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icon
搜索文档
财政部:多措并举保障PPP存量项目顺畅运行
期货日报网· 2025-08-22 00:44
本报讯 8月21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 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加 力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存量项目顺畅建设、高效运营,是盘活存量资源、以存量带动增 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必然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推动PPP存量项目顺畅运行,既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也需要各地秉持系统 观念,统筹各方资金资源,多措并举加力保障。(齐宣)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
超10万亿存量PPP项目何去何从?国务院出规范
第一财经· 2025-08-21 09:08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模式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贯彻落实[3] - PPP新机制于2023年11月推出,与老模式相比有重大变化,涉及超10万亿元存量项目[3] - 截至2022年底,财政部PPP管理库项目10346个,投资额超16万亿元;发改委监测服务平台显示PPP项目8057项,总投资11.6万亿元[3] 存量PPP项目分类处理 - 对接近完工的项目,抓紧推进建设、验收决算并投入运营[4] - 对推进缓慢的项目,论证压缩规模、优化标准、调整配套内容,原则上不得超出已核定概算总投资[4] - 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需及时足额缴纳项目资本金,2024年底前未开工项目原则上不再采取PPP存量项目模式[5] 存量PPP项目融资支持 - 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对已签订贷款协议的项目依法履约并及时放款,对未签订协议的项目合理确定信贷条件[5] - 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不得无故终止或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承诺文件[5] - 地方政府可统筹运用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6] 地方政府履约与付费 - 地方政府需按合同依法履约,将政府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不得拖延付费[6] - 部分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化解存量PPP项目风险,如内蒙古安排50亿元,云南安排369亿元[6] - 对已运营项目,地方政府需将运营补贴等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可安排专项债券资金处理社会资本方垫付问题[6] 存量PPP项目运营监管 - 对应收费未收费的项目,地方政府可履行程序后实施收费,合理调整投资回报率、资金折现率等指标[8] - 建立运营成本控制机制,平滑财政支出,适当延长合作期限[8] - 防范合同纠纷和逃废债,保障各方权益,确需解约的需依法协商并防止项目停摆[9] 资金统筹与政策支持 - 地方政府需统筹用好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资金,支持PPP存量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营补贴[7] -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需将支持PPP存量项目纳入增量政策中统筹实施[7]
黑龙江: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等 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场地、文旅体育设施建设
快讯· 2025-07-16 18:32
冰雪经济支持政策 -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场地、文旅体育设施建设 [1] - 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建(改造)冰雪运动场馆按省内重点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预算单独报批 [1] - 鼓励4A级以上冰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1]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 规范实施冰雪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鼓励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冰雪资源开发 [1] - 社会资本参与国有冰雪企业重组改革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 [1] 金融与保险支持 - 持续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和现金使用环境 [1] - 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研发冰雪旅游、冰雪运动等领域专门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能力 [1]
国家发改委: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领域 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快讯· 2025-06-27 07:06
国家发改委投资政策调整 -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实施"两重"建设(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1] - 统筹"硬投资"(基础设施)与"软建设"(制度配套),完善投入机制以提高效率[1] - 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领域,加速下达投资计划[1] 政府投资工具运用 - 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实施"负面清单"(限制领域)和资本金"正面清单"(允许范围)[1] - 试点项目"自审自发"模式以提升审批效率[1]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资本金及配套资金短缺问题[1] 民间资本参与机制 - 推动优质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推介[1] - 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明确实施标准[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项目审核把关要点(2025年版)》
搜狐财经· 2025-05-29 16:27
政策背景 - PPP新机制明确全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严格限制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强调市场化收益优先 [4] - 2025版审核要点针对地方在新机制落地中出现的问题,如项目收益测算不规范、风险分配不合理等,进一步明确审核标准,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5] 核心审核要点 项目准入条件 - 领域限制:仅限具有经营性收益的领域(如交通、环保、市政等),严禁借PPP名义变相举债 [6] - 收益要求:使用者付费需覆盖建设运营成本,未来现金流预测需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 [7] - 负面清单:禁止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项目打包为特许经营项目 [8] 特许经营方案审核 - 期限:一般不超过40年,需与行业特点、投资回收周期匹配 [9] - 风险分配:政府不承诺保底收益,社会资本承担主要运营风险 [10] - 竞争性招标:必须公开招标,杜绝"明招暗定",外资企业平等参与 [11] 财政风险防控 - 政府支出责任:不得新增隐性债务,涉及政府支付义务的需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12] - 可行性缺口补助:确需补助的,需省级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审批 [13] 全流程监管要求 - 绩效挂钩:付费与项目产出绩效严格绑定,未达标扣减付费 [14] - 退出机制:明确社会资本退出路径和资产处置方式,防止"烂尾" [15] 政策影响与趋势 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 严控项目质量,倒逼地方筛选真正具有经营性的项目,减少盲目上马 [16] - 强化财政纪律,违规项目将面临审计问责 [17] 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 具备运营能力的企业(如环保、能源类)迎来机遇,纯施工企业逐步退出 [18] - 外资企业可通过竞争性程序参与,但需适应中国式特许经营规则 [18] 未来趋势 - 行业分化:交通(收费公路)、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PPP项目占比提升 [19] - 金融配套:REITs、项目收益债等工具或与新机制PPP进一步衔接 [19] 地方实施建议 - 前期论证:加强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避免"可批性报告" [20] - 合同设计:聘请专业法律团队,明确特许经营条款与争议解决机制 [20] - 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控项目运营数据,及时预警风险 [21]
一财社论: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促进城市更新
第一财经· 2025-05-21 21:53
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 - 健全投融资机制需政策性财政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社会融资支持两方面共同推进 [1][2] - 2024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未来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 - 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将扩大,政策性银行将提供风险可控的金融支持 [2] 地方实践案例 - 成都、唐山通过财政专项资金以直接投资或贴息等方式支持城市更新 [2] - 重庆、烟台发行政府专项债提供长周期低成本资金 [2] - 江苏推出"城新贷"财政贴息政策,省级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 [2] - 南通设立"资金超市"对接金融机构与项目需求方 [2] 社会资本参与挑战与措施 - 城市更新项目公益属性强、回报周期长,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 [3] -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和居民参与 [3] - 金融机构需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项目阶段需求 [3] - 探索PPP新机制和基础设施REITs以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度 [4]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丹佛联合车站改造采用PPP模式,政府投入5亿美元引导民间资本 [4] - 税收增额融资用于偿还贷款,国内可借鉴类似模式并优化实施 [4] 政策与市场协同 - 需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政府性支持需积极尽力,社会化融资需提供低成本便捷支持 [5] - 多部门联合出台措施优化金融产品设计,包括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