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组化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AI眼镜2026年登场?模组化设计+液态玻璃,台厂供应链迎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48
苹果AI眼镜产品设计 - 苹果最新专利展示AI眼镜模组化设计 用户可更换电池 支撑臂等元件 并支持多种颜色 材质与风格定制 [1] - 支撑臂设计从镜框延伸 减轻鼻梁和脸颊负担 部分支撑臂可拆卸 适应不同头型和场景需求 [2] - 支撑臂内嵌处理器 扬声器 电池等核心电子元件 专利特别提到可更换电池设计 确保设备不间断运行 [2] - 液态玻璃设计为AI眼镜奠定基础 提供半透明动态视觉效果 使数位内容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 [2][3][4] 苹果AI眼镜功能与供应链 - AI眼镜预计配备摄像头 麦克风 扬声器 内置Siri 支持通话 音乐播放 即时翻译和导航功能 [3] - 显示幕可展示通知 图片等叠加层 液态玻璃半透明效果使信息自然融入用户视野 [3][4] - 业界预计苹果AI眼镜2026年推出 鸿海 广达有望成为代工厂 台积电可能负责关键芯片 [1] 行业影响与相关厂商 - 苹果进军AI眼镜将掀起市场热潮 推动各大品牌新品发布 [1] - 宏达电 达迈 玉晶光 扬明光等台股AI眼镜概念股迎来新商机 [1]
国产滤波器,如何破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3 09:26
国产滤波器突围战:三重挑战下的产业进阶之路 核心观点 - 移动终端对射频前端(RFFE)性能与数量需求攀升,滤波器作为核心无源器件影响终端产品上市节奏与成本架构 [2] - 国内企业面临国际巨头技术壁垒、专利布局压制以及交期博弈与价格竞争的多重压力 [2] - "PA主导+滤波器协同"模式成为当前最优路径,IDM全自研模式面临重资产投入与长周期研发困境 [5][7][12] 战略地位与产业格局 - 2024年全球移动终端RFFE市场规模预计达180亿美元,滤波器占据近半壁江山 [3] - 旗舰5G手机单设备需集成60颗以上滤波器,构成射频BOM成本核心 [3] - 国内产业链形成IDM、Fabless、Foundry三类主体协同发展格局,但主流产品仍以Normal SAW/TC-SAW为主,与海外龙头相比平均售价及毛利率低20%-30% [3] - 专利风险突出,2024年4月村田对卓胜微发起五项专利诉讼 [3] PA牵头下的模组化转型 - 国际巨头采取差异化路线:Skyworks与高通以PA设计为核心并购整合滤波器技术,博通凭借FBAR技术与苹果深度绑定 [5] - 村田2018-2022年尝试依托滤波器优势切入发射模组市场失败,2023年起逐步退出发射模组业务 [5] - 国内PA设计企业采取"自研PA+外采滤波器"轻资产模组化方案,昂瑞微Sub-3GHz L-PAMiD模组2023年实现批量出货 [6] - 卓胜微等IDM企业选择自建产线纵向整合,面临高额资本开支与产能利用率不足压力 [7] "PA主导+滤波器深耕"分工协作模式 - 模块体积优化与集成度提升:通过微型化设计与高功率密度集成协同开发实现最优面积占比 [8] - 性能协同调优: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与PA输出谐波控制直接相关,可提高模组系统EVM表现与邻信道隔离度 [9] - 热管理与封装材料协同设计:PA厂商主导散热路径设计,滤波器厂商优化材料热稳定性 [10][11] - 资本效率优先、快速量产落地、合规风险可控、成本弹性灵活、规模效应深化等优势 [10] IDM全自研模式的现实困境 - 卓胜微2024年固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47%达82.38亿元,滤波器产线利用率约65% [12] - 技术迭代周期长(2-3年),滞后国际厂商约1代,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4.2% [12] - 新工艺从试产到量产需经历PPM从数千级降至个位数的迭代,12英寸晶圆厂通常需3-5个量产周期使良率突破90% [13] - 缺乏大规模多元化订单支撑,难以形成高品质稳定产出 [14] 未来展望 - 国产射频前端处于"从单一器件突破到模组化生态构建"关键阶段 [16] - "PA牵头+滤波器协同"模式符合产业分工效率原则,能化解专利风险与成本压力 [16] - RedCap终端、车联网、卫星通信将带来增量市场机会 [16]
家政机器人再等3年?新能源车企入局出手阔绰⋯⋯机器人产业链公司透露最新业内故事|直击股东大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4:24
核心观点 - 公司预计2024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产量将达8万台,较2023年增长3-4倍,主要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及上海、浙江、珠三角等地厂商 [1] - 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部分厂商支付的前期开发费用超过60万元 [1] - 家庭人形机器人预计3年后成熟,当前应用集中于表演、教育及展示场景,景区租赁价格达2000元/天 [3] 产品与技术 - 2024年减速电机、精密减速器、智能执行单元销售额分别为3.45亿元、2.43亿元、3.70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主要采用行星减速器(下肢)和谐波减速器(腰部/颈部),谐波减速器存在抗冲击性不足的痛点 [2] - 公司自2008年研发行星减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用减速器的概念设计、样机测试,准备量产 [2] 产能与投资 - 广东佛山工厂10万平方米,2023年10月投产,已迁入价值2亿元设备 [6] - 慈溪新工厂规划7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建成,精密核心组件项目总投资2亿元 [4][6] - 2023年拟投资4.29亿元建设机器人组件生产线,后撤回可转债申请但持续扩产 [4] 财务与竞争 - 标准化行星减速器毛利率低于20%,定制化高精度产品净利润率约40% [6] - 行业价格战加剧,公司通过开发模组化产品提升毛利率 [6] - 海外收入占比7.08%,2024年美国市场收入从3000万元降至2000余万元,计划通过日美子公司拓展渠道 [7]
卓胜微(300782):集成化、模组化趋势持续演进,布局射频前端产品平台
平安证券· 2025-04-28 18: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于最新财报及行业发展趋势调整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8.91/12.68亿元 对应PE为77/45/32倍 公司是国内射频产业链布局相对完整和领先企业 集成自产滤波器的接收端模组及应用于5G NR频段的主集收发模组产品在客户端的市场覆盖率和渗透持续提升 [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网址为www.maxscend.com 大股东为无锡汇智联合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持股11.08% 实际控制人为许志翰、Zhuang Tang、Chenhui Feng 总股本5.35亿股 流通A股4.48亿股 总市值403亿元 流通A股市值338亿元 每股净资产18.99元 资产负债率28.0%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56亿元 同比下降36.47%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47亿元 同比下降123.57% 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31.01% 同比下降11.77pct 净利率-6.20% 同比下降22.76pct 营收及利润下降主要受产线折旧增加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 [4][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56/56.12/64.54亿元 同比增长6.0%/18.0%/15.0% 净利润分别为5.25/8.91/12.68亿元 同比增长30.7%/69.5%/42.4% [6] 公司产线进展 - 6英寸滤波器产线产品品类全面布局 具备双工器/四工器、单芯片多频段滤波器等分立器件规模量产能力 集成自产滤波器的DiFEM、L-DiFEM、GPS模组等产品成功导入多家品牌客户并持续放量 [8] - 基于芯卓项目深化 在特色工艺、材料、技术、差异化等方面持续拓展 12英寸IPD平台进入规模量产阶段 L-PAMiF、LFEM等相关模组产品全部采用自产IPD滤波器 [8] - 12英寸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的第一代工艺生产线已量产 并启动第二代工艺开发且进展顺利 [8] 行业趋势与公司布局 - 射频前端芯片走向集成模组化 以满足移动智能终端小型化、轻薄化、功能多样化需求 5G发展后半程通信制式对射频无线通信网络能力要求更高 向高集成化、成本化与定制化并行方案演进 [8][9] - 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集中度高 国内自给率低 采用全国产方案利于国内企业掌握自主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的供应链 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9]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 2022-2024年度分别为12.22%、14.37%和22.22% 产品类型从分立器件到射频模组逐步丰富 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拓展到通信基站、汽车电子、蓝牙耳机等领域 [9] - 公司自建芯卓产线 参与芯片设计、工艺制造和封装测试一体化环节 形成自主生产工艺支持 实现长期稳定自主可控的供给能力 [9] 公司财务预测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5016|3979|3900|4654|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216|10637|11539|11937| |资产总计(百万元)|14233|14616|15439|16591| |流动负债(百万元)|2971|2987|3139|3300|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061|957|832|690| |负债合计(百万元)|4032|3944|3971|399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0199|10669|11463|12592|[11]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487|4756|5612|6454| |营业成本(百万元)|2715|2759|3143|3550| |净利润(百万元)|403|527|893|12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02|525|891|1268| |EPS(元)|0.75|0.98|1.67|2.37|[11]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68|2363|2554|3445|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812|-2794|-2798|-2819|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407|-270|-328|-381|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665|-701|-572|245|[13]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增长率(%)|2.5|6.0|18.0|15.0| |营业利润增长率(%)|-69.0|44.1|69.8|42.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64.2|30.7|69.5|42.4| |毛利率(%)|39.5|42.0|44.0|45.0| |净利率(%)|9.0|11.0|15.9|19.6| |ROE(%)|3.9|4.9|7.8|10.1| |资产负债率(%)|28.3|27.0|25.7|24.0| |每股收益(元)|0.75|0.98|1.67|2.37| |P/E(倍)|100.4|76.8|45.3|31.8| |P/B(倍)|4.0|3.8|3.5|3.2| |EV/EBITDA(倍)|50|21|15|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