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平台
搜索文档
海南华铁前三季度营收增19.38% 智算板块净利润破5000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8:50
公司整体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47亿元,同比增长19.38% [1] - 单三季度营收16.42亿元,同比增长20.21%,呈现逐季加速态势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达5.30亿元,同比增长8.83% [1] - 单三季度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4.21%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10% [1] 战略转型与业务格局 - 公司核心业务形成“传统设备租赁+智算服务”双轮驱动格局 [1] - 作为海南省属国企海南控股的上市企业,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 [1] - 布局智算业务,复制设备租赁成熟模式开展算力设备租赁与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1] 传统设备租赁业务 - 在全球租赁百强榜排名升至第27位 [2] - 全球高空作业机械租赁排行榜升至第3位 [2] 智算业务板块 - 前三季度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归母净利润超5000万元 [2] - 截至9月末,公司累计交付算力资产达15.12亿元,较中期披露的14亿元规模持续增长 [2]
“十五五”中国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展望分析(2026)-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10-28 09:59
2020-2024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及渗透率分析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 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 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新能源商用车与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运行现状: ①商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运输货物、乘客或提供其他服务,其设计目标是满足商业运营的需求, 如货物运输、客运服务、建筑工程等,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更强调载重能力、耐用性和运行效益,更具功能性和经济性。2020年提出"双碳"发展目标以 来,我国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由2020年的2.4%增长至2024年14.9%,商用车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根据中金企信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 量为57.6万辆,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7.7%。 数据整理:中金企 ...
宏信建发前三季度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溢利同比下降幅度超过70%
智通财经· 2025-10-21 18: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国内高空作业平台时点出租率约为80% [1] - 公司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 [1] - 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溢利同比下降超过70% 但降幅较前六个月略有收窄 [1] 国内市场状况 - 国内市场供给过剩情况尚未好转 高空作业平台租金价格持续下行 [1] - 公司为应对国内环境变化 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并缩减国内业务规模 [1]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对海外市场采取稳步推进策略 兼顾业务扩张速度与平衡经营风险 [1] - 公司扩大海外资产管理规模并加大海外网点布局 同时优化调整海外资产结构 [1] - 截至第三季度末 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已超过15% 海外毛利占总毛利比例已超过25% [1] 公司财务与运营策略 - 公司在回顾期内保持审慎的新增资本开支管控 [1] - 公司通过海内外业务网络调配持续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1] - 公司融资成本率保持下降趋势 整体资金情况安全稳健 [1] - 公司全年将以财务结构健康稳健为第一宗旨 力求为股东实现良好效益 [2]
宏信建发(09930)前三季度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溢利同比下降幅度超过70%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18:2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设备出租率维持高位但面临租金价格下行和盈利压力 海外业务贡献显著提升 整体采取审慎财务策略 [1][2] 国内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主要品类设备出租率延续二季度末较高水平 高空作业平台时点出租率约为80% [1] - 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 主要因国内市场供给过剩 高空作业平台租金价格持续下行 [1] - 公司为应对国内环境变化 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并缩减国内业务规模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溢利同比下降超过70% 但降幅较前六个月略有收窄 [1] 海外业务表现 - 公司对海外市场采取稳步推进策略 平衡业务扩张速度与经营风险 [1] - 策略包括扩大海外资产管理规模 加大海外网点布局 优化调整海外资产结构以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1] - 截至第三季度末 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已超过15% [1] - 截至第三季度末 海外毛利占总毛利比例已超过25% 显示其业绩贡献显著 [1] 资本开支与财务管理 - 公司在回顾期内保持审慎的新增资本开支管控 [1] - 公司通过海内外业务网络调配持续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1] - 公司融资成本率保持下降趋势 整体资金情况安全稳健 [1] 全年展望 - 公司全年将以保持审慎应对环境变化为原则 以财务结构健康稳健为第一宗旨 [2] - 公司力求为股东实现良好效益 [2]
算力“黑马”海南华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1:58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2]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公告解除子公司一项预计含税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合同,该合同服务期5年,原预计平均每年产生营业收入约7亿元 [3] - 合同解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3] 合同终止详情与影响 - 合同终止原因为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3] - 由于自始至终未产生任何订单,该合同未产生实际的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也未对上市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4] - 公司强调合同终止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也不会影响公司在算力领域的长期部署和战略规划 [4] 市场表现 - 公司是2025年A股市场“大牛股”之一,股价表现受益于“算力股”行情持续升温 [5] - 国庆假期结束后,公司股价连续2个交易日跌停,以9月30日收盘价计算,股价下跌21.93%,报收7.62元,总市值为152.15亿元 [5]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设备租赁业务,租赁服务的主要产品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叉车、载重无人机等工程设备 [4] - 公司也围绕算力设备开展算力租赁业务 [4]
海南华铁被立案调查,此前37亿元大单签约半年后提前终止
南方都市报· 2025-10-17 10:57
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3] - 此次立案调查前,公司一笔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大单已因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于2025年9月30日终止 [3][4] - 因交易对手方X公司信息始终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未披露,且协议终止后双方仍负有保密义务,引发监管关注,上交所已就此下发监管工作函 [4] 算力大单的市场影响 - 公司于2025年3月5日公告签订该算力服务协议,服务期5年,总金额36.9亿元,公告后公司股价迎来三连板 [3] - 股价从3月4日收盘价9.62元一度涨至13.26元,涨幅达37.84% [3] - 协议终止后,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为9.68元,总市值193.26亿元 [4][7] 公司业务布局与业绩 - 公司原主营工程设备租赁服务,于2024年5月7日通过投资智算中心建设正式布局算力业务,业务形式以算力设备租赁为主 [6] - 2024年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 [6]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85% [7] 高管减持计划变动 - 公司总经理胡丹锋曾于2025年8月15日公告,拟减持不超过4422.95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2% [5] - 在算力大单终止及收到监管关注后,该减持计划于2025年10月8日公告提前终止,尚未实施 [6]
海南华铁被立案调查,此前终止了近37亿算力大单
新浪财经· 2025-10-17 08:51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并将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1] - 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5年3月签署的总金额36.9亿元(含税)、服务期5年的算力服务协议,因市场环境变化及未收到采购订单而终止 [2] - 算力大单终止后,公司股价于10月9日至10日连续跌停 [2] - 公司公告称,下游客户对算力设备的需求发生变化,未来新订单的获取及算力业务的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2] 股东增持行动 - 公司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于10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60.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28%,增持金额4300.34万元,持股比例由13.78%增至14.06% [5] - 股东胡丹锋于10月1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44.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32%,累计增持金额4999.72万元 [5] 公司基本概况与业绩 - 公司是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8年成立,于2015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5] - 公司主要提供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地下维修维护设备及算力设备等多品类设备运营服务 [5] - 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润为3.41亿元,同比增长1.85% [5]
算力“黑马”海南华铁 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因36.9亿元大单告吹引市场一片“哗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3:07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公告解除子公司一份预计含税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合同 [2] - 合同解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3] 算力大单详情 - 该算力服务合同于2025年3月4日签订,服务期为5年,预计平均每年产生营业收入约7亿元 [3] - 合同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公司基于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变化主动提出解约 [3] - 合同对应的设备尚未采购,公司曾提示可能面临采购难度大或供应商无法稳定供货的风险 [3] 合同终止影响 - 合同未产生任何订单,也未产生实际的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未对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影响 [4] - 公司表示合同终止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也不影响公司在算力领域的长期部署和战略规划 [4]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设备租赁,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叉车、载重无人机等工程设备,同时开展算力设备租赁业务 [5] - 公司是2025年A股市场备受关注的"大牛股"之一,股价表现受益于"算力股"行情升温 [6] - 算力大单告吹后,公司股价在国庆假期后连续2个交易日跌停,以9月30日收盘价计算累计下跌21.93%,报收7.62元,总市值152.15亿元 [7]
海南华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券商中国· 2025-10-16 23:05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于2025年10月8日终止减持计划,并计划在1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3]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于2025年9月30日终止,交易所随即下发监管函 [3] 算力业务与市场反应 - 公司主营业务为设备租赁运营及服务,智算业务模式为采购算力设备部署于智算中心,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 [5] - 2025年3月4日公告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后,公司股价在3月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总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 [4] - 公司表示算力服务协议终止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及在算力领域的长期战略规划,将继续推进算力业务落地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 [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亿元,同比增长1.85% [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2亿元,同比增长19.50%,期末总资产255.14亿元,净资产65.33亿元 [5] - 2025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收于7.62元/股,当日下跌1.3% [5]
从3个涨停到2个跌停!海南华铁36.9亿算力大单“蒸发”,22万股东惨被割
搜狐财经· 2025-10-10 16:54
公司重大合同事件 - 公司于今年3月官宣签订一笔价值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大单,服务期为5年 [1] - 合作方为神秘的“杭州X公司”,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披露客户具体信息 [1][2] - 该合同在宣布7个月后,于国庆前夜公告终止,理由为“市场环境变化”及“未收到订单”,且未产生任何交易和收入 [1] 市场与股价反应 - 36.9亿元大单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三天涨停,从每股9.61元飙升至13.26元 [1] - 合同终止公告后,节后开盘公司股价直接一字跌停,次日(10月10日)继续跌停 [2] - 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2.49万户 [2] 公司业务与财务影响 - 公司原主业为设备租赁,涉及高空作业平台、叉车、打桩机等,近期跨界进入算力服务领域 [1] - 截至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合同金额达66.7亿元,但大单终止使其变现能力存疑 [2] - 根据原合同条款,若对方违约,公司可获得20%即约7.38亿元的违约金,但公司选择主动解约且未索取赔偿 [1] 公司治理相关动态 - 在宣布终止合同的同一天,公司董事胡丹锋也宣布终止原定的减持计划 [2] - 公司拒绝披露大客户信息的行为引发了对投资者知情权保障的质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