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间接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金融数据 央行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42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 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接下来,各项 政策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并持续释放,将会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要点速览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有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以来,地方政府债 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的影响也接近7000亿元,还原上述因素影响 后,7月末贷款增速会进一步提升。 "观察贷款数据不能只看当月增量或环比变化,还应从贷款的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维度综合分析。"业 内专家表示,从余额增速看,7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反映了一段时 间以来信贷对实体经 ...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 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 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 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 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 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月信贷数据波动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与 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等外部因素相关。据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 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信贷"小月",近年来7月贷款投放 ...
【第六十七期】一文读懂投融资:本质与实践的要点全解
搜狐财经· 2025-07-16 15:57
投融资的定义 - 投融资是企业通过外部募集资金或运用自有资金进行资金投放和融资的综合行为 [3] - 包括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 是资金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循环流动的重要过程 [3] 投融资的分类 - 直接融资是企业不借助金融中介机构 直接与资金提供者进行资金融通 常见形式包括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 私募股权融资 众筹等 [5] - 间接融资是企业借助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资金融通 典型形式包括银行贷款 信托贷款 融资租赁等 [6] 投融资的目的意义 - 企业层面:提供资金保障 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开拓新市场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降低资金成本 [11][12][13][14] - 社会层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为投资者提供收益渠道 [15] 直接融资的种类和特点 - 企业债券融资:利率固定 期限较长 债务偿还风险较高 [17] - 股权融资:融资方式灵活多样 可能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知名度 但存在股权分散风险 [18] - 特许经营权融资:期限长 风险高 [19] 间接融资的种类和特点 - 银行贷款:期限灵活 融资方式多样 需承担较高利息支出和债务偿还风险 [20] - 信托融资:资金用途灵活 融资成本较低 [21] - 证券融资:期限灵活 融资规模大 需承担市场波动和流动性风险 [22] 投融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 企业自身状况:经营规模 财务状况 信用等级 发展阶段 [23] - 融资成本和风险:直接融资成本低但风险高 间接融资成本高但风险可控 [23] - 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市场利率 资本市场活跃度 产业政策 金融监管政策 [25] - 投资项目收益和回报周期:预期收益需覆盖融资成本 回报周期与融资期限需匹配 [27]
做好“五篇大文章” 三方面问题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7-09 03:18
券商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现状 - 证券行业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 积极制定落实方案 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1] - 行业在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业务发展注入动能 [1] 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现状 - 2024年券商承销的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占比大幅下滑 半导体行业承销金额占比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 [1] - 当前融资体系以银行信贷为主 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规模小 资产轻 风险高等特点难以获得贷款 [1] - 直接融资模式更契合科创企业需求 可使股东与企业风险共担 [1] 券商分化态势 - 头部券商在"五篇大文章"评价中表现突出 中小券商积极性不足 排名靠后 [2] - 头部券商能率先感知新经济变化 中小券商受人才短缺 资源有限 宏观研究不足等因素制约 [2] - 建议头部券商发挥引领作用 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帮助中小券商明确差异化定位 [2] 数据披露问题 - 评价过程中存在数据缺失 统计口径不一致 与官方数据分歧等问题 [2] - 部分头部券商信息技术投入等重要指标缺失 影响数据比对 [2] - 受合规限制部分数据无法公开 但数据是评价的核心要素 需与统计指标匹配确保科学性 [3]
6月银行业上涨5.37%,估值继续回升
华创证券· 2025-06-29 2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久期下银行股收益表现佳,不同久期均跑赢宽基指数,过去多年持有周期年复合收益率为正,平均年化回报率排名靠前 [3][33] - 银行股收益源于稳定 ROE 和分红及经济向上期权,当前 ROE 维持在 9%以上,净息差收窄影响部分被缓释 [4][34] - 2025 年 6 月银行业涨幅居前,估值回升,利率下行,成交额上涨,红利板块交易多,行业数据呈现直接融资占比上行、信贷结构性分化 [7] - 银行年度绝对收益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超额收益取决于基本面或估值,经济预期平稳或下行时银行股常有超额收益 [7] - 息差下降对 ROE 有拖累,但极限压力测试下 ROE 仍较高,若经济转型或企稳,行业 ROE 有望上行 [8] - 建议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一揽子配置红利策略相关银行及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有弹性的银行 [8] 各目录总结 月度行情表现:2025 年 6 月银行业涨幅居前 - 银行业排名第九,6 月 1 日至 27 日累计上涨 5.37%,跑赢沪深 300 指数 3.25pct [7][12] - 各子板块估值回升,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 PB 估值均上升 [14] - 个股表现上,前期低估高股息的股份行及城农商行领涨,如浙商银行、沪农商行等,前期涨幅居前银行本月涨幅小 [16][17] - 利率环境上,10 年期国债利率震荡下行后月末企稳,1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行 [21] - 市场交易方面,6 月银行月成交额环比涨 74.8%至 6069 亿元,占比 AB 市场总成交额提升 0.3pct 至 2.41%,红利板块交易多 [7] - 行业估值处历史偏低分位,股息率处历史偏高分位,当前银行板块整体 PE 为 6.85 倍,PB 为 0.62 倍,股息率 5.21% [7] 银行基本面跟踪 行业月度/季度数据跟踪 - 6 月 1 年期、5 年期 LPR 维持不变,分别为 3%、3.5% [28] - 5 月社融保持 8.7%增速,新增 2.3 万亿,同比多增 2271 亿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比“一增一减” [28] - 信贷需求企稳回升需时间,未来呈结构性分化,如发达地区、一二线城市、新兴领域信贷需求有差异 [30] 银行股历史复盘:什么时候有好的投资价值? - 银行年度绝对收益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经济增速向上及流动性宽松时有正绝对收益,反之可能为负 [7][32] - 银行股超额收益取决于基本面或估值,过去 20 年中有 14 年取得超额收益,经济预期平稳或下行时银行股常有超额收益 [7][32] - 不同久期下银行股持股收益佳,过去多年持有周期年复合收益率为正,平均年化回报率排名靠前 [3][33] - 银行股收益源于稳定 ROE 和分红及经济向上期权,当前 ROE 维持在 9%以上,净息差收窄影响部分被缓释 [4][34] - 银行内部个股持有收益率特征不同,国有银行波动低、稳健收益,股份行近 20 年复合收益率高于国有行但近年分化,优质区域城商行短久期收益率上升 [35] - 银行个股年度收益呈现“向中小银行集中”、“个股快速轮动”特征,每年有银行个股录得 10%+绝对收益,“冠军”多集中在中小银行,2023 年以来更突出“稳健”特征 [36] - 银行个股相对收益方面,经济复苏周期下呈现更强α特征,相对宽基胜率高、板块β重要,相对行业基准个股α重要 [37] 投资建议 - 重视银行板块配置机会,银行整体仓位有望提升,建议一揽子配置 [8] - 红利策略相关银行,关注国有大行(A+H)、稳健股份行、区域优质且有较高拨备覆盖率中小行及低估值股份行 [8] -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关注客群扎实、风控优秀银行,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 [8]
马蔚华:政府引导基金应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
国际金融报· 2025-05-19 12:30
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 - 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资金链中解决最重要但无人愿意投资的部分 [1]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3]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10年的25%提升至3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 转化率差距的原因 - 创新链与产业链阶段性断链导致早期高科技项目因资金不足未能转化为成果 [4] - 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与高科技轻资产特性不匹配 风险投资过于关注商业价值而忽视技术强度 [4] - 政府考核指标重专利数量轻转化效果导致专利多但成果少 [4] - 缺乏宽容的容错机制抑制了"投早投小"的风险投资行为 [4] 政策与基金发展方向 - 中央政策支持科创债和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以拓宽高科技融资渠道 [5] - 政府引导基金应协调资金建立母基金 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5]
马蔚华:2024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35%,但和发达国家仍差距较大|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8 18:05
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 政府引导基金能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最重要但缺乏投资的环节 [2]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2] -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10年25%提升至3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 创新链与产业链阶段性断链导致17%科研成果未在国内转化而授权海外 [2] - 早期VC和天使投资资金不足且高科技项目早期风险大 [2] - 间接融资主导导致债性思想与股权投资需求存在认知偏离 [3] - 风险投资过度关注商业价值评估而忽视技术强度(专利数、创新特点) [3] - 政府考核指标(如专利数量)与市场化成果转化目标不匹配 [3] - 缺乏宽容的容错机制抑制了"投早投小"的积极性 [3] 政策支持与解决方案 - 中央政策支持科创债和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以拓宽融资渠道 [3] - 政府引导基金需协调资金建立母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 [4] - 政府引导基金在风险管理机制和科技成果市场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