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

搜索文档
80块钱7个菜,东北为什么能成为「低物价天堂」?
36氪· 2025-07-12 16:44
东北低物价现象 - 东北地区被00后年轻人称为"低物价天堂",月薪3000元即可实现点菜自由,存在"东北币"独立货币系统概念[4][5] - 沈阳餐馆菜品价格显著低于南方城市:炒甘兰9元、柠檬锅包肉26元、爆香肝19元,椰子鸡36元(广州同类需100元)[5][7] - 80元可点7个菜(炒豆芽8元、宫保鸡丁16元等),份量可供5人食用,商家普遍劝阻过量点餐[10][11][12] - 非餐饮类消费同样低廉:雪地靴39元、保暖裤25元/条,洗浴中心价格仅为北京的三分之一[13][14] 经济结构与工资水平 - 2023年哈尔滨个税16亿(人口978万),珠海个税154亿(人口246万),反映东北工资收入显著偏低[18] - 东北三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全国排名:吉林倒数第三(94,937元)、黑龙江倒数第五(95,750元)、辽宁倒数第八(97,330元)[19] -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辽宁39,844元(全国中位值以上),吉林31,318元(倒数第八)、黑龙江31,269元(倒数第七)[20] - 国有经济占比远超全国:辽宁超30%、吉林超40%、黑龙江超50%,体制内公积金缴存占比达78.28%(黑龙江)、64.54%(吉林)[21][22] 国有企业现状 - 东北存在超大型国企集群:龙江森工(改制前管辖1266个单位、近百万人口)、北大荒农垦、中国一汽、鞍钢集团等[24][25] - 国企经济效益低下:2021年辽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率仅3.5%(全国平均7%),鞍钢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71亿)[31] - 上市国企表现弱势:黑龙江8家(总市值352亿全国倒数第三),吉林18家(1,631亿倒数第11),辽宁19家(1,376亿倒数第9)[33][34] - 薪酬机制存在问题:80%为固定工资,关键岗位薪酬低于民企,缺乏绩效激励,平均主义严重[34] 人口结构与消费特征 - 老龄化程度全国最高:辽宁21.1%(重度)、黑龙江18.8%、吉林18.7%,养老金缺口合计1,892亿(占全国七成)[39][40] - 人口持续外流:2024年东北合计减少82万人(黑龙江-33万、辽宁-27万、吉林-22万),十年累计减少超1,100万[41] - 消费结构偏向医疗养老:老年群体压缩食品等基础消费,"候鸟式迁徙"导致冬季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41][42] - 房地产困境:哈尔滨2020年成为首个鼓励降价销售的省会城市,月均成交额从2019年74亿降至48.33亿[45] 转型机遇与挑战 - 新兴产业布局不足:国企多集中于传统产业,对比上海国企已转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领域[35][37] - 民营经济薄弱:优质科技企业稀缺,多数停留在低端制造业,产业附加值低[37] - 潜在优势:进出口规模连续4年创新高,老工业基地的研发生产能力或成未来转型基础[47]
日本央行审议摘要:一位成员表示,尽管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极高,但在国内方面,工资水平表现稳健,CPI略高于预期。
快讯· 2025-06-25 08:00
日本央行审议摘要分析 国内经济表现 - 国内工资水平表现稳健 [1] - CPI略高于预期 [1] 贸易政策影响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然极高 [1]
ADP Weak 2nd Straight Month: +37K, but Wages Stable
ZACKS· 2025-06-04 23:16
就业市场表现 - 5月ADP私营部门就业数据仅增加37K,远低于预期的110K,且连续第二个月表现疲软[1] - 过去四个月平均新增就业82K,较前四个月的197K下降超过一半[2] - 商品生产行业就业减少2K,服务业仅增加36K,非农就业预估仍维持在125K[3] 行业就业分化 - 休闲酒店业新增38K就业,金融服务业增加20K,建筑业增加6K[4] - 教育医疗服务业减少13K,专业/商业服务(如企业咨询)大幅减少27K,贸易/运输/公用事业减少4K[4] - 中型企业(50-499人)贡献49K新增就业,但大型企业减少3K,小型企业减少13K[5] 薪资动态与企业行为 - 留职员工薪资同比增长4.5%,跳槽员工薪资增长7.0%,虽低于疫情后复苏期但仍属健康水平[6] - ADP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就业市场"未崩溃但犹豫",薪资稳定在较高水平,但缺乏主导行业拉动就业[7] - 小型企业(雇员<250人)占美国总就业70%,其招聘下滑对整体劳动力市场影响显著[5] 资本市场反应 - ADP数据公布后,道指下跌44点,标普500跌4点,纳指跌20点,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跌2点[8] - 年初至今,道指累计下跌0.7%,标普500上涨0.7%,纳指上涨2.2%,罗素2000下跌6.5%[8] 后续经济指标 - 即将公布5月S&P服务业PMI(预期52.3)和ISM服务业指数(预期从初值上修0.5点至52.1%)[9] - 美联储褐皮书将于下午发布,追踪12个联储辖区的经济进展[9]
英国央行副行长Lombardelli:国内通胀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因素,而不是关税。政策受到英国通胀下降的推动。工资水平远高于目标水平。通胀预期不是主要的政策驱动因素。自上次会议以来的数据显示通胀在下降。
快讯· 2025-05-12 16:44
英国央行通胀政策分析 - 国内通胀主要由国内因素驱动 而非关税因素[1] - 货币政策调整受到英国通胀持续下降趋势的推动[1] - 当前工资水平显著高于央行设定的目标水平[1] - 通胀预期并非央行制定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1] - 最新数据显示自上次议息会议以来通胀呈现下降态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