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利益保护

搜索文档
天孚通信: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22:11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高度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积极回应投资者诉求 [1] - 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利润分配政策,并多次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1] 股东回报与利润分配 - 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连续11年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均超过40% [1] - 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金额达21.35亿元 [1] - 除现金分红外,公司还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形式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64.86%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82.60% [1]
【锋行链盟】纳斯达克IPO保荐人(主承销商)职责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10-06 05:33
纳斯达克IPO主承销商(保荐人)的职责 - 主承销商是IPO的核心中介机构,负责协调各方、确保发行合规,并对投资者和市场承担重要责任 [2] - 核心职责贯穿IPO全流程,包括前期筛选与立项评估、尽职调查、估值定价与发行方案设计、文件编制与监管申报、路演推广与投资者配售 [2] - 是连接发行人、投资者、交易所及其他中介机构的关键枢纽 [2] 前期筛选与尽职调查 - 评估企业是否符合纳斯达克上市标准,如全球精选市场的财务指标、流动性要求、公司治理等 [2] - 判断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市场竞争力及潜在风险 [2] - 进行法律与合规核查,联合律师团队审查企业历史沿革、股权结构、重大合同、诉讼风险等,确保符合《1933年证券法》及纳斯达克上市规则 [2] - 进行财务与业务验证,协同会计师核查财务报表,验证收入确认、成本结构、关联交易等真实性 [2] 估值定价与发行方案 - 运用DCF、可比公司/交易法等估值模型,结合市场情绪、行业市盈率、企业成长性等因素,确定合理估值区间 [2] - 协商发行数量、价格区间、超额配售权(绿鞋机制,通常为15%),并考虑老股东减持比例、员工持股计划释放等 [2] - 通过与机构投资者预沟通收集估值反馈,最终在路演后确定发行价 [2] 文件编制、监管申报与路演配售 - 主导招股书(S-1文件)撰写,确保内容准确、完整,重点突出业务亮点、财务数据及风险因素 [2] - 配合SEC的多轮反馈,推动注册生效 [2] - 向纳斯达克提交上市申请,协调解决交易所对治理结构、流动性等方面的疑问 [2] - 组织企业管理层在美国及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路演,向机构投资者推介公司价值 [2] - 收集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意向,平衡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配售比例,确保发行成功且价格稳定 [2] 上市后支持与风险控制 - 若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主承销商可动用超额配售所得资金买入股票,稳定市场信心(通常在上市后30天内) [3] - 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通常1-3年),协助企业履行持续信息披露义务,如季度财报、重大事件公告 [3] - 评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及市场情绪对发行的影响,灵活调整发行时间窗口 [4] - 分散投资者结构,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类型投资者,降低上市后抛压风险 [4] 合规性与法律责任 - 主承销商需履行"合理勤勉义务",若因未充分核查导致招股书虚假陈述,可能面临SEC处罚、投资者集体诉讼或刑事追责 [4] - 需严格遵守《反海外腐败法》,避免在路演或销售过程中存在贿赂行为 [4] - 绿鞋机制、稳定报价义务等工具的使用需符合SEC规则,防止操纵市场 [4] - 确保发行人符合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如全球精选市场要求连续三年税前利润≥1,100万美元,或市值≥8.5亿美元+收入≥9,000万美元等 [4]
应进一步提升对IPO企业问询的广度与深度
国际金融报· 2025-09-15 17:48
IPO审核问询趋势 - 8月份以来多家北交所拟IPO企业更新动态 审核问询呈现向纵深推进态势 [1] - 审核问询需要进一步提升广度与深度 使拟IPO企业更加透明地呈现于市场 [1] 审核问询的重要性 - IPO申请文件仅能反映企业大概情况 无法展示深度问题和不为人知的问题 [1] - 审核人员需从申请文件发现蛛丝马迹并展开问询 凸显问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 现场检查中出现一查就撤现象 说明部分企业经不起检查且存在各类问题 [1] 审核流程演变 - 早期IPO审核不存在问询程序 发审委会议投票直接决定通过或否决两种结果 [2] - 后续出现有条件通过现象 问题解决后可获得IPO批文 [2] - 从两种结果发展为三种结果 再到普遍出现审核问询 体现市场进步并创造更灵活宽容的上市空间 [2] 问询焦点变化 - 此前问询更注重企业业绩与成长性 [2] - 当前问询焦点转变为财务数据真实性 业绩可持续性 募投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三个方面 [2] 提升问询广度与深度的建议 - 企业成为公众公司理应透明 主要通过IPO申请文件主动披露和审核问询被动披露实现 [3] - 问询广度应扩展至负债解决方案 存货积压风险 人员流动 核心技术专利 股权代持等方面 [3] - 问询深度应关注产能利用率较低仍募资扩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产能消化情况及风险 [3] - 提升问询广度深度能更好发现问题 使企业更透明 利于市场选择和投资者保护 [3]
公募基金高质量行动方案解读:锚定投资者利益,驱动行业升级
中泰证券· 2025-05-13 20: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预期未来6 - 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 [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解决行业“重规模轻回报”等问题,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该方案是对前期改革的深化与系统化,标志行业治理进入新阶段 [11] - 方案从变革激励机制、升级投资者保护、强化监管执法、优化行业结构、重视长期投资五方面发生转变,对资本市场、资管行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产生积极影响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 -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重要性凸显,但存在“重规模轻回报”等问题,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25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1] - 自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后,公募基金行业历经多轮改革,此次方案是对前期改革的深化与系统化 [11] 核心举措解读 聚焦投资者利益保护 - 构建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立主动权益类基金采用与业绩挂钩费率模式,头部机构1年内60%新发主动权益基金需采用,随后逐步推广 [10] - 降低固定费用,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引导大规模指数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降低管理和托管费率,减少基金运营固定成本 [10] 重塑行业评价机制 - 修订主动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展示中长期业绩、业绩基准对比等关键信息,增强投资者知情权 [12] - 优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制定监管指引,规范基准设定等流程,确保投资策略与基准一致 [12] - 强化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共担机制,提高强制跟投比例、延长锁定期,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薪酬与业绩基准挂钩 [12] -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等指标权重 [13] - 调整行业评奖导向,发挥监管分类评价作用,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 [13] 优化产品供给与行业结构 - 鼓励提升权益投资占比,加大权益类基金指标权重,实施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等,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14] - 促进销售端改革,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对评价结果靠前机构给予优先考虑 [22] - 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差异化竞争格局形成,支持头部公司业务创新,制定中小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 [22] 强化监管与合规底线 - 风险防控升级,完善多层次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 [21][23] - 穿透式监管执法深化,加强行业机构股权及高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任职管理制度 [27] - 推动《基金法》修订,完善重点领域制度供给,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27] 政策变化及影响 政策变化 - 变革激励机制,从“重规模轻回报”转变为“投资者回报优先”,建立浮动管理费和长周期考核体系 [25] - 升级投资者保护,在信息披露、费率管控和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行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25] - 强化监管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强化准入管理、风险防控和退出机制 [25] - 优化行业结构,支持权益类基金发展,促进产品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 [25] - 重视长期投资,引导基金公司和投资者践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25] 政策影响 - 资本市场方面,权益类基金占比提升,增强市场稳定性和韧性,丰富投资工具,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28] - 资管行业方面,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向“回报导向”转变,满足不同投资需求,提升行业投研、交易和运营效率 [28][29] - 机构投资者方面,基金公司经营与激励转向“重回报”,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 [31] - 个人投资者方面,投资成本与收益关联更紧密,信息披露更透明,引导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