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CBDC)
搜索文档
 刘兴亮 | 稳定币与支付主权:风险控制与自由的博弈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31
导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支付链条正在悄然重塑:传统以SWIFT为代表的跨境体系遭遇区块链与稳定币的新挑战。本文从三类数字货币出发,剖析「稳定币vs支 付主权」的博弈格局,厘清风险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 01 稳定币的崛起:桥梁还是桎梏? 稳定币伴随区块链技术而生,是一种市场主导、旨在维持法币价值锚定的数字金融工具。它连接数字货币与现实世界法币,使两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兑换关 系。 当前,主流稳定币多锚定美元,数字货币生态的繁荣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各国央行也在积极试点央行数字货币 (CBDC),新的资本流动图景正在形成。 区块链与支付体系的「平行」出现 随着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兴起,真正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开始构建一条可能绕开传统支付通道的路径。比特币以其分布式账本、无需中心机构的特征,在全 球互联网用户间流通。 这实质上是一条与SWIFT平行的结算网络。 然而,其价格波动剧烈、缺乏稳定锚定机制,难以承担主流支付货币角色。 于是,稳定币出现:如早期的Tether(USDT)、随后受监管的USD Coin(USDC)——分别代表高效率/高风险与合规/低风险。 03 三类数字货币的生态:从自由到主 ...
 数字货币“国家队”入场,平台XBIT驱动去中心化浪潮奔涌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32
在中亚腹地,一场关于国家金融未来的静默革命正在拉开帷幕。币界网10月27日讯,区块链技术提供商 Sign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 Digital SOM的开发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意味着,超过720万的吉尔吉斯斯坦国民即将步入国 家信用背书的数字法币时代,而更引人瞩目的是,这套数字货币系统将与KGST稳定币实现互通,构建 一个主权与市场双轨并行的全新生态。 此事件迅速成为行业焦点,它不仅揭示了主权国家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也让市场再次审视数字金融的多 元未来:在国家主导的顶层设计之外,由社区驱动、代码治理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正通过诸 如XBIT这样的平台,开辟着另一条平行赛道。 国家入场:CBDC与稳定币的"双轨实验" 吉尔吉斯斯坦的选择,代表了许多中小型经济体在数字浪潮下的战略路径。与其像美国那样通过立法鼓 励私人部门发行稳定币,吉尔吉斯斯坦选择了"国家主导、技术外包"的模式,通过与Sign这样的"数字 金融基建承包商"合作,快速补齐自身的技术短板。 其核心规划——让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SOM与KGST稳定币互通,是一项极具野 ...
 首笔直联2.5层“货币桥”业务落地昆山
 江南时报· 2025-09-17 16:16
 文章核心观点 - 昆山农商银行成功落地昆山金改区首笔直联2.5层货币桥业务,完成一笔300万元人民币的跨境货款支付 [1] - 该业务依托交通银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旨在利用央行数字货币打造高效、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跨境支付新走廊 [1] - 与传统SWIFT体系相比,货币桥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直接交易,更快速、安全且成本更低 [1]   业务模式与技术特点 - 直联2.5层货币桥是创新接入模式,允许中小银行无需直接对接央行数字货币底层系统,可通过国有大行或指定机构间接接入网络,大幅降低门槛 [1] - 该模式依托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参与银行间的点对点直接交易 [1] - 一笔300万元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从以往耗时数天缩短至几分钟完成,成本更低 [2]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昆山农商银行通过梳理历史跨境收付款数据精准锁定客户,主动推介并提供全流程保障服务 [1] - 公司未来将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探索在跨境电商、外汇衍生品交易等更多元场景下的应用 [2] - 计划扩大客户覆盖面,将服务延伸至更多有跨境结算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并持续优化流程以提升服务能级 [2]   客户反馈与市场影响 - 长期从事海外贸易的企业表示,该业务解决了跨境支付耗时较长、手续繁琐的大麻烦 [2] - 客户经理通过主动走访了解企业需求,迅速组建团队定制方案,并通过绿色通道完成系统对接和测试 [2]
 透视宏观“冲”击波 —— 稳定币变局
 2025-09-08 00:19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稳定币、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美债市场、央行数字货币(CBDC)[1][2][8] * 公司:Circle、贝莱德(合作管理USDC储备)、USDC、USDT[1][3][8]   核心观点和论据 **金融机构参与稳定币生态** *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链上存款抵御存款流失 并为稳定币发行方提供储备托管服务[1][2] * 资产管理公司为稳定币发行商管理国债等储备资产 例如Circle与贝莱德合作成立Circle储备基金专门管理USDC储备[1][8] * 支付公司构建生态闭环 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稳定币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拓展借贷理财场景[8]  **稳定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全额储备是稳定币不扩张货币总量的关键 维持1:1全额储备本质是货币结构内部变化和资金所有权转移 不会导致货币总量扩张[1][2] * 如果监管允许部分储备机制 稳定币将从数字化凭证转变为基于信用的准银行负债 获得货币创造权[2][14] * 稳定币支付利息将增强对传统银行存款的替代吸引力 导致内部结构变化[11]  **稳定币对美债市场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为美债市场提供持续增量需求 全球规模预计约2300~2600亿美元 到2028年市值可达约2万亿美元 将产生约9000亿美元增量需求[11][12] * 极端市场压力下大规模赎回风险可能导致集中抛售短期美债 根据BIS论文每35亿美元流入可使3个月短期收益率下降约3个BP 同等金额流出则提升约6个BP[12]  **稳定币与CBDC关系** * 两者既竞争也合作 一些国家推动数字欧元以对冲私人稳定币 中国香港地区允许数字港元和私人稳定币共存[1][4] * 央行数字货币由国家发行具有完全法律效力 稳定币由私营公司发行锚定法定货币[15]  **稳定币对美元霸权的影响** * 作为锚定美元价值的工具维护美元在全球支付系统中的主导地位[1][5] * 可能削弱传统金融体系中美元作为唯一主导货币的位置[1][5] * 反映出人们希望保留美元价值锚定同时不受美国传统金融体系控制[16]  **稳定币分类与应用** * 根据维持价格稳定机制分为法定抵押型、多元资产抵押型、加密资产抵押型和算法型[3][7] * USDC属于法定抵押型 USDT属于多元资产抵押型[3][7] * 应用于支付工具(跨境转账、链上交易、商家支付)及价值储藏(抵押借贷、储蓄账户)[7]  **交易所角色** * 作为法币稳定币的兑换通道 通过0手续费或低成本兑换吸引增量客户[9] * 通过衍生品创新开发稳定币衍生品提供对冲工具[9] * 在RWA和稳定币融合中作为承销和发行顾问 开发代币化证券或ETF等创新产品[9]   其他重要内容 **老钱与新钱之争** * 老钱指以华尔街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机构及美联储 新钱代表硅谷科技巨头及财政部[17] * 新兴模式中硅谷科技公司发行稳定币 财政部提供资金并通过财政支出形成新银行存款 实现财政信用扩张循环[17]  **历史经验参考** * 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是美元与黄金1:1锚定 1971年尼克松宣布暂停兑换黄金导致体系解体[13] * 如果监管采用部分准备金机制 类似尼克松冲击将带来深远影响[13]
 专栏作家 | 美国稳定币法案的研读与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52
 法案核心框架与定义 - 法案全称为《2025年美国稳定币指导与国家创新法案》 简称《天才法案》(GENIUS Act of 2025)[2][3] - 明确定义数字资产为加密安全分布式账本上的数字价值表示 支付稳定币需按固定货币价值兑换且不属于国家货币或证券[3] - 许可发行方包括受存款机构子公司及非银行机构 主要联邦监管机构涵盖货币监理署、美联储理事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国家信用合作社管理局[3][4]   发行与监管要求 - 禁止非许可机构在美国发行支付稳定币 违者属违法[5] - 要求发行方维持1:1储备金比例 禁止储备金再抵押或质押(合理赎回需求除外)[5] - 需每月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查 并满足资本流动性及风险管理要求[5] - 州监管机构拥有监督执法权 需与美联储签订谅解备忘录并共享信息[6]   客户保护与破产处理 - 托管服务需满足财产隔离要求 并定期报送监管信息[6] - 规定发行方破产时 稳定币持有者债权优先于所有其他债权[6]   法律地位与跨市场互操作 - 修订《1933年证券法》等多项法律 明确支付稳定币不属于证券或商品[8] - 要求制定跨系统互操作性标准 并与海外监管相似辖区建立互惠协议[6][8]   研究规划与行业影响 - 财政部需在365天内研究内生抵押稳定币(非支付稳定币类别)并向国会提交报告[7] - 法案允许银行及信用合作社继续从事州及联邦法律许可的活动[8] - 强调金融科技推动稳定币发展 包括DeFi和Web3.0结算场景应用[10]
 美国众议院在国防预算法案中加入 CBDC 禁令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21
 美国国防预算法案相关条款 - 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在国防预算法案(H R 3838)中加入禁止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条款 [1] - 该修正案禁止美联储以任何名义测试、开发或实施CBDC [1] - 唯一例外是允许"任何以美元计价、开放、无需许可、私密,且能完全保障美元硬币和纸币隐私保护的货币" [1]
 美国稳定币法案通过后,欧盟加速推进数字欧元计划
 华尔街见闻· 2025-08-22 15:11
 欧盟数字欧元计划加速 - 欧盟因美国稳定币立法进展而重新评估并加速数字欧元计划 以捍卫欧元竞争力和欧洲金融主权[1] - 美国国会通过的《Genius Act》法案监管2880亿美元稳定币市场 在布鲁塞尔和法兰克福引发震动[1] - 美国法律快速通过让欧盟官员感到震惊 促使他们加快行动速度[1]   美元主导地位引发的担忧 - 美国立法进展加剧欧洲对美元主导地位的长期忧虑 稳定币市场绝大部分由美元计价代币构成[2] - 美元稳定币由Circle和Tether等加密货币公司运营 花旗和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巨头也在考虑发行[2] - 欧元稳定币市场规模较小 目前最大的由Circle发行市值仅为2.25亿美元[2]   技术路径的重大转变 - 欧盟正更严肃考虑在以太坊或Solana等公共区块链上运行数字欧元[3] - 公共区块链方案可使数字欧元在任何地方交易 极大促进流通和使用[3] - 此转变与此前因隐私顾虑倾向私有区块链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3]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竞争格局 -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竞赛正在加速 中国数字人民币被认为走在最前列[4] - 欧洲央行研究数字欧元已有数年 英国也在考虑创建数字英镑[4] - 数字欧元将提供安全支付方式并提升欧元国际地位[4]
 境外区块链债券生态环境与实务简析(下)
 搜狐财经· 2025-08-22 11:05
 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前景 -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预计2030年区块链技术融资将成为重塑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之一 [1] - 区块链债券作为创新金融工具正推动传统金融体系与Web3.0生态的连接 [23]   监管框架发展现状 - 欧盟通过MiFIDII、《欧盟招股说明书条例》及《分布式账本技术试点制度》建立监管框架 [2] - 香港证监会发布代币化证券相关活动通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和数字资产托管指引 [2] - 全球监管格局仍呈碎片化特征 依赖国际清算银行和各国政府共同推动 [2]   法律文本核心要求 - 招债书需专项披露网络安全、智能合约不可强制执行性及关键节点故障等风险 [3] - 跨境发行需说明争端解决地、跨境监管适用和区块链与传统系统互操作性 [3] - 债券条款需明确链上发行转让机制和智能合约自动支付票息模式 [4] - 认购协议需规定代币交付至投资者电子钱包的具体方式 [5]   业务连续性计划要素 - 技术韧性通过多节点部署、备份服务器和第三方智能合约审计实现 [6] - 操作连贯性要求建立备用团队和智能合约自动故障转移机制 [6] - 法律合规需遵循欧盟DLT试点和德国电子证券法等监管要求 [6] - 市场保护需预设备用流动性提供者和应急基金保障投资者补偿 [6]   执行周期关键环节 - 发行前需评估债务证券法律定义和区块链平台技术特性 [9] - 营销环节需重点披露DLT相关科技风险和法律约束力 [10] - 登记托管需实现链上资产与传统CSD/CCP基础设施对接 [11] - 结算机制可采用T+0/T+1模式配合哈希时间锁定合约等创新工具 [12]   全球实践案例 - 欧洲央行理事会通过基于DLT的央行货币结算框架 采用双轨制推进 [18] - 国际清算银行曼陀罗项目通过桥接节点实现多DLT平台无缝衔接 [19]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守护者计划推动多货币多资产类别行业试点 [20] - 法国银行DL3S方案、意大利银行TIPS Hash-Link方案和德国联邦银行Trigger方案覆盖超过60个实体 [21]   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 区块链债券实现从"纸张"到"代码"、"中心化记账"到"分布式信任"的技术跃迁 [22] - 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结合的Lugano发行项目和卢森堡国家级数码债券试点体现深度融合 [16] - 2025年香港稳定币法案和美国"天才法案"重构数字资产跨境流动规则 [23]
 数字人民币最新政策动向 央行扩大试点范围 XBIT支持多元交易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14
 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展与交易规模 - 试点范围扩大至28个省级行政区,聚焦跨境交易、智能合约和产业链金融等高价值场景 [1] - 累计交易额突破2.5万亿元人民币,开立个人钱包数量超过4.5亿个,商户覆盖率在试点城市达85%以上 [1]   技术特性与功能优势 - 支持"双离线交易"功能,适用于网络不稳定区域 [1] - 跨境交易处理时间从T+2缩短至几分钟,成本降低超过60% [1] - 系统吞吐量提升至每秒30万笔交易,支持智能硬件钱包和可穿戴设备等创新场景 [6]   产业链金融应用 -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帮助超过12,000家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融资成本降低约1.5个百分点,融资周期缩短75% [3]   隐私保护机制 - 采用"可控匿名"原则,通过多级分权管理和安全多方计算技术实现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 [4]   国际影响与发展趋势 - 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或开发央行数字货币,中国进展最为领先 [6] - 预计到2028年全球CBDC交易规模达213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 [6] - 中国与多国建立CBDC桥接项目,探索国际结算应用 [6]   公众认知与商户接受度 - 83%受访者了解数字人民币基本概念,65%已使用或计划使用,比例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 [8] - 超过150万家线下商户和200多家在线平台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 [8]   未来发展方向 - 启动数字人民币3.0版本研发,增强系统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9] - 探索与区块链生态的互操作性,支持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技术融合场景 [9]
 香港稳定币没戏了?
 虎嗅· 2025-08-08 20:49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情况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但市场情绪因严苛的牌照申请门槛大幅降温 [1]   - 首批牌照数量仅个位数,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数十家"规模,且推迟至2026年初发放 [1]   - 京东、蚂蚁等互联网巨头未进入首批获批名单,获批主体主要为香港本土金融机构和三大发钞银行 [1][3]     牌照申请门槛与合规要求   - 内地企业需同时满足香港监管要求和内地数据安全审批,跨境数据流动需通过内地许可 [1]   - 稳定币发行方需严格执行用户实名制,追踪所有交易行为,禁止匿名使用和VPN绕过监管 [2][3]   - 高额准备金要求和资金安全保障规定,需确保每个稳定币背后有真实资产支持 [3]     监管逻辑与风险防范   - 香港监管层将安全性置于首位,防范利用区块链技术绕开传统银行体系的洗钱和金融犯罪风险 [2]   - 严格监管旨在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声誉,避免跨境稳定币风险失控 [2]   - 香港稳定币模式强调"合规、安全、透明",功能上接近"数字法币的电子代币"或央行数字货币延伸 [4]     香港稳定币的战略定位   - 香港稳定币旨在对冲美元霸权,削弱美元稳定币在全球结算中的垄断地位(占比95%以上) [6]   - 通过本币稳定币促进多极化主权货币体系,避免核心金融利益受制于美国 [6]   - 模式介于传统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兼顾风险防控与货币主导权争夺 [5][6]     市场影响与局限性   - 高门槛限制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平台参与,用户规模因实名制和严格合规受限 [6]   - 香港稳定币在流动性和普及度上难以与USDT等成熟美元稳定币抗衡 [6]   - 监管框架被视为保守,但反映了香港从"盲目创新"向"安全优先"的转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