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业务

搜索文档
中信银行(601998):零售战略推进,对公根基深厚
国信证券· 2025-08-06 09:50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给予中信银行"优于大市"评级,合理股价区间8.65-10.35元,较当前8.25元有5%-25%溢价空间 [1][4][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95/724/756亿元,同比增速1.3%/4.2%/4.3%,摊薄EPS分别为1.16/1.22/1.27元 [4][5] - 绝对估值采用三阶段DDM模型得出9.1-11.2元,相对估值基于PB-ROE得出8.2-9.5元 [86][88][90]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达9.5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2136亿元,归母净利润686亿元,网点1470家,位居股份行前列 [1][19][20] - 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持股比例64.75%,治理结构稳定,高管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25年 [16][17][18] - 战略从"一体两翼"升级为"零售第一战略",2024年提出"五个领先"战略框架 [25][26][32] 零售业务转型成效 - 零售AUM年均复合增速17.74%,2024年末达4.69万亿元,零售贷款占比维持在40%以上 [26][27][29] - 零售客户数年均复合增速10.72%,2024年增至1.45亿户,零售营收贡献度保持在40%以上 [26][31] - 构建"一横五主"经营体系,私行中心集约化运营,远程中心月均触客超3亿次 [32][58] 对公业务优势 - 对公贷款规模同业排名前三,对公存款规模排名前二,活期存款占比34.37%居股份行首位 [36][48] - 对公存款成本1.77%行业领先,不良率连续5年下降,2024年实现不良"双降" [36][46][48] - 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优势,打造"商行+投行+协同+撮合"生态圈 [40][41][44]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ROE/ROA自2023年起超越股份行整体水平,2024年ROE为10.6%,ROA为0.75% [23][24][60] - 2024年营收/净利润增速3.8%/2.3%,高于同业,净息差1.55%预计2025年企稳 [5][66][68] - 零售贷款不良率虽上升但仍低于同业,不良生成率和拨备覆盖率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 [75][78][79] 科技投入与数字化建设 - 科技投入从2018年35.8亿元增至2024年109.45亿元,年均增速20.47%,占营收比达5.12% [56][57] - 中信大脑落地1600+场景,区块链技术覆盖核心业务,容器化率达90% [57][58][62] - 数字化改造使需求分析时长缩短15%,流程效率提升100%,自动化交易占比70% [57][58]
招行居然被反超了
虎嗅APP· 2025-05-14 07:49
股份制银行2024年业绩表现 - 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资产规模增长较好[1] - 招商银行连续两年营收下滑,2024年营收3374.88亿元(-0.48%),净利润1483.91亿元(+1.22%)[1][4] - 浦发、民生、光大、平安、广发银行均处于营收下滑状态[3] - 华夏、浙商、渤海、恒丰银行实现双增但体量较小[3] 头部三强银行对比 资产规模 - 招商银行12.15万亿元(+10.19%)[4] - 兴业银行10.51万亿元(+3.44%)[4] - 中信银行9.53万亿元(+5.28%)[4] 净息差表现 - 招商银行1.98%(-17BP)[11] - 兴业银行1.82%(-11BP)[11] - 中信银行1.77%(-1BP)[11] 手续费收入 - 招商银行720.94亿元(-14.28%)[13] - 中信银行311.02亿元(-3.96%)[13] - 兴业银行240.96亿元(-13.18%)[13] 业务结构差异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53%,对公42%[20] - 兴业银行对公69%,零售34%[20] - 中信银行对公51%,零售41%[20] - 招商银行零售客户超2亿户,AUM近15万亿元[20] - 中信银行个人客户1.45亿户,AUM4.69万亿元[20] - 兴业银行零售客户1.10亿户[2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有大行5200亿定增落地挤压股份行发展空间[6] - 股份行增速连续三年落后于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6] - 招行、兴业、中信形成股份行三强格局[24] - 浦发、民生等银行因治理问题退出前三竞争[24] 战略方向 - 招商银行坚持零售为主,四大板块均衡发展[27] - 兴业银行稳定金融市场和对公业务优势,补零售短板[27][29] - 中信银行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三驾齐驱,坚持零售第一战略[27][29] - 三家银行管理层稳定,战略延续性强[25]
去年,招行居然被反超了?!
虎嗅· 2025-05-08 10:47
股份制银行2024年业绩表现 - 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资产规模增长相对较好,其中兴业银行营收2122.26亿元(+0.66%),净利润772.05亿元(+0.12%),中信银行营收2136.46亿元(+3.76%),净利润685.76亿元(+2.33%)[1][2] - 招商银行连续两年营收下滑,2024年营收3374.88亿元(-0.48%),净利润1483.91亿元(+1.22%),资产规模增速达10.19%但利息净收入下滑1.58%[1][4][10] - 其他股份行中浦发、民生、光大、平安、广发银行营收均下滑,华夏、浙商、渤海、恒丰银行实现双增但体量较小[1][2] 头部三行业绩分化原因 - 招行资产扩张主要通过金融投资(占比提升1.26个百分点至30.22%),贷款增速仅5.83%,低于资产增速,而兴业和中信银行贷款增速分别为5.05%和4.03%[5][6][7] - 招行净息差下滑17BP至1.98%,幅度大于兴业(-11BP至1.82%)和中信(-1BP至1.77%),主因零售贷款收益率下降0.44个百分点且存款成本仅降0.08个百分点[10][11][12] - 兴业和中信负债成本降幅更大(分别-0.26和-0.23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存款成本与招行差距缩小27BP至32BP[13][14][16] 业务结构差异 - 招行零售贷款占比53%,零售客户超2亿户,AUM近15万亿元,中信和兴业零售客户分别为1.45亿和1.1亿户,零售贷款占比41%和34%[26] - 对公贷款占比兴业69%、中信51%、招行42%,对公业务受经济波动影响小于零售,中信基建等政信类业务占比较高[24][25][26] - 招行手续费收入降幅最大(-14.28%至720.94亿元),主因基金保险代销占比高,中信银行卡手续费为主降幅仅3.96%[17] 长期竞争力对比 - 招行关键指标仍领先:净息差1.98%、不良率0.95%、拨备覆盖率411.98%、资本充足率19.05%,均优于兴业和中信[28] - 三强战略定位明确:招行坚持零售为主四大板块均衡,兴业强化对公+补零售短板,中信推进"零售第一战略"[35][40] - 股份行三强格局稳固,其他银行如浦发、民生因治理问题掉队,短期内难有挑战者[30][32][39] 行业趋势影响 - 零售业务面临逆风: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上升,零售贷款收益率普遍下滑,招行受影响最大[22][23][25] - 对公业务成压舱石:基建政信类不良率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提供增长潜力[24] - 国有大行5200亿定增落地加剧行业竞争,股份行增速持续落后于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