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海伟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今年前五个月利润同比减少
新浪财经· 2025-08-29 18:59
上市申请与背景 - 公司于8月27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1] - 此次为2024年第二次递表 前次申请因超过6个月未获批准已于8月26日失效 [1] 市场地位与业务 - 以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 公司为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2] - 2024年按电容器基膜收入计 公司市场份额达10.9% [2] - 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及金属化膜 为薄膜电容器关键组成部分 [2] - 薄膜电容器终端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器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30亿元、4.22亿元 [2] - 2024年前五个月收入1.57亿元 2025年同期为1.57亿元 [2][3]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6982.6万元、8641.8万元 [2] - 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3135.9万元 较2024年同期3285.6万元下降4.6% [3] - 净利润下降主因金属化膜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 [3]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6.4%、34.9%、37.6%、42.1% [5] - 同期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7.3%、12.2%、12.6%、12.0% [5] - 主要客户包括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如厦门法拉电子)及比亚迪 [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前五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占据61.6%市场份额 [6] - 行业竞争关键因素包括产能扩张、技术专长、供应链整合、规模效率及客户关系 [6] - 具备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线能力的参与者更能快速扩大产能 [6] - 主要客户比亚迪已开始自产薄膜电容器 [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6年 注册资本1.24亿元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 [6] - 专注于电容器基膜、金属化膜等电子新材料研发与生产 [6]
新股消息 | 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海伟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 今年前五个月收入约1.57亿
智通财经· 2025-08-28 06:50
公司上市与股票信息 - 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7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曾于2月26日提交过申请[1] - H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最高发行价包含1%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3] 市场地位与产品 - 以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市场份额达10.9%[5] - 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 是薄膜电容器关键组件 终端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电力系统 工业设备及家用电器[5] - 公司是行业唯一拥有电容器基膜生产线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的企业 现有五条生产线均为自主开发 产品厚度覆盖2.7微米至13.8微米[6]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以19.7%年复合增长率从2019年46,200吨增至2024年113,400吨 预计2029年达224,100吨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14.1%[6] - 新能源汽车用电容器基膜预计从2025年47,800吨增至2029年87,300吨 期间复合增长率16.2%[6] - 新能源电力系统用电容器基膜预计从2025年34,200吨增至2029年79,800吨 期间复合增长率23.6%[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3.27亿元增长至4.22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57亿元[7] - 同期净利润从10200.7万元波动至8641.8万元 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3135.9万元[7] - 毛利率从2022年44.0%波动至2025年前五个月35.5% 研发费用率从3.4%升至4.6%[8] 客户与产业链 - 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 客户包括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及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5]
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海伟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 今年前五个月收入约1.57亿
智通财经· 2025-08-28 06:4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以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市场份额达10.9% [3] - 公司是行业内唯一拥有电容器基膜生产线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的制造商 [4] - 现有五条生产线全部为自主设计、开发及组装 产品厚度覆盖2.7微米至13.8微米 [4] 产品与应用领域 - 主要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 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3] - 薄膜电容器具有耐电压性、高频稳定性和长使用寿命特点 [3] - 终端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器 [3] - 客户包括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及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 [3]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2019年46,200吨增长至2024年113,400吨 年复合增长率19.7% [4] - 预计2029年达到224,100吨 2025-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14.1% [4] - 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预计从2025年47,800吨增长至2029年87,300吨 年复合增长率16.2% [4] - 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预计从2025年34,200吨增长至2029年79,800吨 年复合增长率23.6%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3.27亿元 2023年3.30亿元 2024年4.22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1.57亿元 [5] - 同期利润分别为10,200.7万元、6,982.6万元、8,641.8万元和3,135.9万元 [5] - 2024年毛利率29.7% 较2023年31.2%有所下降但高于2022年44.9% [7]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 从2022年1,120.9万元增至2024年1,680万元 [7]
通达股份半年净利大增68.24% 核心业务发力出口营收2.61亿
长江商报· 2025-07-29 07: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18亿元,同比增长37.28% [1][2] - 归母净利润6187.33万元,同比增长68.24% [1][2] - 扣非净利润6045.44万元,同比增长89.08% [2] - 2025年全年目标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利税总额10亿元 [4] 业务板块 - 电线电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49%,新签订单同比增长80.17% [3] - 航空器零部件精密加工与装配业务同比增长43.51% [3] - 两网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32.84%,海外出口新签订单同比增长92.08%,新能源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53.03% [3] 市场拓展 - 电线电缆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5] - 2025年上半年出口业务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62.12% [2][6] - 子公司成都航飞引进德国DST智能化航空器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 [6][7] 研发创新 - 已授权95项专利,其中10项为发明专利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94亿元,同比增长25.37% [6] - 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6] 战略规划 - 深化电力线缆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 [7] - 持续拓展全球化布局,聚焦研发创新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