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用优质金融服务支持中欧班列发展
金融时报· 2025-11-20 10:03
今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国家开发银行围绕助力中欧班列基础设施能力提 升,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综合运用人民币融资窗口、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投贷 联动助力畅通中欧班列骨干通道,提升枢纽节点承载能力和重点口岸通行能力,完善配套设施,并为中 欧班列相关运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开发银行向中欧班列项目发放75.9亿元贷款, 有效发挥了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主力银行作用。 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开发银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中欧班列境内通道瓶颈路段升级及扩能改造和重点口岸站建设,促进中欧班 列境内通道网络不断完善;服务节点城市综合物流能力建设,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 枢纽"转变,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通过稳外贸、国际物流供应链专项贷 款等金融产品,为中欧班列运营主体提供支持,助推中欧班列货运能力稳步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升中欧(亚)班列发展水 平。国家开发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 ...
优化服务,为民营企业“输血”强身
经济网· 2025-11-18 08:24
原标题:优化服务,为民营企业"输血"强身 ——细读"民间投资13条"③ 项目资本金是项目开工的先决条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能够有效促进更多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加快开工实施, 同时这一工具还能进一步引导带动商业银行共同参与投融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民间投资,钱从哪里来?促进民间投资,资金支持是重要方面。 细读"民间投资13条",若说扩大准入、打通堵点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更好打开民营企业的投资空间,那么强化保障的一系列服务性举措瞄准的则是进一 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输血"强身、增强投资能力。 先看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金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中长期资金,能够有效提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 措施》)提出,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补充项目资本金。 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这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随后 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落地。目前,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其中安排一定规模 ...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四维”发力 全面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7 20:13
贷款投放总体情况 - 截至10月末,公司今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超900亿元 [1] - 公司今年累计发放基础设施贷款超380亿元 [2] - 公司今年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超100亿元 [3] - 公司今年累计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67亿元 [3] - 公司今年累计发放稳外贸专项贷款12.1亿元,并发放1.2亿元转贷款专项支持外贸小微企业 [4] - 公司今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0亿元,同比增长25% [6] - 公司累计向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领域投放资金超300亿元 [6] 基础设施领域支持 - 自2022年起累计向平陆运河项目投放基础设施建设基金72.73亿元,并量身定制200亿元中长期配套贷款授信 [1] - 累计向北部湾港港口泊位工程项目发放资金超20亿元 [1] - 重点支持了陆海新通道智慧速递物流中心、新建南宁至玉林铁路项目、钦州港大榄坪港区泊位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2] 产业升级与创新支持 - 向南A中心人工智能企业研发基地项目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1.11亿元 [3] - 支持广西铝业、汽车、糖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玉柴、南南铝等重点企业提速发展 [3] - 支持桂林经开区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助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 [3] 对外开放与外贸支持 - 充分运用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专项政策,重点支持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等“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4] - 成立服务稳外贸工作专班,深化政银企协同,精准对接重点企业融资需求 [4] 普惠民生与边境发展 - 公司民族边境地区贷款余额超170亿元,支持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水果小镇、宁明县乡级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 [5][6] - 支持建设的园区配套道路、果蔬垃圾废弃物处理装置及污水治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5]
政府投融资2025|9-10月投融资政策动态速览:多措并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
搜狐财经· 2025-11-17 15:17
政策性金融工具动态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完成总额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其中国开行投放2500亿元、农发行投放1500亿元、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 [1][2][3]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国开行支持相关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进出口银行支持项目150余个、放款金额占比超40% [3] - 该工具显著拉动民间投资,国开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进出口银行支持民间资本项目100余个、金额占比超30% [3] - 2025年第四季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公布,包括10月10日续发50年期和10月14日续发20年期国债,均按半年付息 [4] 地方政府债发行情况 - 2025年1-9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达36857亿元,发行进度为83.8%,全国剩余发行额度为7143亿元 [6][7] - 广东省新增专项债发行金额最高,达4302亿元,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发行金额均超2000亿元 [6][7] - 2025年8月新增专项债投向中,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占比最高达16.9%,金额为963.05亿元 [8][12] - 相比7月,8月专项债投向占比增加的领域包括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从12.0%增至16.9%)、交通基础设施(从7.9%增至9.2%)、社会事业(从8.7%增至10.2%)、农林水利(从4.9%增至5.8%)以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从0.2%大幅增至3.0%) [10][12] 新政发布 - 中共中央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13][14]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扩大服务消费措施,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13][14][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措施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3][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提出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渠道,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的支持力度 [13][16] 试点申报 - 财政部、商务部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超大特大城市每个补助4亿元、大城市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补助2亿元 [17][18]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18] - 同时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15个左右城市,中央财政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补助2亿元、其他城市补助1亿元 [17][18][19] - 试点支持方向包括丰富高品质消费供给,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18]
短端shibor全线上行!隔夜品种大涨14.5BP,14天品种利率倒挂
搜狐财经· 2025-11-17 11:36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动态 - 2025年11月17日,Shibor短端利率全线上行,其中隔夜品种大幅上涨14.5个基点(BP),报收于1.508% [1] - 14天期Shibor报1.550%,高于1个月期Shibor的1.520%,出现期限利率倒挂现象 [1] - 除隔夜品种外,1周期和2周期Shibor也分别上涨4.60BP和4.10BP,而1个月期及以上中长期品种利率保持稳定或微幅变动 [2]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为应对流动性变化,央行于11月17日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2] - 此次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2] 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 - 10月份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完毕,带动当月委托贷款规模上升,并将继续推动配套中长期贷款快速投放 [3] - 11月份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显著增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 [3] - 以上因素共同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是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主要原因 [3]
信贷淡季叠加需求疲软:10月居民贷款收缩,对公贷款“扛压”
第一财经· 2025-11-14 18:33
文章核心观点 - 10月信贷增长整体放缓,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社融口径新增贷款转负至-201亿元,信贷结构呈现“对公托底、居民偏弱、票据冲量”的特征 [1] - 信贷低迷主要受季节性因素、经济金融结构变迁、地产周期偏弱及债券置换贷款等多重因素影响,但贷款利率低位运行显示信贷供给充裕 [1]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集中落地,其提振效果具有滞后性,有望在未来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景气度并优化信贷结构 [1][10] 信贷整体表现 - 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口径下的新增贷款为-201亿元,继7月后再度转为负值 [1] 居民信贷 - 10月居民贷款减少3604亿元,同比多减5204亿元,是信贷同比少增的主要拖累项 [2] - 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866亿元,同比多减3356亿元,反映出居民短期消费意愿降低 [2][4] - 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700亿元,同比多减1800亿元,疲软主要与房地产市场表现相关 [2][3] - 央行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比为19.2%,比上季度低4.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62.3% [5] 对公信贷 - 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3500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在整体信贷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6] - 对公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同比持平,其负增长受假期及制造业PMI降至49%等季节性及外部因素影响 [6][7] - 对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300亿元,同比减少1400亿元,反映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6][8] - 票据融资增加5006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12亿元 [6] - 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 [8] 政策性金融工具与未来展望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大部分在10月投放完成,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0] - 该工具的影响具有渐进性与滞后性,其对配套融资的拉动效应预计将集中体现在明年一季度 [10] - 后续信贷扩张支点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与扩容、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以及化债背景下的贷款置换 [10] - 企业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社融增量中贷款外其他融资占比已超一半,单一贷款指标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全貌 [11]
国开行:投贷联动 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11-14 14:11
国家开发银行对中欧班列的金融支持 - 前三季度向中欧班列项目发放贷款75.9亿元人民币 [1] - 综合运用人民币融资窗口、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多种产品和服务,采取投贷联动方式支持骨干通道、枢纽节点和重点口岸建设 [1] - 6月支持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启用,该中心已建成仓储及配套物流设施46.5万平方米、场站141万平方米、6束12条集装箱装卸线等,可保障每年开行5000班次 [1] 具体项目融资案例 - 国开行伊犁分行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室内换装库建设项目提供融资,将新建2座大宗物资室内换装库以提升恶劣天气下的作业连续性和效率 [2] - 向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发放2.55亿元贷款,支持其采购200台来自中国中车的优化设计机车,以提升其铁路运输能力 [2] - 国开行广东分行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中长期贷款,投贷联动支持江门市中欧班列喂给站智慧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 - 国开行辽宁分行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加快推进 [3] 未来战略方向 - 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围绕支持中欧班列骨干通道、枢纽节点、重点口岸建设精准发力 [3]
基建蓄力消费加码 年末经济韧性足
证券时报· 2025-11-14 01:48
宏观经济展望 - 中国经济运行在年末有望继续保持韧性,出口增速因外需偏弱和高基数效应阶段性承压,但基建投资因项目冲刺和资金下达积蓄动能,消费市场在“双11”后继续加码提振 [1] 基建投资 - 多地项目建设进入“冲刺期”,例如大连长海大桥项目实行24小时轮班制并获7.9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 [2] - 江苏、广西、湖北等多地在四季度召开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强调“能快则快推进项目建设” [2]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10月内迅速完成资金拨付,有望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并抬升地方投资意愿,推动广义基建边际修复 [2] - 10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7.77%,开工时长与开工率较上月增长,反映项目建设活跃度提升 [3] - 11月以来螺纹钢表观需求、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等基建高频数据整体走弱,增量财政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支撑作用预计更多在2026年一季度体现 [3] 出口贸易 - 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较上期下跌3.6%,市场运价走势出现分化 [4] - 年末出口名义增速因透支效应和基数效应承压,北美进口货量集中前移至上半年导致下半年增速回落,去年第四季度“抢出口”效应的高基数对今年构成制约 [4] -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预估2025年下半年北美进口货量增速回落,2025年至2026年年均增长率仅为1.6% [4] - 尽管中美贸易缓和,但美国进入去库周期,四季度出口可能呈现“美国不亮非美亮”特征,对非洲、拉美的直接投资带来的出口效应或成下行压力缓冲 [4] 消费市场 - 商务部启动“购在中国.2025精品消费月”活动,联动全国100多个城市打造消费新场景,上海、重庆等地已推出本地“消费节” [5] - 国家与地方的主题促销、消费券与以旧换新政策将形成政策放大器,与电商平台年终大促合力提升“双12”、“年货节”的接力效果 [6] - 冰雪经济热度走高,抖音平台9月1日至10月31日“冰雪”相关内容数量同比增长112%,吉林省计划发放1亿元冰雪消费券 [6] - 年末进入宴席、礼赠、年货旺季,企业年会、跨年旅游需求提升,冰雪文旅、赛事将带动餐饮、住宿、零售、交通等链条联动消费 [6]
社融重要信号!新增贷款占比不到一半 政府债替代效应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3:24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与结构 - 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1] - 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1] - 政府债券余额为9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占社融存量比重为2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1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社融存量比重为61%,同比低1.3个百分点 [1] - 企业债券余额为33.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占社融存量比重为7.7%,同比低0.3个百分点 [1] - 前十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2万亿元,同比少增1.16万亿元 [1] - 前十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3.72万亿元 [1] - 前十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1361亿元 [1]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指标 -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3] - 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去年9月低点回升9.5个百分点,较今年2月低点回升6.1个百分点 [3] - M1-M2剪刀差为-2%,较去年9月收窄8.1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及个人需求回暖 [3] - 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升至扩张区间 [3] - 10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8%,企业信心不断恢复 [5] 物价水平与通胀预期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 [5]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5] - 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5]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CPI涨幅目标为2%左右 [6]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 [6] 政策支持与经济前景 - 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至67.5%,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杠杆率略降1.2个百分点 [2] -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年度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全部投放完毕,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较前值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 [5] - 前三季度GDP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 - 中美元首会晤及经贸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有利于增强出口韧性 [4] 融资结构变化与宏观调控 -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除贷款外的其他融资方式在社融增量中占比已超过一半 [2] - 加大政府债券发行用于支持重大项目、置换平台债务及清理拖欠账款,是政府部门加杠杆帮助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杠杆的过程 [2] - 宏观调控思路需从依赖投资更多转向促消费、惠民生,供给端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求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推动收入分配改革 [7]
央行,发布重要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30
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 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 [2] - 从结构看,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而人民币贷款余额占比61%,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显示融资结构向政府债券倾斜 [2] - 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是主要贡献项 [2]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 -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今年2月低点回升6.1个百分点 [6] - M1-M2剪刀差为-2%,较去年9月收窄8.1个百分点,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和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 [6] - 10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升至扩张区间,节假日对服务消费拉动效应明显 [6] 物价水平与政策环境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至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9]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保持在8%以上,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低于5%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 [11]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年度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全部投放完毕,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8] 经济前景与政策导向 - 前三季度GDP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 [7][8] - 宏观调控思路需从高度依赖投资更多转向促消费、惠民生,供给端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求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3] -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及经贸团队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有利于增强出口韧性,国内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