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9 02:39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名称为中银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已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5]1444号文注册 [1] - 基金类型为契约型开放式、股票型指数基金,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 [1][10] - 基金代码分为A类025186和C类025187,A类收取认购费,C类从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 [10][17] - 基金份额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1000万份 [13][19] 募集安排 - 募集期为2025年8月13日单日,可通过直销柜台、电子平台及指定销售机构认购 [1][20] - 认购资金利息将折算为基金份额归持有人所有,利息转份额以登记机构记录为准 [2][41] - 单个投资者累计认购份额占比超50%时,公司可采取比例确认等方式限制 [29] 投资策略与范围 - 股票资产占比不低于80%,其中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占非现金资产比例不低于80% [15] - 投资范围包括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资产支持证券及存托凭证 [14][15] - 可参与融资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投资科创板需承担相关机制特有风险 [15][8] 运作与存续条款 - 基金存续期为不定期,若满3年时规模低于2亿元则合同自动终止 [12][44] - 满3年后若连续60个工作日份额持有人不足200人或净值低于5000万元,需提出解决方案 [44] 销售渠道 - 直销机构包括中银基金上海柜台及电子平台(官网、APP、微信) [47][37] - 代销机构涵盖宁波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28家机构 [48][49][50] 费用结构 - A类份额认购费示例:投资10,000元认购,按0.8%费率计算净认购金额为9,920.63元,获9,925.63份 [24][25] - C类份额无认购费,10,000元认购全额折算份额,利息5元合计获10,005.00份 [26][27]
每周基金发行前瞻:新发17只产品 指数型产品数据居前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47
新发基金概况 - 6月16日至6月20日公募基金市场将有17只新基金面市 涉及15家基金公司 平均募集期约21天 [1] - 新发基金中指数型产品数量居前 包括富国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等 [1] 基金类型分布 - 股票型基金数量居首 达12只 债券型基金为3只 [2] - 股票型基金以指数型为主 包括1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 2只增强指数型产品 [2] - 主动权益产品仅1只 为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 偏股混合型 主投港股通医疗产业标的 [4] - FOF基金发行1只 为平安盈轩90天持有 债券型FOF [4] 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 天弘基金发行产品较多 易方达将发行2只产品 包括易方达国证价值100ETF 易方达中证A50增强策略ETF [5] - 10只产品公布募集份额上限 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联接等上限达80亿份 [5] 产品代码及特征 - 部分产品代码包括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159268 OF) 南方中证港股通科(159269 OF) 兴业兴和盛A(024306 OF)等 [7] - 易方达中证A50增强策略ETF 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200指数认购天数较长 达92天 [8] - 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年管理费较高 达1 2% [8]
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加快 本周将新发14只指数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5-20 00:18
权益类基金发行概况 - 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快,平均认购周期为12.56天 [1] - 本周新发基金至少23只,其中权益类产品16只,占比约七成 [1] - 权益类产品包含股票型、混合型和FOF产品各14只、1只、1只,债券型基金发行7只 [1] 股票型基金产品特点 - 本周发行的14只股票型基金均为指数型或指数增强基金 [1] - 产品矩阵涵盖核心宽基标的、细分赛道品种及SmartBeta策略工具 [1] - 大成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募集时间最短,仅为5天 [2] 市场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与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撑公募机构把握权益资产配置窗口期 [1] - 居民风险偏好修复带动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回升 [2] - 市场对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被动投资工具需求旺盛 [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国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 [2] - 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2] - 年内权益类基金成立数量同比增加30.19%,达345只 [2] 市场信心与投资理念 - 权益类基金发行结构性特征反映市场信心修复 [3] - 被动投资理念在居民资产配置中渗透 [3] - 政策引导、需求升级与产品创新形成共振,构建权益基金良性生态 [3]
指数产品自购“精准加码”!新发基金成主战场
券商中国· 2025-04-08 17:48
公募自购资金流向变化 - 一季度公募自购资金出现结构性变化,整体自购金额回落至11.38亿元(去年同期24.44亿元),但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逆势增长,从4.6亿元增至5.3亿元 [2][3] - 股票型新发产品成为自购重点,尤其科技主题和指数增强类基金更受青睐,例如中欧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自购占比11%,永赢中证500指数增强自购占比21% [2][5][6] - 头部基金公司如中欧基金(6000万元)、永赢/富国/鹏华基金(各约4000万元)通过自购新发产品释放市场信心,并助力产品平稳起步 [4] 自购行为的战略意义 - 自购行为被视作基金公司对产品前景的"投票",尤其在市场波动期可稳定投资者情绪,例如2022年市场波动后头部机构曾集中大额自购 [8] - 自购资金具有"破冰"作用,帮助新发基金达到备案规模要求,同时增强渠道信心和持有人结构稳定性(锁定期较长) [10] - 自购趋势回落反映行业行为更趋理性,从固收类转向权益类产品,体现对长期策略的认可 [9][10] 行业动态与公司案例 - 指数类产品是自购主要方向,涵盖宽基指数、行业主题(如人工智能)及增强策略产品 [4][5][6] - 偏债混合型FOF等非权益类产品也获支持,如万家启源稳健三个月持有自购占比8% [7] - 自购行为需结合产品投研实力评估,单一信号参考意义有限,不能直接保障收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