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营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金融服务不能“退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6:29
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现象 - 多家银行近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监管批准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1] - 信用卡分中心集中运营模式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优势显著,但独立于属地分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业务重叠和资源重复投入 [1] - 银行将"属地经营转型"作为信用卡业务改革的重要任务,从集中经营转向属地化经营,整合业务和人员至属地分行以节省运营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 [1] 信用卡市场现状 - 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从2022年6月末的8.07亿张峰值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7.21亿张,减少约8600万张 [2] - 互联网消费信贷竞争和监管部门加大睡眠卡清理力度导致信用卡业务市场规模持续承压 [2] - 信用卡仍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工具,但"跑马圈地"式的拉新揽客模式难以为继,需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极 [2] 信用卡业务精细化运营方向 - 加强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个性化信用卡产品,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开发适配的细分场景卡种,实现从"开卡量"向"活卡量"转变 [3] - 加大科技投入,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线上场景和移动支付降低获客成本,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风控体系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 - 协同零售生态,将信用卡业务与属地分行的零售客户、产品、服务相融合,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 [3] 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 - 信用卡分中心"退场"是银行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的契机,需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数据驱动 [3] - 金融服务需以更精准的方式触达真正有需求的人,保持金融服务的温度 [3]
民生银行大股东深度调整, “泛海系”彻底出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3:57
股东结构调整 - 民生银行大股东阵容经历深度调整,泛海集团彻底退出股东序列,立业集团持续增持至4 945%,距举牌线仅一步之遥,中国长城资产等AMC、基金及新民营企业股东陆续入局,推动股东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1] - 立业集团自2023年三季度末首次进入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行列(持股3 15%)后便开启常态化增持,2024年一季报显示其持股比例升至4 49%,跃居第四大股东,2025年一季报中保持稳定,6月30日通过场外交易购入1 99亿股民生银行H股,耗资约5 23亿港元,持股比例突破4 9%,达4 945% [3] - 泛海集团在2023年三季报时还以4 12%的持股比例位列第六大股东,但2025年4月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确认泛海控股集团已基本不再持有该行股票,不再是主要股东 [5][6] 新股东背景 - 立业集团是一家采用"产业+金融"模式的综合产业控股集团,业务涵盖电力设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控参股子公司超百家,旗下有华林证券等企业,布局覆盖全国并辐射海外 [4] - 立业集团实控人林立为金融学博士,拥有银行、保险从业背景,曾任中国平安保险监事、中国银行深圳滨河支行行长等职,现任华林证券董事长、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董事等职务,2024年被选举为民生银行非执行董事 [4] - 中国长城资产以专业化机构身份入局,提名郑海阳为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目前长城资产持股比例已达3%以上 [9] 股东多元化趋势 - 新希望系作为发起股东之一,2024年11月曾公告拟通过旗下新希望化工增持至5%以上,但2025年一季报显示新希望持股比例为4 18%,仍居第六大股东 [8] - 近半年来一些新的投资者已成为民生银行股东,包括部分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机构以及新的民营企业股东 [10] 不良资产处置 - 2021至2024年民生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446亿元,实现现金回收953亿元(现金回收率27 7%),核销资产现金回收345 7亿元 [12] - 东方集团2024年末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为76 4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9亿元,相关贷款的担保物系北京地区土地、商业房地产等抵押物,抵押率较为充足 [12] - 截至2024年末"泛海系"在民生银行贷款余额为184 84亿元,主要担保物为武汉地区土地、武汉中心大厦在建工程抵押等,抵押率较为充足 [13] 经营转型 - 民生银行对业务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压降早期高收益、高风险、不可持续的业务,全面转向基础业务和产品,以抓客户、打基础 [14] - 近三年来新准入客户的不良生成率仅为0 43%,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13]
民生银行大股东深度调整 立业集团持股比例近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1:41
作为中国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大股东阵容正经历深度调 整:泛海集团彻底退出股东序列,立业集团持续增持至 4.945%、距举牌线仅一步之遥,中国长城资产 等AMC、基金及新民营企业股东陆续入局,这一系列"旧退新进"推动股东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在此轮股东调整背后,民生银行近年同步推进不良资产处置与经营转型:2021至2024年累计处置不良资 产3446 亿元,现金回收率达 27.7%,并重点化解东方集团、"泛海系"等关联不良;同时压降高风险业 务,转向基础业务与客户深耕等。 立业集团增持至临界点,泛海离场 作为本轮股东结构调整中最受关注的新入局者,立业集团一路持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6月30日,港交 所披露易显示,香港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每股2.624港元的均价,通过场外交易购入1.99亿股民生银行H 股,耗资约5.23亿港元。香港立业集团成立于2003年11月,系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 业集团")旗下子公司。此次增持后,立业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突破4.9%,达4.945%,距离触 发举牌义务的5%红线仅一步之遥。 回溯立业集团增持轨迹,立业集团自 2023 ...
五星级酒店集体摆摊了,什么情况?
商业洞察· 2025-07-07 17:21
核心观点 - 五星级酒店通过街头摆摊销售亲民价格食品,形成与原有高端定位的强烈反差,以吸引大众消费者[1][4][6] - 酒店摆摊商品价格普遍在10-30元之间,品类从高端宴席菜肴转向日常消费餐食,如盒饭、卤味、点心等[7][12][13] - 消费者对酒店摆摊反馈积极,认为卫生条件有保障且价格合理,但部分质疑其性价比和营销噱头[15][17] - 酒店摆摊日流水差异显著,从一两千元到3万元不等,但实际盈利能力和成本覆盖情况尚不明确[18] - 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包括禁酒令、婚宴市场萎缩、消费降级等,酒店经营数据普遍下滑[22][24][25] - 酒店需平衡低价策略与高端品牌形象,寻找可持续的转型路径[19][27] 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内酒店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入住率为58.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24] - 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的50.0%降至31.3%,支出减少者增加4.8个百分点[24] -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量降至610.6万对,同比锐减157.6万对,降幅高达20.5%[25] - 小吃快餐市场逆势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7.5%[24] 酒店案例 - 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行政套房1800元/晚,摆摊卖2元素包、10元凉拌菜[4] - 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客房2000元/晚,移动汉堡车套餐75元[8] - 常州文璞酒店:房价1500元/晚,摆摊卖18元榴莲酥、25元炒饭[10] - 常州中吴宾馆:大床房1000元/晚,摆摊半小时售罄[15] - 安徽徽宴楼:人均120元,摆摊卖1元花卷、5毛馒头[12] 经营策略 - 选品转向日常需求:盒饭、包子、卤味、小龙虾等,便于即买即走[13] - 价格亲民:普遍10-30元,部分比市面餐馆更划算[12][13] - 营销方式:从"剩菜盲盒"升级为品类丰富的固定摊位[13] - 目标客群:吸引过往不敢踏入高端酒店的普通消费者[27]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快讯· 2025-07-03 19:37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今年以来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陆续关闭,显示行业持续"瘦身"趋势 [1] - 交通银行年内已注销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仅4月就有10家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济南、沈阳、绍兴、湖州等地分中心 [1] - 2024年银行业年报显示"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改革的主线任务之一 [1]
瑞丰银行(601528):存款成本优化 中收保持高增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2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15 29%,归母净利润同比+11 27%,全年保持平稳高增 [1] - 2024Q4营收同比+17 26%,增速环比提升较多,主要由于非息收入高增 [1] - 2025Q1营收、净利分别同比+5 12%、+6 69%,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成本收入比相较2024年-4 65pct至27 44% [1] - 加权平均ROE 10 83%,同比-0 14pct [1] 利息收入与息差 - 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1 65%,2025Q1增速转正,同比+2 68%,主要受益于规模稳增、息差企稳 [2] - 2024年公司净息差1 5%,同比-23BP,较前三季度-2BP,降幅收窄,全年存款成本率同比-8BP [2] - 2025Q1息差较年初-4BP至1 46% [2] 资产与负债规模 - 2024年各项贷款同比+15 5%,较2023年提速,2025年3月末较年初+4 44% [2] - 对公贷款2024年末同比+20 62%,2025年3月末较年初+7 32% [2] - 零售贷款2024年同比+7 85%,个人消资、经营贷分别同比高增29 89%、16 07%,2025年3月末零售贷款较年初稳增0 58% [2] - 2024年各项存款同比+12 88%,2025年3月末存款较年初+4 93%,对公、个人存款分别较年初+0 67%、+7 66% [2] - 2025Q1定期存款占比69 29%,较上年末+4 31pct [2] 非息收入 - 2024年、2025Q1非息收入分别同比+84 25%、+11 43%,增速下滑主要受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 2024年中收同比+390 91%,主要由支出节约贡献,2025Q1中收同比+419 07% [3] - 2024年代销产品销量同比+124 52% [3] - 2024年、2025Q1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同比+75 93%、+6 91%,投资收益分别同比+100 52%、+23 01% [3]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正转负,分别同比+7 13%、-231 67% [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 97%,同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1 45%,同比+15BP [4] - 对公贷款不良余额及占比双降,测算分别同比-14 82%、-20BP,零售贷款不良率同比+27BP至1 76% [4] - 2025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9BP,拨备覆盖率326 08%,较年初+5 21pct [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 85%,较年初-0 82pct [4] 区域与业务策略 - 公司立足浙江绍兴,区域红利显著,践行"一基四箭"区域发展策略 [4] - 坚持支农支小,零售业务基础坚实 [4]
银行业零售业务转型压力凸显 年内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关停
证券时报· 2025-04-28 01:26
商业银行正在密集关停信用卡异地分中心。 向属地管理转型 "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就写在交行2024年年报中,该行关闭各地信用卡分中心,是该行去年开启的 一项改革。实际上,2024年,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柳州分中心、桂林分中心早已终止营业。 交行副行长周万阜在该行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对此话题有过回应。他表示,交行信用卡业务过去采用的 是信用卡中心集中直接经营的模式,在过去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阶段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信 用卡业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近日,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交通银行(601328)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保定分中心、唐山分中心终止 营业。而就在数日前,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在浙江杭州、金华等6个分中心收到浙江金融监管局同意 终止营业的批复。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交行关闭信用卡中心在异地分支机构的节奏加快,今年以来已有23例。此外, 广发银行、民生银行(600016)等银行也在陆续关闭异地信用卡分中心。 信用卡业务从垂直管理变革至属地经营,是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主动收缩战线的缩 影。 密集关闭信用卡分中心 上周五,河北金融监管局披露,同意交行太平洋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