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王振东:星巴克在中国的一场“求生式”合作
观察者网· 2025-11-06 14:52
交易概述 - 星巴克宣布与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1] - 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 [1] - 该交易被视为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一次重要“转身”,是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 交易动机与性质 - 此次股权转让本质上是一次“防御性合作”,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下降背景下的“价值变现” [2][4] - 核心动机是防御性的,是公司在面临增长困境时的一种“求生式”合作 [4] - 交易使星巴克得以将过去二十多年在华积累的收益“落袋为安”,锁定核心收益并大幅降低风险 [5] - 交易也被视为在地缘政治环境下,美资企业规避潜在风险的一种“软脱钩”安排 [4][5] 增长目标与对赌可能 - 星巴克在新闻稿中重提未来在中国市场开设20000家门店的目标 [7] - 该扩张口号更可能意味着交易的高估值本身隐含了对未来业绩的对赌承诺 [7][10] - 如此大额的交易中,付款往往与未来的业绩里程碑挂钩,存在高概率的“抽屉协议” [10][11] 合作方价值 - 博裕投资的加入为星巴克重启大规模门店扩张提供关键的财务支持,因星巴克全球业绩承压,能投向中国市场的资金有限 [8] - 博裕投资在政府关系、本土零售资源整合方面至关重要,有助于公司深入下沉市场和探索加盟模式 [8] - 在数字化与供应链方面,博裕投资可能在国际与本土供应链整合上为星巴克提供助力,以应对本土品牌的领先优势 [8] 控制权与风险 - 尽管星巴克只持股40%,但很可能通过公司章程设计保留了在关键决策上的“一票否决权” [9] - 在只有两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架构下,决策权并非完全由股权比例决定,而主要由《公司章程》约定 [9] - 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也体现在高管团队的任命上,星巴克依然牢牢掌握着品牌所有权和运营标准 [10] 市场竞争挑战 - 中国咖啡市场已进入“本土品牌时代”,星巴克面临产品创新滞后、数字化落后、下沉困难等多重挑战 [2] - 公司原有的直营重资产模式,在存量市场接近饱和的当下,很难支撑其门店数量的倍增,必须进行模式创新 [8] - 与瑞幸咖啡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产品力竞争,瑞幸建立了互联网式的内部赛马研发机制,能快速试错和捕捉市场热点 [12] - 星巴克的研发模式更偏向“选秀式”,依赖供应商送样,且其标准化流程体系难以快速承接频繁的非标创新 [12][13] - 公司内部存在“大企业病”,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固定的利益格局和路径依赖,供应链体系缺乏竞争导致创新活力不足 [13][14]
吉利德金方千:以创新为钥,解锁中国市场增长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4:43
进博会的平台价值与溢出效应 - 进博会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其独特的溢出效应体现在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吸引全球企业连续多年参与 [1] - 公司已连续四年参展,切身感受到进博会作为“政策风口”与“信息枢纽”的价值,能在此与药监局、医保局等关键部门高效沟通,并借助国家级平台提升产品认知度 [1][2] - 多款创新疗法通过“进博快车”加速在中国落地,背后是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持续深化改革,包括设立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4个加快通道 [1][2] 创新药物加速上市与市场准入 - 公司HIV防治药物必妥维®于2018年在美国获批,2019年凭借“防治艾滋病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被纳入中国优先审评通道获批,并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 - 抗真菌药物安必速®和抗癌药物拓达维®等在进博会展出后,均以“进博速度”在中国获批上市并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3] - 罕见病新药Seladelpar在去年进博会完成中国首秀,今年8月通过北京临床急需临时进口政策在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获批 [3] - 长效HIV预防药物Lenacapavir于2025年6月通过美国FDA批准,仅8个工作日后即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实现“全球同步”准入,并于10月22日完成中国首例应用 [7] 核心研发管线与产品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Lenacapavir是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衣壳抑制剂,预防HIV的有效性超过99.9% [4] - 该产品被《科学》杂志推选为“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25最佳发明”榜单,并荣获2025年盖伦奖“最佳医药产品奖” [4][7] - 在HIV治疗领域,公司已推出一天一次口服的单片复方制剂必妥维®,并积极探索将给药周期延长至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甚至三个月、半年一次的方案 [8]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2项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涵盖病毒学、肿瘤学和炎性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HIV治疗和预防方案的更新迭代 [8] 本土化战略与业务拓展 - 公司借助进博会平台积极推进本土合作,通过与本土医药企业、流通巨头及互联网医疗平台签约,加固其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链与合作生态 [9] - 公司通过CSO(合同销售组织)模式在乙肝和HIV治疗领域成功运营多年,未来将继续扩大该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实施范围以提升药物可及性 [10] - 公司积极通过商务拓展(BD)寻找新增长,2025年9月与希华医药和韩美药品达成全球授权,获得首创P-gp抑制剂encequidar的全球独家权利 [11] - 在肿瘤领域,公司旗下Kite与深圳普瑞金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整合技术推进原位编辑疗法的临床概念验证研究 [11] - 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与本土创新药企的合作,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处于洽谈阶段,认为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关注度将持续 [12]
奥迪双品牌亮相进博会,本土化电动转型再提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6 09:31
公司战略 - 公司首次以“双品牌”阵容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出在中国市场的深度本土化与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1] - 公司在中国推进“双品牌、双合作伙伴”战略,此次参展是该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1] - 公司全球CEO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已做好准备抓住新的增长机遇 [4] - 公司启动了在华品牌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布局,双品牌业务均实现稳健推进 [4] - 公司正通过双品牌战略与本土化合作,不断拓展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18] 产品与车型 - 公司在本届进博会展出三款代表性车型:经典轿跑奥迪100 Coupé S、纯电旗舰奥迪A6L e-tron以及智能电动轿跑奥迪E5 Sportback [9] - 展出的三款车型分别代表了公司的品牌传承、电动化进程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 [9] - 奥迪A7L已连续第三年担任进博会政要接待用车,体现了其在品质与安全方面的卓越表现 [9] - 奥迪100 Coupé S诞生于1969年,是品牌复兴后的首款轿跑车型,其设计为现代设计语言奠定了基础 [13] - 奥迪A6L e-tron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在华生产,是本土化车型,标志着该车型序列正式迈入纯电时代 [13] - 奥迪A6L e-tron采用专属加长轴距设计、107千瓦时大容量电池以及800伏快充技术 [13] - 奥迪E5 Sportback是公司与上汽集团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AUDI OS操作系统及AI驱动的智能助手 [18] 技术与创新 - 公司战略的核心在于将德国工艺与中国本土创新相结合,推动产品、流程与组织结构的全面升级 [4] - 奥迪A6L e-tron在续航、充电效率与智能驾驶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突破 [13] - 奥迪E5 Sportback在数字化体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市场上获得积极反响 [18]
有车型上市10天大定破万台!合资新能源车突然成“爆款”,销售直呼“没想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9:10
核心观点 - 多款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近期上市后出现显著“爆单”现象,市场反响超出预期,标志着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初步突破 [6] 车型销售表现 - 别克至境L7上市10天大定突破1.2万台 [1] - 长安马自达EZ-60上市近20天,单店成交量已超过30辆,占该店10月总销量的一半 [3] - 广汽丰田铂智3X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达4.28万辆,月均销量约6000辆 [9] - 东风日产N7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达3.29万辆,月均销量约5000辆 [9] - 沃尔沃XC70全球首发85分钟订单量突破5000辆 [9] 市场热度与终端反应 - 别克至境L7上市后,部分门店客流量提升50% [3] - 合资新能源车型成为4S店内的“新主角”,吸引了大量针对性看车和试驾客户 [7] - 部分车型如长安马自达EZ-60销售价格“强势”,无现金优惠,销售模式趋近直营 [8] - 市场需求旺盛导致现车供应紧张,提车周期普遍在2至5周 [9] 成功因素分析 - 新车型在15万元左右价格区间提供了与自主品牌相当的智能化配置,同时保持了品牌传统的操控和性能,性价比突出 [10] - 合资品牌通过深化与本土供应商(如宁德时代、华为、Momenta、地平线)合作或建立战略合作(如大众-小鹏、Stellantis-零跑),解决了软件和产品定义等短板 [10] - 本轮推出的车型摒弃了早期的“油改电”方案,采用了全新的专属平台或架构,例如东风日产N7基于天演架构,别克至境L7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 [11] 未来规划与行业动向 - 合资品牌已基于初步成功规划了后续产品线,例如别克至境系列将推出新能源SUV和MPV车型,长安马自达将全面转型并推出多款新能源车 [11] - 一汽-大众宣布从2026年起将新增11款全新车型,其中10款为新能源车型 [11] - 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将单个产品的成功扩展为持续的多款爆款产品系列 [11]
通用汽车二季度净利润19亿美元 中国市场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本土研发“逍遥”架构已上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8:05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净收入471亿美元 净利润19亿美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0亿美元 [1] - 2025年全年财务预期保持不变 此前预计可抵消至少30%的关税影响(原关税增长影响40-50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得益于新能源产品扩充和主力车型表现 [1] 中国市场销量与战略 - 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24.5万辆 同比增长8.64% [2] - 公司通过提升开发速度 技术降本 组织架构改革等措施实现利润回正 [2] - 2024年被定义为"反攻"之年 本土化合作加深成为重要改变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新车型由上汽通用和泛亚主导开发 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 [3] - 2025年起所有本土新能源车型将基于"逍遥"架构打造 别克"至境"L7为首款应用车型 [3] - 布局纯电 插混 增程三大技术路线 每款本土新车型配备至少一个新能源选择 [3]
快讯 | 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任期延至2028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0:55
管理层变动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续签3年新工作合同 任期延至2028年夏季 [1] - 贝瑞德于1993年加入大众汽车集团 在采购业务及管理领域有近30年经验 曾担任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等多个管理职位 [1] - 2022年8月1日贝瑞德出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全面负责集团在中国的业务 [1] 中国区战略调整 - 2022年8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市场管理架构进行根本性调整 赋予中国区更大自主权 [1] - 新架构以贝瑞德领导的中国董事会为核心 横跨品牌和业务实体发挥领导作用 [1] - 集团将更紧密整合各品牌技术资源和能力 加快"在中国 为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服务发展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年上海车展大众汽车品牌全球首秀3款概念车型ID ERA、ID EVO和ID AURA 专为中国客户打造 [3] - 奥迪品牌基于PPE平台的全新纯电动车型A6L e-tron和奥迪E5 Sportback全球首次亮相 搭载先进辅助驾驶功能 [3] - 自主研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由CARIAD与地平线合资公司酷睿程研发 具有AI赋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3] - 该系统将在2025年率先搭载于一款大众品牌新车型 2026年起应用于CMP平台开发的智能网联车型 [3] - 系统最高可实现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 为L3及以上级别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3] 市场表现与规划 - 2025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131万辆汽车 6月单月交付24 7万辆 同比增长9% [4] - 2025年下半年起将陆续交付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包括纯电动奥迪E5 Sportback、奥迪Q6L e-tron等 [4] - 2026年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 覆盖多种动力形式 [4] - 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约30款新能源车型 2030年增至约50款 其中约30款为纯电动车型 [4] 战略认可 - 贝瑞德合同续签表明集团总部对其过去3年领导中国团队进行战略重组的认可 [4] - 向中国合作伙伴发出明确信号 集团全力支持"在中国 为中国"的本土化合作发展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