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安全性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深夜回应!中国汽研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8-04 07:41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发布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视频,展示i8在61公里/小时刮底刚性障碍物、100公里/小时正面对撞及侧面碰撞重卡测试中的安全性表现,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6] - 理想汽车解释测试目的是验证i8的"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委托中国汽研执行测试以科学验证被动安全性能 [2][3] - 公司强调测试仅用于验证i8安全性,非评价其他品牌质量,对乘龙卡车被卷入舆情表示无意为之,澄清双方无直接竞争关系 [4] 乘龙卡车回应 - 东风柳汽发布声明指出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乘龙卡车碰撞视频,认为测试场景与实际运营存在严重差异,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 [10][11][12] - 公司介绍乘龙卡车安全技术包括行业首创龙骨框架驾驶室、四层吸能结构和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调71年历史积累的115万卡友真实体验 [13][17] - 东风柳汽呼吁行业反内卷、反不正当竞争,倡导诚信竞争和理性传播,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14][15] 中国汽研声明 - 中国汽研澄清测试仅验证理想i8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测试中理想i8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20] - 说明测试用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的二手车辆,经外饰伪装和配重至8吨处理,作为移动式壁障车使用 [20] 行业影响 - 理想汽车表示i8按照最新国标和C-NCAP五星标准开发,涵盖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权威第三方测试最高评价 [5] - 乘龙卡车连续发布海报强调"生活不是试验场"的安全理念,展示龙骨框架驾驶室和30%高强钢应用等安全技术 [22][25][26]
理想汽车回应理想i8与乘龙卡车安全性碰撞测试:致其意外卷入争议属无心之举
新浪财经· 2025-08-03 23:01
专题:专题:理想i8把乘龙卡车"撞飞"?多方回应 8月3日,理想汽车官博发布《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如下: 《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 理想i8碰撞安全性测试视频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就各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做如下说 明: 一、为什么要做这次测试 理想汽车始终将用户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每一位家庭用户打造安全、安心的出行空间。为 此,我们在理想i8开发过程中,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既保障了为用户提供"媲美MPV"的宽敞驾 乘空间,又兼顾了车辆的被动安全表现。 为了确保新设计的安全可靠性,我们决定通过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极为关键的对撞场景,科 学验证并持续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本次我们特别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并通过视频形式,透明、真实地向用户展 示测试过程和结果,我们的初衷就是让用户看到理想i8在提升车辆安全性上的努力与成果。 面对复杂、不可预知的真实道路环境,我们深知"小车对撞大车"的危险工况,对于车辆安全性的极高要 求,"小车碰撞大车"一直是广大乘用车用户最关心的安全话 ...
理想回应和乘龙重卡碰撞测试
凤凰网· 2025-08-03 22:38
测试目的 - 公司始终将用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家庭用户打造安全、安心的出行空间 [1][6] -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兼顾宽敞驾乘空间与被动安全表现 [1][6] - 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通过视频透明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1][6] 测试表现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由中国汽研执行,认可其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 [2] - 理想i8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化解正面撞击冲击力 [2] - A柱、B柱、C柱、门梁未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2] 舆论影响 - 测试目的仅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非针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 [3] - 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无质量引导性评价 [3] - 公司与东风柳汽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专注于家庭乘用车,尊重对方卡车行业标杆地位 [3] 安全标准 - 理想i8开发阶段按照最新国标(GB 11551-2014、GB 20071-2025、GB 20072-2024)开发 [4] - 同时符合C-NCAP 24版规程五星标准和C-IASI 23版规程G+G+G+A等级要求 [4] - 涵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权威第三方最高评价 [4]
工信部出手!事关“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浪财经· 2025-05-12 08:58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修订 - 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重点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 [1]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可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但存在低温冻结、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 [1][3] - 新标准强调安全性优先原则,要求车企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确保安全性能绝对优先 [7][17] 现行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主要问题 - 低温环境下可能冻结无法弹出,部分产品存在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问题,增加救援逃生难度 [3]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或电池断电均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 [5] - 缺乏标准化应急装置设计,现有标识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下可视性不足 [11] 新标准拟规范的核心方向 - 明确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及隐藏式把手的标志标准化要求,标志尺寸不小于3cm×5cm并使用荧光反光材料 [9][11] - 强化电动门把手防夹功能与动态试验要求,配备压力传感器实现遇阻自动回弹 [9][11] - 提升结构强度要求,确保碰撞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正常,增加机械/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 [9][15] - 规定极端场景解决方案:断电保护需维持供电至少3分钟,防误触发设计需在翻滚事故中锁定把手 [11][15] 标准修订的行业影响 - 填补国内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空白,推动行业安全设计理念升级 [16][17] - 将引发供应链深度调整,淘汰伪科技车型,刺激新材料需求增长 [17] - 可能延伸至电子后视镜、全触控中控等其他争议性设计的安全审查 [19] - 车企面临更高设计生产成本,需平衡安全要求与产品竞争力 [19] 安全性能提升的具体措施 - 强制要求隐藏式把手配备机械/断电保护装置,车门结构预留拉锁通道 [11] - 统一采用国际逃生箭头符号,确保夜间2米以上可视距离 [11] - 碰撞后自动解除电磁保险,备用电源维持关键功能运行 [11][15] - 强化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车门开启可靠性,降低乘员逃生难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