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当性原则
icon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防卫条款”凸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
第一财经· 2025-06-29 15:08
治安处罚法修订核心内容 - 修订后的治安处罚法新增第19条"防卫条款",明确公民为制止不法侵害采取的行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1] - 新条款规定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时应减轻处罚,情节轻微则不予处罚[1] - 该条款与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形成法律体系衔接,体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2][4] 法律修订背景与社会影响 - 过往治安案件处理中存在"被殴打还手即互殴"现象,导致公民正当防卫权难以保障[2] - 引用饭店女老板案例显示司法实践中曾错误认定防卫行为为互殴,后经抗诉改判[3] - 新条款通过明确防卫合法性,鼓励公民在合理限度内维护权益,增强社会正义观念[3] 条款适用边界与原则 - 法律支持防卫行为但设有限制条件,要求遵守适当性原则[3] - 特别指出若侵害已停止仍继续追击将不被法律认可[3] - 立法宗旨强调保护合法权益,第19条为认定行为性质提供明确依据[4]
壹快评丨“防卫条款”凸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
第一财经· 2025-06-29 12:10
治安处罚法修订核心内容 - 修订后的治安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为自卫行为提供法律保障,鼓励公民在合理限度内维护权益 [1] - 新增第19条"防卫条款"规定:制止不法侵害造成损害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应减轻处罚 [1] - 修订内容与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条款形成法律体系延续,体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立法理念 [1][2] 防卫条款的社会意义 - 解决过往治安案件中"被殴打还手即互殴"的执法困境,避免"谁闹谁有理"的荒谬现象 [2] - 引用饭店女老板反击醉酒男子案例,展示司法实践中从"互殴"到"正当防卫"的认定转变 [2] - 法律明确支持合理自卫行为,有助于增强社会正义观念和公民维权意识 [1][2] 防卫行为的法律边界 - 第19条设限制条件:制止行为需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已停止侵害后继续追击将受处罚 [3] - 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需依法处罚但应减轻,情节轻微可不予处罚,体现适当性原则 [3] - 立法宗旨强调保护合法权益,防卫条款为认定行为性质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3]
事关银行代销业务!10月1日起施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4 16:30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代销业务监管并促进健康发展 [2] - 《办法》共八章54条,涵盖代销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产品准入管理、销售管理、存续期管理等全流程 [2][6] - 新规显著优势在于颗粒度更细,为商业银行和监管人员提供明确操作方向,推动代销业务规范稳健发展 [3] 代销业务发展现状 - 商业银行代销业务快速发展,产品数量和类型日益丰富,客户覆盖面广泛 [5] - 截至2024年末,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 25亿个,较年初增长9 88%,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97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29万个 [5] 合作机构与产品准入管理 - 商业银行需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准入审查标准及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和定期评估 [6] - 准入审查需针对不同机构类型(如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评估信用状况、投资管理能力、偿付能力等关键指标 [6] - 代销产品准入需分类别尽职调查,部分高风险产品需高级管理层批准 [6] - 信托和私募资管计划因与银行关联较弱,未来发行销售难度可能加大,非标资产类产品面临更高门槛 [7] 销售行为规范 - 《办法》明确11项销售禁止行为,包括未经授权开展代销业务、私自推介未经审批产品等 [9] - 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全流程监测机制,规范宣传资料、产品展示、适当性管理及销售人员行为 [9] - 重申适当性原则,限制风险能力测试频率,禁止私募产品公开宣传,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制定更审慎销售流程 [9] - 银行需差异化设计合同、话术和流程,针对老年人等客群使用通俗语言并强化风险提示 [10] 存续期管理与监管要求 - 商业银行需履行代销产品存续期管理义务,包括持续监测和风险控制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强对代销业务的报告要求和监管措施,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