提供"0元喝饮品"、"0元喝瑞幸"等优惠券,淘宝闪购提供满18.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等大额优惠券 [4][7] - 实际支付金额极低:茶百道中杯茉莉奶绿仅需0.01元,原价19元的奶茶最终支付1.2元 [5][7][9] - 京东外卖推出每晚10万份16.18元品质小龙虾的促销活动 [17] 消费者与商家反应 - 消费者积极参与"0元购"活动,免费奶茶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2][3] - 多家奶茶品牌如沪上阿姨、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因"0元购"活动出现爆单现象 [11] - 部分商家因订单量过大选择下线商品,如蜜雪冰城下线冰鲜柠檬水,店员面临巨大压力 [27] - 消费者反馈等待时间延长,部分门店夜间仍排长队 [27] 外卖骑手与平台数据 - 外卖骑手单量激增,部分骑手日收入超千元,最高达1700元 [25][26] - 美团7月5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 [30]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 [31] - 美团App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出现短时服务异常 [26] 行业竞争与市场动态 - 阿里巴巴计划发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增强资金储备 [32] - 高盛预测美团日均单量将从7800万单上升至8600万单,阿里从4400万单上升至6200万单 [34][35]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行业前三市场份额从82%下降至67% [38] - 平台通过补贴争夺市场份额,短期内行业整体盈利承压 [34][35] 行业专家观点 - 即时零售本质是履约能力,适合小家电、3C等品类,大型家电难度较大 [33] - 线下商家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获取流量,前置仓可能是未来发展方向 [35] - 平台竞争增强商家话语权,商家可利用不同平台政策争取利益 [36] - 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壁垒 [37]
2024年中国超市百强发布,整体销售规模约9000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7-10 11:5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约为9000亿元,同比增长0.3% [1] - 门店总数2.52万个,同比下降9.8% [1] - 42家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家企业门店增加,14家企业实现销售额和门店数双增长 [1] - 六成以上企业门店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尤其是销售额在30亿元到100亿元的腰部企业占比最高 [2] 头部企业排名 - 销售规模前5位的企业分别为沃尔玛(中国)、康成投资(中国)、盒马(中国)、永辉超市、物美科技 [1] - 沃尔玛(中国)2024年实现销售1588亿元,继续居超市Top100首位 [2] 业态发展趋势 - 会员店、折扣店的销售额及门店数依然增长显著 [2] - 开市客、芯果科技(Hotmaxx)、尧地、奥乐齐等企业销售额均有大幅提升 [2] - 网络零售额占比继续提升,2024年超市Top100企业网络销售额占总销售的16.9% [2] - 前置仓对企业提升线上销售的作用逐步凸显 [2] 经营策略调整 - 超市Top100门店数量减少2750家,但通过多种整改措施整体销售同比提升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