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贷款29万被收2.6万“融资顾问费”!法院认定某行石化支行变相收息判令返还
新浪财经· 2025-11-17 09:11
申请29万元贷款,还要额外支付2.6万元的"个人融资顾问费"? 人民法院案例库中披露的一则合同纠纷案显示,2011年,借款人陈某虎、曾某兰向某银行石 化支行申请了一笔29万元的个人房屋抵押贷款,银行同期收取了26438元个人融资顾问费。 待贷款全额还清、借款合同履行完毕后,二人以未享受对应实质服务为由将银行诉至法院, 要求返还该笔顾问费及相应利息。 这场围绕收费合理性的纠纷历经一审驳回、二审改判,法院最终明确:银行再另行要求交纳 服务费但未提供服务的属于变相收取利息,判令该银行石化支行全额返还该笔服务费。 贷款29万被收2.6万"融资顾问费", 借款人以违法收费为由将银行告上法庭 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2011年9月,安徽安庆的陈某虎、曾某兰因个人房屋抵押融资需求, 向某银行石化支行申请贷款。 9月6日,双方先行签订《个人融资顾问服务协议书》,约定银行为二人提供提供融资顾问服 务,协调落实融资需求,融资顾问费26438元于协议签署60日内一次性划入银行指定账户。 协议有效期长达十年,自2011年9月6日至2021年9月6日。 9月19日,陈某虎、曾某兰将26438元汇入银行指定的个人融资顾问业务收入账户,同日, ...
10月6家银行收到超千万罚单,有行长任职资格罕见被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9:29
10月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10月金融机构共收到489张罚单,同比减少2.59%,但合计罚没金额达3.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3.08% [2] - 罚没金额为年内第二高,仅次于9月,显示单张罚单的平均处罚力度显著增强 [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证监会、外管局等主要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均有所减少 [7]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是受罚主体,共收到310张罚单,环比减少24.39% [9] - 保险公司收到108张罚单,环比减少16.92% [9] - 券商收到16张罚单,环比减少42.86% [9] - 期货、私募罚单数量也有所减少,保险资管公司罚单数量与上月持平 [9] 10月大额罚单详情 - 全月有6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000万元 [12] - 中国银行因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9790万元,为当月最大罚单 [13] - 中国民生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2862万元 [14] - 中国农业银行因产品销售、服务收费不合规及信贷资金流管理不审慎,被罚没2720万元 [14] - 平安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1880万元 [14]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代销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1270万元 [14] -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因贷款业务、保函业务违规等问题,被罚没1150万元 [14]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五矿证券作为债券簿记管理人,在发行过程中自行调整投资者认购比例上限,发布错误票面利率和发行结果公告,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15][16] - 津投期货因经纪业务与自有资金投资业务风险未有效隔离,风控失效导致自有资金投资出现重大亏损,被天津证监局责令改正 [17] - 灵丘县长青村镇银行拟任行长张彦青因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其任职资格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同监管分局不予核准,反映出监管对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及高管任职审查趋严 [18][19] 10月金融合规特点 - 违规发放贷款相关罚单大幅增加,10月有19张罚单,同比大增111.11%,违规情形包括向不具备资格者放贷、员工违规与中介合作等 [21] - 内控管理相关罚单显著增多,10月有32张罚单涉及"内控",环比9月增加52.38%,覆盖银行、保险、期货、私募等多个行业 [23] - 银行内控罚单有16张,重点处罚内控管理不到位、失效、存在缺陷及内控制度未有效执行等问题 [23]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10月罚没金额再度居前 [27] - 中诚信托是10月罚没金额最多的非银机构,也是唯一被罚的信托公司,因合格投资者人数突破要求、高管未经核准提前履职等问题被罚款660万元 [29] - 保险资管公司中,中再资产因"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公司资金"被罚款3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二;太平资产因同样原因被罚款70万元 [29]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罚没金额排第三,合计266万元 [29]
10月6家银行收到超千万罚单 行长任职资格罕见被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7:25
10月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金融机构共收到489张罚单,同比减少2.59%,合计罚没金额达3.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3.08% [1] - 10月罚没金额为年内第二高,仅次于9月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证监会、外管局开出的罚单数量均有所减少 [3]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共收到310张罚单,环比减少24.39% [5] - 保险公司收到108张罚单,环比减少16.92% [5] - 券商收到16张罚单,环比减少42.86% [5] - 期货、私募罚单数量减少,保险资管公司罚单数量与上月持平 [5] 10月大额罚单详情 - 10月有6张罚单的罚没金额超过1000万元 [8] - 中国银行收到最大罚单,罚没金额979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公司治理、贷款、同业、票据、资产质量及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不审慎 [9] - 其他大额罚单包括:中国民生银行(2862万元)、中国农业银行(2720万元)、平安银行(1880万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270万元)、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1150万元) [9]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五矿证券因作为债券簿记管理人自行调整投资者认购比例上限、发布错误票面利率和发行结果公告,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10] - 津投期货因风险控制失效导致自有资金投资出现重大亏损,被天津证监局责令改正 [11] - 因拟任行长张彦青不符合任职条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同监管分局不予核准其灵丘县长青村镇银行行长任职资格 [11] 10月金融合规特点 - 违规发放贷款罚单同比大增111.11%,共19张,情形包括向不具备贷款资格者放贷、员工违规与中介合作等 [14] - 内控管理相关罚单增多,共32张,环比9月增加52.38%,涉及银行、保险、期货、私募等多个行业 [15] - 重点违规行为包括内控管理不到位、失效、存在缺陷,以及内控制度未有效执行等 [15]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三季度罚没金额居前后,10月罚没金额再度居前 [18] - 中诚信托为10月罚没金额最多的非银机构,也是唯一被罚的信托公司,罚款660万元 [21] - 保险资管公司中,中再资产因"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公司资金"被罚款3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二;太平资产因同样原因被罚款70万元 [21]
10月6家银行收到超千万罚单,行长任职资格罕见被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6:59
10月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10月金融机构共收到489张罚单,同比减少2.59%,但合计罚没金额达3.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3.08% [1] - 10月罚没金额为年内第二高,仅次于9月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证监会、外管局开具的罚单数量均有所减少 [3]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收到310张罚单,环比减少24.39% [3] - 保险公司收到108张罚单,环比减少16.92% [3] - 券商收到16张罚单,环比减少42.86% [3] - 期货、私募罚单数量减少,保险资管公司罚单数量与上月持平 [3] 大额罚单与典型案例 - 10月有6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000万元 [4] - 五矿证券因在债券簿记发行过程中自行调整投资者认购比例上限、发布错误票面利率和发行结果公告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5][6] - 津投期货因风险隔离失效、风控流程执行不到位导致自有资金投资出现重大亏损,被责令改正 [7] - 灵丘县长青村镇银行拟任行长张彦青因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任职条件,其任职资格被不予核准,此情况较为罕见 [8][9] 重点违规领域与趋势 - 违规发放贷款相关罚单有19张,同比大增111.11%,处罚情形包括向不具备资格者放贷、员工违规与中介合作等 [10] - 与“内控”相关的罚单有32张,环比9月增加52.38%,其中银行业有16张 [11] - 内控管理不到位是处罚重点,涉及贷款业务、投行业务等多个领域 [11]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10月罚没金额再度居前 [12] - 中诚信托作为10月唯一被罚的信托公司,收到660万元罚单,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合格投资者人数突破要求、高管未经核准提前履职等 [12] - 保险资管公司中,中再资产因“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公司资金”被罚款300万元,太平资产因同样原因被罚款70万元 [13]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罚没金额排第三,合计266万元 [13]
11年磨一剑?量化派第五次冲击港交所IPO,业务转型难消合规隐忧
搜狐财经· 2025-10-21 17:08
IPO历程与现状 - 公司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时间点为2025年9月19日,距离公司成立已11年 [2][5] - 此前四次递表均因招股书有效期届满而失效,递表时间分别为2022年6月、2023年2月、2024年5月及2024年12月 [5] - 此次上市由中金公司与中信证券共同保荐,但市场反应并未普遍持积极看法 [2][5] 业务模式与转型 - 公司定位为线上市场营运商,核心业务包括依托“羊小咩”平台的电商业务和依托“消费地图”平台的汽车交易撮合服务 [3][4] - 公司进行业务转型,将早期产品“信用钱包”升级为电商平台“羊小咩”,商品品类覆盖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家电、美妆、珠宝、服饰及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 [4][6] - “羊小咩”前身“信用钱包”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终端用户超过150万,各年度推荐数量分别约为65.5万、39.3万和48.6万 [3] 收入结构与运营数据 - 2025年前五个月,“羊小咩”平台实现收入4.0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8.1%,已成为主要营收来源 [8] - 同期,“消费地图”业务收入仅791.7万元,占比1.9%,规模持续萎缩 [8] - 2025年前五个月,“羊小咩”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3.70万人,单用户平均收入为2.56万元 [8] - 2024年,“羊小咩”平台GMV高达70.28亿元 [8] 金融业务剥离与关联 - 公司来自金融机构的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21年的76.8%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的零 [7] - 公司已于2024年9月终止与金融机构的撮合服务协议,并于2025年1月停止“羊小咩”平台的H5重定向功能,承诺未来不再开展相关金融业务 [7] - 转型初期“羊小咩”仍保留金融相关业务,如“享花卡”和“备用金”,2021年至2023年“享花卡”平均金额逐年增长,分别为887.9元、1161.1元、1268.8元 [7] - 尽管公司声称已切断与金融机构的直接交易,但部分金融机构平台(如“便荔卡包”)仍可链接至“羊小咩”,且相关运营公司与量化派实控人存在关联 [8] 监管问询与用户投诉 - 2023年2月,证监会向公司发出问询,重点关注“助贷”业务是否属于类金融活动、是否涉及个人征信服务、业务资质以及用户投诉量大等四项核心问题 [9] - 公司回应称已搭建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投诉主要源于用户对平台规则不熟悉及个别业务流程瑕疵 [9] - 截至10月1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羊小咩”相关投诉已超过30000条,其前身“信用钱包”投诉量也超过8000条,投诉焦点集中在商品溢价过高、诱导消费、变相收取高额利息、高额服务担保费及暴力催收等方面 [9][10]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3:02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相比去年同期也明显增加 [1] - 从今年前三季度整体情况看,一季度处罚力度不小,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114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略减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3]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明显大增,开出718张罚单,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3]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详情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8]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8] - 券商第三季度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8] - 三季度有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分别为太平资产、太保资产、交银保险资管,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违规 [8] - 有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分别为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和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8] - 有3家理财公司在三季度被处罚,分别为华夏理财、广银理财、信银理财,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8] 大额罚单案例 - 三季度金融机构有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 [13] - 华夏银行领罚没金额最大的罚单,金额为8725万元,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 [13] - 广发银行领第二大罚单,罚没金额6670万元,因相关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 [14] - 恒丰银行领第三大罚单,罚没金额6150万元,违规行为除贷款、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 [14] - 东海证券因在担任金洲慈航集团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独立财务顾问时未勤勉尽责,被罚没6000万元 [13] 三季度金融合规特点 -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增多,三季度有15张罚单处罚互联网展业违规,环比二季度增加275% [19] - 涉及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其中邮储银行被罚没2791.67万元,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0万元,中信百信银行被罚款1120万元 [19]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因互联网展业违规被处罚,如大同证券未对互联网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东方汇金期货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 [20] - 三季度贷款被挪用问题突出,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挪用领域以归还贷款、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为主,部分银行被查出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21]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三季度部分股份制银行被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23] - 国有大行中以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23] - 非银机构中,东海证券以60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一,两家理财公司华夏理财、广银理财分别以1200万元和1159.88万元排第二、第三 [25] - 保险资管公司太平资产罚没金额为678万元,也进入非银机构罚没金额前十 [25]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05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减少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3] - 央行第三季度处罚力度显著增强,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4] - 从季度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较大,二季度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7] 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是受罚主体,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10] - 保险公司(含保险经纪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10] - 券商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但环比增加40.63% [10] - 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主要涉及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和投资违规 [10] - 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和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10] - 3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和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10] 大额罚单情况 - 第三季度出现4张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的大额罚单 [14]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为金额最大罚单 [14]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 [14]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 [14] 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对员工廉洁从业情况予以考察评估被采取监管措施 [16][17] - 东华期货通过不合规采购流程使控股股东占用资金60万元,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8] 三季度金融合规特点 -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显著增多,相关罚单环比增加275%,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对营销人员监督不足等 [20] - 涉及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的金融机构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其中邮储银行被罚没合计2791.67万元 [20]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因互联网营销管控不足被处罚,如未对投资顾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营销内容审核不到位等 [21] - 贷款被挪用问题突出,相关罚单环比增加130.77%,挪用领域转向归还贷款、投资理财等,原因包括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等 [22][23] 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 股份制银行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因收到超6000万元大额罚单,分列前三,罚没金额分别为9161.93万元、7284.15万元、6555万元 [25]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25] - 非银机构中,东海证券以6000万元罚没金额排第一,两家理财公司华夏理财和广银理财分列第二、第三,罚没金额分别为1200万元和1159.88万元 [28]
三季度金融机构被罚没超10亿 四家机构收超6000万大额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5:54
三季度金融机构处罚总体情况 -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罚单2133张,罚没金额达10.2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同比也明显增加 [1] - 从季度趋势看,一季度处罚力度不小,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处罚力度再次大增 [4] 监管机构处罚力度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季度开出罚单1141张,合计罚没金额6.5亿元,罚单数量同比略减20.82%,但罚没金额同比增加46.4% [2] - 央行处罚力度显著增强,第三季度开出罚单718张,罚没金额2.84亿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大增超3倍,增幅分别为357.32%和353.34% [2] 银行机构处罚情况 - 银行第三季度收罚单1448张,同比增加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7] - 部分股份制银行被罚没金额居前,华夏银行以9161.93万元排第一,广发银行以7284.15万元排第二,恒丰银行以6555万元排第三 [19] -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计罚没金额较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罚没金额也进入前十 [19] 非银金融机构处罚情况 - 保险公司第三季度罚单数量471张,同比略增7.29%,罚没金额9385.98万元,同比增41.57% [7] - 券商收罚单45张,同比减少30.77%,环比增加40.63% [7] - 3家保险资管公司被处罚,合计罚没金额893万元,违规事项包括债权投资计划操作不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方面违规行为 [7] - 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被罚,涉及服务收费定价程序不规范及债转股项目开展不审慎 [7] - 3家理财公司被处罚,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及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 [7] 大额罚单典型案例 - 三季度有4张6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没8725万元 [11] - 广发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被罚没667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并罚款 [12] - 恒丰银行除类似违规外还涉及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615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13] - 东海证券因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被罚没6000万元 [11] 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趋势 - 三季度互联网展业违规罚单有15张,环比二季度增加275%,处罚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未对营销人员有效监督等 [15] - 邮储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等被罚没2791.67万元,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0万元,中信百信银行被罚款1120万元 [15] - 部分券商和期货公司被查出在互联网展业过程中违规,如未对投资顾问人员有效管理、互联网营销合规管控不足等 [16] 贷款资金挪用问题 - 三季度贷款资金被挪用相关罚单有60张,环比增加130.77% [17] - 贷款资金被挪用的领域以归还贷款、买股票/基金、办理质押贷款等为主,部分银行被查出贷款被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 [18] - 贷款被挪用与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尽职、资金用途监控不严等因素有关 [18] 其他合规典型案例 - 华安证券员工向客户推介虚假金融产品,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营业部因未按规定考察评估员工廉洁从业情况被采取监管措施 [13] - 东华期货因向控股股东采购二手车辆导致资金被占用60万元,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措施 [13][14]
收购牌照 同程旅行进军支付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3
收购交易概述 - 同程集团关联公司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全资收购新生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 获得支付牌照[1][3] - 新生支付成立于2008年 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原属海航集团旗下公司[3] - 交易完成后 新生支付工商信息已部分变更 相关信息将在央行披露[1][3] 支付牌照资质 - 新生支付2011年获央行支付业务许可 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3] - 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及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后经合并增加银行卡收单(浙江省 江苏省 海南省 福建省 四川省)[3] - 根据新规重新划定 目前获准开展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储值账户运营Ⅱ类(全国) 支付交易处理Ⅰ类(浙江省 江苏省 海南省 福建省 四川省)[3] - 新生支付是海南省唯一拥有全牌照的支付法人机构 也是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试点重要参与单位[4] - 牌照资质齐全 包括跨境人民币支付资质 后续有望申请跨境人民币换汇资质[5] 战略考量与协同效应 - 收购使公司直接受益于海南自贸港发展 以支付为纽带把握跨境商贸和文旅消费领域战略机遇[1][6] - 支付作为高频服务有助于平台积累用户授权数据 交叉销售其他金融服务 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6] - 完善牌照布局夯实合规基础 在合规框架下有序拓展服务边界[8][9] - 支付作为商业交易底层支撑 能连接用户 商户与场景 打通C端消费与B端服务的全链路[9] - 支付牌照是金融业务关键基础设施 有助于构建完整金融业务板块 提升数字经济时代转型动力[9]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支付行业步入存量时代 新申请牌照受限 收购成为入局者唯一选择[3] - 头部OTA平台携程早已布局支付 小贷 消费金融等多张金融牌照[8] - 携程通过支付牌照账户体系将信贷产品"拿去花"嵌入OTA场景 提升场景流量金融变现效率[8] - 金融牌照成为头部企业标准配置 金融业务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8][9] 业务运营现状 - 同程旅行App主要提供酒店预订 机票预订 火车票购买 打车等服务 覆盖国内外热门旅游城市[6] - 现有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 支付宝 银行卡等第三方支付渠道[6] - 公司间接持有多个其他类型金融牌照 正有序拓展金融服务边界[8] 收购价值分析 - 新生支付自带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 可最快触达自贸港优惠政策[5] - 随着海南自贸港2025年底封关 拥有跨境支付完整资质的新生支付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4] - 此前无支付牌照需与外部机构合作 产生高昂服务费与通道费成本[6] - 收购避免了擅自从事支付业务被央行依法取缔的风险[6]
8家银行被罚1.487亿元!多张罚单,集中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9-13 13:16
金融机构大额罚单事件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部门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大额罚单 总金额达1.487亿元 涉及银行、理财公司及保险公司[2] - 罚单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缺陷、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薄弱、投资与理财业务违规、数据治理与报送问题四类违规行为[2] - 部分金融机构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数据治理及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系统性不足[2] 银行机构违规情况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款6670万元 2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3]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问题被罚款6150万元 4名责任人被罚款25万元 2人遭警告[3]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生产运维管理不严被罚款590万元[3] - 光大银行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及监管数据错报被罚款430万元[3]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及科技外包管理不足被罚款290万元[3]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3] - 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唯一政策性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和薪酬支付管理不到位被罚款130万元[5] 理财与投资业务违规情况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款1200万元 2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及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550万元[4] - 信银理财因理财产品名称不规范及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被罚款220万元[4] - 恒大人寿因保险资金运用严重不合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及投后管理问题被罚款282.5万元 20名责任人受处罚 其中1人被终身禁业 1人10年禁业 3人5年禁业[4] 违规行为分类总结 - 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缺陷类:涉及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系统开发测试、版本管理及外包管控问题[2][3] - 数据治理与报送问题类: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招商银行等存在监管数据错报、报送不合规及安全管理漏洞[2][3] - 投资与理财业务违规类:华夏理财、中信银行、信银理财及恒大人寿在投资运作、风险分类、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不合规行为[2][4] -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薄弱类:恒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在贷款业务、国别风险及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管控缺失[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