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结构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调整资产结构 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2
银行业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与成效 - 银行业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及数字五大领域,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国有大行带头攻坚,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 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普惠贷款余额2 9万亿元 [1] 中小银行在"五篇大文章"中的差异化表现 - 桂林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01 13亿元,同比增长超30% [2] - 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1150亿元,同比增长24 29% [2] - 徽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160亿元,同比增长超40%,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 [2] - 中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17 59亿元,同比增长超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 [2] 银行业在数据与业务层面面临的挑战 - 宁波银行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505 44亿元,低于A股城商行均值 [3] - 平安银行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3] - 国内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比普遍低于国际大行,2024年仅4家银行投入占比超5%,个别不足3%,而花旗集团2023年占比达11 61% [3] - 养老金融领域产品创新不足,第三支柱发展缓慢,银行需提升产品吸引力 [3] 银行业数据治理与业务发展建议 - 行业存在数据口径不一、命名不规范问题,需统一标准以提升考核客观性 [4] - 大银行需避免"偏科",均衡发展科技、普惠等领域 [3] - 中小银行应先深耕特色领域再适度拓展,形成与大银行的互补格局 [3] 行业整体进展与未来方向 - 银行业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中成效初显,但资产结构调整、业务均衡发展和数据治理仍需持续优化 [4]
卖掉唯一住房的人
虎嗅· 2025-07-30 09:05
房产市场趋势 - 中国家庭对房产的传统信仰正在被重塑 部分人群选择出售唯一住房以应对财富缩水或刚性支出需求[1][2] - 杭州2021年房价处于历史高位 部分区域涨幅显著 但2023年后市场出现明显震荡[4][9] - 金华楼市经历剧烈波动 2020年置换需求旺盛时房价坚挺 但2023年出售需降价30万仍面临买家压价[7][8][9] 购房者财务分析 - 杭州案例显示高位购房家庭总亏损超100万 包含装修费 增值税 中介费及房贷利息等综合成本[16] - 典型购房者采用高杠杆模式 如金华案例首付80万搭配月供1.2万 占总收入比例过高[8][13] - 北京郊区房产2015-2024年实现价值翻倍 显示不同城市房产投资回报差异显著[21] 职业与房产关联 -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程序员)面临35岁职业瓶颈 直接影响房贷偿还能力[16] - 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因行业震荡被迫转行 40岁以上转型尤为困难[17] - 销售行业收入不稳定导致月供危机 促使家庭出售房产缓解现金流压力[13][14] 居住模式转型 - 租房成本显著低于购房 杭州案例显示原月供1.2万可覆盖四个月租金[24] - 天津案例展示小户型租赁优势 月供从9000元降至1700元 释放现金流用于消费与投资[22] - 部分家庭开始接受"东京八平米"式生活方式 将生活空间延伸至城市公共设施[22] 新兴经济形态 - 自媒体成为房产出售者再就业渠道 案例显示账号粉丝从9000增长至6万并实现月收入0.8-2万[26][32] - 知识付费与代运营业务成为新收入来源 部分从业者探索MCN机构发展路径[35] - 灵活就业者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 拒绝过度加班文化 重新定义职业安全感[36][38]
浙商银行一季报:资负结构继续调整,客户存款规模首破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5:42
资产与负债规模 - 公司客户存款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0.79亿元,增长4.37% [2] - 公司资产总额3.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 [2] - 公司负债总额3.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7%,主要得益于客户存款的大幅提升 [2] 经营策略转型 - 公司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转型向负债驱动转变,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 [2] - 公司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2] - 在大零售板块大幅压降高定价的互联网平台合作贷款,增配风险较低的按揭贷款 [2] - 在大公司板块加大向"五篇大文章"、小额分散资产和善标一二三级客户的资源倾斜力度 [2] 经营业绩 -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同比减少13.02亿元,下降7.07% [3] - 利息净收入119.81亿元,同比增加1.38%,非利息净收入51.24亿元,同比减少14.65亿元,下降22.23% [3] - 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29.96%,同比下降5.84个百分点 [3] - 成本收入比25.49%,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 [3] 盈利能力 - 公司一季度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加0.36亿元,增长0.61% [4] - 利息净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4] 资产质量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259.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不良贷款率1.38%,与上年末持平 [4] - 拨备覆盖率171.21%,较上年末下降7.46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2.36%,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4] - 公司继续保持较大减值计提力度,2024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296.29亿元,同比增加35% [4]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1.95亿元,较上年增加7.97% [4] 资本充足率 - 公司资本充足率12.18%,比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 [4] - 一级资本充足率9.60%,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与上年末持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