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铜冠铜箔股价上涨1.24% 公司回应铜原料供应及订单情况
金融界· 2025-08-21 01:33
股价与交易数据 - 最新股价32.68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40元 [1] - 盘中最高触及33.95元,最低下探30.09元 [1] - 成交量565687手,成交金额18.33亿元 [1]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791.71万元,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32217.18万元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电子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 [1] - PCB铜箔产品主要供应覆铜板和印制线路板厂商 [1] - 与业内多家知名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1] 股东与供应链 - 控股股东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 [1] - 向控股股东铜陵有色采购的铜原料供应稳定,品质较高 [1] - 采购价格参照市场公开报价 [1] - 截至7月31日股东总数为57050户 [1] 生产经营情况 - 铜箔产品订单充足,正在有序排产交货 [1] - 产品价格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1]
新一代国产龙头,获投2亿+
36氪· 2025-08-14 10:03
公司概况 - 新声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3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各类滤波器的设计与销售,产品涵盖BAW、SAW、TC-SAW、TF-SAW、IPD等类型,提供从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到模组的全系列产品,覆盖6GHz以下全频段 [1][3] - 创始团队由多位具备国际大厂背景的资深海归专家构成,CEO邹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于加州大学伯克利获相关硕士及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专注MEMS声学谐振器滤波器研究 [3] - 公司已申请逾500项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超160项,已有超100款产品投入量产,BAW滤波器年出货量超3亿颗,位居行业第一 [3]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2.88亿元B+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泓生资本、滕华投资、中山金控、合肥市建投集团、滨湖金投集团跟投,引入多地国资背景基金 [1] - 世运电路拟以自有资金1.25亿元,联合关联方顺科聚芯及非关联方泓生嘉诚,通过增资方式共同投资新声半导体,三方合计增资2.69亿元,交易完成后世运电路将持有新声半导体3.8238%股权 [1] - 成立至今共完成6轮融资,包括2021年9月天使轮、2021年12月A+轮、2023年2月A++轮、2023年12月B轮、2024年6月B轮、2025年8月B+轮 [3][4] 业务发展 - 增资款将专项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领域,包括产品研发、运营支出及补充流动资金等,资金使用严格限定在核心业务范畴 [2] - 世运电路投资新声半导体旨在前瞻性布局电子信息产业中高技术壁垒和成长性的细分赛道,加强智能汽车、AIOT等下游应用技术创新需求的跟踪与研发,未来有望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新型车载滤波器及模组化方案在行业内的普及与应用 [2] - 计划通过跨领域技术整合与产业链协同,共同推动滤波器模组方案在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普及应用 [2] 股权结构 - 青豆芯音(上海)企业管理中心持股17.558%,绘音(深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13.6284%,歌友同芯(深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重庆渝北洪泰嘉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科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持股比例前五的机构 [5]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芯弦(上海)企业管理中心持股3.071%,上海赌丰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2.8192%,天津同音科技咨询合伙企业持股2.783%,深圳聚源芯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2.4183% [6]
“龙头”起舞 大块头跑得也很快
四川日报· 2025-07-31 07:05
全国GDP前十强城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8%,增速在已公布数据的GDP前十强城市中暂列第一,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 [6] - 成都2024年GDP增速5.7%,2023年6.0%,2022年2.8%,近三年增速稳定在全国前三 [6] - 苏州2024年GDP比成都多3200亿元,2024年增速6.0%与成都持平,是成都竞争3万亿GDP城市的主要对手 [6] - 广州上半年GDP增速从一季度3.0%升至3.8%,重庆从4.3%升至5.0%,杭州从5.2%升至5.5%,武汉从5.4%升至5.5% [6] 消费市场表现 - 2023年成都社消零总额10001.6亿元,成为全国第六个万亿级消费城市,总量排第五 [6] - 2025年上半年成都社消零总额同比增长6.1%,在7个万亿级消费城市中暂列第一 [6] - 2025年1-5月成都社消零总额同比增6.5%,是7个万亿级城市中唯一超6%的城市,比第二的广州高1.4个百分点 [6] - 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64.5%,家电音像器材类增34.5%,新能源汽车增21.0% [6] 工业与外贸表现 - 2024年成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8万亿元,全国排第12位,低于东莞、宁波等地级市 [5] - 2025年上半年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8%,在GDP前十强城市中暂列第一 [6] - 工业投资连续12个月保持40%以上增速,2025年上半年达41.3% [6]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352.2%,带动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23.6% [6] - 上半年进出口额4274.7亿元创同期新高,同比增9.4%,占全省82.3% [6] 电子信息产业动态 - 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119.2%,莱普科技集成电路基地投产,京东方第8.6代AMOLED线提前4个月启动设备搬入 [6] - 京东方项目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全国最大柔性面板生产基地 [6] 未来产业布局 - 成都设立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智能感知等硬科技领域 [7] - 推动8个县市新城发展,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和"一县一策"支持措施 [7]
中国第五所“电子科技大学”即将诞生?
36氪· 2025-07-18 17:39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 - 河南省高校数量达178所居全国第一 但本科院校仅62所排名第九 且缺乏双一流高校[4] - 中原工学院正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 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1583亩新校区 定位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库和创新源[2][6] - 现有四所电子科技大学形成明显梯队:电子科技大学(985/双一流A类)预算63.94亿元居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双一流)48.95亿元次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3.89亿元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8.55亿元紧随[1][20] 院校实力对比 - 师资方面: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362人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55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18人次 中原工学院高水平领军人才仅9人[1][23][24] - 学科排名:电子科技大学软科排名33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0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7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位 中原工学院284位[25] - 财政拨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56亿元最高 电子科技大学19.56亿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1.51亿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7.77亿元 中原工学院仅3.26亿元[1][21] 就业与产业联动 - 电子类专业薪资优势显著: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起薪6650元 微电子7282元 电子科学与技术7215元 均高于本科平均薪资[10][31] - 电子科技大学超50%毕业生进入国家重点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0%毕业生赴国家急需行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70%服务于数字经济产业[28][29][30] - 中原工学院拟依托河南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打造差异化人才培养体系 目标成为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枢纽[35] 院校发展动态 - 电子科技大学事业收入35.5亿元占比55.52% 体现强大科研转化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事业收入22亿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6.25亿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75亿元[1][22] - 中原工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封顶 包括科研实验楼等6栋单体建筑 预计容纳5000名学生[6][7] - 教育部支持中西部高等研究院建设 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建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7]
这支省级引导基金招GP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参会机构一周资讯(4.2-4.8)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08 09:18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成立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成立 旨在系统研究母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 加强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导 促进资本流向创新创业企业和实体经济 [1] - 分会领导班子所在机构及参会机构共82家 每周二更新相关机构资讯 [1] - 分会成立仪式获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致信祝贺 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执行会长段洣毅等多名行业领袖共同见证 [19][21]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招募GP - 四川省先进制造投资引导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拟设立不低于30亿元的电子信息子基金 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 [4] - 子基金将支持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链关键项目 培育本土链主企业 提升产业竞争力 [4] - 投标机构需满足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等资质要求 [6][7] 上海国投先导与跃赛生物合作 - 上海国投先导拜访跃赛生物 探讨CGT产业生态共建及干细胞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8][10] - 跃赛生物专注iPSC技术 其首款产品UX-DA001注射液为全球首个同时获中美IND批准的帕金森病干细胞疗法 [10] - 上海国投先导计划整合政府资源支持跃赛生物 推动上海市CGT产业发展 [11] 国新基金投资中图仪器 - 国新基金领投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图仪器 助力高端工业精密测量仪器国产替代 [12][14] - 中图仪器产品覆盖纳米至百米级测量 超20000台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30多国 [14] - 国新基金认为该公司对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具有战略意义 [14] 长江系AIC基金扩容 - 长江建源金岸基金完成注册 总规模100亿元 首期6亿元 聚焦湖北高端装备、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 [15] - 该基金由长江产业集团联合建信金融等发起 系长江系AIC基金矩阵的最新布局 [15] 深创投已投企业首航新能源上市 - 首航新能源登陆创业板 主营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设备 深创投投资企业上市数累计达274家 [17][18] 母基金行业机构动态 - 科促会母基金分会领导班子涵盖中金资本、诚通基金、粤科母基金等头部机构负责人 [24][25][26][27][28][29] - 参与机构包括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南京创新投集团、盛景嘉成母基金等全国性及地方性投资平台 [30][31][32][33][34][35][36][37]
中电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03 07:00
发行信息 - 发行股数为18,997.502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9][45]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发行价格为11.88元/股[9][45] - 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8日,拟上市深交所主板[9] - 发行后总股本为75,990.0097万股[9][45] -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发行市盈率26.81倍,市净率1.92倍[9][45][46] - 募集资金总额225,690.33万元,净额213,331.22万元[46] 业绩数据 - 2022年末总资产1972560.5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91%[36] - 2022年末所有者权益276777.63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4.74%[36]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330299.2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2.79%[37] - 2022年度利润总额45393.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5.06%[37] - 2022年度净利润40059.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8.96%[37] - 2022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829.54万元,较2021年度下滑35.88%[37] - 2022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151838.29万元,较上年度改善[38]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收787324.74 - 890024.74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40.16% - 32.35%[40] - 2023年1 - 3月预计利润总额8083.92 - 8898.04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48.31% - 43.11%[40] - 2023年1 - 3月预计归母净利润6819.84 - 7506.67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44.75% - 39.19%[40] 用户数据 - 公司拥有126条国内外优质授权产品线,超5000家交易客户[56] 股权结构 - 中电信息为控股股东,持股41.79%;中国电子为实控人,合计控制47.53%股份[134][136]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股14.18%,国风投持股9.45%[141][143] - 中电坤润和中电发展合计持股13.2920%[140] 风险提示 -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公司采购和经营业绩[26][27] - 业务扩张和账期差异使流动资金占用多,影响经营业绩[28][29] - 资产负债率高,宏观经济变化或贷款问题影响生产经营[30] - 原厂检查不符政策,存在返款风险[31] 历史经营 - 报告期内授权分销业务国际产品线占比分别为28.05%、28.84%、25.91%和19.55%[26][86] - 报告期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28][79] - 报告期各期末资产负债率(合并)上升[30][80] 子公司情况 - 公司有10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及3家分公司[125][126] - 披露广东亿安仓、深圳亿安仓等子公司2021 - 2022年1 - 6月财务数据[129] 特殊条款 - 2016 - 2017年增资扩股协议约定反稀释、优先认购权等条款[174][175] - 业绩承诺及薪酬调整机制[178][179]
中电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0 01:12
发行上市 - 公司拟发行18,997.5024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预计2023年3月28日发行,在深交所主板上市[7] -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990.0097万股,每股面值1元[7] -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保荐费2000万元,承销费为募集资金总额5%[44] 业绩数据 - 2022年末总资产1972560.5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91%,所有者权益276777.63万元,增长14.74%[34]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330299.24万元,增长12.79%,利润总额45393.12万元,增长15.06%,净利润40059.12万元,增长18.96%[35] - 2022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829.54万元,较2021年下滑35.88%[35]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151838.29万元,较上年度改善67.77%[36]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收787324.74 - 890024.74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32.35% - 40.16%,预计利润总额8083.92 - 8898.04万元,下滑43.11% - 48.31%[38] 用户数据 - 公司拥有超5000家交易客户[53]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将践行新分销模式,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53] 股权结构 - 中电信息为控股股东,持股41.79%,中国电子为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47.53%股份[127][129]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风投、中电坤润等为5%以上股东[14] 业务相关 - 公司以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为核心,通过“亿安仓”“萤火工场”“芯查查”开展业务[51] - 报告期内授权分销业务代理国际产品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8.05%、28.84%、25.91%和19.55%[24] 财务风险 - 国际贸易摩擦、业务扩张资金占用、高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业绩和生产经营[24][26][28] - 原厂检查返款申报情况,公司存在返款风险[29] 募集资金 - 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三个项目,投资总额和拟使用募集资金均为150000万元[64] 子公司与参股 - 公司拥有10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及3家分公司[118] - 2022年1 - 6月广东亿安仓等子公司有相应的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数据[122] - 公司入股鸿富港科技、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125]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14 20:58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发行A股,股数不超过18,997.5024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10%,每股面值1元,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990.0097万股[8][44]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 - 发行方式采用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和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或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45] 业绩总结 - 2022年末总资产1972560.5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91%;所有者权益276777.63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4.74%[35]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330299.2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2.79%;利润总额45393.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5.06%;净利润40059.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8.96%[36] - 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29.54万元,较2021年度下滑35.88%[36] - 2022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51838.29万元,较上年度改善67.77%[37]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787324.74 - 890024.74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32.35% - 40.16%;预计利润总额8083.92 - 8898.04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43.11% - 48.31%;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9.84 - 7506.67万元,较2022年1 - 3月下滑39.19% - 44.75%[39] 用户数据 - 公司拥有超5000家交易客户[55] 未来展望 - 国际贸易摩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资产负债率较高、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业绩[25][26][27][28][29][84] - 拟将募集资金投入电子元器件新领域应用创新及产品线扩充等项目,存在收益不达预期甚至初期亏损风险,且项目建成后可能导致利润下降[89][9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15年8月中电港有限收购器材国际、香港亿安仓、广东亿安仓100%股权[114] 股权结构 - 中电信息直接持有公司41.79%股份,为控股股东;中国电子合计控制公司47.53%股份,为实际控制人[128][130][131] - 中电坤润和中电发展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持有公司13.2920%股份;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有公司14.18%股份;国风投持有公司9.45%股份;中电坤润持有公司9.45%股份;中电发展持有公司3.84%股份;亿科合融及其合伙人是员工持股平台[134][135][137][139][140][142][143] 其他 - 报告期内,公司授权分销业务代理的国际产品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8.05%、28.84%、25.91%和19.55%[25][80] -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03893.92万元、 - 173774.30万元、 - 471127.78万元和 - 561965.06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75.82%、83.00%、88.13%和89.98%[27][29][73][74]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64713.95万元、383181.96万元、445714.28万元和909152.93万元;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41%、14.72%、11.61%和18.11%(年化后);账龄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在96%以上[76] -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23,931.58万元、275,392.30万元、1,069,510.39万元和1,146,663.69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7,300.20万元、17,826.18万元、27,966.23万元和30,078.16万元,存货账面价值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8.44%、20.70%、51.27%和43.68%[77] - 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失分别为1,759.34万元、 - 8,886.91万元、 - 2,987.80万元和16,563.45万元[78][79] - 公司享受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得税税率减按15%征收[87]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3-06 19:18
发行相关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8,997.5024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990.0097万股[8][45]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上市深交所主板[8]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8][46] 股东情况 - 中电坤润、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风投、亿科合融等为发行人5%以上股东[15] - 穿透后中金公司持有发行人股份比例不超过0.000001%[43] 业绩数据 - 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972560.5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91%,所有者权益为276777.63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4.74%[35]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330299.2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2.79%,利润总额为45393.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5.06%,净利润为40059.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8.96%[36] - 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29.54万元,较2021年度下滑35.88%[36] - 2022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51838.29万元,较上年度改善67.77%[37] - 2023年1 - 3月公司预计营业收入787324.74 - 890024.74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32.35% - 40.16%[39] - 2023年1 - 3月公司预计利润总额8083.92 - 8988.04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43.11% - 48.31%[39] - 2023年1 - 3月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9.84 - 7506.67万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39.19% - 44.75%[39] 用户数据 -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获得126条国内外优质授权产品线,拥有超5000家交易客户[55][56] 新策略 - 公司提出“大平台系统赋能、精专业创新驱动”的新分销模式[51] 历史经营情况 - 2019 - 2022年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1.83亿元、260.26亿元、383.91亿元、250.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47%[61] - 2019 - 2022年6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590.48万元、3.19亿元、3.37亿元、1.85亿元[61] 风险情况 - 公司面临存货跌价、汇率波动、国际贸易摩擦、返款政策等多种风险[79][80][82][83][85][86][87][89][90][91] 募投项目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投入电子元器件新领域应用创新及产品线扩充等项目[91] 股权变更 - 2015年8月中电港有限收购器材国际、香港亿安仓、广东亿安仓100%股权[116] - 2021年3月中电港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折股后股本总额为569925073元[100] 子公司情况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发行人拥有10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及3家分公司[121][122]
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023-02-20 20:10
发行与上市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8,997.5024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5,990.0097万股,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8][41]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 业绩总结 - 2022年末总资产1,972,560.52万元,较上年度下降2.91%;所有者权益276,777.63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4.74%[35]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330,299.2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2.79%;营业利润44,273.7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3.16%;利润总额45,393.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5.06%;净利润40,059.12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8.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829.54万元,较上年度下滑35.88%[35][36] - 2022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51,838.29万元,较上年度改善67.77%[35][37] 用户数据 -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拥有超5000家交易客户[51] 业务模式 - 公司以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为核心,有非授权分销、电商等模式,通过“亿安仓”开展非授权分销和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通过“萤火工场”开展设计链服务,通过“芯查查”开展产业数据服务[49] 股权结构 - 中电信息直接持有公司41.79%股份,为控股股东;中国电子合计控制公司47.53%股份,为实际控制人[127][129]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有公司8079.03万股,占总股本14.18%;国风投持有公司5386.02万股,占总股本9.45%[134][136] - 中电坤润、中电发展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持有公司13.2920%股份[133][138]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拟用于三个项目,投资总额与拟使用募集资金均为150,000.00万元,分别为电子元器件新领域应用创新及产品线扩充项目90,640.84万元、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20,517.65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38,841.51万元[64] 风险提示 - 面临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原厂授权、客户持续稳定合作、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资产负债率较高、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存货跌价、汇率波动等风险[67][68][70][71][72][74][75][76] 历史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1.83亿、260.26亿、383.91亿和250.95亿元,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47%;净利润分别为0.86亿、3.19亿、3.37亿和1.85亿元[59] 公司架构 - 公司由深圳中电国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拥有10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及3家分公司[1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