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结构转型

搜索文档
外媒想不通,中国人半年存了17.94万亿,消费还能高达24.5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7-24 02:58
消费数据表现 - 中国住户存款增加17.94万亿元同时消费总额达到24.5万亿元 [2] - 上半年线上消费增速达8.5%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资金注入超3000亿元 [3] 消费市场特征 - 存款增加不代表消费意愿下降 存款被视作备用金而非闲置资金 [2] - 消费结构与内需市场变化支撑消费持续增长 [2] - 中国市场消费与存款呈现互补关系而非零和博弈 [9] 消费驱动因素 - 政策刺激推动消费增长 包括以旧换新和旅游回暖 [3] - 电商平台表现强劲 京东家电 天猫生活百货 唯品会服装鞋帽等品类增长明显 [3] - 奢侈品品牌通过电商打折吸引95后 00后年轻消费群体 [7] 市场结构变化 - 线上购物成为主流消费方式 推动消费趋势转型 [3] - 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改变 成为消费主力军 [7] - 奢侈品牌调整策略 通过电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 [7] 市场潜力评估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5] - 消费市场多元性被低估 与西方市场存在本质差异 [5] - 独特消费生态支撑经济增长 在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表现突出 [9]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服务+体验+情感共鸣” 北京消费迈入第五时代
北京商报· 2025-07-14 22:12
北京消费市场升级趋势 - 北京消费已进入第五时代,消费者更注重精神满足、情感共鸣与社会价值创造 [1] - 北京市发布《行动方案》,提出24项政策举措,目标2030年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 [1][3] - 北京消费升级快于全国,商品消费需与服务消费协同升级,"总消费额"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需从供需两侧解读 [3] 消费结构转型 - 服务性消费额在信息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增长4.9%,新兴消费推动传统消费细分多元化 [4] - 全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达47%,北京等一线城市占比更高,数字、绿色、国潮消费增长快 [4] - 中长期趋势显示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将超过50%,商品消费增长更多来自提质升级 [5] 主力客群变化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带动宠物、"谷子经济"等情绪消费盛行,国产品牌接受度显著提升 [6] - 运动户外领域细分显著,青少年成为消费主力,中产阶层对高端品质服装需求持续 [6] - 银发族在美丽消费等领域增长显著,"全龄时尚消费"成为新趋势 [7] 消费场景创新 - 科技消费成核心动能,2024年科技耐用消费品市场预计营业额24万亿元,同比增5% [8] - 特卖业态因契合消费下行期需求兴起,国潮新品与场景创新重塑市场格局 [8] - 以旧换新政策加速家电向高能效转型,带动高端电器动销提升与线下场景体验需求激增 [8] 文化与商业融合 - 国际品牌注重将品牌与城市文化深度绑定,强化商业在地化探索 [8][9] - 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与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 [9] - 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是激活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优质内容成为场景核心竞争力 [9]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动力,为扩大消费释放新空间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33
消费结构转型 -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高质的转型轨迹,通过文商旅融合、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升级等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 [1] - 消费结构最初调整体现在商品内部构成优化,食品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穿着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稳步提升,为后续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3] - 当前消费市场最显著特征是服务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北京市2017年将总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时作为统计指标 [3] 行业数据表现 - 北京市2025年1—5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0%、13.7%、11.9%和9.9% [4] - 汽车和通讯产品消费下滑,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2.2%,汽车类商品下降21.1%,燃油车降幅较深 [4] - 手机更换周期从18—24个月延长至36—40个月,反映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变化对行业结构的重塑 [4] 消费动力因素 - 消费动力强弱取决于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需通过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 [6] - 消费能力提升有赖于居民收入实质性增长和储蓄结构优化,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6] - 消费信心与未来经济前景和收入增长预期相关,需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供给质量 [6] 消费环境创新 - 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路径,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转变,打造文化IP、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培育演艺新空间 [7] - 创新消费场景是激活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康养、体育、文化等新兴消费领域彰显场景化消费带动力,优质内容是场景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7] - 消费体验多元化趋势明显,需满足不同年龄层对沉浸式快乐、情感、探索等差异化需求,旧换新政策需精准化实施 [8] 数字消费与品牌升级 - 数字消费需推动互联网平台升级,利用AI赋能实体商业数字消费场景,鼓励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建设 [8] - 老字号品牌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赢得国内市场,文创产品受境外游客青睐,北京应加大支持力度 [9]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消费结构动态变化,需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25
消费结构转型 -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高质的转型轨迹,通过若干阶段性调整逐步实现 [1][3] - 消费结构最初调整体现在商品内部构成优化,食品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穿着消费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稳步提升 [3] -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延伸,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享受型需求拓展 [3] - 当前服务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3] 消费环境营造 -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需要系统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文商旅融合、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升级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1] - 既要注重短期促销政策的有效性,更要着眼于长期制度环境的优化,实现消费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提振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关键在于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环境,需从多维度、多层次实施创新举措 [3] 文商旅融合发展 - 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路径,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与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 [4] - 北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转变,通过打造文化IP、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培育演艺新空间等方式引导消费升级 [4] - 文商旅融合模式丰富了消费供给,提升了消费体验的价值内涵,为服务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4]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6 18:31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与潜力释放 - 我国正迈向高收入阶段,消费进入结构转型关键过渡期,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1%(2024年),预计"十五五"期间超过50% [1][3] - 城市化率67%(2024年)较相同发展阶段高收入国家低9个百分点,集聚效应将带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需求增长 [4] - 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户均2.62人/户),推动养老照护、托幼、家政服务需求,2023年家政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年均增速20%) [9] 消费群体分化与新兴趋势 - 收入分层显著:50%中低收入群体以日常消费为主,30%中高收入群体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6] - 代际差异突出:年轻群体推动"谷子经济"爆发(如《哪吒2》周边销售额超4亿元),银发消费规模达7.8万亿元(占总消费18.3%) [7] - 性价比消费成长期趋势:超半数消费者优先关注性价比,类似日本90年代百元店、折扣店业态兴起 [8] 消费升级与供给短板 -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占比42.6%(2024年),较OECD国家低10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年均增速6.3%(2021-2024年),奢侈品消费年增速超20%(2019-2021年) [10][11] - 服务业供给不足:教育、医疗等领域存在专业化水平低、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 [14] - 商品质量投诉增长:2023年消费者投诉132.8万件(+15.3%),老年消费市场62.9%遭遇虚假宣传 [15] 政策与监管瓶颈 -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受制于监管不协调,对比全球60多个城市设立"夜间经济"专管部门 [16] - 部分领域过度监管:演唱会上座率限制、商场活动安保要求过高等制约消费活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