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广告
icon
搜索文档
Moneta外汇:亚股承压,日元走强
搜狐财经· 2025-07-31 12:56
Moneta外汇认为,当前亚洲股市走势反映出投资者对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的敏感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关键国家发布经济数据和央行政策动态之后。近日亚 洲股市普遍走低,主要受到亚洲部分经济体经济活动不及预期以及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 从最新市场表现来看,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下跌了0.7%,但依旧有望实现连续第四个月上涨。其中,香港及中国大陆市场的跌幅最为明显。Moneta外 汇认为,该区域7月份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反映出企业活动减弱,引发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 与此同时,日元在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上调年度通胀预期后走强。Moneta外汇指出,这一决策反映出日本央行对通胀压力的重新评估,同时也释 放出未来可能加息的信号。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0.6%,达到148.62,这一走势也显示出市场对日本政策方向的重新定价。 th l (ea) MM全牌照监管优势 MM全牌照 STP牌照 严格 中等 监管强度 需遵守严格的做市商规则 不承担市场风险 风险承担 75万英镑起 12.5万英镑起 资本要求 守、风险敞口报告 i 关于Moneta Mark 特景 Moneta集团成立于2012年,20 ...
AI上岗,广告人下岗?
创业邦· 2025-07-16 11:44
行业变革 - AI广告正在改写广告业规则,2024年全球AI广告市场销售额达10.2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飙升至10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7% [5] - 传统广告制作周期长且成本高,AI广告可将成本压缩30%-50%,时间效率提升70%-90% [18] - AI广告制作流程包括生成分镜、图片、视频和剪辑,大幅简化传统广告的复杂环节 [13][14][15][16] 技术优势 - AI广告制作速度快,如Google Veo 3制作的30秒广告仅用48小时和2000美元,而传统拍摄需40万美元和60人一个月 [4][19] - AI广告技术门槛低,导演无需长期艺术训练,仅需视频剪辑、内容运营和创意协作能力 [17] - 国内主流AI视频生成工具包括可灵和即梦,分别擅长运动镜头和生图 [25] 市场格局 - 国外大厂如Google和Meta已占领先机,Meta Advantage+采用率从2023年Q1的2%飙升至2024年Q4的36% [30] - 国内大厂加速布局,如阿里妈妈的万相营造和京东的羚珑,主要服务于电商场景 [26] - 2025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预计达13465.9亿元,生成式AI在广告营销中的营收规模预计2030年达1500亿元 [31] 行业影响 - AI广告首先威胁低端环节,导致下游内容同质化,中小广告公司和个人创作者面临挑战 [35][36] - 行业可能两极分化,一边是手握技术和资源的玩家,另一边是被技术替代的中小从业者 [37] - 53.1%的广告主会在创意内容生成中使用AIGC技术,其中20%在视频创作中超50%环节借助AI [28] 技术挑战 - AI广告存在技术不成熟问题,如麦当劳AI广告出现六根手指和多余物体 [40] - 版权风险突出,如肯德基AI广告和李子园AI广告被指抄袭他人作品 [42] - AI广告缺乏情感共鸣,难以复制经典广告的情感力量 [45] 未来趋势 - AI广告需要成熟导演把控,但AI广告导演和传统导演技能要求不同 [49] - 广告行业将回归创意和审美比拼,AI提供更多选择项供决策 [46] - 从业者需发展核心竞争力,如演员的现场二次创作能力 [47]
互联网传媒周报:美图戴维斯双击,重视AI应用商业化兑现-2025071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3 22: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应用全球商业化进展较快,国内AI陪伴、AI美拍、AI教育、AI广告是较易商业化的场景,创意工具全球出海实现生产力提效变现 [2] - 游戏板块技术性回调,但仍看好持续性,推荐逻辑未变,短期大厂无新大作,中期二梯队公司抓住出海和Z世代增量市场,长期AI游戏改变玩法创造新需求 [2] - 即时零售和外卖竞争加剧,或在25Q3带来增量广告预算,分众传媒合作支付宝碰一碰有望带来媒体网络价值重估,拟收购新潮传媒预计成本端下降逐步兑现 [2] - 潮玩、音乐、演唱会等高景气悦己消费核心标的持续推荐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应用商业化 - AI创意方面,全球化创意工具龙头美图戴维斯双击,C端满足Z世代年轻女性悦己消费需求,B端从全球电商场景入手提效;快手可灵AI推出10个月后ARR超1亿美元,今年4、5月月度付费金额超1亿元,模型性能提升将推动付费收入环比上行 [2] - AI广告方面,预计AI对流量变现不充分、时长未饱和的公司边际影响更大,腾讯控股25Q1广告增速20%,AI对视频号、搜索变现拉动已体现,对哔哩哔哩智能投放和创意生成有正面影响 [2] - AI陪伴方面,恺英为代表的游戏公司低PE,且具备丰富运营和商业化经验 [2] - AI教育方面,夸克、豆包通用AI助手验证了教育需求,垂类AI教育产品还在起步期,期待教培企业及教育信息化视源股份等公司发力 [2] 游戏板块 - 本轮领涨标的巨人、华通积累较大涨幅但基本面仍在上行通道,巨人网络《超自然自动》上线新赛季,新内容将陆续推出;华通《无尽冬日》高位稳定,《Kingshot》《Tasty Travels》继续爬坡 [2] - 更多公司新品验证中期增长,三七互娱《斗罗猎魂世界》全球上线表现亮眼;吉比特《杖剑传说》将上线日本等区域,《道友》稳定TOP5;恺英网络获传奇IP转授权;心动公司伊瑟海外超预期;其他关注完美世界、神州泰岳、中旭未来等公司 [2] 即时零售和外卖 - 7月阿里巴巴宣布投入500亿,预示美团、京东、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和外卖竞争加剧,Q3是本地生活核心品类需求旺季,平台将配合补贴大力品宣推广,电梯是线下高频场景将是重点 [2] 悦己消费 - 持续推荐泡泡玛特、网易云音乐,关注大麦娱乐、布鲁可 [2] 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给出了腾讯控股、网易、神州泰岳等多家公司的总市值、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yoy、归母净利润yoy、PE等估值数据 [4]
大厂正在将AI广告带入“伪人”时代?
虎嗅· 2025-06-24 19:29
行业动态 - TikTok推出全新AI广告功能,可通过图片或文字prompt生成5秒广告视频 [1] - Meta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支持20张图片生成多场景视频并添加音乐和文本 [2] - 谷歌Veo3实现提示词一键生成完整视频,已应用于NBA总决赛广告制作,成本降低95% [3][5] - 53.1%广告主已在创意内容中使用AIGC技术,20%广告主视频创作中超半数环节依赖AI [2] 技术应用 - 可口可乐推出首部全AI广告,运用四种AI工具三天完成初稿 [8] - 小型广告公司使用国产模型"可灵"制作汽车变形特效视频,成本从数千元/秒大幅降低 [11] - AI广告公司Icon宣称单条广告成本从200美元降至1美元,流程压缩至1人操作 [6] - 跨境电商团队引入Veo3实现零技术背景生成营销内容,分镜逻辑由ChatGPT辅助完成 [13][14] 市场反应 - 可口可乐AI广告引发负面评价,但获得大量讨论流量 [9] - 某茶饮品牌AI生成人物广告被用户批评"眼睛空空""恶心" [20] - 新加坡财政部AI宣传画面被指"恐怖"后道歉修改 [21] - NIQ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AI广告缺乏吸引力且令人困惑 [23] 成本效益 - 传统广告制作需协调多工种,AI广告无需场地布景显著降低成本 [31] - 43%广告主预计2024年营销投入减少,AI成为降本增效首选 [31] - AI广告虽美学质量有限,但可低成本快速铺开加深用户印象 [32] 行业挑战 - AI生成内容存在"恐怖谷效应",拟真风格易引发用户反感 [19][22] - 专业广告领域甲方担忧AI削弱品牌力,部分明确禁用AI素材 [16] - AI广告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与信息价值 [27][28] - 高质量AI内容仍需专业团队后期调整,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12][17]
大厂的AI梦,靠广告来养
36氪· 2025-06-17 12:18
AI技术商业化进展 - 2025年Q1百度营收达324.5亿元同比增长3%,生成式AI与基础模型相关收入实现三位数年增长 [1] - 腾讯AI推动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19亿元 [1] - 阿里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 [1] - 快手Kling AI在2025年Q1实现收入超1.5亿元,为超1万家企业客户提供API服务 [1] - 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激增42%,阿里云收入同比增18%,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1亿元 [6] 云服务价格战 - 百度千帆平台DeepSeek-V3价格仅为官方三折 [4] - 阿里云百炼平台推出「1元200万tokens」优惠 [4] - 腾讯云混元T1模型输出成本仅为DeepSeek-R1的1/4 [4] - 百度文心系列模型调用成本下降80% [6] AI广告变现 - 百度35%的移动搜索结果由AI生成,高于1月的22% [7] - 百度慧播星数字人直播总GMV年同比飙升735%,商业化收入年同比提升204% [7] - 腾讯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超60%,推动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319亿元 [7] - 阿里妈妈推广引导成交额同比增长千亿级规模,AI驱动新客占比超80% [8] - 淘宝天猫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2%至710.77亿元,部分源于AI技术提升营销效率 [8] 技术应用场景 - 腾讯将AI应用于社交体验优化、游戏体验提升和内容创作效率提高 [3] - 快手Kling AI为创作者提供智能化创作工具 [3] - 美团将AI技术应用于物流调度、商家推荐、用户画像等核心环节 [3] - 百度数字人直播通过AI实时分析用户反馈并调整话术 [11] 行业趋势与数据 - 全球AI广告市场销售额2024年达10.2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飙升至10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9.7% [13] - 阿里和快手股价涨幅均超过40%,腾讯上涨24.58%,百度上涨1.78% [9] - 谷歌2023年Q4广告收入达65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YouTube广告收入增长15.5% [13]
WPP走下神坛
虎嗅· 2025-06-13 08:20
玛氏广告业务变动 - 快消巨头玛氏将价值17亿美元的全球广告业务交给阳狮集团 覆盖70个市场 包括M&M's、士力架、宝路等品牌 [1] - 此前玛氏一直是WPP的大客户 此次业务转移加剧WPP客户流失压力 [2] WPP管理层变动 - WPP首席执行官马克·里德宣布卸任 其任职CEO七年 离职传闻半年前已出现 [4] - 里德离职后WPP股价当日下跌1.5% 当前市值80.76亿美元 较2018年235亿美元缩水65.6% [5] WPP财务表现 - 2024年Q1营收下降5% 股价同比下跌29% 北美市场微降0.1% 英国市场下滑5.5% 西欧降4.5% 中国市场暴跌17.4% [7] - 同期竞争对手阳狮集团净收入增长9.4% 有机增长4.9% 形成鲜明对比 [8] 行业技术冲击 - Meta宣布2026年推出全自动化AI广告 可生成图片、视频和文字内容 引发广告业恐慌 [9] - 科技巨头通过广告技术生态掌控用户行为数据 传统代理集团因技术分散难以适应平台化需求 [23] WPP历史架构问题 - 2018年里德接任时WPP旗下有超400个独立运营机构 形成"散装集团" 资源重复配置 [14][20] - 第三方机构曾建议整合为少数核心网络 但子公司保留独立运营权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23] 里德改革措施 - 推行"彻底进化"战略 合并数字代理商VML与扬罗必凯 智威汤逊与伟门 累计淘汰300个代理品牌 关闭800个办事处 [25][26][27][33] - 投入超3亿英镑自研WPP Open智能营销系统 覆盖60%客户服务团队 为吉百利生成13万条个性化广告 成本降90% [40][41] 改革执行问题 - 员工总数从13.4万降至10.8万 强制返岗政策引发1.5万人联名反对 反映内部士气低落 [44][46][47] - 合并百年厂牌引发争议 如JWT与伟门合并后停用JWT品牌 客户不认可新品牌价值 [54][57] 市场评价 - 华尔街不认可WPP科技转型 分析师预测其收入增长率仅为个位数 [60][61] - 行业质疑温和改良难以应对阳狮竞争和科技巨头冲击 需更激进举措 [66]
爱奇艺Q1财报发布:财务稳健增长,内容商业双开花
犀牛财经· 2025-05-26 13:52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71.9亿元,环比增长9%,会员服务收入44亿元,在线广告收入13.3亿元,内容发行收入6.3亿元,其他收入8.3亿元 [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4.6亿元,环比增长13%,运营利润率6% [2] - 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7% [17] 业务亮点 - 长剧集云合总市占率持续领先,一季度TOP20剧集播放份额占比38% [9] - 微剧重度用户规模实现3倍增长,爱奇艺极速版微剧日均UV排名第一,日均时长排名第二 [8] - 国际版收入同比增长超30%,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0%,日均会员数创新高 [18] 内容表现 - 头部剧集《漂白》广告投放品牌数10个,广告数量43个,《白月梵星》品牌数22个,广告数量116个,《北上》品牌数25个,广告数量100个 [5] - 《漂白》热度值破万,《无忧渡》《白月梵星》热度值均突破9600 [9] - 储备作品包括悬疑剧《在人间》、现实题材《生万物》《高兴》、仙侠剧《临江仙》《书卷一梦》等 [11] 技术赋能 - AI广告投放平台"奇炬"带动广告投入产出比提升超20%,内容定向类广告占品牌广告收入超50% [6] - 借助AI技术和虚拟制作提升微短剧制作效率,推出跳看功能适配高效观看需求 [14] 生态布局 - 推出"百部港片计划"、"普法微剧万集计划",储备超15000部微剧 [12] - 首创"微剧春节档"上新28部精品微剧,通过微短剧盛典整合产业链资源 [14] - 启动"内容电商"布局,探索微剧竖屏沉浸场景与IP资源结合的商业变现 [18] 会员运营 - 推出黄金VIP会员亲情卡服务,分层运营基础会员与高端星钻会员 [15] - 通过加更礼、云包场、拼团等增值服务提升会员复购率与粘性 [16] 战略方向 - 长剧定盘、微剧破圈、技术赋能、生态扩容的多维战略推动立体生态闭环 [19] - 线下乐园布局拓展IP衍生场景,首个乐园将于扬州开业,第二乐园筹备中 [18]
谷歌正在将广告引入AI模式
快讯· 2025-05-22 14:40
谷歌广告业务创新 - 公司正在测试将广告引入AI模式 [1] - 广告可能出现在AI模式回复下方或整合到回复中 [1] AI与广告整合 - 测试阶段显示广告与AI生成内容直接关联 [1] - 广告投放方式从传统展示转向AI交互场景 [1]
哔哩哔哩-W(09626):25Q1年轻社区高活跃,持续盈利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2 13: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哔哩哔哩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略超彭博一致预期1%,同比增长24%;调整后归母净利润3.6亿元,超彭博一致预期47%,同比扭亏,对应利润率5.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亿元 [2] - 公司有效控制费用,上调25 - 27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49/29.47/35.0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25.28亿、268.32亿、304.07亿、337.55亿、366.1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19%、13%、11%、8% [4]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34.25亿、 - 0.22亿、20.49亿、29.47亿、35.0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8%、99%、9369%、44%、19% [4] - 2023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 - 8.29、 - 0.05、4.80、6.90、8.21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 23.78%、 - 0.16%、10.38%、11.25%、10.59% [4]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无数据、无数据、28、19、16,市净率分别为4.0、4.1、2.9、2.2、1.7 [4] 公司业务情况 - 流量方面,25Q1 MAU为3.68亿,同比增长8%;DAU为1.07亿,同比增长4%;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08分钟,同比提升3分钟,MAU与单用户时长均创历史新高,活跃用户平均年龄26岁,新用户平均年龄23岁 [6] - 游戏业务,25Q1游戏收入为17亿元,同比增长76%,增量由《三国:谋定天下》贡献,Q2新赛季开启,4月S7赛季上线当日DAU创新高,5月底将上线S8赛季,今年将上线港澳台并进行多端化,当前有4 - 5款游戏等待版号,《闪耀!优俊少女》于5月22日0点恢复官网客户端下载入口 [6] - 广告业务,25Q1广告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20%,高利润率的效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AI对广告助力逐渐体现,优化用户转化拉动eCPM增长,通过AIGC生成广告已覆盖超过30%效果广告 [6] - 增值服务,25Q1增值服务收入为28亿元,同比增长11%,大会员数量为2350万,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3%,付费率6.4%,直播收入仍在增长,充电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倍 [6] -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25Q1收入为4.7亿元,同比下滑4% [6] 利润情况 - 25Q1利润超预期主要由于费用控制,毛利率为36.3%,符合预期,已连续十一个季度环比提升,三费合计同比增加4%,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26%,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减少3%,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3% [6] 合并利润表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225.28亿、268.32亿、304.07亿、337.55亿、366.17亿元 [7] - 2023 - 2027E营业成本分别为 - 170.86亿、 - 180.58亿、 - 193.25亿、 - 212.09亿、 - 226.04亿元 [7] - 2023 - 2027E毛利分别为54.42亿、87.74亿、110.83亿、125.47亿、140.13亿元 [7]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GAAP)分别为 - 48.22亿、 - 13.47亿、6.56亿、14.72亿、19.28亿元 [7]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Non - GAAP)分别为 - 34.25亿、 - 0.22亿、20.49亿、29.47亿、35.07亿元 [7]
从流量到留量,哔哩哔哩如何续写盈利篇章
格隆汇· 2025-05-21 17:5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Q1总营收同比增长24%至70亿元,毛利润同比大增58%,毛利率连续11个季度环比增长至36.3%创历史新高[1] - 经调整净利润达3.6亿元,连续多季度实现盈利,打破市场对季节性波动的担忧[3] - 营业成本控制成效显著,Q1营业成本环比下降9.7%至44.6亿元,推动毛利增长[3] 业务结构优化 - 收入结构从单一游戏转向增值服务、广告、游戏及IP衍生品四大板块协同体系[4] - 广告收入增长20%至20亿元,效果广告同比增长超30%,AI类广告收入增长近400%[11] - 游戏业务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6%,《三国:谋定天下》等长线运营游戏表现突出[11] 用户生态 - 月活用户达3.68亿(同比+8%),日活1.07亿(同比+4%),日均使用时长108分钟创历史新高[5] - 正式会员数2.64亿(同比+12%),12个月留存率稳定于80%,高黏性用户构成社区基石[7] - 大会员数达2351万(同比+7%),超80%为年费或自动续费用户,付费意愿持续增强[8] 内容变现 - UP主充电收入同比激增200%,150万创作者通过广告、直播等方式变现[9] - 月均用户互动167亿次,涵盖弹幕、直播礼物等深度行为,广告转化率提升[9] - 家居家电垂类内容吸引超1亿用户,带动相关广告收入增长近40%[11] 战略进展 - 游戏社区专业化建设加速,索尼、微软等国际厂商入驻推动游戏内容播放时长增长14%[12] - 四至五款新游戏已准备就绪等待版号审批,年轻化游戏品类布局深化[12] - 市场反响积极,港股次日开盘一度涨近7%,多家券商给予"买入"评级[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