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派生
icon
搜索文档
从M1、M2到资产配置——四季度M1同比的拆解预测
一瑜中的· 2025-11-04 00:04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文若愚(微信 LRsuperdope) 核心观点 1、发债节奏扰动叠加反内卷政策推行的影响下,静态预测,旧口径M1同比预计从9月的6.2%回落至年底 的3.4%左右,仍高于2024年年底的-1.4%;M2同比从9月的8.4%回落至年底的8.0%左右,仍高于2024年 年底的7.3%。 2、数据预测参照公式:旧口径M1=M2-其他货币;其中,M2=企业加杠杆派生+政府加杠杆派生+居民加杠 杆派生+外汇派生+其他因素派生;其他货币=居民存款+非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针对上述预 测背后的主要假设: ①由于反内卷政策推进,参照前三季度趋势,四季度企业贷款同比少3000亿; ②5000亿政府债+5000亿政策性金融通工具全部落地,央行和银行增持其中的80%; ③9月末由于非银存款存在季节性扰动,我们假设9~12月非银存款加总同比去年同期持平; ④居民存款搬家需要投资回报的确定性。假设四季度权益市场的波动和回撤仍相对偏小,居民存款同比回 落幅度与三季度基本一致。 ⑤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规模以及其他因素同比去 ...
资金从天而降!M1和M2异常增加
雪球· 2025-09-23 16:41
文章核心观点 - 8月份M1和M2保持较高增速且剪刀差收窄,其改善主要源于跨国资金回流而非国内信贷扩张 [3][10] - 在开放经济体下,跨国资金流动对M1、M2及资产价格的影响远超传统封闭经济模型下的信贷派生,当前资金回流趋势将推动A股和港股上涨 [11][36][43] - 资金回流进程远未结束,其规模足以推动A股走牛,且牛市早期因筹码干净,少量资金即可引发市场大幅上涨 [55][58][59] 封闭经济体与开放经济体的差异 - 传统机构分析视角受限于封闭经济体模型,无法解释在信贷和社融数据一般的情况下M1、M2为何大幅改善 [5][6][8][9] - 中国作为开放经济体,资金跨国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降息导致中美利差走扩可能引发资金外流,其影响大于国内货币派生 [11][12][16][19] 存款的跨国流动机制 - 将中美银行体系简化为银行C和银行A,中国降息美国加息导致资金从C银行流向A银行,C银行缩表伴随经济下行通缩,A银行扩表伴随经济上行通胀 [20][22][23] - 过去几年央行降息常伴随外汇储备下降,后通过债券置换外汇储备,外资持有国内债券规模走高 [28][30][31] - 央行通过提供掉期点补贴,境外银行采用“买入国内债券+卖空远期人民币”策略使美元回流,阻挡汇率贬值 [34] 资金回流对市场的影响 - 随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存款开始从美国回流中国,国内银行开启扩表 [35][36] - 资金回流导致境外银行抛售中国债券,国内银行增持债券,债市利率上升,同时资金流入推升A股和港股 [37][41][42][43] - M1和M2的回升源于资金搬家而非货币派生,因此传统信贷和社融数据无法反映此变化,导致部分机构踏空行情 [39][40] 对通缩现象与楼市风险的再解读 - 国内通缩主因并非居民杠杆率绝对水平,而是跨国资金外流导致银行缩表,钱变少引发通缩 [44][45][47][48] - 此前的资金外流和通缩有助于化解房地产过热风险,现在楼市风险基本化解,预期转变,资金开始各归各位 [48][49][50][51] 资金回流趋势与市场展望 - A股和港股此前超跌为化解房地产风险的连带影响,资金回流将推动其回归合理水平 [52][53][54] - 全球过去十几年流入美国的资金量巨大,即便一小部分回流也足以推动A股走牛 [56][57][58] - 资金回流首先推升风险资产价格,随后逐渐作用于物价,核心CPI已开始缓慢回升,通缩问题将改善 [61][62]
6月金融数据点评:结构改善初显,信贷扩张尚待盈利信号确认
联储证券· 2025-07-15 18:53
社融情况 - 6月新增社融4.2万亿,同比多增9008亿,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8.9%,结构向“实体扩张”回归[1][9] - 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73亿,政府债券新增1.35万亿,同比多增5032亿,企业债券新增2422亿,同比多增322亿,外币贷款新增325亿,同比多增1132亿[12][13] 信贷情况 - 企业短贷新增1.16万亿,同比多增4900亿,中长期贷款新增1.01万亿,同比多增400亿[2][23][24] - 居民短期贷款新增2621亿,同比多增150亿,中长贷新增3353亿,同比多增151亿,但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8.4%[3][24] M1、M2情况 - M1增速环比回升2.3个百分点至4.6%,M2增速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8.3%[4][38] 综合分析 - 6月金融数据结构性改善初显,但信用修复多由政策与技术因素促成,信贷扩张待盈利信号确认[4][43]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