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流行的真相: Labubu 如何驯服年轻人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7-19 20:00
泡泡玛特流行机制分析 商业手法与平台效应 - 泡泡玛特采用盲盒机制、限量发售、地区限定等策略制造"轻风险"刺激消费,隐藏款概率极低且规则由公司制定,形成封闭市场的稀缺性[5] - 二手市场高溢价现象显著,显示其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成功[5] - 社交媒体与推荐算法加速流行,明星晒潮玩内容引发从众效应,平台算法强化爆款内容的马太效应[10][11] - 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属性(数据化、算法化、高网络效应)导致注意力向头部集中,多样性被削弱[16] 文化与社会心理 - 产品设计符合"熟悉+惊奇"流行规律,Labubu形象融合北欧神话原型与日本"卡哇伊"元素,形成"怪可爱"的反差萌[19][20] - "婴儿图式"设计唤醒成年人保护欲,暗黑属性触发"恐惑"心理体验[20][21] - 消费行为具有表演性,用户通过购买展示潮流身份认同,满足社交需求与虚荣心[25][26] - 新消费主义下女性消费崛起,65%消费者为女性,明星带货(如BLACKPINK成员Lisa)强化向上攀比心理[34] 行业趋势与IP生态 - 潮玩行业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高度契合,时尚变化节奏刺激商品循环[7] - 尝试效仿迪士尼模式,布局城市乐园与电影工作室,但IP持久力面临挑战[12][31] - 依赖头部IP(如Labubu)风险显著,年轻人口味快速变化可能导致品牌稀释[32][33] - 对比茅台,泡泡玛特更符合年轻人符号消费习惯,但缺乏奢侈品属性与跨代际文化根基[30][31] 技术与社会症候关联 流行文化共性 - 哪吒、悟空等国产IP成功依赖传统文化记忆与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支持助推流行[11] - "文旅"概念反映文化商品化趋势,旅游目的从体验转向打卡表演[12][14] - ChatGPT流行机制类似:拟人化界面、焦虑营销、技术崇拜,体现复魅社会特征[36][46] 人性与技术互动 - 移动设备重构注意力机制,短视频时代表达让位于表演,Labubu成为身份表演媒介[18] - 技术改变人性基础,神经可塑性可能导致脑部机制与认知习惯永久变化[38] - 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平台化加剧赢家通吃,多样性创作被流量逻辑压制[16][17] 文化工业批判 - 流量经济主导文化评价标准,内涵让位于传播数据,小型创作者生存空间压缩[14] - 时尚业与算法平台共谋消灭多样性,流行内容趋同反映文化时尚化危机[11][14] - 真实性危机显现,人机交互可能替代真实人际联结,需重建"爱的哲学"等价值框架[43][44]
12个平价潮牌猛开店,太会拿捏年轻人了!
36氪· 2025-06-19 10:28
当代年轻人新消费主义 - 当代年轻人消费行为呈现矛盾特征,嘴上哭穷却愿意为潮牌、个性商品豪掷千金,形成独特的"新消费主义"[1] - 一批定位千元内的宝藏潮牌精准切入年轻人市场,既满足个性表达又考虑消费能力[2] 街头潮牌BJHG - BJHG全称Be Just HuG,主打美式街头潮流风格,男女无性别穿搭均可[3] - 公司2014年创业,2021年销售额超1亿元,2022年以麂皮绒面料卫衣(销量超100万件)和贴贴羽绒服(可更换魔术贴)为爆款产品[3] - 营销策略包括抖音小红书种草、明星寄拍、IP联名(Kakao Friends/海绵宝宝等)[3] - 2024年2月首开成都线下店(月销100万元),年底扩张至7城,全年销售额超8亿元[5] - 2025年加速拓店,五一前新增9家,总门店数超20家[5] 街头潮牌MEDM - MEDM意为"享受赚钱享受生活",融合复古街头与嘻哈元素[6] - 目标客群为个性张扬的都市潮人,产品以黑白穿插糖果色,采用热固油印花工艺[6] - 门店设计独特(重庆"魔盒"风/青岛工业风),通过联名活动和门头调整吸引打卡[7] 美式轻工装品牌WHOOSIS - 2015年创立于重庆,理念"关注事物和人本质而非头衔"[8] - 设计融入街头/摄影/音乐元素,近期与"飞天小魔女"等IP联名[10] - 2016年开设WHOOSIS LAB体验空间,通过粗粝材料语言强化街头基因[12] 以纯旗下潮牌Teebox - 品牌理念"跳出传统框架",名称融合T恤与盒子概念[13] - 产品分高街/运动/休闲/经典四大系列,满足多元穿搭需求[15] - 2024年12月长沙首店采用"BOX"半开箱设计,计划2025年在全国开设20家门店[17][19] 潮牌S45 - 2021年创立,主打美式街头风,理念"白手起家享受成果"[20] - 成都总店升级为"蓝色小方盒"概念店,融入美式理发等创新服务[21] - 近年推出子品牌AMMs45(辣妹风)和SinceNext(极简男装)[23] 辣妹潮牌SMFK - 2016年北京创立,被誉为"中国克罗心",主打性感辣妹/校园运动/时尚街头风格[24] - 经典元素为十字架图案,产品以黑白为主色调[26] - 2024年开设上海太空舱主题旗舰店和西安未来风门店,2025年进军加拿大/美国市场[28] 韩国潮牌ADLV - 2017年创立,以大脸宝宝T恤走红,理念"追求人生巅峰时刻"[30] - 在中国内地已有14家店,入驻上海MOHO等潮流商场,深圳店即将开业[32] 女装潮牌WOOHA - 2019年创立,天猫粉丝217万,主打多巴胺甜辣风,单价100-300元[34] - 2023年试水快闪店,2024年杭州首店后扩张至16家,覆盖一二线及三四线城市[35] 美式复古品牌BeerBro - 2019年广州创立,淘宝百万粉丝,主打美式复古甜辣风[37] - 2023年8月广州首店后快速扩张至20家,每家店设不同复古文化主题[39] 多元化潮牌KAALIXTO - 2017年创立,2021年上线球鞋业务后年销售额达12.4亿元(2023年)[41] - 以星星元素为亮点,推出各类IP联名产品,淘宝旗舰店粉丝113万[43] 复古辣妹品牌TOOOLAZY - 2020年厦门创立,风格戏谑无厘头,首家门店以"冰激凌+潮牌+打卡场景"走红[45] - 已在多城开店并计划进驻深圳,每年举办大型潮流文化展[45] 策展型零售品牌IMXS - 2020年南昌创立,集策展/咖啡/服饰为一体的复合空间[46] - 2023年首店开业后加速全国布局,产品分艺术娱乐/通勤/运动三大系列[46] - 2024年进驻杭州/武汉等城市标杆商场,通过六大叙事主题融合艺术与潮流[47]
服饰年报|欣贺股份上市后首亏 高端女装的失速与转型阵痛
新浪证券· 2025-05-16 14:5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 05亿元 同比下降20 10% [1] - 归母净利润-6737 81万元 同比转盈为亏 为上市以来首次全年亏损 [1] 经营危机根源 - 品牌溢价失效 渠道转型迟缓 库存积压共振 [1] - 高端女装商业模式面临深层裂痕 需平衡品牌调性与新消费趋势 [1] - 核心客群年龄层上移 Z世代消费者占比不足 品牌老化速度超行业均值 [1] 品牌矩阵问题 - JORYA"名媛风"与当下松弛美学趋势脱节 [1] - ANMANI"轻奢潮牌"定位未能建立差异化认知 [1] - 研发费用率4 4%但绝对投入金额同比下降20 87% 创新停留在浅层 [1] - 对比竞品在生物基面料 3D编织技术的突破 产品技术代差明显 [1] 行业转型挑战 - "高定价+重渠道"模式遭遇"高性价比+内容驱动"新消费主义冲击 [2] - 需聚焦核心单品打造超级符号 构建数据驱动供应链 提升库存周转效率50%以上 [2] - 通过艺术联名 可持续时尚重塑高端认知 [2] - 转型窗口期收窄 竞品之禾收购国际品牌加速高端化 设计师集合店瓜分细分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