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创新

搜索文档
临港试点金融租赁SPV扩围 纳入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四个领域设备资产
解放日报· 2025-07-18 09:43
新政核心内容 - 临港新片区放宽金融租赁SPV租赁标的物范围至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四大领域,重点支持前沿产业[1] - 业务主体从临港本地金融租赁公司扩展至全国范围金融租赁公司在临港设立的SPV[1] - 金融租赁服务结合融资与融物功能,通过分期支付租金减轻企业现金流与资产负债压力[1] 行业应用案例 - 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昂贵设备(如光刻机售价1000万-1亿美元),租赁模式可缓解财务负担[1] - 2021年原SPV租赁物范围限定为飞机、船舶等传统设备,2023年6月首次扩围至集成电路和算力设备[2] 政策实施效果 - 试点启动后已有160余家金融租赁公司参与,其中超50%首次在临港设立SPV[2] - 6家金融租赁公司完成试点项目落地,覆盖新政四大领域,总资产规模近40亿元[2] 跨境金融创新 - 新政优化跨境服务机制,包括推进外币直接借款、便利对外债权登记、鼓励人民币跨境结算[2] - 预计将带动跨境租赁业务规模显著扩大,算力设备离岸租赁、新能源设备跨境租赁需求激增[3] 配套服务发展 - 临港将吸引法律、评估、税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依托融资租赁一站式平台提供服务[3]
“融资+融智”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建行上海市分行“球中心”助力中企出海远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8:12
跨境金融政策与创新 - 2013年上海自贸区启动后,FT账户创新实现"一户通全球",简化跨境结算并降低企业成本 [1] - 2024年9月建设银行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设立"上海全球金融服务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1] - 2024年4月《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出台,与建行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1] 建设银行跨境服务优势 - 依托母行在审批效率、成本优势和资金流动性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2] - 拥有国际化精英团队和行业定制化"服务包",如航空航运领域 [2] - 截至2024年5月已为超万家客户开立FT账户,累计发放贷款6000亿元,其中40%投向境外客户 [2] 综合金融服务案例 - 为东富龙集团办理15笔国际保函合计3600万元,缩短开立时间并优化出口条款 [4] - 搭建全功能型跨境资金池实现境内外子公司资金实时归集与划拨 [5] - 与巴西矿企合作落地1.5亿元关税保函,带动年交易量近2亿美元,并完成3.5亿美元银团贷款 [5][6] 创新金融解决方案 - 首创跨境项目前期贷,解决西非铁矿项目融资真空期难题 [7] - 创新"股本金+股东借款"组合模式,完成ODI备案并开立6个境外账户 [8] - 针对跨境电商收款痛点研发伞型账户提升资金流转效率 [9] 汇率风险管理 - 利用人民币清算行优势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波动冲击 [10] - 2025年为旅游集团设计人民币贷款+外汇掉期方案,利用中欧利差降低融资成本 [11] - 通过上海-香港联动交易实现人民币购汇欧元并锁定远期汇率利率风险 [11]
破局外贸融资困境 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研讨会——杭州站圆满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6-26 15:17
研讨会概况 - 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研讨会"第二站于杭州成功举办 聚焦外贸融资困境 汇聚浙江及周边地区三十余位外贸企业高管和财务负责人 [1] - 研讨会主题为数字化浪潮下的跨境金融创新解决方案 [1] 外贸企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当前外贸企业面临外贸账期难题 海外融资成本高企等痛点 [3] - 天逸集团提出创新性金融解决方案 助力出口出海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3] - 针对浙江外贸企业"轻资产 高增长"特点 提供定制化服务 包括出口贸易融资 出海金融服务 电商融资 海外银行开户及收付款等 [3] - 通过国际保理服务加速资金周转 同时降低海外交易风险 [3] 公司实力与成果 - 天逸集团连续两年独揽"最佳跨境金融领军企业"大奖 业务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 [3] - 研讨会内容紧密结合浙江外贸特色 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3] 未来计划 - 天逸集团将持续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系列研讨会 聚焦不同区域外贸企业的核心需求 [5] - 提供更落地的金融解决方案 与跨境金融专家面对面交流 破解企业出口出海融资难题 [5]
五部门联合发力!30条金融举措支持广州南沙金融发展
环球网· 2025-05-13 10:44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政策 政策总体要求 - 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将南沙建设成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4] - 央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推动30条重点举措落实,强化金融对南沙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支撑作用[1][5]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票据融资,鼓励"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险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投科创企业[4] - 健全应收账款确权机制,支持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票据,推动重点制造企业上市融资[4] - 港澳居民及入驻南沙青年创业平台企业、项目同等享受扶持政策,便利港澳创业青年开立账户[4] 社会民生与跨境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信用融资、国际专业人士执业便利化[4] - 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境外机构资金转存定期存款及购买大额存单[5] 特色金融发展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等创新品种,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4] -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建立数字金融研究智库,开展跨境合作[4] - 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4] 跨境金融创新 - 积极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多元化投资机构[5] - 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5] - 支持南沙区内基金公司参与相关互挂及互认安排,探索债券发行机制、评级标准互认路径[5] 保障措施 - 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出台住房、人才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5]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 加大金融支持广州南沙建设力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4:44
总体要求 - 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 提出30条重点举措,涵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特色金融服务、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 [1] 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 [2] - 支持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引导政府基金聚焦南沙重点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金融机构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企业、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2] - 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应用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测评中心及监管平台,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 [2] 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 -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3] - 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结算银行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业务,无需开立专用存款账户 [3] - 境外机构在南沙区银行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资金可转存为定期存款或购买大额存单 [3] 下一步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强化金融对广州南沙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对外开放再进一步!“南沙金融30条”出炉
券商中国· 2025-05-12 20:36
金融支持南沙发展政策 - 核心观点: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举措强化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金融支持,涵盖创新金融服务、特色金融、对外开放及制度型开放等领域 [1][2] 创新金融服务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科创、高端制造、数字产业等五大产业,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多元化 [3] - 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基金或直投科创企业,鼓励科创债/票据发行及股债混合融资 [3] - 建设区块链/AI相关数据中心及监管平台,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3] - 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可享贷款贴息等政策,金融机构需吸纳港澳居民就业 [3] 特色金融服务 - 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广期所探索电力期货,支持企业赴港澳发绿色债券 [5] - 推动跨境资管中心建设:支持券商获取公募资质,发展基金投顾业务,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 [5] - 发展航运金融:支持国际保理业务,打造飞机/船舶租赁产业高地 [5]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探索粤港澳资金结算政策,推动广期所与港交所跨境合作品种 [6]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流程,试点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办理 [6] 金融对外开放 - 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 [7] - 跨境人民币便利化: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结算可免专用账户,境外机构资金可转存定期 [7] - 对标CPTPP/DEPA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简化外资参与金融试点限制 [7] 民生领域金融 - 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范围,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4]
央行、证监会等联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12 19:43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金融支持南沙建设的重点举措,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1][2] 创新金融服务 -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5] - 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科创企业 [5] - 推动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科创票据及股债混合型融资,支持重点制造企业境内外上市 [5] - 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及监管平台 [5]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 [5] 青年创新创业支持 - 港澳居民及南沙青年创业企业可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保险补贴等政策 [5] - 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居民就业和实习 [5] 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信用融资及国际专业人士执业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范围 [6] - 支持银行与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及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6] 特色金融服务发展 - 创新绿色金融业务,鼓励广期所探索电力期货,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7] - 支持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发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 [7] - 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支持商业保理公司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推动飞机、船舶等租赁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 [7]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探索适宜大湾区的资金结算政策,支持广期所与港交所推出跨境合作品种 [8]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流程,探索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办理跨境股权投资 [8] 金融业对外开放 - 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9] - 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9]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 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 [9] - 境外机构在南沙银行账户资金可转存定期或购买大额存单 [9]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 支持南沙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试点 [10] - 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10]
央行、证监会等联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12 19:29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意见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举措强化金融支持南沙建设 定位"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 [1][2] - 重点覆盖创新创业金融、跨境资管、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及制度型开放等领域 [2][9][12]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科创、高端制造、数字、海洋及未来产业 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新模式 [5][6] - 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创投基金或直投科创企业 推动制造/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及股债混合融资 [6] - 建设区块链/AI数据算力中心 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无人产业金融支持 [6] - 港澳居民及青年创业项目可享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就业 [6] 社会民生金融服务 - 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 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 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7] - 银行与支付机构可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 提升跨境支付/信用融资/国际执业便利化 [7] 特色金融服务 - 鼓励广期所探索电力期货 支持企业赴港澳发绿色债券 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 [9][10] - 支持券商获取公募资质 发展基金投顾业务 鼓励跨国公司设资金管理中心 [10] - 推动国际保理业务 打造飞机/船舶租赁产业高地 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 [9][10]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探索粤港澳资金结算政策 广期所与港交所推跨境合作期货品种 [10]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流程 提供线上办理服务 开展股权投资便利化试点 [10] 金融业对外开放 - 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引入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投资机构 [12] - 支持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基金公司 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12] - 推动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允许境外机构资金转存定期或购大额存单 [12] - 对标CPTPP/DEPA国际规则 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试点 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11][12]
事关南沙,央行等五部门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7:41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意见核心内容 一、总体要求与战略定位 -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战略支点,强化南沙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的定位[3] - 聚焦"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三大方向,通过30条举措完善金融服务体系[1][2] 二、重点产业金融支持措施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 创新"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科创企业,鼓励保险机构直投科创基金[4] - 政府引导基金精准投放高端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领域,推动制造企业发行科创债/票据[4] - 建设区块链、AI等数字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与香港数字资产平台合作[4] 海洋经济与绿色金融 - 加大海洋产业及商业航天领域融资支持,发展海上保险业务[5][6] - 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与新能源品种,推动企业碳账户差异化金融服务[7] - 鼓励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7] 航运与数字金融 - 推动航运费用人民币结算,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8] - 支持生成式AI在智能信贷、风控等场景应用,建立数字金融跨境合作项目[8] 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创新 - 扩大自由贸易账户试点范围,优化跨境支付结算服务[9][6] - 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跨境期货品种,建设商品交割中心[10]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流程,试点线上办理服务[10][11] 四、跨境金融开放与平台建设 - 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机构[11] - 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结算限制,允许境外机构资金转存定期[11] - 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简化人民币海外基金备案流程[12] 五、金融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 -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管中心,支持证券公司获取公募基金资质[8] - 推动粤港澳金融人才资格互认,支持院校共建高级金融学院[7][13] - 配套住房、教育等政策吸引国际化金融人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