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企业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企业参与科创债市场融资效能的研究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科创债市场通过政策创新支持科技创新融资但民营企业参与度低且面临融资成本高、信用评级门槛高、发行期限短等问题 [1][2][6] - 2022至2025年2月末科创债累计发行2.43万亿元2024年发行1.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2%但民营企业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均不足10% [3][6] - 政策持续优化推动市场发展但需通过拓宽发行主体、强化增信机制、优化投资者结构和信息披露框架来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能 [5][14][15][16][17] 科创债市场发展及民营企业参与情况 - 2015年建立科创债融资机制初期发行主体以国企为主民营企业参与度低且募集资金未有效惠及科技型中小民企 [2] - 2022年科创债正式落地后发行主体范围扩大2022至2025年3月民营企业发行家数从25家增至45家市场认可度提高 [3] - 2025年《民营经济促进法》从立法层面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并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开放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4] 科创债发行现状及民营企业情况 - 2021至2025年3月科创债发行企业608家其中国企557家发行金额22710.66亿元民营企业45家发行金额2288.52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均低于10% [6] - 发行主体区域集中北京、江苏等六省份占比超58%民营企业发行人数量占比超65%依托科技基础和金融资源探索多样化融资模式 [7] - 科创债信用门槛高AAA及AA+评级国企占比90%民企占比84%全市场同期高评级国企占比69%民企占比65%中低评级民企陷融资困境 [8] - 科创债融资成本未优于普通信用债同评级下利率相当或更高2024年民企中期利率更高且几乎无长期发行显示风险定价谨慎 [9] - 增信担保比例低国企约7%民企约3%缺乏创新增信方式轻资产中小科创企业因无法提供增信被市场排斥 [10] - 民企发行期限短中位期限0.49年短期占比60%国企短期占比仅11.5%存在期限错配和再融资风险 [11] 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能的建议 - 拓宽发行主体范围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发行科创债通过股权或产业基金支持产业链初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14] - 健全信用保护机制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和政府性担保基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增信方式 [15] - 引导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匹配科技研发长周期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 [16] - 构建标准化信息披露框架明确研发投入、专利技术等关键指标并建立公共数据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 [17]
收藏!民营企业的15种融资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14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汇总 内部管理融资 - 企业通过内部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 按照"优序理论"内部融资为首选方式 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借款和内部员工集资 [3] - 内部融资成本低、风险小、使用灵活 来源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亲友借款和股东借款多用于创业初期 [3] 应收账款融资 - 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获取贷款 贷款额一般为面值的50%-90% 需通知买方付款至融资银行 [4] - 提供现金折扣鼓励客户提前付款 付款越早折扣越大 [4] 应付账款融资 - 商业信用融资形式 买方购货后延期支付货款 信用政策包括期限和折扣 如"2/10 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2%折扣 [5][6] - 优点为无需手续费用 缺点期限短且放弃折扣机会成本高 [6] 预收货款融资 - 销货方在交货前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 相当于先借款后以货物抵偿 需签订合同保障权益 [7] - 融资条件包括企业信誉高、生产计划可靠、质量一致等 [7] 企业授信融资 - 银行对优质企业授予循环信贷额度 随借随还降低融资成本 适用于长期合作的可靠企业 [8] 信用担保贷款 - 全国100多个城市建立担保机构 实行会员制管理 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和会员基金 [9] - 担保公司要求反担保措施并监控资金 比银行抵押品要求更灵活 [9] 企业债券融资 - 直接融资方式 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等 中小企业债券利率通常高于存款和贷款 [10] 可转换债券融资 - 可转换为股票的混合型证券 转换前属债权转换后属股权 含赎回条款 [11] 有价证券抵押贷款 - 以证券或存款为抵押申请贷款 保留国债股票收益并可分批赎回 债券多为不记名 [12] 存货质押融资 - 以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质押融资 美国70%担保来自动产 需通过物流企业保管质物 [13] 风险投资融资 - 狭义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权益投资 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 美国定义为投入高增长潜力企业的资本 [14]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证监会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措施 - 推出七大措施从拓渠道、增需求、防风险多维度破解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增强债券市场服务民营经济质效 [1] - 推进债券产品多样化建设 积极探索缓解民营企业流动性压力支持工具 便利回购融资机制 [1] - 推出科创债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企融资需求 [1] - 优化融资服务机制提高融资效率 适度降低债券融资市场门槛 加大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1] - 推动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 发挥市场化增信作用 鼓励创设信用保护工具 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 [1]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路径 - 支持优质民企利用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发展壮大 发挥新三板和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 [2] - 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2] - 支持企业依托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直接面向产业链上下游民企拓展融资渠道 [2] - 鼓励商业银行扩大面向民企信贷业务 改进信贷审批权限和程序 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快产品创新 [2] - 完善民营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 理顺银企信用关系 [2] 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 制定清晰明确产业发展政策 设置红绿灯 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民营经济提供稳定预期 [3] - 进一步完善适应民企发展需要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创造更多融资便利条件 [3]
频出实招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上半年交易所债市融资2.67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交易所债市融资规模 - 上半年沪深交易所债券融资总额达2.67万亿元 其中公司债融资1.97万亿元 资产支持证券融资4950亿元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2042亿元 [1] - 上交所产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3875亿元 同比增长16% [2] - 绿色债券融资752亿元 科技创新债融资311亿元 [2] 融资品种创新与精准支持 - 5月20日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和资金直达 首批发行企业包括国投集团 三峡集团 华鲁控股 江苏永钢等 [2] - 6月2日新增低碳转型债券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 华能集团 宝钢股份 华鲁集团发行首批低碳转型/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 [2]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融资需求 [3] - 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符合国家低碳转型战略但未满足绿色债券发行要求的传统产业 [3] 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措施 - 交易所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 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4] - 上交所完善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 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民营企业纳入其中 支持优质企业债券融资 [4] - 晶科科技 龙湖 碧桂园 美的置业 旭辉 新城等多家民企在专项支持计划助力下发行债券融资 [4] - 暂免收取债券交易经手费 结算费和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人服务费 预计年均减免金额达1.6亿元 [4] - 上半年民企债券净融资缺口显著收窄 [1] 债券市场规则优化 - 1月份沪深交易所出台交易新规及指引 完善债券二级市场制度建设 [2] - 4月份优化完善公司债券注册制配套制度 [2] - 6月份强化可转债交易监管 [2] - 7月1日完善可转债信息披露等业务规范 [2] 外资投资与市场开放 - 6月30日外资投资交易所债市正式实施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在深交所完成首批交易 中金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在上交所完成首单交易 [6] - 外资投资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和践约履信 提升企业国际品牌形象 [6] - 外资投资改善债券市场结构 优化市场广度和深度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6]
上半年净融资超过1万亿元——银行间债市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 - 2022年上半年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金额达4.73万亿元 同比上升6% [1] - 合计净融资规模约1.1万亿元 同比增加约5000亿元 [1] 注册模式优化 - 采用统一注册模式(DFI、TDFI)对成熟发行人实现一次注册多次发行 [1] - 招商局集团发行8只共计29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用于优化债务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 [1] -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首次采用DFI模式注册 可在额度和期限内自主发行多种工具 [2] 民营企业融资支持 - 交易商协会通过会员服务热线和提升评议效率支持民企融资 [1] - 顺丰、德邦、韵达和圆通4家民企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0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优化债务结构 [2] - 免除民营企业发行人会员2022年全年会费 并推出多项服务费减免措施 [4] 基础设施行业融资 - 银行间市场支持水利、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融资 [2] - 累计支持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51.5亿元 [2] - 交通运输、能源和农林牧渔企业融资达16264.8亿元 覆盖招商局、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粮等龙头企业 [2] 航空业纾困支持 - 交易商协会提升项目评议效率支持民航企业纾困 [3] - 国航股份和东航股份累计注册债务融资工具1230亿元 覆盖超短期、短期和中期票据 [3] - 东航股份依托DFI机制注册10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3] - 银行间市场已提供1200亿元发行额度支持民航业 接近2000亿元目标 [3] - 2022年1-6月民航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965.90亿元 [3] 市场效率提升 - 银行间市场继续提升信息披露和注册发行效率服务企业融资需求 [4] - 发挥银行间市场作为宏观政策调控平台作用落实稳经济政策 [4]
金融监管总局: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
新华网· 2025-08-12 13:55
政策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将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 [1] - 政策旨在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助力稳企业稳经济 [1] - 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 [1] 定向服务 -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 [1] - 全力帮扶相关市场主体稳定经营并拓展市场 [1]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 注册制下1100多家民企登陆A股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加大对优质民企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尤其是注册制改革 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优质科技型民企进入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 至2025年2月18日,自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注册制下A股共新增1406家上市公司,合 计募资1.58万亿元,其中,新增民营上市公司1160家,占比超八成,融资1.07万亿元,占比近七成。 上市民企数量规模占比双升 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 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 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和规模占比提升。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2月18日,A股有3415家 ...
最高法发布保障举措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顽疾
北京商报· 2025-08-11 00:34
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 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涉及建设工程 房地产 矿产资源以及水电气热力等民商事案件审理中 准确把握自然垄断行业 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2] - 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限制竞争行为 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 拖欠账款问题解决 - 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账款支付刚性条款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规定 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获得及时支付 [2] - 依托清理账款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完善拖欠账款预防和清理机制 全面落实快立快保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工作要求 强化对拖欠主体的强制执行 [2] 消费纠纷与市场秩序 - 发布网络消费典型案例 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 促进网络经济 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 - 落实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 依法规制"知假买假" 既维护消费者权益 又惩治违法索赔行为 [3] - 依法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 打击经营者"卷款跑路" "霸王条款" 收款不退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3] 融资渠道与成本优化 - 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 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依法规范利息收取 协同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4] - 依法规制"高利贷" "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违法行为 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 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 [4] -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财务不健全 经营稳定性等因素 常被正规金融融资渠道拒之门外 [5] 融资创新与信用机制 - 金融机构应创新融资供给机制 针对民营企业设定合理信贷配给机制 提高服务覆盖率和信贷可得性 [6] - 优化信贷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提高审批效率 [6] - 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 合理确定失信惩戒范围和力度 发挥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及守信激励作用 [6]
最高法严整高利贷砍头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
北京商报· 2025-08-10 19:2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融资 - 最高法发布25条司法保障举措 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贵"问题 明确提出依法规制"高利贷 砍头息"等违法行为 [1][3] - 要求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 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包括禁止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 中止放贷或提前收贷等侵害权益行为 [3] - 强调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 重点打击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 引导民间融资秩序规范化 [3]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与政策影响 - 民营企业因财务不健全等因素常被正规金融机构拒贷 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并陷入"高利贷 砍头息"陷阱 实际资金成本远超合同金额 [3][4] - 贷款中介通过"咨询费 顾问费"等名义抬升融资成本 加剧民营企业负担 [4] - 相较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面临隐性融资壁垒 长期存在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4] 金融机构与政府层面的改进建议 - 金融机构需创新供给机制 设定合理信贷配给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提高服务覆盖率 [5] - 政府应建立企业维权快速通道 推动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 允许仓单 应收账款 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融资 [5] - 健全失信惩戒分级机制 对轻微失信主体给予宽限期 通过和解 重组等方式盘活资产 运用单次解禁制度促进执行和解 [5] 行业专家观点 - 政策有助于肃清贷款乱象 震慑不法分子 引导资金流向健康实体经济领域 [4] - 建议结合国常会贴息政策出台细则 对服务业主体实施金融"精准滴灌" [4] - 法律规制将直接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避免"借少还多"恶性循环 [4]
上半年债市政策复盘:“科技板”落地生花,优化债市生态
中诚信国际· 2025-07-29 13: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关税博弈增加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内部虽上半年韧性增长,但内生需求弱、投资边际弱化、出口放缓等问题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上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债券市场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推出“科技板”,加强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规范市场运行,推动对外开放[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科技板”落地,拓宽发行主体范围,细化发行流程等,政策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科创债发行热度提升,规模约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后续仍有望扩容,风险分担工具和ETF也取得积极进展[4][11] - 债券市场加大对消费、体育产业支持,助力稳预期稳增长,体育产业或有创新品种推出,消费领域新规落地有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服务供给升级[12][14] 薄弱环节 - 中央部署加力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债券市场主管单位引导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环境[15][18] - 政策支持下民企融资有边际改善,如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融资、境内信用债融资规模增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较高等制约,融资改善需时间[22] 基础制度 - 优化发行、交易、估值等环节制度规则,减免交易结算费用,修订审核指引,试点续发行业务,优化估值指引,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5][26][27] - 规范债务重组类债券置换业务,提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灵活性,便利市场管理和化解风险[28][29] 对外开放 - 自贸离岸债有望重启,强调“两头在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发展[33] - 债券通迎来八周年,交易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优化扩容措施有望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外开放[34][37] - 中国债券配置性价比较高,或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有望加深[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