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

搜索文档
肉牛专家电话会:产能去化及价格展望
2025-08-06 22:45
肉牛专家电话会:产能去化及价格展望 20250806 摘要 2023 年以来,国内牛肉供应宽松,但 2025 年起供应格局略有收紧。 2024 年底牛存栏减少 4.4%,2025 年一、二季度继续下降,显示产能 去化趋势,高峰期或接近尾声。 2024 年 1-11 月能繁母牛存栏下降约 3%,新生犊牛减少约 10%,预 示未来国内牛肉生产供应可能受影响。2025 年上半年产量增幅收窄, 进口量同比下降 10%。 2025 年牛肉价格呈现回暖趋势,3 月以来小幅上涨,目前达 69.72 元/ 公斤,高于去年同期 1.7%,接近 2019 年水平。育肥牛利润改善,每 头牛能赚 500 元左右。 牛肉行业产能去化体现在存栏数和母牛存栏数减少,预计趋势将持续至 2025 年底,可能延续至 2026 年。母牛存栏量或减少至高峰期的 5%- 6%。 国内牛肉价格已高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两位数逐步恢复至目前上涨 1.7%。预计 2025 年秋冬季消费旺季将推动价格上涨,全年平均价格可 能与去年持平或略涨。 Q&A 2023 年以来国内肉牛市场行情如何? 自 2023 年以来,国内肉牛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价格下跌和效益回落。这轮 ...
肉牛大周期,专家怎么看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肉牛养殖行业[1] - 涉及海外牛肉市场(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2][16][17][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产能与供需 - 肉牛产能持续去化:2024年减少4 4%,2025年Q1减少3 5%,Q2减少2 1%,预计2025年全年去化,2026年上半年结束[1][4] - 能繁母牛数量下降:2024年下降13%,2025年预计下降5%-7%[1][5][6] - 新生犊牛数量下降:2024年下降8%,2025年预计下降9%-10%[1][5][6] - 供应趋紧: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减少10%-11%,存栏量减少推动价格上涨[22][29] 价格与盈利 - 新一轮上涨周期已开始:预计持续1 5-2年,高点75-80元/公斤[1][8] - 当前价格:主产省活牛价格26 49元/公斤(同比+11 6%),高于盈亏平衡线22-25元/公斤[9] - 盈利改善:2025年育肥公牛每头盈利500-900元,2024年亏损面达60%(每头亏损约1000元)[10] - 海外牛肉价格上涨:巴西、美国产量下降,国际价格传导至国内,屠宰加工企业每公斤涨价1-2元[2][16][17][29] 行业结构 - 规模化率低:2024年规模化比例39%,母牛养殖以小散户为主[1][7][23] - 养殖模式:小规模大群体为主,育肥阶段相对易规模化[23][24] - 成本增长:2000年以来总成本增长约30%,犊牛占60%-70%,草料占20%-30%[30] 消费与进口 - 消费需求疲软:2025年预计与2024年持平,经济形势压制高端需求,替代品(鸡肉、猪肉)冲击明显[1][11] - 进口依赖度高:2024年依赖度接近30%,进口量减少11%(2025年),商务部或加关税调整供应[12][13][15] 其他关键点 - 奶牛淘汰影响:淘汰奶牛价格仅为正常牛肉的2/3,品质较差[21] - 季节性规律:下半年消费旺季(春节前后)价格或进一步上涨[26][27] - 历史对比:本轮下跌为近十多年最显著,类似1991年但恢复周期更长[18][19][20] 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冻肉库存数据缺失[28] - 上山牛/下山牛模式对季节性价格的影响[26][27] - 海外低碳政策(如欧洲)对牛肉消费的抑制[25]
中国圣牧20250730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乳制品(有机奶、特色奶)、肉牛养殖 - 公司:中国圣牧(核心业务为有机原奶供应,副业为肉牛养殖)[1][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原奶行业趋势** - 原奶需求疲软,上游产能过剩,但预计奶价拐点将在2026年下半年到来[3] - 若下游需求改善或上游大规模出清,拐点可能提前[3] - 公司有机奶占比达80%,其余为A2奶、DHA奶等特色奶,特色奶溢价稳定在30%[2][12] **2 牛肉行业趋势** - 牛肉价格自2024年底显著上涨,预计2025年下半年继续走高[3] - 小牛抢购热潮反映市场乐观预期,肉牛业务盈利持续改善[3] - 2025年上半年淘汰母牛均价18-19元/公斤(2024年为13-14元/公斤),单头减亏显著[14][15] **3 公司战略调整** - 聚焦特色奶(有机奶、A2奶、DHA奶等),逐步淘汰普通奶业务[10] - 目标将特色奶比例提升至接近100%,包括富硒等新品类[10][11] - 肉牛业务以高周转模式(赫斯坦小公牛)和特色牛(纯血和牛、安格斯)为主[5][28] **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单产目标12.5吨(2024年为12吨),更注重动物福利和终身产量[13] - 2024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亏损8亿元(淘汰牛影响4亿+,估值变化3亿+)[16] - 当前奶牛估值2.1万元/头,行业最低水平,肉价上涨将带来收益弹性[17][18] - 2025年毛利率预计略低于2024年的29%,但差距不明显[22] **5 供应链与客户关系** - 蒙牛核心供应商,供应其80%有机原奶需求,沙漠有机领域具独特优势[4][9] - 有机奶市场份额70%-80%,与悠然牧业合计占行业70%(其余30%为小型厂商)[7][8] - 未来三年原奶供应量年增约5%,特色奶增速可能更高[21] **6 肉牛业务细节** - 2024年肉牛业务亏损超6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已盈利[26] - 小公牛价格从2024年一二百元涨至2025年七八百元,架子牛价格达几千元[27] - 特色肉牛(如和牛)单头利润几千元,普通肉牛约1000元[32] **7 成本与产能规划** - 进口奶牛成本1.1万-1.2万元/头(8-14月龄),政府补贴降低实际成本[33] - 粗饲料自给率60%-70%,计划提升至70%以上[41] - 有机奶产能扩张门槛高,但公司可通过转换非有机牧场(需6个月)快速提升[42][43] **8 资本市场与未来发展** - 目标入通(深股通/沪港通),需满足50亿市值门槛及换手率要求[38][39][40] - 无扩产计划,以优化牛群结构为主,稳定应对行业下行[35] --- **其他重要内容** - **生物资产估值**:非成母牛按肉价估值,肉牛牛群估值上升带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17] - **胚胎移植技术**:用于扩大纯血和牛群,但成功率非100%,成本需综合考量[36] - **行业出清加速因素**:奶价剧烈波动、牧场现金流紧张、下游收购中断等[20]
我国牛肉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个学术委员会将聚力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22:08
随后,与会专家根据"高标准、强机制、优布局"的要求,围绕"全链标准制定、牛源认证制度、学术委员会机制"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多项共识。 会议选举现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俊雅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曹兵海为常务副主任。 胜龙牛业集团总经理周日龙在会上剖析了当前肉牛产业发展痛点,并详解集团产业规划及研究院筹建目的、职能机制以及发展路径。 据了解,目前我国牛肉产业仍然缺乏优质高效肉牛品种,胴体重、料肉比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养殖成本较高,导致整体生产效率较低。从产业链来 看,整个肉牛产业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环节之间没有必然利益联系,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此外,大量进口也使牛肉价格下跌。据悉, 2024年,我国进口猪牛羊禽肉596万吨,相当于国产总量的6.2%,其中牛肉进口290.85万吨,占到进口肉品的48.8%。 7月31日,胜龙牛肉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筹备会在清远举行。来自全国肉牛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与胜龙牛业集团核心团队齐聚一 堂,共谋中国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现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
探索破解传统养殖业融资难题 肉牛数据变身抵押资产(财经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15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繁荣村的养殖大户李锋听了半辈子。活牛 活羊易生病、市场价格波动大,在银行眼里,这些"活资产"风险高,很难作为抵押物。然而就在最近, 这位有着17年养牛经验的老手,却凭着存栏的430余头牛,成功申请到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农担")担保的300万元贷款。 "以前想都不敢想,'带毛的'也能算成实打实的资产!"李锋望着牛棚里膘肥体壮的牛感慨,"要是早有现 在这样的担保公司和大数据平台,我的养殖规模至少能扩大好几倍。" "过去审核贷款,不仅要看银行流水,还得派人到现场一头一头地点数。但牛长得都差不多,光靠肉眼 看,很容易出错。"龙江农担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孟繁伟介绍,"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系统智能筛选就能 核验养殖户的真实存栏量,我们再进行针对性的尽职调查,不仅精准,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数据成了新的"抵押物"。依托平台,龙江农担创新推出"肉牛数据担"产品,以每头牛7000元为基准为养 殖户担保授信,牛棚里的牛变成了银行认可的资产。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龙江县肉牛产业引导授信5 亿元。 龙江县并非个例。这一"数据+金融"的模式正在被快速复 ...
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加快推广 助力产业发展
央视网· 2025-07-25 16:10
华西牛品种发展 - 华西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均育肥期日增重1.36公斤,屠宰率62.4%,净肉率5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华西牛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进入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目录,推广范围加速推进 [1] - 华西牛冻精已改良肉牛700万头以上,平均每头牛可增加农牧民收入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达70亿元 [3] 养殖效益与推广情况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养殖户姚双福存栏200头华西牛,此前主要养殖本地蒙古牛和进口西门塔尔牛,2021年起转向华西牛 [4] - 当地华西牛养殖规模近4年年均增长6%,政策和技术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包括技术指导和品种推广 [6]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华西牛国家审定仅4年,需提高市场认可度以替代百年育种历史的进口品种(如西门塔尔牛) [6] - 需完善和创新技术体系,强化种群选育,持续提升生产性能和竞争力 [6]
肉牛专家研究框架分享及价格展望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 肉牛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肉牛出栏量2203万头,同比增长2.9%,牛肉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4.5%,存栏量9992万头,同比下降2.1%,进口量1300.22万吨,同比下降9.5%,牛肉供应稍有缩窄,市场呈季节性淡季特征,屠宰企业日屠宰量偏低[1][10] - 国内肉牛产业主要饲养西门塔尔及其改良品种,占存栏量约70%以上,其他高端品种存栏比例少[2] - 国内肉牛行业以小群体、大规模生产方式为主,散养户占比超90%,屠宰行业集中度低,制约行业整体效率与稳定性[3][9] - 中国自2013年转为牛肉净进口国,进口量占整体消费约25%,对短期市场供应有显著影响,当前政策扶持国内市场,打击走私[3] 养殖与育肥 - 肉牛养殖和育肥流程:能繁母牛受孕妊娠期9 - 10个月,小牛约六个月断奶,体重较大小母牛留养为后备母牛,从能繁母牛配种到商品出栏约30个月[3][4] - 肉牛养殖利润与育肥方式和成本结构密切相关,专业育肥成本中犊牛或架子牛购入成本占比约68%,精饲料占17%,春节后出栏小公牛、架子牛基本盈利,平均盈利2000元以上[1][14] 市场供需 - 需求有季节性特征,夏季是淡季,四季度至春节前是旺季,当前夏季淡季屠宰企业日屠宰量低,经济形势或影响整体消费[11] - 今年北方肉牛供应量略有缩减,南方广东地区批发市场到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两倍,消费情况没预期悲观[12] 价格走势 - 春节后肉牛价格上涨受小型屠宰企业开工延迟、大型企业订单集中、育肥牛集中出栏后供应短缺以及养殖户压栏惜售情绪影响,4月底5月初达阶段性高点[1][1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存栏量和出栏量下降,全年产量下降1%左右,进口量回落到250万吨左右,肉牛价格高于2024年,四季度高位震荡[1][16][17] - 新一轮肉牛行业周期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始,价格高点32 - 35元/公斤,可能持续至2027年[1][18][20] 研究框架 - 供应端数据关注长期(能繁母牛数量、配种率等及国家扶持政策)、中期(育肥户产能利用率及养殖利润)、短期(养殖户出栏安排、肉牛体重等)三个方面[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内一年一胎是极限,多数规模场平均14个月一胎,绝大多数母牛一次产一胎[3] - 奶农淘汰奶牛卖肉现象去年较多,今年1 - 2月淘汰量高,3 - 6月恢复正常,荷斯坦奶牛与肉牛售价价差大[22][27] - 肉牛养殖分集中育肥和自繁自养模式,自繁自养母牛折旧数据难测算[24][25] - 2024年3月末开始全国存栏量同比持续下行,需综合分析解释[29] - 国内肉牛存栏量统计包括肉牛、奶牛、牦牛等及异用牛[30] - 肉牛行业历史上有口蹄疫、结节病等疫病,国内养殖户关注口蹄疫、结节病、炭疽和热应激[32] - 2024年山东省出现炭疽相关病例[33]
看好反内卷背景下生猪、牧业大周期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猪行业、肉牛行业、原奶行业 [1][3][9][10] - **公司**:牧原股份、巨星、神龙、邦基、德康、优然、圣牧 [8][11][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生猪行业 - **现状与挑战**:2019 年非洲猪瘟后资本涌入,产能过剩,呈现“牛短熊长”格局,农业板块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行业内卷加剧,试错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减产或退出 [1][2] - **价格影响**:猪肉在 CPI 中占比 1.2%-1.5%,周期性强、波动大,对 CPI 拉动或拖累效果显著,2025 年上半年猪价环比下降 20%,若无政策干预下半年或更低,约三分之一养殖主体亏损 [1][3][4] - **政策调控**:发改委牵头六部委,跟踪前 30 家企业生产数据,分解指标至地方,计划将能繁母猪数量降至 3,950 万头以实现周期反转和价格上涨 [1][5] - **市场情况**:初期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部分龙头企业逆势扩张,体重反弹,监管层将加强信贷政策,维持 14 元/公斤底部价格水平,优秀企业成本可达 11 元/公斤,利润空间大 [1][6] - **投资标的**:推荐牧原股份,若 2026 年成本降至 11 元/公斤,利润可达 360 元/头,实现 300 亿以上利润水平;邦基与德康为模式创新企业,成长潜力巨大 [1][8] 肉牛行业 - **现状**:高度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市场预期差大,经历两年以上下行周期,大量散养户被淘汰,部分区域产能去化达 50%以上 [9] - **发展趋势**:处于深度亏损状态,但反倾销调查后进口量缩减,产能出清,类似加强版猪周期,PSY 较低且补栏周期长,正在蓄力大周期反转 [3][10] 原奶行业 - **发展趋势**:下行周期持续三年,累计去化约 7%,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原奶价格企稳,明年开启反转 [10] 双重受益公司 - **优然和圣牧**:主营业务为销售原奶,与下游乳企绑定紧密,经营稳定且价格高于行业均价,产能未减,将受益于牛肉和原奶周期共振,2026 年优然有望实现 28 - 40 亿利润,圣牧有望实现 6 - 10 亿利润,当前市盈率约 10 倍,市净率不到 1 倍,被严重低估 [11][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下半年邦基与德康等模式创新企业通过赋能农户,轻资产高效扩张,提供种猪、饲料等资源,并进行产业链利润分成 [3] - 港股适用国际会计准则,优然和圣牧的公允价值变动包含存栏价值波动、淘汰收入及配种后公母比例带来的增量收入,具有极大利润弹性 [11][12] - 建议密切跟踪商务部反倾销调查进展及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14]
农业农村部答21:肉牛养殖总体扭亏为盈,将加力落实纾困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18:36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1] 肉牛奶牛养殖市场形势 - 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 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行情快速回暖 [2] - 奶牛产能调减取得成效 6月荷斯坦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 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2] - 7-8月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 9月灭菌乳新国标实施将助推奶业市场复苏 [2] 农业农村部纾困措施 政策层面 - 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政策 协调金融机构强化信贷支持 [3] - 加强养殖场户动态监测 有序调减产能并控制新增产能 [3] 生产层面 - 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保障优质饲草供应 强化疫病防控 [3] - 完善牛肉质量分级标准推动优质优价 推进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 [3] - 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和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 [3] 其他行业动态 - 残疾人培训新增AI应用、无人机操控等新业态课程 [4] - 央行提及将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4] - 贵金属市场出现超50%涨幅行情 [4]
激活农牧业“沉睡资产” 通辽构建“农畜贷”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纾困肉牛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7-17 11:2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通辽市作为农业大市,肉牛和玉米是核心产业标签,但近年肉牛价格走低导致养殖收益下降,养殖规模缩减,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业务量同步萎缩[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达246.54亿元(占全市贷款13.24%),年内新增发放91.25亿元,但金融服务覆盖面仍受制约[1][2] 政策创新与抵押品扩展 - 出台《活体牲畜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等政策,将大型农具纳入抵押品范围,盘活生产资料[3] - 推动"肉牛+玉米"双轨策略,支持粮食存货质押,通过科技手段确保存货真实性、可溯源性[4] - 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撬动22亿元贷款,财政注资1.28亿元带动企业缴存2.14亿元风险共担资金[9]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管理 - 开发"智慧畜牧贷"场景,运用智能耳标、AI畜脸识别等技术建立9.58万头肉牛数字化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4][5][6] - 构建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六大信息系统(如押品管家APP、智能锁控系统)实现质押品全程监管[5] - 电子围栏项圈等技术已监管7755头抵押牛只,撬动1.2亿元活体抵押贷款[6] 差异化金融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缩短贷款审批周期50%(15天→7天),累计发放7029万元贷款[8] - 农业银行推出"粮食收储贷",实时追踪质押粮食状态,存货抵押贷款覆盖7户(余额0.45亿元)[9] - 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向通四方农业科技发放1000万元"智产"融资[10] 产业链金融与未来方向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惠担贷"贯通玉米产业链,覆盖97户上下游客户(贷款余额8.44亿元)[10] - 计划拓展经济作物、养殖设施等抵押范围,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风控精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