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icon
搜索文档
中小投资者司法保护再升级——专访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周欣
证券日报· 2025-08-29 23:58
上海金融法院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审判情况 - 上海金融法院基于7年审理2.3万余件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的经验发布风险防范报告 旨在提供信披规范指引并防范资本市场风险 [1][2] - 法院审理了22件全国首例案件 其中11件为证券领域案件 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操纵市场责任纠纷及投保机构代位追偿董监高等类型 [2] - 通过全国首例证券群体性纠纷示范案件 首例证券集体诉讼和解案及普通代表人诉讼案等创新审理方式 依法维护投资者权益 [2] 第三方机构财务造假责任 - 证监会近期对配合越博动力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于某和贺某分别处以200万元和30万元罚款 对*ST高鸿案配合造假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3] - 帮助造假者主要包括发行人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虚假合同发票或资金通道)以及金融机构(提供虚假回函信息) 均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 该类案件面临送达难 事实查明难 主观状态认定难及赔付能力低等问题 法院通过监管司法协同机制推动审理 [4] 退市公司投资者权益保护 - 2024年55家公司退市 2025年前8个月30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23家已摘牌) 退市机制常态化运行 [5] - 投资者可要求退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根据招股说明书承诺承担股票回购责任 但公司退市后赔付能力下降导致权益兑付困难 [5] - 法院采用"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化解300多件退市公司纠纷 投资者需关注公司财务状况并选择先行赔付等多元救济路径 [5][6]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推动常态化开展普通和特别代表人诉讼 上海金融法院已审结1起特别代表人和2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 [8] - 通过投资者司法保护综合平台实现全在线自动审查适格投资者 调取交易数据及赔偿款直接划付 降低维权成本 [8] - 代表人诉讼的扩容效应将对违法行为形成警示威慑 进一步便利投资者维权 [8] 立体化追责体系完善方向 - 需强化民事 行政 刑事程序协同及信息共享 加强涉刑被告送达和卷宗调阅等程序衔接 [9] - 以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为被告的民事案件数量较少 需通过多机制合力实现"追首恶" [9] - 需进一步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 确保涉案财产优先用于投资者赔偿 [9]
Wind风控日报 | 最高法、证监会联合发文,编传“小作文”追究刑责
Wind万得· 2025-05-16 06:42
宏观预警 - 商务部敦促美方停止232关税措施,认为其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和本国产业发展 [3] - 美方限制华为昇腾芯片,商务部回应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中企权益,称此举威胁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3] - 商务部回应稀土出口管制问题,称暂无更多信息,但中美已调整关税反制措施 [4] 中国债券预警 - 中融新大3只债券违约后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债务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6] - 苏州高新国资集团对子公司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6] - 华能集团因市场波动取消发行20亿元超短融券,将择时重新发行 [6][7] - "19柯桥01"债券持有人会议因表决权不足未有效召开,调整票面利率等议案未通过 [7] 中国股票预警 - 最高法、证监会联合打击编传"小作文"等虚假信息,支持民事诉讼并追究刑事责任 [9] - 将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9] - 严打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股权代持等"造富"行为,认定无效并追责 [10] - 规范证券执行工作,限制限售股司法拍卖后的减持行为 [11] - 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交易被商务部要求不得规避审查 [12] - 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专款专用,不得用于补流或还贷 [12][13] - 中国化学孙公司涉康得新51.47亿元虚假陈述诉讼 [13] - 大叶股份墨西哥基地试运行未产生收入,市盈率严重偏离行业水平 [14] - 新华锦提示可能因关联资金往来被处罚风险 [14] - 中国中冶1-4月新签合同额3084亿元,同比降24.9% [15] 海外预警 - 美国4月PPI同比增2.4%低于预期,企业吸收关税成本未转嫁消费者 [17] - IEA预计2025年全球原油供应过剩72万桶/日,上调供应增长预期至160万桶/日 [18] - 索尼集团预计2025财年纯利润下滑13%,受美国关税影响 [19] 金融同业预警 - 最高法、证监会要求对复杂金融产品"看得清、判得准",严查规避监管行为 [21] - 部分银行4月起收紧零售贷款审批,消费贷和经营贷额度降低 [21] - 深圳启动私募合规建设年专项工作,强化行业合规文化 [22] - 19只FOF产品面临清盘,规模较成立初期缩水八九成 [23] 行业预警 - 娃哈哈因调整产销布局关闭部分工厂,依法开展清算 [25] - 硅业分会称单晶硅片价格因需求疲软和库存压力持续下跌 [26][27] - 房企TOP30营收分化,11家增长,万科营收3432亿元但同比降26.32% [27] - 光伏企业业绩承压加速行业洗牌,寻求突围之道 [28]
最高法、证监会联合发布!完善资本市场司法规则纲领性文件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15 23:54
资本市场司法保障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3条意见 旨在通过强化行政司法协同 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2] - 文件定位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重要成果 重点解决民事/行政/刑事等司法实践问题 夯实制度基础并优化司法监管协同机制 [2] 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 - 明确保护投资者知情权 参与治理 获取回报 公平交易等基本权利 常态化推进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 [3] - 重点打击欺诈发行 财务造假行为 严格落实发行人及实控人第一责任 推行"追首恶""打帮凶"原则 [3] - 要求发行人股东及实控人信息披露真实完整 将加大打击股权代持 利益输送等行为 相关协议或认定无效 [4] 市场参与主体行为规范 - 推动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回归本源经营 严查循环出资 虚假出资 抽逃资本等股东权利纠纷 [5] - 规范私募基金市场 明确管理人/托管人忠实勤勉义务认定标准 全面保护投资者权益 [5] - 打击编传虚假信息(如"小作文")行为 支持民事索赔并追究刑事责任 [6][7] 司法行政协同机制优化 - 完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平台 鼓励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 强化立案后委托专业调解 [8] - 建立司法与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包括线索通报 数据共享 证据调取等协作 实现裁判文书与执法信息互通 [8]
完善资本市场司法规则纲领性文件出炉!两部门发布指导意见优化市场生态、加强行政司法协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20:50
资本市场司法保障纲领性文件出台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3条意见,明确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司法协同 [1] - 《指导意见》旨在解决民事、行政、刑事、司法审判、执行以及行政司法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实践需求,完善资本市场司法规则 [1] - 文件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重要成果,有助于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强化司法与行政协同,全方位助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 投资者保护措施 - 强化投资者保护意识,依法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参与公司治理、获取合理回报、公平参与市场交易等基本权利 [2]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2] - 依法打击欺诈发行、财务信息披露造假行为,切实提高违法违规犯罪成本 [2] -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是立足我国本土实践创设的证券诉讼制度,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权,降低维权成本 [2] - 最高法将以证券服务行业职业准则为基本依据,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持续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 [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要求发行人关于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及陈述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3] - 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3] - 未来针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望加大 [3] 市场参与机构规范 - 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稳健经营 [4] - 依法规范私募基金市场发展,依法审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纠纷案件 [4]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司法规则,支持行业自律组织依法履职 [4] - 发现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股东存在循环出资、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等行为时,将通报监管部门并可能中止审理 [4] - 准确认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等受托人的忠实、勤勉义务内容及勤勉尽责情况,依法认定合同效力和相应法律责任 [4] 市场秩序维护 - 对于编传"小作文"等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受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5][6] 司法行政协同机制 - 推进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抓前端、治未病"走深走实 [7] - 强化会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做好司法程序与行政监管程序衔接 [7] - 鼓励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证券纠纷,优化诉调对接机制 [7] - 建立"总对总"信息查询共享合作机制,实现证券期货相关司法裁判文书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 [7] - 支持各级人民法院与证券期货监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与证据调查收集协调配合机制 [7]
【财经早晚报】中国对巴西等5国试行免签;娃哈哈回应今麦郎代工;王化回应有人扩散小米汽车销量
搜狐财经· 2025-05-15 17:57
宏观政策与市场动态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1] -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证券纠纷调解规则》,明确调解原则与程序,引入小额速调机制,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2] - 中方宣布对巴西、阿根廷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自2025年6月起实施,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 [2] - 中国牵头制定的适老化数字经济国际标准ISO 25556:2025发布,涵盖在线购物、数字银行等老年人高频场景 [3][4] 资本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下跌1.91%,沪深两市成交额1.1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643亿元,超3800只个股下跌 [4] - 合成生物、食品、ST板块逆势上涨,算力、软件开发等板块跌幅居前 [4] - 高盛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至84点(潜在上涨11%),沪深300指数目标至4600点(潜在上涨17%),建议关注互联网、区域银行及基建产业链 [5] 国际贸易与商品市场 - 中美互降关税后,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277%,从5709标准集装箱增至21530标准集装箱 [5] - 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跌超3%,分别报60.60美元/桶和63.97美元/桶 [5] 科技与人工智能进展 - OpenAI向ChatGPT用户开放GPT-4.1模型,专攻编码任务,Plus/Pro/Team用户可优先访问 [6][7] - 谷歌DeepMind推出编程AI Agent AlphaEvolve,优化算法设计并在11维空间解决亲吻数问题 [7] 公司动态 - 娃哈哈回应代工争议,称因产能紧张委托今麦郎生产,现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工厂 [6] - 小米集团回应销量质疑,称假期消费周期影响数据,批评扩散信息者"不专业" [7]
最高法、证监会: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快讯· 2025-05-15 16:27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 - 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旨在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 - 推动构建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诉讼依法、稳慎、高效开展 [1] - 对符合条件的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相关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依法受理、审理 [1] 诉讼流程优化 - 投资者保护机构接受50名以上投资者委托可直接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并作为代表人参加特别代表人诉讼 [1] - 相关人民法院在受理、审理此类案件时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诉讼效率 [1] - 针对代表人诉讼当事人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完善案件考核机制以激发制度活力 [1] 投资者权益保障 - 通过咨询热线、庭审直播、线上查询等方式畅通投资者意见表达渠道 [1] - 充分保障投资者各项权利 [1]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聚焦投资者保护,站稳人民立场。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财务信息披露造假,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快讯· 2025-05-15 16:23
投资者保护政策 - 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聚焦投资者保护,强调站稳人民立场 [1] - 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财务信息披露造假行为 [1] - 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1] - 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1] - 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 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1]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稳健经营。
快讯· 2025-05-15 16:23
司法与监管政策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将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1] - 该政策旨在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 - 措施重点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1] 金融机构经营导向 - 监管层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1] - 要求相关机构保持稳健经营[1]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t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快讯· 2025-05-15 16:23
投资者保护 - 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投资者保护,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财务信息披露造假 [1] - 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权并降低维权成本 [1] 市场规范与生态建设 - 规范市场参与人行为,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稳健经营,塑造良好市场生态 [1]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司法规则,支持行业自律组织依法履职,保障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 风险防范 -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