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银行2024年业绩双降,长达17年的IPO“马拉松”还要跑多久?
犀牛财经· 2025-05-23 19:43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 [2] - 归母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下降8.20% [2] - 营业利润38.25亿元,同比下降9.81% [3] - 利润总额38.32亿元,同比下降9.48% [3] - 基本每股收益1.53元,同比下降11.56% [3] -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9.07%,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47%,同比下降2.60个百分点 [3] 收入结构 - 投资收益20.86亿元,同比增长35.95% [2]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4.57% [2] - 净息差收窄至1.26% [2] 资本结构 - 东莞市国资委持股比例提升至42%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3.50亿元,同比下降128.26% [3] 上市进程 - 自2008年启动IPO,历经四次申报、三次中止 [4] - 2025年3月因财务资料过期再次中止审核 [4] - 三年来第三次因同类问题中止审核 [4] 管理层变动 - 程劲松、谢勇维分别履新董事长和行长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4.91% [4]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3.52% [4]
地方国资入主目标不应是“政策银行”
证券时报· 2025-05-09 02:10
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乃至地方农合机构在内,地方国资增持现象近年常态化,国有控股银行数量在不 断增多。 这场变革的底层逻辑,并非单纯的资本救赎,而是在金融供给侧改革、区域经济转型与风险防控三重压 力下催生的复杂博弈。其影响早已超越单一机构的股权结构调整,直指区域性金融生态的深层重构。 区域性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为这场变革提供了现实土壤,地方国资的介入成为解困的必然选择。通过增 资扩股与股权受让,国有资本不仅填补了资本缺口,还通过股权集中度提升带来治理效率的改善,也有 助于化解部分银行股权结构因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治理乱象。 国有资本的入场绝非单纯的财务投资,其本质是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战略性整合。通过"加仓"本地法 人银行,地方政府可以更高效地引导信贷资源投向基建、民生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部分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化虽结束了股东内耗这一困扰,也产生了新 的治理问题。国资股东利用人事任免、考核机制等非资本方式加强控制力,这种架构虽提高了执行效 率,但行政干预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灰色地带存在增加的可能。 可以说,这场变革既是对历史积弊的修正,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当国有资本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