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南通农商银行审计监督精准发力
江南时报· 2025-11-23 21:19
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南通农商银行紧扣"信贷业务提升年"目标,以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为切入点,将 审计监督深度融入信贷业务全流程,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全行 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精准聚焦,筑牢风险屏障。围绕联合银行开展的押品专项审计,严格对标监管要求,从准入、监测到处 置全流程排查管理漏洞,有效防控抵质押业务风险。在支行全面审计中,从业务合规、风险管控、内部 管理等多维度入手,开展穿透式审查。通过审计模型跑批、信贷档案调阅等方式,摸清运营现状,深挖 潜在风险,助力支行合规经营。对审计发现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反馈,推动业务部门自查自纠,最 大化发挥审计价值。 创新驱动,激活团队动能。以"全员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理论培训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 系。定期组织专题研讨,聚焦信贷管理、员工行为、财务监督等重点领域,解析审计思路与风险要点; 积极参与外部培训,借鉴他行先进经验,持续优化审计方案。在项目实战中,实行新老搭配、以老带 新,由资深成员担任组长,全程指导实战技巧,确保团队每完成一个项目、能力实现一次提升。通 过"业务痛点梳理+模型逻辑拆解+创新思路碰撞",共同探索模型构 ...
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共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1-18 17:44
论坛概况 - 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中国银河证券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主题平行论坛,聚焦共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 - 北京市副市长、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及新开发银行行长等高级别官员出席并致辞 [1] 签署的合作协议 - 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对外经济活动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旨在构建稳固的同业合作渠道以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 - 与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签署20亿元人民币贷款主要融资条件协议,标志着两行首次开展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合作 [1] - 与波黑塞族共和国高速公路公司签署波萨维纳高速公路项目合作备忘录,项目旨在促进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及波黑经济发展 [1] - 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贷业务、咨询服务、贸易融资、资金业务等领域深化合作 [1]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高质量参与实施国家“十五五”规划,聚焦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创新发展 [2] - 公司将利用专业性、特色化金融服务,支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
强监管下 银行须坚守底线合规经营
金融时报· 2025-11-05 10:19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收到2133张罚单,罚没金额10.24亿元,分别环比大增36.12%和190.91% [1] - 银行机构在第三季度收到1448张罚单,同比增长18.3%,罚没金额8.29亿元,同比大增84.63% [1] - 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累计向银行机构开出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9.81亿元,第三季度罚单金额高达5.38亿元,成为年内处罚金额高峰季 [2] 股份制银行处罚动向 - 第三季度股份制银行被罚金额最高,超越农商行,一改以往农商行稳居罚单金额首位的局面 [2] - 今年9月股份制银行共收到5张千万元级别罚单,金额分别为8725万元、6670万元、6150万元、1535.7万元和1130.8万元 [2] - 前三季度股份制银行共被罚没4.97亿元,占银行业总罚金约三成 [2] 信贷业务违规 - 信贷业务违规依然是重灾区,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问题突出 [1] - 前三季度银行业涉信贷违规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比重超半数 [5] - 贷款资金挪用呈现新特征,挪用于归还他行不良贷款、购买股票或基金等情形变多,挪用于房地产相关领域情形变少 [1][5] 互联网展业违规 - 第三季度银行互联网展业违规处罚明显增多,约有15张罚单与此相关 [7] - 违规行为包括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未对互联网营销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合规管控不足等 [7] - 违规机构主体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民营银行,例如北京中关村银行被罚140万元,中信百信银行被罚1120万元 [7] 专家分析与建议 - 专家指出银行需强化全流程合规管理和高层问责,建立与复杂业务相匹配的风控体系 [3] - 建议银行利用大数据等工具加强资金流向监控和异常预警,将技术工具嵌入贷前、贷中、贷后全环节 [10] - 培育全员合规文化,将合规纳入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推动银行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风控 [10]
AI将如何改变信贷
第一财经· 2025-10-22 20:19
文章核心观点 - 信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传统的资金和线下网络优势,转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 [1][4][6] - 科技公司凭借其生态闭环带来的数据优势和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信贷领域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望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1][5][8] - 传统银行的数字化和AI化是应对竞争、适应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 信贷的本质与核心障碍 - 信贷是时间错配下的价值交换,建立在信用之上,其核心障碍在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 - 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人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主要风险 [2] - 信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劣,而非资金多少 [2] P2P模式的失败教训 - P2P平台仅降低了信息传递的交易成本,但未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最终导致集体爆雷 [3] - 失败证明真正的护城河在于高效、精准、低成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非资金撮合效率 [3] - 有效的信息处理包含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两个关键环节 [3] 大数据与AI驱动的信息处理变革 - 大数据技术重塑了信息收集方式,通过在线化生活产生海量、实时、低成本的数据,降低了对线下渠道的依赖 [4][5] - 大型科技公司凭借电商、支付、社交等生态闭环,掌握海量高频用户行为数据,为信用评估提供更立体全面的视角 [5] - AI技术重构信息分析能力,能在海量复杂数据中自动识别隐藏模式和弱信号,实现超越人工经验的非线性分析 [5][6] - AI能高效利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通过多维度交叉分析揭示复杂非线性关系,实现风险识别精度和效率的质的飞跃 [6] 监管环境对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影响 - 银行因涉及系统性风险而处于严格监管下,监管要求技术具备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偏好线性模型 [7] - 科技公司在信贷业务上的监管要求相对宽松,早期享有更大试错空间,并可通过“监管沙盒”等机制进行创新试点 [8] - 监管的线性要求与AI的非线性能力之间存在天然对立,限制了银行大规模应用“黑箱式”AI模型 [7][8] - 未来监管对“可解释性”的定义可能演变,从“人能看懂的因果逻辑”转向“模型能被验证的可靠逻辑”,从而重构与AI技术的冲突 [8] 未来信贷竞争格局 - 未来信贷竞争将回归信息处理的本质,即低成本、全面数据入口和高效AI能力的结合 [9] - 科技公司凭借平台生态和算法能力,有望在竞争中占据更大市场地位 [9]
菏泽信贷诚信管理评价揭晓浦发银行菏泽分行居股份制与城商行首位
齐鲁晚报网· 2025-10-14 21:26
政策背景与实施 - 菏泽市人民政府于2025年6月印发《菏泽市企业信贷诚信管理办法(试行)》和《菏泽市银行机构信贷诚信管理办法(试行)》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1] - 2025年7月至8月,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菏泽市中心支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菏泽监管分局联合成立信贷诚信管理工作专班,开展信贷管理评价[1] - 评价涵盖企业评价和市直单位部门评价两个方面[1] 评价机制细节 - 企业通过“爱山东”APP对银行机构的4种失信情形进行评价,包括单方面增加发放贷款条件、终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及其他对企业正常融资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行为[1] - 10家市直部门结合本行业及领域工作情况对银行机构作出宏观评价[1] 评价结果与表现 - 浦发银行菏泽分行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排名第1位[2] - 参与评价的24家企业均未对浦发银行菏泽分行给出负面评价[2] - 该结果体现了公司在信贷业务中的诚信经营理念,并对菏泽市金融信贷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2]
信贷高频违规 银行业前三季被罚9.81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0 00:14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3] - 从监管层级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出14张罚单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达3.15亿元,监管局本级罚没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罚没3.72亿元 [3] - 分季度看,三季度为处罚高峰季,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飙升至5.38亿元,而一季度和二季度罚没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1.43亿元 [4]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呈现"量额双降",2024年同期为1533张罚单和11.81亿元 [4]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6] - 多家银行因信贷违规收到千万级罚单,例如华夏银行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被罚6670万元,恒丰银行被罚6150万元 [8] - 具体违规案例包括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多项信贷违规被罚1680万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1810万元 [7] - 违规原因包括贷款审批权力寻租、不良资产真实性核查力度加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风险管控放松 [9]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违规问题,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及限制性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11] - 信用卡业务存在审核不严和资金用途管控不力问题,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处罚金355万元 [12] 行业监管趋势与内控要求 - 监管态势持续"严"字当头,强调"长牙带刺"和"零容忍",穿透式监管已全面常态化 [1] - 专家分析认为罚单数量与规模下降印证了监管成效显现,监管模式转向以高质量和精准为核心 [5] - 行业需完善内控机制,摒弃"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构建全员合规体系以应对强监管 [10][13]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 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56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2] - 罚单数量与金额较2024年同期显著下降,2024年同期罚单1533张,罚没金额11.81亿元,呈现"量额双降"趋势 [3] - 三季度监管力度加码,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5.38亿元,成为年内处罚高峰季,而二季度为相对低点,罚单231张,罚没金额1.43亿元 [3] 监管处罚结构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具罚单14张,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3.15亿元,释放强监管信号 [2] - 监管局本级开具罚单306张,罚没金额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开具罚单677张,处罚金额3.72亿元 [2]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5]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违规情形多样化,包括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 [1][5] - 千万级罚单频现,例如华夏银行因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6670万元和6150万元 [6] - 政策性银行亦未能幸免,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处以1810万元罚款 [5]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重收益、轻风控"倾向,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9] - 信用卡业务合规问题突出,部分银行审核不严导致"过度授信",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罚355万元 [10] - 违规行为还涉及保险代销业务,如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1] 违规原因与行业影响 - 信贷业务因涉及大量资金流转成为利益输送高风险领域,部分员工利用贷款审批权力寻租 [7] - 地产、城投等行业风险暴露导致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监管部门对掩盖不良资产的行为处罚严格 [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放松风险管控,出现"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 [7][8]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37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3] - 从监管层级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出14张罚单但平均单张罚额超千万元,监管局本级罚没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罚没3.72亿元 [3] - 分季度看,三季度为处罚高峰季,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飙升至5.38亿元,而一季度和二季度罚没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1.43亿元 [4]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呈现“量额双降”,2024年同期为1533张罚单和11.81亿元罚金 [4] 信贷业务违规分析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6] - 违规情形多样化,包括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 [1][6] - 2025年9月千万级罚单密集,华夏银行因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6670万元和6150万元 [7] - 具体案例包括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多项信贷违规被罚1680万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1810万元 [6] 违规原因深度解析 - 信贷作为核心金融资源易成为利益输送高风险领域,部分人员利用审批权力寻租导致违规放贷 [8] - 地产、城投等行业风险暴露使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监管部门对掩盖不良资产行为的核查力度加强 [8] - 市场竞争同质化及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主动放松风险管控标准 [8] - 银行普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倾向,业务指标主导导致贷后管理环节被忽视 [9] 其他业务合规问题 - 理财业务存在风控漏洞,部分银行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或限制性领域,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多项理财业务违规被罚950万元 [10] - 信用卡业务存在过度授信和资金用途管控不力问题,例如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罚355万元 [11]
深圳多家银行披露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催收代理成看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1:47
深圳银行业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信息披露行动 - 深圳首批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公布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包括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 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 北京银行深圳分行 微众银行 招联消金 [2] - 此次行动是深圳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的重要举措 旨在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2] - 公布的第三方合作机构主要包括营销获客 担保增信 催收服务三类机构名单 [2] 主要银行第三方合作机构构成详情 - 深圳中行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接近80家 其中信用卡汽车分期和信用卡家装分期公司占比超过70% [3] - 深圳中行营销获客类名单包括49家信用卡汽车分期公司 9家信用卡家装分期合作机构 9家个人住房贷款合作机构 [3] - 深圳中行担保增信类有3家个人住房贷款合作机构 催收类有8家信用卡逾期账款代理催收合作机构 [3] - 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公布37家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 其中超过半数系汽车销售公司 并有多家融资担保机构 [3] - 招联消金披露18家催收合作机构和11家助贷合作机构 助贷机构基本为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关联公司 [3] 不法贷款中介乱象及监管应对 - 近20家银行的深圳分行于今年7月中旬发布"中介打假"声明 集体指向鑫心惠邻咨询服务机构 [4] - 该中介通过虚假宣传"降息优化""携手XX银行"等广告 声称与多家银行为战略合作伙伴 扰乱金融秩序 [4] - 深圳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发布风险提示 发现部分消费者通过不规范的第三方渠道申请贷款被收取高额息费甚至遭受诈骗 [4] - 不法贷款中介主要套路包括假借银行内部人员名义获取信任 宣传"低息""快速放款"等噱头吸引消费者 编造夸大监管政策诱导贷款申请 [5] 行业贷后管理趋势变化 - 伴随借贷人还款压力增大和银行回款风险上升 降低不良资产率和化解经营风险成为银行贷后管理重点 [2] - 委托第三方机构催收已成为行业趋势 以应对不良资产率上升问题 [2]
八一钢铁: 八一钢铁关于对宝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12
基本情况 - 宝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1992年6月经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 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 [1] - 主要股东包括中国宝武集团持股24.32% 马鞍山钢铁持股22.36% 宝山钢铁持股16.97% 太钢集团持股12.58% 山西太钢不锈钢持股12.08% 武汉钢铁持股9.48% 马钢控股持股2.21% [1] - 经营范围涵盖存款吸收 贷款办理 票据贴现 资金结算 委托贷款 债券承销 同业拆借 票据承兑 买方信贷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及套期保值交易等11类金融业务 [2] 内部控制体系 - 建立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 合规梳理与稽核监督为手段的全面内控体系 [3] - 实行"四位一体"风险管控理念(合规 业务连续性管理 风险管理 内控)和"三纵三横"管理体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业务部门/风险合规部门/内审部门) [6] - 设置10个部门及3个分公司 实现前中后台职责分离 包括风险合规部 审计稽核部等专业风控部门 [6] - 内部监督形成监事会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稽核部三道防线 [12] 业务风险管理 - 存款及结算业务严格执行《结算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 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保障资金安全 [7] - 信贷业务实行贷前调查 贷中审查 贷后检查机制 运用智慧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测信用风险 [8] - 资金业务遵循安全性 流动性 效益性原则 制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计划管理 [9] - 投资业务以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证券为主 建立前中后台分离的投资管理体系 [9] - 信息系统通过国家三级等级保护验收 核心系统由宝信软件开发并定期复评 [10] 经营与监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总资产688.13亿元 总负债585.04亿元 所有者权益103.09亿元 营业收入7.71亿元 利润总额4.00亿元 [15] - 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要求 [15] - 建立三级备付体系 每日预测资金供需 保障流动性安全 [15] 关联交易管理 - 新疆八一钢铁在财务公司存款利率区间0.1%-1.0% 每日最高余额不超过30亿元 [16] - 通过"关联交易管控系统"实时监测交易限额 保障资金使用合规性 [16] - 未发生因财务公司头寸不足导致的延迟付款情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