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

搜索文档
链博会观察丨“链”接你我 “解锁”美好生活
新华社· 2025-07-20 16:48
健康科技与基因检测 - 华大集团推出饮酒能力基因测序仪,通过采集口腔细胞15-20分钟即可在手机小程序查看个人饮酒基因等级,将医院级基因检测转化为个人健康管理工具 [3][5] - 该设备体现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是公司向个人健康管理方向的重要尝试 [5] - 设备采用便携式设计,使基因检测从专业医疗机构场景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 [3] 消费品行业创新 - 天丝集团基于对中国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洞察,持续扩充红牛产品线,包括瓶装能量饮料和零糖版产品 [7][9] - 公司针对特种兵旅行、户外出行等新兴消费场景开发专项产品 [9] - 产品策略注重满足不同人群在功能、口味、健康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7][9] 供应链升级趋势 - 健康生活产业链展示从出生到养老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涵盖医疗检测设备、健康管理等环节 [1] - 供应链升级推动消费端与生产端的精准对接,实现从精细化需求到个性选择的转化 [11] - 行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前沿科技成果提升健康生活品质,如AI骨科手术、便携式超声设备等 [1]
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巡馆:“在中国,做全球健康生意所需的一切,都能在这里被看见、被听见、被触摸”
华夏时报· 2025-07-19 22:00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作为世界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展现中国完备产供链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交融 [1] - 100多家企业参展,1.2万平方米展馆人头攒动,展示领域涵盖生命科学、医疗器械、基因科技等 [1] GE医疗 - GE医疗30多年来持续深化全面国产化,与超1000家供应商构建完整"研、产、销、服"体系 [2] - 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中超过50%由中国研发,年采购额近100亿元 [8] - 重点展示绿色供应链进展,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与洛阳轴承合作26年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突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8] 华大集团 - 展示全球首发啡凡咖啡代谢基因检测,通过分析CYP1A2和ADORA2A基因变异提供个性化咖啡因饮用建议 [4] - 推出智能掌上超声设备(不到300克),可完成浅表组织、外周血管及腹部器官检查 [2] - 2024年推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WT02和WY01,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全读长"技术闭环 [4] - 展示"饮鉴TM饮酒基因速测星盒",20分钟可检测酒精代谢能力 [2] 华熙生物 - 投资超1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中试转化平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配备64条柔性生产线 [4] - 从"三链同构"到"韧性与柔性"并重的全球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跃升曲线 [5] - 产品行销70余国,通过智能化"黑灯工厂"实现产能弹性,可灵活调配全球资源 [5] 美敦力 - 展示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8] - 联合国内专家与AI企业打造AI赋能血管外科诊疗生态,以两款覆膜支架系统为试点 [8]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 依托"先行先试"政策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核心通道 [8] - 构建"临床—科研—产业"全链条生态,六大平台包括真实世界研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8] - 特殊食品、生物医学新技术等新政持续增强"政策磁场" [8]
好博会必打卡! 20分钟,测出你是“酒神”还是“酒渣”
新浪财经· 2025-05-27 08:47
产品介绍 - 华大智造研发的"饮鉴"是一款基因检测设备,能在20分钟内通过"微测序"技术精准评估个人酒精代谢能力,并将结果分为"一星酒渣"到"五星酒神"5个等级 [2][6] - 该产品通过检测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型,将代谢能力分为高中低3种,交叉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每种对应不同的健康饮酒建议 [7] - 产品基座"速测星盒"可重复使用,未来可扩展检测咖啡代谢、乳糖代谢、阿尔兹海默症风险等多项功能 [10] 技术原理 - 酒精代谢关键取决于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型差异:乙醇代谢弱会导致头晕头痛,乙醛代谢弱则表现为脸红甚至过敏,长期可能致癌 [6] - 检测采用口腔拭子取样,通过核酸快速释放技术,配合冻干球试剂(常温保存9个月),实现20分钟快速检测 [10] 市场应用 - 产品已量产交付,首批1万套作为端午节员工礼品发放,并在华大商城上架 [9] - 已在餐饮、旅游、证券保险等行业推广,具备强社交属性,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分享检测报告 [9] - 海外市场反响积极,日本代理已主动联系合作,保险行业提出数十万至上百万份的采购意向 [9] - 产品将亮相6月27-29日北京"美好生活博览会",提供现场体验 [8][10] 商业前景 - 计划推出4通量/9通量的商用版本,适用于酒店等商务场景 [9] - "速测星盒"平台可扩展性强,未来可开发多种基因检测应用,目标是成为人人可用、随处可用的平价产品 [10]
深耕基因科技赛道 何氏眼科助力弱视诊疗迈入精准化新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6 20:38
诊断技术革新 - 弱视诊断标准从传统的"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水平且无器质性病变"转变为需通过基因检测排除遗传性眼病的致病基因变异 [1] - 基因检测发现OPN1LW基因的疑似致病变异可导致早发性高度近视和屈光参差 颠覆传统"先天性近视"诊断 [1] 治疗手段突破 - 引入基于神经可塑性的视知觉学习训练 通过电脑生成的Gabor视标定向激活大脑视觉皮层 [1] - 4个月系统训练使患者右眼视力从0 7提升至0 9 屈光度进展得到有效控制 [1] - 该技术利用大脑可塑性重建视觉处理路径 为未来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2] 临床应用拓展 - 视知觉学习训练已应用于难治性弱视 大龄弱视及先天性锥细胞功能障碍等复杂病例 [2] - 基因科技与视知觉训练形成多维度干预体系 提升弱视治疗成功率并抓住视觉发育黄金期 [2] 企业战略布局 - 公司协同辽宁何氏医学院等战略合作伙伴 构建"智慧光明城"战略目标 [3] - 聚焦基因治疗 干细胞再生医学 智能眼科设备数据应用三大前沿领域 [3] - 发挥眼健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优势 推动眼科技术与医疗数据的智能融合 [3]
2家IPO企业申报获受理!其中1家撤回科创板后转道北交所,拟募资规模“腰斩”
搜狐财经· 2025-05-10 02:17
联川生物IPO申报 - 公司于5月9日被北交所新受理IPO申报,此前曾于2023年6月2日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1] - 本次拟募资3亿元,较前次科创板申报的6.08亿元规模缩减50.66%[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26日,注册资本4650万元,证券代码874281,2024年2月29日挂牌[3]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郎秋蕾、周小川合计持股48.79%[4] - 选择上市标准为市值≥2亿元且近两年净利润≥1500万元或近一年净利润≥2500万元[4] 联川生物业务与财务 - 专注于基因科技领域,提供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服务,布局"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一体化[3] - 2024年营收3.67亿元(yoy+27.98%),净利润6005.67万元(yoy+12.29%),毛利率48.73%[5]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从13.61%降至8.38%[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亿元,同比+147.21%[5] - 募投项目包括基因科技扩产(2亿元)、分子诊断试剂研发(500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5000万元)[6] 健信超导IPO申报 - 公司于5月9日被科创板新受理IPO申报,成立于2013年12月11日,注册资本1.26亿元[7] - 控股股东许建益持股41.51%,实际控制人许建益等三人合计控制59.92%表决权[8] - 选择上市标准为市值≥10亿元且近两年净利润≥5000万元或近一年营收≥1亿元[8] - 拟发行不超过4192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68亿股[9] 健信超导业务与财务 - 主营医用MRI设备核心部件(超导磁体/永磁体/梯度线圈),产品占MRI成本50%,实现国产替代[8] - 2024年营收4.25亿元(yoy-5.58%),净利润5578.39万元(yoy+14.46%)[10]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5.42%-6.50%[10]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60.27万元,同比-129.50%[10] - 募投项目包括无液氦超导磁体(2.75亿元)、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2.6亿元)、新型超导磁体研发(2.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11]
华大基因去年亏9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 华大基因2024年业绩大幅承压净利润由盈转亏,各板块业绩分化,公司将加大投入转型调整 [1][3][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8.67亿元,同比下降11.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3亿元,同比下降1071.68%,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净利润为负且亏损规模最大 [1] - 2020 - 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14.62亿元、8.03亿元和0.93亿元,逐年下降 [2] - 2024年末总资产125.42亿元,同比下降7.8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下降至91.35亿元,同比减少7.35%,四季度单季亏损进一步扩大 [2] - 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达1.9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4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76.58% [2] 公司业务板块表现 - 生育健康、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整体维持增长态势,感染防控业务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重挫,2024年营业收入0.7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5.16亿元大幅下降85.91% [3] - 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受疫情因素影响下滑,但剔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实际同比增长22.37% [3] 公司应对措施 - 加快病原微生物测序平台适配和全自动化系统开发,推进感染业务本地化入院布局 [3] - 持续加大在医疗AI大模型、智能检测平台和多组学一体化技术布局上的投入,推动检测服务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4] 行业发展情况 - 基因科技步入更广阔应用周期,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96.6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32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1% [4] - 政策支持叠加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加速基因检测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慢病管理等场景的渗透应用,癌症早筛等新兴方向有望成行业未来增长主要动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