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审查

搜索文档
巴拿马运河控制权争夺战,中远硬加椅子破美国布局,老李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15:57
巴拿马港口资产交易背景 - 巴拿马港口资产出售交易磋商期于昨日截止 中美巴三方博弈持续145天 [1] - 交易涉及中美海上命脉控制权 被描述为"终极对决" [4] - 巴拿马运河为全球贸易咽喉要道 全球6%货物经此通过 中国货运量占比达22% [11][13] - 2023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收入33.8亿美元 中国货运量贡献21.4% [13] 关键港口资产价值 - 长和集团控制两个战略港口节点 巴尔博亚港(太平洋出口)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大西洋入口) [17] - 两港口如同"锁喉之刃" 掌握全球贸易大动脉开关 可控制8000亿美元规模贸易流动 [17][13] - 中国制造业依赖该通道 电子产品/小商品/家电/纺织品等需经此运往欧美市场 [14] 交易各方立场与动态 - 中国商务部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 被视为交易"死刑判决" [6] - 贝莱德集团内部出现分歧 部分股东因政治风险考虑撤资 [6] - 长和集团董事会紧急会议讨论"保全退出"方案 包括终止交易/降低贝莱德持股/引入中远集团等 [8][9] - 李嘉诚面临228亿美元利润与国家安全警告的两难选择 [19] 中远集团的战略角色 - 中远集团为全球最大航运企业 在60多国运营超60个港口 [30] - 中远具备全球港口控制体系 可协调物流/控制价格/掌握调度 [32] - 中方提议中远入股并获一票否决权 确保交易不损害中国航运利益 [28][32] 行业格局变化 - 交易反映全球供应链安全格局变化 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海上节点重建"安全圈" [34] - "资本无国界"时代终结 国家战略安全红线超越商业自由 [35] - 长和系在中国市场面临压力 多家央企暂停合作 李泽楷保险业务被叫停 [25]
外媒:美农业部又以“国家安全”为由解雇70名外国合同制研究员,“多数是中国博士后”
环球网· 2025-07-20 10:09
美国农业部解雇外国研究员事件 - 美国农业部以"国家安全审查"为由解雇约70名来自"关切国家"的外国合同制研究员 [1][3] - 被解雇人员中多数为与农业研究局签订两年合同的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 [3] - 研究人员在入职前已通过资质审查 但7月9日突然被取消门禁权限 [3] 美国农业安全计划内容 - 农业部长罗林斯7月8日公布新规 禁止中俄等四国公民购买美国农田 [3] - 同步终止与上述国家的现有农业研究合作项目 [3] - 官方宣称这些措施对保障美国食品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 [3] 事件影响评估 - 联邦政府"招聘冻结令"延长至10月15日 导致空缺职位无法及时补充 [3] - 多个惠农研究项目被迫中断 包括防治未煮熟牛肉致命毒素的疫苗研发 [3] - 美国农业部雇员联合会警告研究能力将倒退数年甚至数十年 [3] 中方回应与专家分析 - 外交部批评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实施歧视性土地政策 [4] - 专家指出中国公民持有美国农地比例极小 美方炒作具有政治动机 [4] - 美方措施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最终将损害其自身利益 [4]
美国员要求加速推进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国家安全审查
制裁名单· 2025-07-14 11:19
美国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安全审查要求 - 三名共和党众议员联名致信特朗普政府要求加速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安全审查 议员包括众议院共和党会议主席埃莉斯·斯特凡尼克 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里克·克劳福德 [1] - 依据《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709条 要求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在30天内完成对大疆和道通等中国企业的安全评估 重点审查其通信和监控设备是否威胁美国安全 [4] - 议员强调中国无人机在美国市场占比高 大疆占据90%市场份额 需紧急行动以降低外国影响 [4] 美国无人机产业政策动向 - 特朗普于2025年6月签署行政令推动美国本土无人机产业 要求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并调查供应链安全 [4] - 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宣布改革五角大楼无人机采购政策 目标在2027年前确立美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主导地位 [4] 中方反应与行业现状 - 中国外交部批评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警告将采取反制措施 [3] - 大疆否认存在安全风险 并起诉美国防部2022年的军事公司标签 [3]
刚刚!海康威视反击!已恢复运营!
国芯网· 2025-07-09 21:15
海康威视加拿大业务事件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关闭海康威视在加业务并禁止政府部门采购其产品 [1] - 海康威视已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司法审查并申请临时禁令暂缓执行关停命令 [1] - 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目前已恢复正常运营公司表示将捍卫合法权益争取公平对待 [1] 公司立场与回应 - 海康威视声明自进入加拿大市场以来始终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1] - 公司强调其产品和技术未危及加拿大或其他运营国家的国家安全 [1] - 中国商务部对加方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认为其审查过程不透明损害中企权益 [2] 中加经贸关系影响 - 中国政府认为加方行为是典型的泛化国家安全行为 [2] - 该事件可能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并影响两国企业合作信心 [2] - 商务部警告此类做法将对中加正常经贸合作带来干扰破坏 [2]
加拿大无理要求海康威视停止运营,中方:将坚决维护中企正当合法权益
环球时报· 2025-06-30 06:37
加拿大政府对海康威视的禁令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关闭在加业务并停止运营 [1] - 加拿大禁止政府各部门采购海康威视产品并对现有设施进行审查 [1] - 加拿大工业部长称该决定基于《加拿大投资法》的多步骤审查但未说明具体威胁 [1] 海康威视的回应 - 公司声明称加拿大政府决定缺乏事实依据和程序公正属于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打压 [1] - 海康威视强调其全球业务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希望加方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2] - 公司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2] 中国政府的立场 - 中国驻加大使馆谴责加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要求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 [2] - 中方表示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 [2] 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出海合规性已显著提升加方所谓"国家安全"理由缺乏依据 [2] - 分析认为加拿大此举可能是为在美加贸易谈判中争取筹码而采取的政治姿态 [2] 加拿大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趋势 - 2020年以来加拿大持续收紧外商投资审查特别是针对关键矿产领域 [3] - 2022年和2024年《加拿大投资法》更新强化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力度 [3] - 但中国企业仍持续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显示市场选择与政策限制的背离 [3] 加拿大企业的实际选择 - 不列颠哥伦比亚渡轮公司坚持执行与中国船厂的4艘渡轮建造合同 [3] - 加方企业表示国内造船厂无法满足交付时间要求 [3]
突发!加拿大“封杀”海康威视,限 120 天内关闭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29 17:21
加拿大政府勒令海康威视停止运营 - 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并关闭业务 [1] - 根据《加拿大投资法》审查后认定海康威视继续运营将危害加拿大国家安全 [2] - 审查流程评估了加拿大安全情报机构提供的全部信息与证据 [2] - 该决定不涉及海康威视在加拿大境外的关联业务 [2] 加拿大政府采取的进一步措施 - 禁止所有政府部门、机构及皇冠企业采购或使用海康威视产品 [2] - 将彻查现有资产,确保淘汰所有遗留的海康威视设备 [2] - 加拿大政府强调欢迎外资但不以国家安全为妥协代价 [2] 相关方回应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对事件作出回应 [3] - 海康威视强烈反对加拿大政府的决定,称其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担忧" [3] - 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被要求在120天内关停 [3]
中美关键矿产的新焦点:美国关键矿产232调查
五矿证券· 2025-05-12 12: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有色金属行业评级为看好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1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商务部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展开国家安全审查,此前该条款曾用于对钢铝加征关税 [1] - 美国多个关键矿产高度依赖中国,如稀土、镁和锗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72%、75%、54% [2] - 特朗普上一任期采取精简采矿业审批、发布《关键矿产清单》与优化国内矿产供应链三大措施保护与重塑美本土关键矿产产业 [3] - 本次调查立足于矿产,范围延伸到加工产能与供应链,目的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弹性,美国拟借此做全产业链摸排 [4] - 报告需在商务部收到请求起270天内作出,若结论肯定总统应在90天内决定是否实施关税政策,参考2018年经验可能加征关税,预计短期美国本土企业维持备库采购政策 [4]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描述 - 4月1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商务部对进口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展开国家安全审查,该条款曾用于钢铝加征关税 [1] 事件点评 - 美国多个关键矿产高度依赖中国,部分中国优势关键金属中稀土、镁和锗进口依存度高 [2] - 特朗普上一任期采取三项措施保护与重塑美本土关键矿产产业 [3] 本次调查特点及后续关注 - 调查范围延伸到加工产能与供应链,目的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弹性,要做全产业链摸排 [4] - 报告需270天内作出,若结论肯定总统90天内决定是否实施关税政策,预计短期美本土企业维持备库采购政策 [4]
对抗调查、异国签约、医院露笑,李嘉诚家族戏码不断
搜狐财经· 2025-05-05 23:38
港口交易概况 - 长和集团将全球43个港口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1] - 交易涉及将港口资产拆分为"美洲包"和"欧亚包",试图通过意大利阿庞特家族作为幌子进行交叉持股操作[1] - 巴拿马巴尔博亚港年处理能力达263万标箱,是连接中国海运的关键节点[1] 监管审查与法律风险 -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援引《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认定该交易属于"系统性规避审查"[3] - 监管部门依据《国家安全法》第五十九条,将分布在23个国家的港口视为战略资产[3] - 监管机构具备启动"阻断法"直接叫停交易的权力,导致交易陷入僵局[3] 企业应对策略 - 长和集团通过展示李嘉诚抗癌治疗及慈善捐赠(14亿港元中37%用于抗癌研究)转移公众关注[5] - 公司与新加坡淡马锡合作捐赠医疗设备,获取东南亚政要支持以对冲舆论压力[5] - 交易曝光后长和股价下跌4%,而爱国港商增持中远海运股份[7] 地缘政治影响 - 巴拿马审计署指控长和"特许经营违规",恰逢美国防长访巴商议运河防务合作[7] - 交易暴露香港资本圈分裂:南沙派主张产融报国,长江系延续全球化商业策略[7] - 中国通过强硬反垄断审查姿态,宣示对全球化规则制定权的主张[7] 行业趋势与启示 - 交易反映企业需平衡"市场逻辑"与"国家叙事"的战略挑战[9] - 事件可能推动《反垄断法》与《国家安全法》在国际管辖权方面的发展[9] - 香港资本需重新定义"超级联系人"角色以适应新地缘经济格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