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地一体化网络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证券:卫星通信进程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9-10 17:31
行业发展趋势 - 卫星通信正从传统语音与应急连接向"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基础设施升级 [1] - 卫星通信是对新一代信息网络的延伸与补充 而非对现有光纤光缆的替代 [1] - 卫星产业链在中国加速成型 ToC与ToB两类模式共同构成"双轮驱动" [1] 投资标的建议 - 建议关注普天科技 通宇通讯 震有科技 金信诺 纵横通信 [1] - 建议关注振芯科技 上海瀚讯 顺灏股份 航宇微 [1]
通信行业行业点评报告:联通获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卫星通信进程加速
银河证券· 2025-09-10 16:03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推荐评级 [3] 核心观点 - 卫星通信正从传统语音与应急连接向"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基础设施升级 [6] - 运营商卫星通信版图加速成型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均已具备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资质 [5] - 行业价值重心向下游倾斜 2024年全球卫星产业中运营服务占比37.0% 地面设备制造占比53.0% [5] - To C与To B模式将构成卫星应用"双轮驱动" [6] 商业模式分析 - 太空算力租赁服务:算力星座作为"太空数据中心" 通过星间激光链路为应用卫星提供边缘计算能力 [2] - 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构建低时延高安全性的"太空光纤"通道 传输路径更接近直线 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2] - 智能数据资产变现:将数据应用于农业/气象/能源等行业 形成数据即服务(DaaS)变现路径 [2] 产业链价值分布 - 全球卫星产业链包含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地面设备四大环节 [5] - 2024年卫星发射收入占比3.2% 制造占比6.8% 运营服务占比37.0% 地面设备制造占比53.0% [5]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建议关注普天科技/通宇通讯/震有科技/金信诺/纵横通信/振芯科技/上海瀚讯/顺灏股份/航宇微等 [6]
通宇通讯接受调研,卫星通信与海外布局备受机构关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0:0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5.33亿元 归母净利润2178.6万元 [2] - 基站天线及射频器件业务收入3.72亿元 占总营收71.14% [2] - 微波天线业务收入1.19亿元 同比增长84.36% [2] 海外业务 - 境外地区营收2.66亿元 同比增长47.77% [3] - 境外收入毛利率28.56% 较境内高8.95个百分点 [3] -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取得良好拓展 [3] 卫星通信布局 - 卫星通信业务收入2608.08万元 地面站产品实现小批量交付 [3] - 产品覆盖星地端三大应用场景 深度参与多个星座计划 [3] - 形成地面站 卫星终端 海事天线 卫星网络接入全产品矩阵 [3] 新兴业务进展 - 特殊场景天线包括桥梁高铁隧道挂壁天线及远海渔船卫星终端 [4] - MacroWiFi产品实现2公里超远传输与200+用户并发 [4] - 已在印尼 阿联酋 缅甸等7个国家完成测试并获小批量订单 [4] 机构关注点 - 卫星通信从技术布局迈向规模商用 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亿级 [4] - 海外业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受益全球通信设备迭代 [4] - 传统与新兴业务协同发展 高铁天线与MacroWiFi丰富收入结构 [4]
三大运营商全线布局卫星互联网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8-28 09:28
政策指导与目标 - 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1] - 政策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 推动手机终端直连卫星提供话音和短消息业务 [1] - 鼓励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拓展高速数据服务 促进天地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发展 [1] 运营商业务布局 - 中国移动计划在取得资质后开放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已发射"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两颗低轨试验卫星 [2] - 中国电信于2023年9月全球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2024年推出汽车直连卫星服务 2024年5月天通业务落地老挝实现出海 [2][3] - 中国联通近期发射四颗低轨卫星 其中04星为国内首颗具备3GPP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 成立数智星通公司开展卫星技术集成业务 [3]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手机直连卫星宽带业务存在星地网络架构协同难 网络建设成本高 卫星网络性能较地面差距大三大挑战 [4] - 中国移动推动星地全方位融合构建天地一体网 提出STCN创新技术体系使所需卫星数量缩减至独立组网一半且单星成本下降10% [5] - 中国移动打造星地智生数字孪生系统 通过高精度模拟和虚实互动测试降低部署风险和运营难度 [5] 行业战略意义 - 6G时代天地一体化网络与全球无死角覆盖需求使卫星互联网成为三大运营商战略必选项 打破长期分立格局 [6] - 运营商凭借庞大用户基数 政企客户资源和成熟销售渠道可显著加速低轨卫星星座商业化进程 [6]
工信部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 三大运营商全线布局卫星互联网赛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00:09
工信部卫星通信产业指导意见 -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 [1] - 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 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 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1] - 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拓展高速数据服务 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1] 电信运营商卫星互联网布局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已布局卫星互联网业务 中国移动表示待取得相关运营资质后将及时面向社会开放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2] - 中国移动2023年成功发射"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两颗低轨试验卫星 分别搭载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和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载核心网系统 [2] - 中国电信2023年9月在全球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2024年推出"汽车直连卫星"服务 2024年5月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落地老挝 [2][3] - 中国联通近期成功发射"联通星系"四颗低轨卫星 其中04星为国内首颗具备3GPP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 5月成立数智星通公司开展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业务 [3] 卫星互联网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手机直连卫星宽带业务面临三大挑战:星地网络架构差异协同难、网络建设成本高、卫星网络性能较地面网络有较大差距 [4] - 中国移动推动卫星和地面全方位融合构建天地一体网 提出天地一体网创新技术体系使所需卫星数量缩减至独立组网一半 单星成本下降10% [5] - 中国移动打造"星地智生一体化数字孪生系统" 高精度模拟卫星运行状态 预期实现卫星组网多个阶段的显著突破 [5] 6G时代卫星互联网发展前景 - 6G时代将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与全球无死角覆盖 发展卫星互联网成为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必选项 [6] - 三大运营商参与低轨卫星星座运营可为卫星企业带来关键助力 凭借庞大用户基数和成熟销售渠道加速低轨卫星星座商业化进程 [6]
SpaceX 组网引发连锁反应,AI 如何重塑卫星与车路云网络版图?
36氪· 2025-06-18 11:49
星链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突破 - SpaceX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组网成功,普通手机无需改造即可连接卫星互联网,已有300多颗具备该功能的卫星在轨运行[1][5] - 该技术突破对传统通信行业构成降维打击,尤其是对依赖地面基站的5G网络形成挑战[1] - 美国运营商T-Mobile已推出卫星互联网服务,高端套餐用户免费开通,其他套餐用户每月额外支付10-15美元[6] 卫星互联网与传统通信网络对比 - 传统地面基站网络存在成本高昂与覆盖受限两大硬伤,全球仍有32%人口(约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3] - 星链计划发射4.2万颗卫星,总成本约2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远低于中国5G建设投入的7300亿元,且能实现真正全球覆盖[4] - SpaceX凭借可回收火箭技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2024年发射134次,超过其他国家总和[6] 卫星互联网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 - 低轨卫星通信成功验证网联自动驾驶系统,数据传输端到端时延小于100毫秒,满足自动驾驶需求[9][10] - 汽车因天线尺寸更大、仰角范围更广,成为卫星通信的理想载体,应用前景远超手机端[15]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实现汽车直连卫星网络,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也在布局该领域[15] 卫星互联网与6G技术融合 - 卫星互联网将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成为6G时代"泛在连接"的核心支撑技术[12] - 中国信通院明确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是6G关键技术,将构建空基、天基、地基网络深度融合的全球通信体系[13] - 卫星互联网可弥补5G在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方面的商业化不足,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发展[11][12] 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格局 - 中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组建中国星网统筹产业发展,2024年底完成"国网"星座首次批量组网[14] - G60星座于2024年8月发射首批18颗组网卫星,显示中国在低轨互联网星座建设进入实质阶段[14] - 卫星互联网应用从传统通信向汽车、智慧城市、应急救灾等领域拓展,成为各国战略竞争高地[14][15] 卫星互联网与AI技术融合趋势 - SpaceX计划2026年部署集成AI加速芯片的第三代星链卫星,实现星上数据预处理与边缘计算[19] - 中国星网规划引入联邦学习技术,提升卫星群协同训练效率[19] - 未来AI网络将具备全域感知、云端认知推理和边缘实时交互三大特征,推动网络从连接工具向智能体跃迁[20]
卫星“上车”,车联网如何向“天”突围?
36氪· 2025-06-17 18:41
全球互联网覆盖现状 - 全球约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占全球总人口的32% [1] - 地面网络仅覆盖全球约10%的面积 [1] -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在城市人口密集区覆盖广泛,但在偏远地区、海洋、沙漠等特殊环境覆盖能力有限 [3] 车联网通信挑战与需求 - 车联网需要实时、高速、稳定的数据交互,要求"永不失联"的安全出行 [3] - 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满足车联网在偏远地区的覆盖需求 [3] - 自动驾驶需要厘米级定位精度,低轨卫星可解决此问题 [13] 卫星互联网技术优势 - 卫星互联网通过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覆盖,解决地面网络盲区问题 [7][9][10] - 低轨卫星通信端到端时延小于100毫秒,满足自动驾驶需求 [12] - 卫星通信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全球无死角覆盖等核心优势 [13] - 卫星互联网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制造成本低 [13] 卫星互联网与5G/6G融合 - 卫星互联网可弥补5G在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领域的商业化不足 [14] - 6G的"泛在连接"场景依赖卫星互联网实现全球立体覆盖 [15] - 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是6G关键技术,实现空基、天基、地基网络深度融合 [15] - 卫星互联网是突破5G局限的关键力量,也是6G核心拼图 [18] 车联网融合组网方案 - 传统PC5链路依赖大规模RSU部署,成本高昂(单RSU约5万元,全国已部署超8700套) [21] - 5G Uu与PC5融合组网模式可解决规模化部署与成本控制难题 [22] - 5G宏基站全球覆盖需1000万台,单台成本约16万元,总投资超1.6万亿元 [25] - 低轨卫星星座仅需数百颗即可实现全球覆盖,单星成本未来有望降至百万级 [26] 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 - 中国星网完成"国网"星座首次批量组网,G60星座发射首批18颗卫星 [29]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实现汽车直连卫星,SpaceX已部署超6600颗星链卫星 [30] -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达30颗,覆盖全球90%以上区域 [31] - 比亚迪仰望U8搭载卫星通信终端,实现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通信 [31] 行业发展趋势 - 卫星互联网将成为车企竞争新战场,2025-2030年应用前景广阔 [29][30] - 汽车、通信、卫星、算力四大领域深度融合是技术发展必然方向 [31] - 卫星通信应用场景将从应急通信向自动驾驶、远程操控、智慧交通延伸 [31]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
快讯· 2025-05-14 15:24
太空计算星座发射 - 之江实验室主导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成功,标志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 [1] - 本次采用一箭12星方式发射,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整体具备5POPS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1] - 星座建成后将达千星规模,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1] 技术突破 - 首发12颗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2]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2] - 突破传统"天感地算"模式,解决仅10%有效数据传回地面及数据时效差等问题 [1] 研发分工 - 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研制 [2] - 国星宇航承担首次发射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 [2] 行业影响 - 项目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试验任务 [2] - 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将大大拓展太空应用边界,对空天产业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