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设施

搜索文档
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
金融时报· 2025-08-02 14:54
《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出台 - 《管理办法》已通过审议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标志着经过多年酝酿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框架正式确立 [1] - 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支付清算系统、交易设施等六大类 被喻为金融市场上的"桥梁和高速公路" 当前体系功能齐全但法治建设仍需加强 [2] - 政策背景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 旨在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 [3] 监管原则与分工 - 实行"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原则 证监会负责证券期货类 央行负责支付征信类 重大事项需国务院批准 [4] - 系统重要性机构维持现行监管体制 央行负责宏观审慎管理 证监会和央行按领域分工监管 [4] - 多部门协同完善规则体系 将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5] 准入与运营规范 - 明确金融基础设施需持牌经营 严禁非法使用"交易所""清算"等特定名称 [6][7] - 境内运营机构需满足七项条件 包括法人实体、治理结构、注册资本、风控制度等 [8] - 跨境服务提供商需具备三年以上运营经验 且受所在国全面监管 [8] 风险管理要求 - 强调建立稳健风险管理框架 需覆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 [9] - 调整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要求 改为参考PFMI原则的非强制条款 [9] - 监管机构将持续推动建设安全可靠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9]
工行全面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合作 携手共建安全高效金融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21
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 - 工商银行发布中国银行业首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 助力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1] - 公司定位为"使用者""服务商"和"共建方" 推动方案落地见效 支持金融强国建设 [1] 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服务 - 推动37家机构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参行 联通230余家间参行 [2] - 在境外12个国家担任人民币清算行 与700余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建立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合作关系 [2] - 结算代理业务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100余户境外投资者提供期货交易结算服务 [2]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 - "沪深港通"年结算量超1.7万亿元 [2] - "债券通"南向通托管业务规模达600亿元 [2] - 首批参与"北向互换通"超长期限合约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香港合约交易创新 [2] 直接融资与创新工具 - 落地全市场首笔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SFISF)债券回购交易 [3] - 第三方存管账户数突破一亿户 [3] - 银行间市场首批发行科技创新债 [3] 清算结算网络扩展 - 为1600余家交易商提供上清所"大宗清算通"服务 年结算量超1700亿元 [4] - 为48家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代理结算服务 是银行间市场唯一外汇全品种全币种结算银行 [4] - 作为全牌照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 服务超190万期货投资者 [4] 创新融资工具承销 - 科创债、熊猫债、两新债承销项目数和承销额居市场前列 [4] - 同业率先完成股权投资试点城市基金合作意向全覆盖 [4] - 票据交易所贴现通试点累计为1万余户企业对接贴现资金730亿元 [4] 金融风控与安全 - 向400余家中小金融机构进行风控技术输出 [5] - 反洗钱服务平台"融安e控"服务40余家同业客户 覆盖超5.7亿客户和日均1.5亿笔交易 [5]
中金缪延亮:稳定币、金融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
中金点睛· 2025-07-25 08:47
稳定币的本质与特性 - 稳定币是加密货币,也是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本质是"中心化里最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里最中心化的",技术去中心化而监管中心化 [3][7] - 稳定币与法币挂钩,必须接受传统金融体系监管,采用中心化运营模式,发行机构需持有足额法币储备 [8] - 稳定币不是货币也不是货币市场基金,其信用来源于锚定的法币国家主权,叠加私人企业信用 [10][11] 稳定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 当前稳定币总规模超过2600亿美元,2024年转账总额达15.6万亿美元,首次超越Visa [13][17] - 近期关注度提升源于美国和中国香港稳定币立法进展、Circle上市及中资券商获香港加密牌照等事件 [12] - 稳定币符合"成功叙事"特征,具有重复性、关己性、叙事星座和自我强化等特点,形成破圈效应 [14][15][16] 稳定币的金融基础设施属性 - 稳定币有潜力成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具备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特征,可实现"支付即结算" [3][23] - 作为连接法币与加密生态的枢纽,稳定币像"超音速客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但上下链仍存难点 [24][39] - 稳定币产业链形成激励相容机制,用户、发行方、做市商、托管行等各方各取所需 [28][29] 稳定币的"不可能三角" - 稳定币存在价格稳定、去中心化、资本效率的"不可能三角",当前成功案例都侧重价格稳定目标 [34][35] - 主流稳定币选择与传统金融融合,接受中心化监管,USDT和USDC等中心化稳定币占据主导 [35] 稳定币的金融市场影响 - 提升支付效率:尤其适用于跨境支付,可缩减中间环节实现秒级到账,成本低于传统银行体系 [38][43] - 增强金融普惠:降低金融准入门槛,在高通胀经济体中被用作储蓄工具对抗本币贬值 [41][42] - 潜在稳定性冲击:存在监管套利空间,美元稳定币可能威胁部分国家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 [45][46] 稳定币与国际货币体系 - 稳定币信用依赖锚定法币,必须先有法币需求才有稳定币需求,不直接创造新货币需求 [54] - 美元稳定币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扩大美元渗透范围,但面临非美稳定币和CBDC的竞争 [56] - 对中国影响:可能削弱资本管制效力,但技术层面存在监管抓手,需防范跨境"对敲" [59][60] 中国参与稳定币发展的路径 - 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是优先选择,限定境外运营流通,利用香港制度优势 [65] - 需构建贸易和投资真实应用场景,鼓励链主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生态建设 [66] - 稳定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术",根本在于夯实人民币的"法理之锚"和"功能之锚" [67]
深交所参与建设的香港综合基金平台订单传递服务正式开通上线
快讯· 2025-07-03 19:06
香港综合基金平台订单传递服务上线 - 香港综合基金平台由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牵头、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属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参与建设 [1] - 平台正式开通上线订单传递服务 [1] - 平台作为香港基金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可连接基金分销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参与者 [1] - 平台提供香港证监会认可基金的重要信息和订单传递功能以促成交易 [1] - 服务上线后将提高基金市场运营效率 [1] - 服务有助于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财富和资产管理枢纽的竞争力 [1]
助力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01
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 -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中枢,支撑金融调控、市场开放、资源配置、风险防控及产品创新,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1] - 金融基础设施集中各类金融活动信息,是金融体系的"数据中枢"与"运行轨道",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重要抓手[3]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升级外汇、本币交易系统(2018年、2021年),提升交易处理效率并降低操作风险[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新要求 - 上海需具备高效多元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24年成交突破2500万亿元,占国内金融要素市场近70%[7] - 要求金融基础设施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上海清算所采用瀑布式风险防范结构阻断风险扩散[8] - 需对标国际规则参与全球治理,"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为境内外市场提供互联互通渠道[9] 国有大行的战略实践 - 交通银行发布首支长三角ESG债券指数,引导资金投向区域优质企业,并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提升大宗商品结算效率[12] - 作为上海清算所综合清算会员,服务近1500家市场主体,代理清算规模市场第一,并首创多项衍生品清算业务[13] - 在人民币国际化中,交通银行担任"债券通"报价商,参与CIPS系统建设及数字货币桥项目,拓展跨境支付网络[14] 市场创新与国际标准 - 交通银行积极参与上海金、上海油等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交易,提升"上海价格"全球影响力[15] - 支持上海清算所成为ISDA许可的首家中国保证金模型管理机构,参与制定跨境衍生品清算规则[15] - 首创外汇交易结算银行业务,消除本金交割风险,为中小机构提供安全外币结算服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