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发
搜索文档
前端真的要下岗?别只看 Cursor,Gemini3 现在更会写代码了,macOS UI 手拿把掐~
菜鸟教程· 2025-11-21 11:31
Gemini 3.0 Pro模型性能表现 - 在Design Arena大模型评估中,Gemini 3.0 Pro在网站、游戏开发、3D设计、UI组件四个项目均获得第一名[1] - 该模型不仅能辅助编写代码或提供设计灵感,还能几乎独立完成整套前端和交互开发流程[1] - 在实际开发测试中,Gemini 3 Pro表现最稳定,代码自然、设计灵活且细节准确,整体领先同类工具[3] - 在偏代码、偏设计、偏真实产出的应用场景中,Gemini模型几乎全部胜出[4] 模型能力基准测试结果 - 在人类评判的基准测试中(满分10分),Gemini-3在五项任务总得分36分(满分50分),达到72%的得分率[5] - 具体任务表现:创建浏览器"操作系统"得7分,开发2D物理沙盒得8分,而竞争对手Claude Sonnet总得分27分,GPT-5.1 Codex总得分仅9分[5] - 测试任务涵盖构建视觉化Transformer模型解释器、浏览器操作系统、物理沙盒、工作流编辑器等复杂场景[5] 开发工具生态布局 - Google推出新的开发工具Antigravity,这是Visual Studio Code的一个分支版本[12] - Antigravity与最新的Gemini 3深度绑定,同时支持Claude、GPT-OSS等第三方模型[16] - 该工具可在macOS、Windows和Linux系统上运行,专注于未来的Agent开发时代,不仅能编写代码,还能操作电脑、运行流程、完成完整任务[16] 实际应用案例展示 - Gemini 3生成的苹果系统完全可用,包含应用、窗口功能、浏览器等,UI设计优于其他产品[17] - 通过提示词可生成功能完整的网页操作系统,包含文本编辑器、文件管理器、画图工具、视频编辑器等Mac OS预装软件[17] - 使用Three.js生成高质量的3D效果,如Google "G"标志的HQ渲染[24] - 其他应用案例包括模拟核电站运行效果(300行代码完成魔方)、乐高编辑器等复杂场景[26] 行业竞争格局 - 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VS Code分支版本,形成工具生态竞争态势[14] - AI行业呈现快速迭代特征,厂商频繁更新模型版本,用户面临学习跟不上的压力[27][28] - 市场竞争激烈,出现"ChatGPT牛通,Google完了"、"Perplexity牛通,Google完了"等轮番领先的行业现象[28]
全新升级,全面开放,限时免费!一图读懂 SOLO 正式版 | Q推荐
AI前线· 2025-11-14 16:26
产品发布与限时活动 - 公司于11月12日发布TRAE国际版SOLO正式版 [2] - 限时免费活动时间为11月12日12:00至11月15日23:59 所有用户可免费体验SOLO Coder和SOLO Builder [5][18] - SOLO模式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开发方式 以AI为主导 可理解目标并独立推进开发任务 [2] 核心功能升级 - 全新开发空间采用三栏布局 包含智能摘要、任务拆解和会话跳转功能 以实时掌握开发进程 [5] - 新增DiffView工具 可清晰集中展示AI的所有代码变更并提供实时代码审查反馈 确认变更后才生效 [7] - 新增上下文管理功能 具备进度展示和上下文压缩能力 旨在节省成本并保留价值内容 [8] - 新增多任务列表功能 支持同时开发不同功能模块 实现多线程工作无需等待 [12] 智能体与任务处理 - 新增内置智能体SOLO Coder和Plan 支持计划确认后再进行开发 并可随时反馈沟通 [8] - SOLO Builder支持端到端生成 适用于快速验证上线小型项目 [11] - 全新SOLO Coder用于处理复杂项目迭代和重构 可自动调用不同智能体 [11] - SOLO Coder可按照需求生成项目理解文档 并自动调用不同智能体完成任务 [14][15] 应用场景 - 项目理解场景:SOLO Coder可快速理解新项目或复杂代码库 生成介绍、总结规范并解答技术问题 [13] - 需求迭代场景:根据产品需求快速迭代功能 SOLO Coder开启Plan生成计划 确认后开发并可并行开发多模块 [14][15] - Bug修复场景:针对紧急Bug SOLO Coder可描述Bug表现 生成修复计划确认后执行 快速定位并修复Bug代码 [17]
华盛昌:公司近期与东莞泽攸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8:32
合作框架概述 - 公司与东莞泽攸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期5年,期满前6个月无异议将自动续签3年 [1] - 协议为框架性约定,具体合作需以后续正式协议为准,存在不确定性 [1] - 协议预计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但顺利履行将对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合作范围涵盖新品研发、渠道和品牌合作、供应链合作、市场推广、生产代工及战略投资 [1] - 公司将依托泽攸科技在高端仪器和半导体工艺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 [1] - 公司结合自身AI开发能力,与泽攸科技共同打造智能测量仪器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1]
《卡拉彼丘》手游全平台公测 创梦天地自研业务迎来收获期
智通财经· 2025-10-23 12:36
公司自研业务里程碑 - 创梦天地自研手游《卡拉彼丘》全平台公测开启,标志着公司自研业务从投入期正式迈入规模化运营与收获期 [1] - 游戏上线后市场表现强劲,登顶App Store免费榜TOP1,并包揽TapTap、好游快爆、vivo、B站等安卓主要应用商店及平台多榜TOP1 [1] 游戏市场表现与潜力 - 游戏在测试期间已显现市场潜力,自发传播新增占比高达46.5%,用户新增与留存远超预期,为公测爆发奠定基础 [3] - 此前PC端及国际服表现优异,国际服上线首日即登顶Steam新品榜与热门免费榜,Twitch射击类直播位列TOP2,并成功入选首届沙特电竞世界杯 [3] 游戏核心玩法与创新 - 游戏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弦化玩法”,玩家可在战斗中自由切换2D“纸片人”与3D真实形态,实现高机动、快节奏的攻防对抗,打破传统射击游戏模式 [3] - 手游在延续端游创新基础上侧重“大众向娱乐体验”,通过辅助瞄准、自动开火等低门槛设计覆盖从休闲到硬核的不同需求玩家 [5] - 游戏结合移动端特性推出“超弦推进”与“个人乱斗”两大独占模式,前者引入卡牌与等级系统,后者为1v14单兵作战 [5] 游戏社交与养成系统 - 游戏结算机制革新,摒弃传统“伤害排名”,以“功能性贡献”为核心推出趣味称号,弱化个人厮杀压力,强化“Party Game”社交属性 [5] - 游戏包含非战斗的宿舍互动养成系统,玩家可与美少女角色互动提升好感度,解锁剧情和外观,满足多元情感需求 [8] 技术合作与开发效率 - 公司与腾讯云深度合作,在开发阶段大规模使用AI代码助手,代码生成率超30%,整体研发效率提升10% [7] - 公司与iQOO合作开发游戏原生超分技术,通过VGS-图形SDK接入Q芯片的QNSS超级渲染引擎,使手游具备PC级画质体验 [7] IP运营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卡拉彼丘》作为重要IP进行运营,每赛季推出特色新角色 [10] - 未来计划推出更多系列游戏,持续拓展IP边界,以满足全球玩家和粉丝的期待 [10]
ARR 突破 1 亿美元,HeyGen 创始人公开了他们的内部增长手册,全是干货
Founder Park· 2025-10-17 20:29
公司业绩与里程碑 - 公司本月达到1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2] - 从首次达到100万美元ARR到1亿美元ARR,耗时29个月[2] 核心产品定位 - 公司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用视觉化的方式讲故事[7] - 专注于“沟通型视频”市场,例如业务同步、教程、访谈等,目标是让此类视频制作变得人人可用[8] - 产品定位为服务于从零基础新手到专业人士的所有用户水平,追求极简操作,用户花几分钟即可制作出质量不错的视频[8] AI时代核心开发理念 - 核心理念是“拥抱不确定性”,强调快速行动,驾驭AI浪潮,接受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提前六个月布局[12] - 根本性转变是从寻找稳定的技术“地基”转向驾驭快速变化的AI技术“浪潮”,认为AI技术基础每几个月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2] - 关键区别在于,公司拥抱的是底层AI技术(模型、能力)的不确定性,但对于服务稳定性、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绝不接受任何不确定性[12] - 将不确定性视为机会而非缺陷,选择顺应技术趋势而非对抗[13] - 明确区分“什么在变”(模型、能力)和“什么不变”(用户工作流程、核心痛点),围绕不变的元素构建产品和系统,同时享受模型改进带来的红利[15] 开发与迭代方法论 - 采用为期两个月的路线图规划周期,以匹配AI模型的升级节奏,保持专注与灵活性[18] - 迭代节奏包括:每两个月规划一次路线图,每两周制定一份承诺清单,以及每天进行发布[22] - 实验框架强调快速(几天内完成)、科学(有数据支撑)、能给出明确信号(继续、转向或停止)以及敢于下大赌注[21] - 决策框架基于区分“单向门”(不可逆决策,需谨慎)和“双向门”(可逆决策,可快速测试),鼓励通过实验验证而非无休止争论[24] - 在快速行动中管理技术债的原则是,将偿还技术债视为对未来速度的投资,且必须与业务结果和效率提升挂钩[30] 团队协作与角色分工 - 团队采用通用结构:产品经理(PM)+ 工程师 + 设计师 + 数据科学家[47] - 产品经理角色是总指挥,负责推动决策和定优先级,需要能上手制作可用的最小可行产品(MVP)和体验原型[48] - 工程师角色是快速构建者,侧重于直接与产品经理快速制作原型,设计灵活架构以方便快速迭代,并利用AI编程助手提升效率[55][58] - 设计师角色是化繁为简的大师,核心使命是定义简单又出色的世界级体验,首要原则是简洁,确保产品“简单到奶奶都会用”[56][59] - 数据科学家与产品经理是分析搭档,共同负责解释验证指标、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62][66] - 强调所有角色需对“为什么做”有共识,明确目标、背景及其对公司前进的帮助[70] 产品与增长团队策略 - 核心产品团队专注于构建和打磨产品的核心功能,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完整功能和长期愿景,目标是比对手发布速度快5倍,迭代次数多5倍[75][77] - 核心产品的标准是每一个体验都要做到绝对最好,追求零Bug,因为作为创意工具,可靠性是关乎用户信任的必需品[78] - 增长团队定位为公司的实验引擎,核心原则是提升迭代速度,一切为了速度、学习和影响力[79] - 增长团队强调工程只是工具,产生影响才是目的,优化的是“多快能产生影响”,做实验是为了学习而非为了赢[81][83] 沟通与执行原则 - 沟通核心原则是直接、异步、高效,决策后需立即在Slack中清晰传达,指定负责人和完成时间,保持团队完全透明[88] - 执行上强调“速度就是一切”,是一种必须的心态,慢是不可原谅的罪过,要求以天为单位发布,保持前进势头比追求完美更重要[34][40] - 行事原则包括“充分讨论,坚决执行”,在“战时”状态下,决策必须快,一旦决定,即使有异议也要百分之百投入执行[42] - 通过创新实现用户价值,用户喜爱源于产品能解决实际问题,创新需与解决真实问题绑定[43] 极力避免的误区 - 总结出“AI开发七宗罪”,包括追求完美架构、研究到瘫痪、对稳定地基的幻想、共识陷阱、以质量为借口的过度打磨、“憋大招”式发布以及沉没成本谬误[90][99] - 危险信号包括诸如“我们再多想想”(潜台词是已落后)、“需要所有相关方同意”(潜台词是决策瘫痪)等表述[107]
突发!高通宣布收购 Arduino。网友:好怕看到这种“噩梦”收购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08 17:16
收购事件概述 - 高通公司于2025年10月7日正式宣布与开源硬件软件企业Arduino达成收购协议[3] - 此次收购是高通边缘技术布局的重要步骤,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全球开发者提供更便捷的尖端技术接入通道[3][5] 战略布局与整合计划 - 收购Arduino是高通完善其全栈边缘平台的关键举措,该平台已整合Edge Impulse与Foundries.io,涵盖硬件、软件、云服务[5] - 交易完成后,Arduino将保留独立品牌、工具及开源社区属性,继续支持多品牌半导体产品,同时借助高通技术栈与全球影响力赋能3300多万活跃用户[6] 新产品发布 - 双方同步推出Arduino UNO Q开发板,采用"双核心"架构,搭载高通Dragonwing™ QRB2210处理器,可同时运行Linux系统与实时控制程序,实现"瞬间AI"响应[6] - 新产品适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场景,且兼容经典Arduino生态[6] - 另一款产品Arduino App Lab是集成开发环境,统一了实时操作系统、Linux、Python及AI开发流程,并与Edge Impulse平台联动以简化AI模型构建与优化[7] 行业影响与生态展望 - 业内认为此次合作将重塑开发者生态,高通的计算、AI与连接技术结合Arduino的易用性与社区基础,能降低AI开发门槛,助力创业者快速实现商业化[8] - 交易目前仍需监管审批[9]
The Information:阿里与百度加速“去英伟达化”
美股IPO· 2025-09-12 09:38
行业技术转型 - 中国科技与AI领域出现重大转变 阿里巴巴和百度开始使用自主设计芯片训练AI模型 部分替代英伟达芯片[3] - 美国对华先进AI芯片出口限制收紧 促使中国企业加大自研AI芯片研发力度[3] - 中国政府促进企业采用自主技术 共同推动了这一转变[3] 阿里巴巴芯片进展 - 自今年初以来 阿里巴巴已在为小型AI模型使用自研芯片[3] - 阿里巴巴的AI芯片或可与英伟达H20竞争 H20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缩减版芯片[3] - 阿里巴巴"Zhenwu"芯片更先进版本性能略优于英伟达五年前发布的A100芯片[3] - 阿里巴巴芯片与英伟达差距依然较大[3] - 阿里巴巴仍未完全弃用英伟达芯片 仍在使用英伟达芯片开发最尖端AI模型[4] 百度芯片进展 - 百度尝试用其昆仑P800芯片训练新版文心一言AI模型[3] - 昆仑P800芯片不如英伟达最前沿的Blackwell芯片强大[3] - P800是专门为大型语言模型设计 能够同时胜任推理和训练任务[3] - 百度已开始在后训练阶段使用昆仑P800 对旧模型输出进行微调以契合用户体验[4] - 百度已于6月发布了这些模型的开源版本[4] - 百度仍未完全弃用英伟达芯片 仍在使用英伟达芯片开发最尖端AI模型[4] 英伟达回应 - 英伟达发言人表示竞争已经到来 客户会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栈[4] - 英伟达将继续努力赢得主流开发者的信任和支持[4]
Github并入微软AI,是开源精神的终结吗?
虎嗅· 2025-08-26 07:02
管理层变动与组织架构调整 - Github CEO Thomas Dohmke于8月11日宣布卸任 且微软未任命继任者[1][11] - Github将完全并入微软Core AI部门 结束独立运营状态[2][12] - 微软开发者部门主管Julia Liuson将监督Github营收及工程业务 首席产品官Mario Rodriguez转由微软AI平台副总裁Asha Sharma管理[13] 历史沿革与平台定位演变 - Github创立于2008年 最初通过简化Git操作和社交功能成为开发者社区[30][31][35] - 2018年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后承诺保持其独立运营与开源文化[43][46] - 平台托管大量关键开源项目 包括Python Rust TensorFlow PyTorch等[41] AI战略转型与产品发展 - 2021年推出AI编程助手Copilot 成为首个大规模应用AI编程工具[48] - Copilot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数月内突破100万 当前用户达2000万[50][55] - 微软CEO Satya Nadella宣布开源Copilot 以应对市场竞争[58][60] 开发者生态与数据访问担忧 - 开发者担忧平台可能限制API访问权限 模仿Reddit数据商业化模式[62][64][65] - 存在免费功能付费化风险 且可能优先集成微软Azure及AI基础设施[20][67] - 社区迁移成本极高 平台仍保持全球最大开发者社区地位[69] 微软战略整合动机 - 核心价值从代码仓库转向AI开发工具 Copilot成微软AI布局关键环节[57][61] - 通过组织架构精简实现资源统一调配 强化AI工具开发能力[12][22] - 历史承诺与商业战略存在潜在冲突 需平衡开源精神与商业利益[47][71]
AI搜索功能很强大,但我也不想用了
创业邦· 2025-07-05 11:37
AI搜索行业现状 - 百度搜索宣布十年来最大改版 涉及产品形态、商业模式、用户体验和开发者生态的全方位革新 [6] - 苹果计划收购Perplexity AI以增强AI搜索引擎能力 谷歌等巨头持续重塑搜索形态 [6] - 头部企业将AI搜索视为战略必争之地 但用户实际体验与技术进步出现明显割裂 [5][7] 用户端痛点分析 - 95后网络原住民反馈AI搜索错误率飙升 专业领域查询出现严重幻觉现象 [14][17] - 主流AI搜索工具如DeepSeek存在虚构数据问题 将防晒产品错误归类为美黑产品 [16][17] - 通用大模型生成虚假电商数据 如宣称"2025年中国吊带东南亚单日成交50万件"但无法验证来源 [20][22]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AI搜索吐槽 包括杜撰名人名言、篡改时间节点等数据造假现象 [26] 技术开发现状 - AI开发陷入商业化导向困境 大厂模型调优缺乏真实市场需求调研 [11] - 通用大模型主要服务B端付费客户 对免费C端用户缺乏定制化服务能力 [35] - 细分领域AI应用推广不足 健康/学术等垂直搜索产品存在市场认知度低的问题 [35] - 当前AI研发集中在对话机器人和图像视频赛道 同质化严重缺乏实质性创新 [37] 行业解决方案探讨 - 需建立垂直领域专业数据库 但该过程耗资巨大且需要长期数据沉淀 [41] - 产品开发应加强用户调研 针对下沉市场需明确真实需求而非简单模型调优 [40] - 技术演进处于L2-L3过渡阶段 需从"思考"向"执行"能力突破 [42] - 用户核心诉求聚焦实用功能 而非参数规模或花哨应用场景 [42] 典型案例分析 - DeepSeek陷入虚假信息风波 被指违规关联名人案件但实际为AI生成谣言 [29][30] - 不同大模型对同一事件结论矛盾 部分肯定虚假信息而部分能识别不实内容 [32][34] - AI生成内容引发次生灾害 虚假声明被媒体广泛传播形成信息污染 [30]
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2025:华鲲振宇AI全栈能力构建AI开发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5-29 19:44
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2025 - 大会以"心怀挚爱,共绽光芒"为主题,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华鲲振宇作为鲲鹏&昇腾生态唯一战略级伙伴,全景呈现AI全栈解决方案,携手华为及开发者推动国产化算力自主创新和多样化算力集群软件生态建设 [1] 自研元启AI开发平台 - 华鲲振宇开放自研元启AI开发平台体验,开发者可通过零代码构建智能体、自动化生成知识图谱、图形化流程编排等功能,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 [2][4] - 该平台让开发者像搭积木一样搭建个人/企业智能体,有效解决AI应用开发门槛高的问题,助力企业实现大模型应用 [4] 算力创新产品 - 华鲲振宇"卡多多"AT9508 G3推理服务器亮相鲲鹏展区,基于鲲鹏创新架构,支持生态内最高规格的10卡双宽扩展 [6] - 该服务器支持国产开源模型从7B到671B的部署,预算从数万元到数百万元灵活配置,已在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6] openFuyao开源社区 - 华为联合华鲲振宇等六家单位发布多样化算力集群软件开源社区openFuyao [8] - 华鲲振宇副总裁赵彦钧入选筹备委员会成员,AI开发部部长徐洋入选技术委员会,深度参与社区长期发展与技术路线规划 [8] - 华鲲振宇基于openFuyao技术构建天巡CubeX智擎平台,解决行业模型部署碎片化难题,通过异构算力调度与百模管理能力提升集群资源利用率 [10] 公司未来规划 - 华鲲振宇将持续深耕"鲲鹏+昇腾"根技术,联合华为、开发者及产业伙伴推动国产算力创新 [10] - 公司将以场景化解决方案共绘AI时代新图景,提供多样化的算力选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