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搜索文档
专访中信建投黄文涛:“五年计划”政策理念与时俱进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21:51
作为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十五五"规划正进入关键政策窗口期。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的 路线图?宏观施政方面又将迎来哪些积极的新信号?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 称"公报")。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为更深刻理解全会最新部署,南都湾财社特推出《洞见"十五五"》系列专访。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 家黄文涛在接受专访时,围绕"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定位与发展环境关系、"新质生产力"纳入规划框架的 价值导向、"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政策协同变化,以及五年规划总体思路演变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解 读,为把握"十五五"规划核心要点与政策方向提供专业视角。 中长期发展目标坚定 南都·湾财社:《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定位,同时对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环境作出了判断, 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定位与环境判断的关系? 黄文涛:《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定 ...
中经评论:治理“内卷”并非不要竞争
经济日报· 2025-09-20 15:21
行业乱象与治理背景 - 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缔中国低空经济联盟 传递主管部门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生态优化的态度与决心 [1] - 低空经济作为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成为资本追捧热点和部分机构借联盟协会名义办会办展发声的领域 混淆舆论视听并破坏行业发展生态 [1] - 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及焦炭、园林工程、装饰建材等传统行业均存在内卷式竞争 表现为企业间无底线价格竞争和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 [1] 内卷式竞争表现与后果 - 内卷式竞争导致产能过剩、利润微薄、应收账期拉长等后果 [1] - 企业过度注重短期利益 通过价格战和过度营销争夺市场份额 忽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陷入低效运转困境 [2] - 地方政府人为制造政策洼地 不顾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导致产业布局同质化、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 竞争根源与治理机制 - 内卷式竞争根源与要素资源错配、市场机制扭曲紧密相连 市场机制不完善为其提供土壤 [2] - 需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的市场环境 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消除行政性市场分割壁垒 [2] - 治理需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 推动市场主体从价格战转向创新驱动 从要素驱动转向增量开拓 [3] 政策导向与治理思路 - 中央政治局会议去年7月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升级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治理思路从防转向治 [3] - 决策层通过系统化、法治化手段长效治理内卷式竞争 政策导向明确 [3] - 治理目标为鼓励公平理性竞争 引导经营主体摒弃价格战 实现从内卷转向竞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治理“内卷”并非不要竞争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5
治理"内卷式"竞争,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相得益彰的市场环 境;须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辅相成,转变竞争模式;须综合整治、协同发力,构建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 长效机制。 日前,一则"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缔'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治理"内卷式"竞争,须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辅相成,核心在于转变竞争模式。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必然 要求在"降成本"上做减法,在"增价值"上做加法,要推动市场经营主体从"价格战"的零和博弈中跳出 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路径依赖,引导广大企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存量争夺转向增量开拓, 充分释放经营主体的创新红利、质量红利和品牌红利。 治理"内卷式"竞争,须综合整治、协同发力,重点在于构建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长效机制。从去年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升级为"依 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内卷式"竞争的治理思路已从"防"转向了"治",体现出决策层通过系 统化、法治化手段长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政策导向。 需要指出的是,治理"内卷式"竞争,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鼓励公平且理性的竞 ...
解密新质生产力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9-01 13:58
政府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方式 - 财政通过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 [1] - 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带动非政府主体成立子基金进行专业化投资 [2] - 政府提供园区孵化机制 建立优惠的产业孵化园 [2] 市场力量的核心作用 - 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非政府力量的风险投资而非政府直接投资 [1] -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如软银向阿里巴巴提供2000万美元天使投资 [1] - 应打造高规格法治化营商环境 吸引国内外风投创投天使投资机构 [2]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 政府需创造高质量营商环境让头部企业自然涌现并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3] - 发展模式是有效有序市场加有为有限政府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4] - 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守市场决定论之正 出有为有限政府作用之奇 [4] 市场主体与产业集群 - 数字化赛道涌现独角兽瞪羚企业梯队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中国拥有超过1.7亿市场主体 包括广大中小微企业 [3] - 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共同发展 [3]
“我是客观派”
中国发展网· 2025-05-13 11:11
中国经济内在逻辑 - 1978年至2024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达8.3% 2024年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 [2] -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工业优先战略奠定工业基础但效率较低 1978年后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后来者优势 [2] - 双轨制改革通过"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维持经济稳定并培育市场力量 [2] 经济增长前景 - 以2019年中美技术差距为基准 中国在2035年前具备8%增长潜力 实际增速有望保持5%~6% [3] - 到2049年增长潜力降至6% 实际增速3%~4%仍可期 [3] - 三大支撑要素包括每年1100万大学毕业生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 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 [3] 中美经济关系 - 当中国人均GDP达美国半数 经济总量两倍于美国时 科技"卡脖子"将失去现实基础 [3] - 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将重塑双边关系格局 [3] - 贸易摩擦中应保持战略定力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3] 经济结构转型 - 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协同 提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辩证关系 [3] - 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潜在比较优势" 通过"增长识别法"甄选重点领域 [3] - 消费提振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完善社会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 [4] 发展模式比较 - 中国经验颠覆"华盛顿共识"教条 渐进改革创造连续四十年增长奇迹 [2] - 中国用四十余年走完发达国家两百年工业化道路 [2]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内需潜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