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搜索文档
流行的真相: Labubu 如何驯服年轻人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7-19 20:00
泡泡玛特流行机制分析 商业手法与平台效应 - 泡泡玛特采用盲盒机制、限量发售、地区限定等策略制造"轻风险"刺激消费,隐藏款概率极低且规则由公司制定,形成封闭市场的稀缺性[5] - 二手市场高溢价现象显著,显示其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成功[5] - 社交媒体与推荐算法加速流行,明星晒潮玩内容引发从众效应,平台算法强化爆款内容的马太效应[10][11] - 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属性(数据化、算法化、高网络效应)导致注意力向头部集中,多样性被削弱[16] 文化与社会心理 - 产品设计符合"熟悉+惊奇"流行规律,Labubu形象融合北欧神话原型与日本"卡哇伊"元素,形成"怪可爱"的反差萌[19][20] - "婴儿图式"设计唤醒成年人保护欲,暗黑属性触发"恐惑"心理体验[20][21] - 消费行为具有表演性,用户通过购买展示潮流身份认同,满足社交需求与虚荣心[25][26] - 新消费主义下女性消费崛起,65%消费者为女性,明星带货(如BLACKPINK成员Lisa)强化向上攀比心理[34] 行业趋势与IP生态 - 潮玩行业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高度契合,时尚变化节奏刺激商品循环[7] - 尝试效仿迪士尼模式,布局城市乐园与电影工作室,但IP持久力面临挑战[12][31] - 依赖头部IP(如Labubu)风险显著,年轻人口味快速变化可能导致品牌稀释[32][33] - 对比茅台,泡泡玛特更符合年轻人符号消费习惯,但缺乏奢侈品属性与跨代际文化根基[30][31] 技术与社会症候关联 流行文化共性 - 哪吒、悟空等国产IP成功依赖传统文化记忆与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支持助推流行[11] - "文旅"概念反映文化商品化趋势,旅游目的从体验转向打卡表演[12][14] - ChatGPT流行机制类似:拟人化界面、焦虑营销、技术崇拜,体现复魅社会特征[36][46] 人性与技术互动 - 移动设备重构注意力机制,短视频时代表达让位于表演,Labubu成为身份表演媒介[18] - 技术改变人性基础,神经可塑性可能导致脑部机制与认知习惯永久变化[38] - 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平台化加剧赢家通吃,多样性创作被流量逻辑压制[16][17] 文化工业批判 - 流量经济主导文化评价标准,内涵让位于传播数据,小型创作者生存空间压缩[14] - 时尚业与算法平台共谋消灭多样性,流行内容趋同反映文化时尚化危机[11][14] - 真实性危机显现,人机交互可能替代真实人际联结,需重建"爱的哲学"等价值框架[43][44]
一双丑鞋,套现67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1 11:56
公司交易与估值 - 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出售德国凉鞋品牌Birkenstock近1800万股股票,每股售价52.5美元,套现约9.4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4] - 此次股票发行及回购由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美银证券共同承销,交易是存量发行,募集的资金将全部归卖方所有[4] - Birkenstock直接从承销商处认购了300多万股股份,这部分股份将被注销,以减少品牌的市场流通股[4] - 2021年L Catterton以约4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Birkenstock的多数股权,2023年10月Birkenstock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截至今年5月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4][6] - 去年L Catterton出售了1400万股Birkenstock股票,总价值约8.4亿美元,持股比例从71.9%降至约62%[6] - 减持后L Catterton仍持有Birkenstock约62%股份,对应市值约67亿美元[19] 财务表现 - Birkenstock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大涨47%[8][17] - 自2023年上市以来整体保持良好业绩增势,所有细分市场、渠道和类别均实现强劲增长,亚太地区表现尤其亮眼[17] - 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收有望增长15%~17%[19] - 产品毛利润可达60%,一双正品勃肯鞋价格在1000-2000人民币之间[8] 品牌发展历程 - 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774年,由Johann Adam Birkenstock创办[9] - 1896年家族传人将鞋店开至法兰克福,1902年研发首款流线型足弓鞋垫[9] - 1925年收购工厂开展制造业务,1945年研发软木内芯技术[9] - 2013年引入职业管理团队,整合38个分公司,业务范围扩大至袜子、背包、护肤品等[10] - 2021年L Catterton收购其近70%股份成为重要转折点[11] 市场扩张策略 - L Catterton推动Birkenstock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市场渗透,加快线上业务发展[15] - 与Valentino、Dior等时尚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注入奢侈品基因[15] - 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重新布局线下渠道,在上海、深圳等地开设实体店[16] - 产品主要在德国生产,线下自营渠道有限,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17] 行业背景 - L Catterton是全球最大专注于消费的私募基金,管理约370亿美元资产[12] - 擅长控股收购具有独特品牌文化或重要市场地位的消费企业[12] - 近期筹集约110亿美元资本承诺,其中超67.5亿美元将用于全球消费品牌并购[18]
Tilly’s(TLYS)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05 0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第一季度总净销售额为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7.1% [7] - 第一季度可比净销售额下降7%,较2024财年第四季度的11.2%降幅有所改善,5月可比净销售额降幅收窄至2.2% [4] - 实体门店净销售额下降7.4%,电商净销售额下降5.8%;实体门店净销售额占比从去年的80.1%降至79.8%,电商净销售额占比从19.9%升至20.2% [7][8] - 毛利率为19.8%,去年同期为21%;产品利润率同比提高40个基点,采购、分销和占用成本杠杆率下降160个基点 [9] - 总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SG&A)为4400万美元,同比减少110万美元;SG&A杠杆率下降190个基点 [10] - 税前亏损2230万美元,占净销售额的20.7%,去年同期亏损1960万美元,占比16.9% [10] - 所得税收益为13.9万美元,占税前亏损的0.6%,去年同期为1.3万美元,占比0.1% [10] - 净亏损2220万美元,合每股0.74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960万美元,合每股0.65美元 [11] - 预计2025财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在1.5亿 - 1.58亿美元之间,可比净销售额降幅在5% - 0%之间 [12] - 预计第二季度SG&A在4800 - 4900万美元之间,有效所得税税率接近零 [12] - 预计第二季度盈利在净亏损270万美元至净收入200万美元之间,每股净亏损0.09美元至净收入0.07美元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实体门店业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下降7.4%,占总净销售额的79.8% [7] - 电商业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下降5.8%,占总净销售额的20.2%;TikTok店铺自3月推出后发展良好,4月中旬开始超过亚马逊的日订单量并持续增长 [5][7][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在青年文化、时尚和音乐的交汇处巩固自身地位,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营销努力,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亲和力,以改善业务成果 [7] - 积极与供应商合作,减轻关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产品组合符合趋势,业务有企稳迹象,有望逐步改善 [4][14] - 尽管关税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但目前已知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 [5] - 对第二季度业务持谨慎乐观态度,5月可比净销售额降幅收窄,且返校季是过去几年表现最强劲的时期 [20]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一季度末共有238家门店,较去年同期净减少8家;预计第二季度末门店数量减至232家,第三季度关闭2家,财年末可能最多再关闭15家 [9][12][13] - 公司资产负债表无债务,第一季度末总流动性为9260万美元,预计第二季度末在1.06亿 - 1.11亿美元之间 [11][1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一季度各月销售情况及可比净销售额下降7%的交易与客单价细分 - 2月销售额下降5.7%,3月下降13.8%,4月增长1.5%;第一季度客流量和客单价均呈低个位数下降,5月客流量仍为低个位数下降但略有改善,客单价上升1%,总交易量下降5% - 6% [17] 问题2: 第二季度指引相关,包括6、7月日历变化及商品品类情况 - 去年二季度各月销售额均为个位数下降,预计今年二季度同比无太大困难;二季度大部分销售集中在季末,返校季通常是业务最强劲时期,5月销售额下降2%,有望实现持平甚至正增长;商品销售情况改善,客流量增加 [19][20][21] 问题3: 关税对年末及二季度利润率的影响 - 目前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关税对利润率无重大影响,产品利润率有望与去年持平或略好 [23][24] 问题4: 关于举办活动的计划及5月销售和客流量变化原因 - 销售和客流量改善主要归因于商品和营销;青少年品类商品销售情况良好,且是全品类销售提升 [30] 问题5: 青少年品类商品销售是全品类还是季节性产品 - 是全品类销售提升 [32] 问题6: 是否与激进投资者进行讨论及对方是否要求董事会席位 - 未与新投资者进行讨论,也无人要求董事会席位 [37] 问题7: 采购、分销和占用成本(BDO)未来展望 - 相关费用将低于去年,因门店持续关闭;能否实现杠杆效应取决于能否实现可比销售额持平及正增长 [39][40]
为什么男装“退出”时尚界,只剩下功能性服装?
第一财经· 2025-05-28 14:05
男装不依赖装饰(没有装饰性刺绣,面料和颜色统一),也不依赖垂褶、流苏、拖尾。它并不让人赏心悦 目。 时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其中倒映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想要探索作为文化现象的时尚, 我们需要一种宏观的、跨学科的方法。扬·布兰德等学者历时三年,编辑整理了《时尚叙事:内涵、历 史与祛魅》这本"时尚手册",以当代视角回顾时尚历史,并将各学科观点与理论融入其中。经出版社授 权,第一财经节选"道德与时尚"一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时尚与女人 笨拙地裹在宽大的布里,我们体验了衣服对我们的意义,即一种建筑结构。它围绕着开口和接缝,有内 部的也有外部的,有高的也有低的。根据式样裁剪布料,将各部分缝合在一起的接缝,布料方向的变 化,配件的插入(就像女人的紧身胸衣,当然也曾经是男人的),使得建筑不再是一个隐喻,而是服装的 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建筑是一个桁架,墙壁挂在上面。因此,它(衣服)就像一座移动的房子。 时尚似乎是女人的领域,这有充分理由:自19世纪以来,女装一直易受最激进、最明显的变化影响,时 尚原则在女装中发挥最大作用。而男装自19世纪以来保持稳定,不易受影响、缺乏想象力,色彩和概念 日趋中性,显得沉闷、阴暗。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