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量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制造业计量创新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0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是制造业计量领域首个政策性文件 以提升制造业计量创新能力为主线 提出14项重点任务 旨在实现精密测量目标 [1] - 政策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定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 制造业计量现状与挑战 - 当前存在计量有效供给不足 应用赋能不充分 专业人才储备薄弱等短板 制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2] -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领域计量关键共性技术待突破 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研发能力薄弱 [2] - 计量机构服务模式单一 缺乏全流程 一体化解决方案 [2] 技术创新方向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在新兴领域创新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方法 [3]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3] - 加强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在计量领域应用 研究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3] 服务模式升级 - 支持计量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 强化采用校准方式保证产品全过程的量值准确 [3] - 系统布局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加强服务效能评估 [3] - 推动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专业计量站和校准实验室构建高效服务网络 鼓励"随企出海" [3] 实施保障措施 - 需加大制造业计量研发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任务 推动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4] - 企业应将计量管理要求纳入管理体系 加大计量设备更新投入 [4] - 计量机构需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计量能力
环球网· 2025-06-15 08:56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 [1] - 发文机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文字号工信部科(2025)132号,发布日期2025-06-13 [2] - 文件分类为产业政策,旨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2][4] 核心目标与规划 - 围绕强化计量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三大板块部署14项重点任务 [4]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4]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4] - 展望2030年实现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支撑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4] 具体实施举措 - 技术层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新兴领域"测不了、测不准"难题 [5] - 供给层面: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培育仪器仪表企业 [5] - 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检定服务,建设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 [5] - 升级层面:推动AI/大数据数智化改造,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实现绿色转型 [5] 政策意义 - 文件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积极响应 [5] - 标志着制造业向更精密、更智能、更绿色方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5] - 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计量动力 [5]
工信部:3年内突破100项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仪器信息网· 2025-06-14 11:48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实现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技术突破、研制100台套以上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1][2][5] - 建成覆盖全产业的计量技术服务网络,推动计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5] - 到2030年制造业计量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5] 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难题,突破关键计量技术 [7] - 研究量子计量、数字化模拟测量、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7]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动态、实时、远程、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和应用 [7] 高端计量器具研发 - 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及应用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 [8] - 提升基于安全可靠测评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8] - 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使用自主计量器具,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化 [8] 标准物质开发 - 加快化工、石化、钢铁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9] - 提升标准物质不确定度水平,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量值核查验证 [9] 仪器仪表企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龙头企业 [11] -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特色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11]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升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1]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计量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驻厂、驻园区等就近服务模式 [13] - 建设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和规范制修订 [15]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构建高效服务网络,鼓励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6] 计量创新升级 - 推动计量高端化发展,拓展高附加值服务,加强高准确度产品供给 [18] - 促进智能化转型,应用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校准方式,建设计量数据库 [19] - 推进绿色化升级,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碳排放核算 [20] 资源保障措施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计量机构的融资力度 [22] - 鼓励早期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计量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22] - 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22] 国际合作 - 支持企业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24] - 鼓励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计量技术研发,推动前沿计量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24]
工信部明确制造业计量领域发展14项重点任务
新华财经· 2025-06-13 17:14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14项重点任务,旨在强化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 [1] - 计量技术贯穿制造业全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使用等环节,涵盖计量器具研制检定校准维修咨询培训等 [1] 计量有效供给重点任务 - 突破新兴领域量值溯源传递方法,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2] -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形成全寿命周期监管能力 [2] - 分类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推动与先进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2]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3] - 培养复合型计量人才,完善评价保障激励机制 [2] 计量创新升级方向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服务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3] - 推广低碳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研究碳计量技术体系,推行电子证书 [3] 2027年发展目标 - 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3] -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3] - 技术服务网络基本覆盖重要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提升 [3] 政策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推进宣贯培训 [3] - 从组织实施资源投入行业指导国际合作四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3]
工信部: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快讯· 2025-06-13 10:1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3]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3] - 到2030年实现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1][3] 计量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 测不全 测不准 测不快"难题 [4] - 研究量子计量 数字化模拟测量 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4]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 动态 实时 远程 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4] 高端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发展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提升芯片 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5] - 加快化工 石化 钢铁等12个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6] 仪器仪表产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7] - 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供驻厂 驻园区等就近校准服务 [8]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建设高效服务网络 推动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1] - 加强计量检定服务 依法执行强制检定目录要求 [9] 计量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 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建设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实现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 [12] - 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 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3] - 推进计量资源网络化连接 实现与制造过程 质量管控一体化 [1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实施制造业技术基础提升专项 推动自主计量器具纳入首台(套)目录 [14] -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15] - 鼓励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完善企业计量投入普惠性政策 [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16] - 引进海外高层次计量人才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7] - 培养熟悉产业与计量技术的综合型 应用型人才 [7]
苏州市“5·20世界计量日”活动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5-21 06:52
苏州计量工作成果 - 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去年计量工作优秀成果 围绕农贸市场电子计价秤监管 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 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专题交流 [1] -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加强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 促进计量测试与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1] -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省冷链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省纳米材料及微纳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1] - 制定36项产业计量校准规范及测试方法 研制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标准装置和检测设备 显示器闪烁率校准装置等20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1] - 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服务产业链企业600余家 提供计量解决方案100余件 [1] - 全市产业计量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1] 苏州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 苏州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 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 电子测量仪器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 实验分析仪器制造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细分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2] - 2024年苏州高新区获批建设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目前已聚集仪器仪表类相关企业约250家 产业规模居国内同类区域前列 [2] 计量宣传活动与未来规划 - 近期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计量走进社区 乡村 学校 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惠民检测 开放实验室 专题讲座等形式展示计量作用 [2] - 未来将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 发挥苏州计量测试技术优势 调动社会资源 共同建设产业计量创新策源高地 计量测试服务供给高地 计量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高地和计量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2]
夯实计量技术支撑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03
计量创新与产业融合 - 江苏省着力打造计量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四大高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赋能 [1] - 计量被视为产业发展的"眼睛",精准计量对产业升级具有关键驱动作用 [2] - 计量技术服务是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3] 计量创新策源高地 - 在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领域建成(批筹)7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培育13家省级中心 [2] - 成功研发国内首套近眼显示检测、工业机器人空间六维位姿轨迹测量等系统装置,填补20余项国内测量技术空白 [2] - 计划在新能源、新材料、量子技术等领域建设先进测量重点实验室,布局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2] - 申请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开展碳排放、碳足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2] 计量服务供给高地 - 建立17个省计量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全国铁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测试分技术委员会 [3] - 整合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设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服务平台 [3] - 计划在脑机接口、深海科技、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完善计量测试技术和设备共享机制 [3] - 聚焦机器人、纳米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争取国家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落户 [3] 计量技术转化高地 - 去年举办全省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挑战赛,促成技术交易额近1200万元 [4][5] - 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制测试设备7台(套),获专利授权11项,助力企业推出40余种新产品,销量60余万台 [5] - 计划健全市场化转移转化机制,推动计量创新成果由科研价值向市场价值高效转变 [5] 计量人才集聚高地 - 全省计量条线汇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710人,其中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51人 [6] - 与5所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打造省计量院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建设国家计量人才实训基地 [6] - 计划实施计量高水平人才领航行动,推行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聘任制度 [6] - 探索加大计量人才激励保障,完善绩效工资倾斜、市场化薪酬等奖励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