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学

搜索文档
预算1.39亿元!zycgr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8-24 11:58
详细采购清单: Z y c g r 2 0 2 5 年 1 2 月 仪器设备采购 意向汇总表 | 采购 | | 预算 | 采购 | | --- | --- | --- | --- | | | 需求概况 | | | | 项目 | | 万元 | 时间 | | 红外单 | | | 2025 | | 光子超 | 供应商需提供现场安装指导,交付时提供完整的操作手册、维护 | 150 | 年12 | | 导探测 | 指南及校准流程,质保期≥3年。 | | 月 | | 器 | | | | | | 需10套,用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固定点地面站和车载望远镜中, | | 2025 | | 普克尔 | 满足大于60Hz的重复频率,半波电压小于3KV,光学效率大于 | | | | 盒 | 98%,以完成量子科学卫星万公里纠缠分发实验中的基失选择功 | 180 | 年12 | | | 能;质保期不低于1年,交货期不超过4个月,提供送货。 | | 月 | | 纠缠源 | 需1套,具备激光器驱动、温控、量子光接收和探测功能,具备 | | 2025 | | 地检系 | 后续开展外场纠缠分发试验的功能。经调研目前没有相关型号产 | 200 | ...
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 河套深圳园区取得标志性成果
经济日报· 2025-08-08 06:48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成果 核心观点 - 河套深圳园区作为国内唯一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一国两制"优势的跨境合作平台,两年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并取得标志性成果 [1] - 园区通过引入国际战略科学家项目、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分支机构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打造国际顶尖科技人才和资源的集聚平台 [1][2] 科研机构与项目落地 - 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学院—深圳河套学院,落地合肥、广州、鹏城3个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及澳大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 [1] - 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2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 [1] - 承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1项、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坚专项1项、广东省量子科学战略专项项目7项 [1] 国际资源整合 - 引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生命科学与能源材料创新研究院2个国际战略科学家领衔项目 [1] - 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打造国际科技资源与人才的特殊"平台"和"通道" [1] 产业集群与科研成果 - 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447家科技企业、1.5万余名科研人才 [2] - 形成"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大型央国企研发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标志性科技产业集群 [2] - 取得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桌面型电子显微镜、首款大模型环境下硬件加密产品——安全处理器等重磅科研成果 [2]
山东明确塑强数字经济三年“路线图” 聚焦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8-02 00:3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 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1] - 2027年底前培育20个垂直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 打造5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推出100个以上融合示范案例 [1] - 群体式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塑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 [1] 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布局 - 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 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1]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覆盖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慧政务等重点领域 [1] - 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 增速超40% [2]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进展 - 上半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8.6%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31.1% 高于全国21.7个百分点 [2] - 建成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服务企业超1.67万家 [2] - 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8家 工业互联网平台46家 均居全国第一 [2] 科技企业创新与成果 - 浪潮集团研发3大类9款服务器高端芯片 实现100%国产整机方案设计 新增服务器销售收入10.9亿元 [3] - 歌尔光学开发首款30度单层树脂衍射光波导产品 建立10万+人体数据库 新增产值79亿元 [3] - 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4700余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8800余家 [3]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为3600余家企业落实"小升高"奖补资金3.7亿元 [3]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170余项 资金近4000万元 [3] -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43% 较去年全年提升1.11个百分点 [3]
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7 14:45
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教育、科技、人才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的体制机制改革[1] - 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是实现人才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需从引进、培育、激励、服务多维度发力[1] 产业导向的人才引进 - 江苏以"1650"产业体系为核心,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但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显著[2] - 省级人才大数据库和产业人才地图将用于精准匹配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需求,强化跨区域资格互认和政策找人机制[2] 高校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 - 高校资源富集地区(如杭州依托浙大、合肥依托中科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展现显著优势[3] - 江苏需推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方向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建立"产业创新研究院"促进"科学家+工程师"协同[3] 人才激励政策创新 - 需优化人才认定标准,重点吸引技能型青年人才,并降低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门槛[4] - 探索"一企一策"陪伴式成长政策,为硬核技术创新人才提供精准服务支持[4] 青年人才生活保障 - 20-30岁青年人才流动最活跃,需通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升婚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便利性[5][6] - 借鉴"浙里办"模式整合政务服务,并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强化青年集聚区的交通、文旅等配套建设[6]
美政府“围剿哈佛”扯上中国,专家:这是美国典型利用中国议题进行国内政治操作的手法
环球时报· 2025-05-21 06:49
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的调查与施压 -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等3名共和党议员致信哈佛大学 要求提供与中国军方相关机构合作的内部文件和通信记录 涉及微电子 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等双重用途技术交流 并威胁取消免税资格 [1] - 美国国会对哈佛大学的调查包括:4月调查其反犹太主义举措涉嫌侵犯公民权利 5月初调查其与其他常春藤盟校学费勾结的反垄断行为 [1] - 自4月以来 联邦政府已冻结哈佛大学超过20亿美元的拨款 促使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1] 美国政府对其他高校的拨款冻结 - 特朗普政府削减对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元联邦拨款 冻结康奈尔大学约10亿美元拨款和西北大学约7.9亿美元拨款 [2] 美国政府对高校的全面施压 - 特朗普团队因哈佛大学强调DEI(多元 平等 包容)价值观 认为其不符合联邦政府办学标准 反复削减其巨额联邦拨款 [2] - 美国国会以哈佛大学与中国的联系为由 进一步升级"围剿" 反映出美国有意为高校办学理念及与中国联系设立边界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阿拉伯国家有激励作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5 17:34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 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空间技术、量子科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益于政府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战略规划 [1] -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国际学术机构排名中名列前茅,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战略使更多大学成为全球学术研究中心 [1] - 中国在研究成果数量和专利申请数上不断创下纪录,彰显优秀的创新环境 [1] - 深圳从传统制造业小渔村跃升为"亚洲的硅谷",体现中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型 [3]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 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模式对阿拉伯国家有激励作用,可推动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 - 阿拉伯国家加大对智能基础设施(如先进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的投资,沙特新未来城计划和埃及苏伊士运河倡议是典型案例 [1] - 阿拉伯国家可借鉴中国经验,建立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园区,推动大学与企业对接 [3] - 海湾阿拉伯国家可借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机遇,打造全球物流枢纽并加快经济转型,摆脱石油依赖 [3]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基础设施合作项目让相关国家受益 [3] - 中方日益重视对环保和社会责任项目的支持,但大型项目对规划和管理提出挑战 [3] - 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取决于项目对当地发展和能力建设的支持效果,埃塞俄比亚的制造业和能源项目是成功案例 [3] - 共建国家的相互协商与合作、多元化的国际协作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因素 [3] 中国发展模式借鉴 - 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长期发展战略和灵活实施方法的重要性 [4] - 中国发展经验表明,政治决断和对人力资本与技术研发的投资能促进经济转型 [4] - 阿拉伯国家可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加强战略合作,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4]
科研机构预算减半,特朗普2026预算提案或史无前例地“抠搜”?
虎嗅· 2025-05-11 20:17
特朗普2026财年预算提案对科研机构的影响 - 核心观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2026财年预算案将对美国主要科研机构进行前所未有的资金削减,可能重塑国家科研格局 [1][4][6] 整体预算削减情况 - 全部非国防开支将减少23%,但科研机构面临更大幅度削减:NSF预算减少56%,NIH减少40%,EPA减少55% [1] - 预算案缺乏细节,但5月下旬将发布更详细的"瘦身预算"清单 [2] - 最终预算决定权在国会,但特朗普提案作为共和党政府的立场将成为讨论起点 [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 2026年预算减少50亿美元(较2024年降幅近50%),主要削减气候科学、清洁能源及社会科学领域 [7] - "更广泛参与"项目预算减少11亿美元(降幅80%),该项目旨在吸引弱势群体进入科学领域 [7] - 运营支出减少9300万美元(降幅20%),可能导致半数员工离职 [8] - AI和量子科学资助维持现状,但机构运营能力受质疑 [8] 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 预算从2025年480亿美元降至2026年270亿美元(降幅40%),创历史最大削减 [9] - 27个研究所将合并为5个新部门,少数群体健康和国际研究经费被撤销 [10] - 生物医学界强烈反对,认为将重创美国生物医学研究体系和经济 [11]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预算减少24.3%至188亿美元,科学部门预算砍半 [12] - 撤销气候监测卫星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被批将进入"空间科学黑暗时代" [12] - 载人航天转向:缩减国际空间站经费,增加月球/火星探索(含10亿美元"聚焦火星"项目) [13] - 计划在2026年登月任务后退役太空发射系统重型火箭 [13] 环境保护局(EPA) - 预算削减55%至42亿美元,基础研究部门(ORD)将被解散 [15] - 终止"环境公平研究"和"气候研究"等预防性研究项目 [15] - 水基础设施服务基金等项目遭受重创 [15] 其他科研机构 - 能源部科学办公室预算减少11亿美元(降幅13%),主要针对气候和清洁能源研究 [14] - 美国地质勘探局削减5.64亿美元预算,停止气候变化研究转向能源矿产 [16] -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预算至少减少25%至15亿美元,终止气候相关项目 [17] 行业反应 - 科学界普遍谴责该预算将导致人才外流,打击国家未来科研能力 [4][11] - 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共和党主席支持预算案,称其重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 - 非营利组织警告若通过将给国家未来带来"致命打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