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m架构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巨头,集体改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02 10:08
文章核心观点 - AI浪潮推动算力需求激增,行业竞争格局从GPU主导的通用计算转向ASIC与Arm架构主导的专用计算,各大半导体公司正通过差异化战略争夺市场 [2][25][26] 行业格局与趋势 - AI芯片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英伟达凭借GPU在AI训练领域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市值突破4.5万亿美元 [2] - 行业价值重心从卖产品转向卖能力,包括算力、IP、设计服务等,定制化ASIC与Arm架构成为去中心化竞争的关键载体 [25][26] - AI基础设施未来将更倾向于专用芯片,争夺云巨头订单成为决定下一个十年行业领导地位的关键 [26] 英特尔战略转向 - 公司成立中央工程集团,整合工程人才,由前Cadence高管斯里尼·艾扬格领导,旨在拓展ASIC和设计服务新业务 [3] - 战略目标是从纯芯片制造商转型为提供“设计+制造+封装”的一站式服务商,利用其IDM模式的完整产业链优势 [4] - 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多代定制产品,但合作也带来复杂竞合关系,例如数据中心芯片将按英伟达规格定制,未来消费级SoC可能集成英伟达GPU而非自家Arc产品 [5] - 面临制造挑战,英伟达CEO对台积电能力大加赞赏,暗示短期内不太可能大规模转向英特尔代工 [6] 高通市场进军 - 公司大举进军数据中心AI推理市场,宣布将发布AI200和AI250加速器芯片,消息使股价飙升11% [8] - AI200计划于2026年上市,配备768GB LPDDR内存,采用直接液冷,每机架功率高达160kW;AI250计划于2027年上市,增加近内存计算架构,内存带宽提升10倍以上 [10] - 采用差异化策略,专注于AI模型推理而非训练,避开英伟达优势领域,并提供灵活的商业模式,可单独出售芯片或提供整套系统 [10][11] - 技术基础源于移动端Hexagon NPU的积累,并构建端到端软件平台支持主流AI工具集,以实现无缝部署 [9][12] 联发科业务拓展 - 从手机芯片厂商向云端ASIC设计服务扩展,核心竞争力在于其SerDes技术,已推出专为数据中心的224G Serdes并完成硅验证 [14] - 与英伟达合作设计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为DGX Spark个人AI超级计算机提供动力,提供1 PFLOP的AI性能 [15] - 成功获得云服务提供商订单,包括谷歌的TPU芯片和可能获得Meta代号“Arke”的2nm ASIC大额订单,后者专注于推理功能,计划于2027年上半年量产 [16][17][18] AMD架构探索 - 公司正在开发一款代号为“Sound Wave”的基于Arm架构的APU,采用小巧封装,瞄准移动和低功耗AI应用 [21] - 此次探索被视为在自身GPU短期难以直接对抗英伟达的情况下,寻求在PC与边缘AI场景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合理选择 [24][25] - 公司曾有开发Arm架构服务器的历史,但项目曾被取消,当前因技术趋势变化和财力增强,重新押注Arm架构 [22][23][24]
传AMD正在开发Arm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8 09:07
产品开发与规格 - AMD正在开发一款代号为"Sound Wave"的基于Arm架构的APU,预计于明年晚些时候发布 [2][3] - 该APU采用32mm x 27mm的BGA封装,包含六个CPU核心(两个P核心和四个E核心)以及一个RDNA架构的GPU [3] - 从小巧的封装尺寸判断,该设备主要瞄准移动应用市场,旨在利用Arm架构的省电特性 [3]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长期奉行通过x86架构巩固高端市场地位以确保高利润率的产品战略,但当前计划将Arm架构融入自身CPU产品中 [3] - 公司似乎已意识到边缘设备上AI工作负载的未来增长领域 [4] - 与10年前相比,公司目前拥有同时开发两种不同架构的财力,且技术主流已从CPU转向GPU [6] 历史项目与行业背景 - 公司曾开发过采用Arm架构的Opteron品牌服务器CPU"A1100",并规划了后续的K12项目,但K12项目在发布前被取消,以便优先开发Zen架构以重夺x86市场主导地位 [5][6] - 当前市场环境下,NVIDIA宣布与英特尔在x86市场合作,而AMD则准备进入由NVIDIA和高通主导的Arm架构领域 [6] - 考虑到泄露文章内容和当前市场环境,"Sound Wave"项目很可能是一个现实项目,而非"幻影项目" [7]
硅谷观察:高通发布业界最强PC平台,续航数日,性能领先友商75%
新浪科技· 2025-09-25 07:53
产品性能 - 骁龙X2 Elite和X2 Extreme处理器基于3nm工艺 搭载第三代Oryon CPU 专为Windows PC优化[2] - 最高配置达18核心 12核心主频4.4GHz 部分核心可超频至5GHz 为Arm架构CPU首次达到该频率[2] - 在相同功耗下CPU性能比上一代提升31% 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43%[2] - 测试功耗超过50W 可覆盖从超薄笔记本到高性能设备的广泛场景[4] 竞争优势 - 在同等功耗下CPU性能比竞争对手高出75% 竞品包括英特尔酷睿Ultra 9 285H和AMD Ryzen AI 9 HX 370[4] - 1.85GHz Adreno GPU每瓦性能提升2.3倍 配备18MB Adreno高性能内存缓存优化游戏性能[4] - 80 TOPS Hexagon NPU专为AI任务设计 性能提升37% 功耗降低16% 被称为笔记本中最快NPU[4] 续航与能效 - 能效提升带来多天电池续航 可能满足两个完整工作日的使用需求[6] - 上一代骁龙X Elite实际续航约14-18小时 新款芯片有望进一步延长使用时间[6] 专业应用表现 - 在Adobe软件中表现突出 Photoshop照片编辑速度提升28% Lightroom文件导出速度提升43% Premiere Pro视频分析有类似提升[6] 产品规划 - 骁龙X2 Elite和X2 Extreme预计2026年上半年上市[6] - 谷歌高管表示ChromeOS与Android的融合预计将于明年实现 但未确认芯片是否用于Android PC项目[6]
Arm,势不可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4 10:54
文章核心观点 - Arm架构正在计算领域快速崛起,对英特尔x86架构的统治地位构成挑战,行业趋势明显转向Arm [1] - Arm的开放授权模式吸引了广泛行业支持,而x86是封闭生态系统 [8] - 软件兼容性问题已基本解决,为Arm普及扫清了障碍 [11][12] - 多个科技巨头已全面投入Arm架构,预计未来五年内Arm在计算机出货量中占比将达50% [15] Arm行业生态支持 - Arm生态系统拥有众多芯片设计公司,包括苹果、高通、亚马逊、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都在开发基于Arm的处理器 [3] - 游戏机市场也反映出架构差异,任天堂Switch系列采用Arm架构,而PlayStation和Xbox仍使用x86 [4] - 与只有英特尔和AMD两家主要生产商的x86领域形成鲜明对比,Arm生态更加多元化 [3] 架构模式差异 - x86是封闭俱乐部,而Arm的授权模式允许大量公司基于Arm的ISA设计自己的芯片 [8] - 由于x86的授权限制,想要自研芯片的公司只能选择Arm或RISC-V架构 [9] - 苹果从PowerPC迁移到x86是跟随行业趋势,而此次转向Arm是主动引领行业变革 [8] 软件兼容性进展 - 微软对Windows on Arm的重新关注取得了显著进展,改进了翻译功能并增加了64位支持 [12] - 关键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Adobe Photoshop、Chrome等现在都已推出Arm原生版本 [12] - 苹果的Rosetta 2翻译器由硬件加速支持,带来无缝的x86到Arm指令翻译体验 [11][12] 科技公司战略布局 - 苹果通过M系列Apple Silicon全面转向Arm,证明了该架构作为PC级架构的可行性 [15] - 微软推出首款搭载高通基于Arm的骁龙X Elite处理器的"Copilot+"电脑 [15] - 高通和Arm首席执行官预测五年内高达50%的计算机出货量将基于Arm架构 [15] - 英伟达使用Arm CPU搭配GPU技术构建专注于AI的服务器级机器 [16] - AMD曾开发基于Arm的处理器,近期报道表明Arm可能已重回AMD战略规划 [17][18] 市场应用扩展 - Arm应用已从游戏掌机、智能手机扩展到笔记本电脑、数据中心甚至家电领域 [18] - 亚马逊Graviton芯片、特斯拉信息娱乐和自动驾驶系统、LG冰箱都在使用Arm架构 [18] - 消费级桌面处理器趋势向Arm架构靠拢,英特尔和AMD正努力提高功耗效率以应对竞争 [20]
英伟达50亿投英特尔,图啥?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25
历史背景与公司地位演变 - 2005年英特尔CEO曾提议以200亿美元收购英伟达但被董事会否决 认为成本过高并对投资GPU领域存在分歧 [2] - 二十年后英伟达成为AI芯片巨头 市值达4.28万亿美元 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而英特尔市值仅千亿美元 为英伟达零头 [2] - 2006年英特尔凭借x86架构CPU在个人电脑市场战胜AMD 成为顶尖芯片供应商 x86架构成为其长期价值护城河 [5] - 2006年英特尔CEO欧德宁拒绝为苹果iPhone生产芯片 认为其是利基小市场 此决定导致苹果转向Arm架构 [6][7] - 2007年iPhone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 苹果基于ARM架构的A系列芯片成功 Arm架构在便携设备中流行 [7][8] - 2020年苹果Mac产品引入自研Arm架构芯片M1 构建起软硬件一体化生态闭环 带动Arm架构从移动端延伸至计算机端 [8] 当前交易核心内容 - 2025年9月18日英伟达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价格投资英特尔50亿美元 较英特尔前收盘价24.90美元折让6.5% 约占英特尔市值4.6% [2] - 交易核心包括英伟达对英特尔的财务投资以及双方联合开发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及个人电脑产品 [3][4] - 在数据中心领域 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架构CPU 英伟达将这些芯片整合进自身AI基础设施平台并推向市场 [3][4] - 在个人计算领域 英特尔将研发并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片组的x86架构系统级芯片 为高端CPU与GPU集成需求的PC设备提供动力 [3] - 合作重点是通过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英伟达AI加速计算优势与英特尔CPU技术及x86生态系统的无缝整合 [3][4] 技术架构与市场格局 - 全球计算设备主要划分为基于Arm架构CPU和围绕英特尔x86架构搭建的两大阵营 [9] - Arm架构胜在精简高效 是移动设备首选 代表产品包括英伟达Grace芯片和苹果A系列芯片 [9] - x86架构凭兼容性和全能性称霸电脑和服务器领域 代表产品包括英特尔酷睿/至强系列和AMD锐龙/霄龙系列 [9] - 英伟达在适合AI处理的GPU领域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 但其与GPU组合提供给客户的CPU一直依赖于Arm设计技术 [9] - 2020年英伟达曾试图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但于2022年因监管反对而放弃 近期Arm表示有意打造自家AI芯片 可能与英伟达形成竞争 [9] 交易战略意图与影响 - 合作有助于英伟达接触更多依赖x86技术的企业客户 弥补其企业数据中心业务进展不足的短板 并在Arm之外拥有其他选择 [4][10][11]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计划成为英特尔至强系列服务器CPU的主要客户 双方合作将带来每年250亿至500亿美元的业务机会 [10] - 整合x86 CPU与英伟达GPU将能打造机架规模的AI超级计算机和新型集成显卡笔记本电脑 催生前所未有的笔记本计算体验 [10] - 交易宣布后英特尔和英伟达股价上涨 而竞争对手Arm和AMD股价分别下跌4.45%和0.78% [11] - 对英伟达而言 投资英特尔旨在直接绑定x86生态核心能力 强化AI基础设施领导地位 并制衡Arm 而非挽救英特尔代工业务 [11]
英伟达的神秘Arm PC芯片,将亮相
半导体芯闻· 2025-06-04 18:20
英伟达与戴尔合作开发AI PC游戏笔记本电脑 - 英伟达正与戴尔旗下Alienware合作开发一款搭载定制APU的全新游戏笔记本电脑,旨在撼动游戏市场[1] - 该APU搭载联发科定制的CPU组件和基于英伟达Blackwell架构的GPU,预计性能足以震惊英特尔、AMD及其他Arm PC领域参与者[1] - 产品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初上市,芯片功率范围在80W至120W之间[1] APU性能与行业影响 - 传闻中的APU预计功耗降低但性能与GeForce RTX 4070笔记本版本相当[2] - 该芯片被视为PC行业潜在突破,可能颠覆便携式系统中CPU和GPU组件分离的传统模式[2] - 传统上Arm处理器被认为比x86 CPU更节能,但微软和高通的类似尝试目前仅获得小部分客户采用[2] 行业动态与公司计划 - 高通正研发骁龙X Elite 2处理器,有望为液冷游戏台式机提供动力[2] - 英伟达进军PC游戏市场的传闻始于2023年,CEO黄仁勋证实有计划推出基于Arm架构的桌面CPU[2] - 戴尔CEO在2024年暗示该项目更多细节可能在2025年公布[2]
Arm再下一城,Inel股价大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5 09:07
市场份额变化 - 英特尔处理器市场份额跌至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从67.1%降至65.3% [1] - Arm市场份额从10.8%上升至13.6%,持续蚕食英特尔份额 [1] - AMD市场份额从22.1%降至21.1% [1] - 芯片行业本月出现反弹,5月迄今AMD股价上涨19%,Arm股价上涨13%,英特尔年初至今上涨12% [1] 公司动态 - AMD董事会批准6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股价上涨约6% [1] - 花旗维持对英特尔和AMD的"中性"评级,认为市场份额变化是渐进式调整 [1] - AMD正在研发基于Arm架构的SoC"Sound Wave",可能为微软Surface笔记本电脑提供动力 [2][3] - 英特尔设计效率优先的替代方案Lunar Lake,采用台积电N3B工艺等先进技术 [5] 行业趋势 - 微软明确向Windows on Arm平台迈进,与高通合作推出骁龙X系列 [3] - 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开发N1系列SoC进军WoA领域 [3] - Arm希望到2025年底将其在全球数据中心CPU市场份额从15%提升至50% [8] - 谷歌和微软已开始采用Arm技术设计数据中心处理器 [8] 技术发展 - AMD的Arm芯片可能采用现成的Cortex内核,摒弃传统x86设计 [3] - 英特尔Lunar Lake采用Foveros 3D封装、集成LPDDR5x-8533 RAM等下一代IP模块 [5] - Arm提供基于Neoverse核心的计算子系统,帮助芯片制造商构建数据中心级CPU [10] - Nvidia的Grace CPU搭载144个Arm Neoverse V2核心,为AI服务器提供动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