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

搜索文档
大P人刘靖康如何管理3000人的影石
经济观察网· 2025-07-09 17:2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十年间从六七人团队扩张至超3000人规模,并于2025年6月登陆科创板上市 [2] - 早期办公条件简陋,从深圳龙光世纪大厦两间小办公室起步,一年内扩租至整层,现总部位于深圳前海地标建筑 [19] - 员工构成以90后为主,202名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资管计划持有290万股(市值约5亿元),占发行股份7.07% [19] 创始人管理风格 - 创始人刘靖康性格随性(MBTI倾向PPPP),决策风格快速高效,要求团队带解决方案参会,单次会议15分钟至1小时,超时需罚款 [5][6] - 采用"白天具体+晚上抽象"工作模式:白天处理8-9场产品研发会议,夜间提出天马行空的创意需求(如6-7米高达雕塑、营销方案等) [5][8] - 管理哲学强调"员工发展第一、客户价值第二、股东回报第三",正在试验理想化组织管理模式 [20] 产品战略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切入运动相机市场后与大疆正面竞争,双方计划互相渗透对方优势领域(大疆推全景相机Osmo 360,公司拟发布无人机) [3] - 核心产品Ace系列(广角运动相机)直接对标GoPro Hero系列和大疆Action系列,2024年Ace Pro 2因镜头起雾问题暂停发货,后因"街拍套装"配件意外热销(销量超预期10倍)扭转局面 [9][11][13] - 产品迭代关键转折:2018年ONE X系列发现用户将全景相机用于摩托车等剧烈运动场景,由此确立"运动+全景"差异化路线 [10] 组织管理创新 - 推行"夏雨计划"内部市场化机制:部门可通过"开支票"形式跨团队调动资源(设计/人力/优先级),截至7月9日已发放500万元激励资金 [14][15] - 建立矩阵型组织架构:横向按职能(研发/营销等)、纵向按产品线划分,5年实践后已具备独立完成产品全链路能力 [12] - 推动经验SOP化:设计部门将创意流程标准化(从堆人提案到用户测试),产品部门建立用户需求量化分析模型,减少决策随机性 [16][17] 品牌与技术发展 - 设计部门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叙事,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传播准确性(如避免"自嗨式"表达) [17] - 品牌价值观聚焦"用户导向、团队协作、勇敢坚韧",尤其强调在600多个工种的超长协作链中解决扯皮问题 [18] - 技术研发曾因误判市场需求走过弯路(如2016年Nano全景相机仅吸引科技爱好者),后通过用户场景洞察调整方向 [9][10] 行业挑战 - 面临大疆等强劲对手的细分领域渗透,同时需应对出海地缘政治风险及内部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复杂度 [4] - 影像行业用户需求持续变化(如滑雪/潜水用户需求迭代),要求产品经理动态更新方法论 [17]
“管理大师” 拉姆·查兰:CEO 和街头小贩的商业智慧相似,都需做好四件事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6-08 20:12
拉姆·查兰的工作哲学与成就 - 86岁仍保持高强度工作状态 以酒店和飞机为家 每周工作7天 每天15小时 60年如一日 [2] - 服务过数百家世界500强企业 包括通用电气、美国银行、诺华制药等 咨询费高达数百万美元 [4] - 与CEO合作时间最长超过三四十年 如通用电气原CEO杰克·韦尔奇 进入多家公司董事会 [4] - 合著30多本书 总销量超400万册 代表作《领导梯队》《执行》被柳传志等中国企业家推崇 [4] 管理咨询方法论 - 强调"有用性"原则 所有建议必须对商业实践有直接帮助 受彼得·德鲁克思想影响 [5] - 提供特朗普关税战应对方案:关注政策细节而非言论 建立"战时会议室"团队 保持核心业务现金流 [6] - 重视现金流管理 源自7岁在家族鞋店工作经历 第一日销售额35卢比47便士铭记至今 [7] - 开发"领导梯队"模型 基于15000多位领导者访谈 提出角色转换三要素:工作理念、时间分配、领导技能 [13][17] 职业发展历程 - 出身印度贫寒家庭 通过学业改变命运 哈佛商学院前3%成绩毕业 [8] - 1977年放弃终身教职投身咨询 认为商学院培养不出真正的领导者 [10] - 早期在天然气公司发现生产与销售脱节问题 通过调整管道压力增加收入 奠定咨询风格 [9] - 坚持"学徒模式"领导力培养 类比竞技体育训练 强调实战练习 [17] 经理人模式与创始人模式之争 - 服务对象多为传统跨国企业 随着通用电气等客户衰落 在美国影响力下降 [18] - 新兴科技公司倾向"创始人模式" 如乔布斯、马斯克等 Airbnb案例显示自由现金流利润率显著提升 [19] - 美国500强企业中创始人领导的公司回报率是经理人领导公司的近20倍 [20] - 在中国市场获得新生 服务美团、牧原等企业 美团实施"领导梯队培养计划"后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21][22] 商业实践建议 - 提出CEO四大核心任务:了解客户需求 确保现金净流入 提高资本收益率 实现盈利性增长 [26] - AI应用建议:可优化50%成本结构 关键在获取客户数据以增强粘性 [27] - 人才管理三要点:工作热爱度 上级指导有效性 提前晋升机制 [29] - 反对设置过多KPI 建议每年专注3个核心指标 深入分析数字背后动因 [28]
OKR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神话跌落下水道的?
虎嗅· 2025-05-21 11:06
OKR的本质与挑战 - OKR是一套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用于明确目标并跟踪完成情况,基础格式包括Objective、Key Result和Key Action [4][5] - Uber案例显示OKR可应用于具体业务目标如司机基数提升20%和平均工作时长提升至每周90小时 [5][6] - OKR表面简单但实际执行困难,因其隐藏了特定环境下的细节,需补充大量信息如SWOT分析和科学KR指标 [14][15][16] OKR的方法论特性 - OKR三大主旨:强调改变提出目标、构建关键步骤设置衡量标准、构建环境持续执行 [8][9] - 方法论"不可能三角"指难以兼顾简单性、适用性和有效性,OKR为推广牺牲了有效性 [11][12][13] - OKR旨在解决团队目标制定、数据指标建立和打破部门墙等复杂问题,但实际涵盖范围远超工具本身 [18][19] 企业追捧OKR的深层原因 - 团队领导者借OKR推行数据指标体系、打破部门墙或组织结构变革等实质目标,而非单纯采用工具 [19][20] - OKR实践成功的前提是团队具备良好数据应用能力和合作文化,否则易反复失败 [20][21] - 高管利用OKR框架限制战略随意性,但可能侵害其管理特权,导致执行阻力 [29] OKR实施的治理框架 - 管理根源问题为信息差(战略传递失真)和评价失效(员工不公平感),OKR天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 [23][24] - OKR执行全景图包含关键会议:每周同步会、每月审查会和季度汇报会,严格流程可显著改善信息透明 [27][28] - 复盘打分面临挑战,因公司通常不愿公开经营惨状,可能引发团队信心危机 [31][32] OKR与创新的关系 - 严格考核可能抑制创新,但适度考核可纠偏,OKR并非创新催化剂而是管理工具 [35][36][37] - 期待OKR自动解决员工惰性、信息衰减和部门墙属"懒政"行为,忽视团队基本素质 [40][41] - 创新力强的团队因自身能力而非OKR,工具仅提效作用,散漫团队不会因OKR变优秀 [47][48] OKR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 百人团队可能产生100-150个OKR,整理耗费巨大精力,对创业公司构成资源负担 [51][52] - 一线员工视OKR为负担,因信息不足难提有效目标,易流于形式 [53][54] - OKR自下而上特性需资源支持,未被采纳的OKR可能反映提案质量而非机制问题 [56][57] OKR的适用条件与价值 - OKR成功需团队已有信息透明基础,严重信息差或部门墙将导致实施困境 [62][63] - 工具本质是推动协作与文化的机制,管理者需明确痛点并持续优化流程 [61][63] - 总监层是战略解读关键,一般公司员工平均能力不足支撑独立OKR制定 [44][46]
2025,不做草台班子
搜狐财经· 2025-05-15 09:08
战略能力与正规军建设 - 战略能力是企业从草台班子蜕变为正规军的关键 缺乏战略能力会导致企业方向混乱、管理低效[7][8] - 正规军与草台班子的核心区别在于:战略靠模型而非点子、管理靠目标而非任务、目标靠组织而非许愿、决策靠数据而非直觉、考核靠规则而非表演[10][12][48][55][84][98] - 战略咨询的本质是帮助草台班子建立系统化思考框架 通过模型避免关键思考漏项[9][16] 战略制定方法论 - 5-3-1模型:用5年视角判断行业趋势 3年规划战略路径 1年执行关键目标[22][38] - PEST+I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行业5个维度系统分析宏观环境 例如判断5年后老年奶粉市场占比可能达60%[27][28][39] - 战略六变量模型:通过价值、稀缺、壁垒、资产、杠杆、飞轮六个维度构建竞争优势 例如通过专利或供应链建立壁垒[30][32][33][34][35][36][37] 目标管理与执行体系 - OKR系统:将目标(Objective)转化为可量化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 例如将"提高复购率"转化为"从30%提升至60%"[51][52] - 周会机制:以周为单位拆解年度目标 通过"目标刻钢板 计划写沙滩"的方式动态调整执行方案[65][66][72][73][74] - 组织能力建设:通过目标拆解、计划制定、执行跟踪三环节 将战略构想转化为可落地的业务动作[59][60][61][63] 数据驱动决策 - 决策需基于客观数据而非主观直觉 例如通过转化率、客单价等销售漏斗数据诊断业务问题[19][84][85] - 审核标准需尽量量化 将"感觉"转化为可执行的规则 例如视频审核需明确镜头切换频率、色彩饱和度等具体指标[89][92][93] - 周会核心是数据复盘 避免成为甩锅大会 各部门需用数据证明归因逻辑[86][88] 考核与激励机制 - 薪酬系统需与目标系统挂钩 明确告知员工"做什么能多拿钱" 避免印象管理[110][112][113] - 考核需建立强制分布规则(如2-7-1比例) 对冲目标偏差并保护管理者[120][121][123][124] - 年终奖分配需提前确定基数 通过客观绩效+主观评定结合确保公平性 例如4.0评级可获得超100%奖金[116][117][118] 企业成长路径 - 草台班子适合小规模运作 但难以支撑业务扩张 内耗会随规模指数级增长[137][138][139] - 正规化建设是规模化的必要成本 需接受有序的复杂性 例如建立流程、系统、规则等"钢筋混凝土"结构[140][142] - 企业成长是从简单走向有序复杂的过程 条条框框的约束是蜕变的必经阶段[143]
理想汽车早期是如何用好OKR的?
理想TOP2· 2025-04-26 20:59
理想汽车发展历程 - 2015年公司启动SEV造车项目投入数亿资金后因政策原因中止随后将剩余资源集中投入增程车项目理想ONE实现转型突破[2] - 2018年理想ONE项目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业务复杂度高(整车研发/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等9大模块)、跨公司千人团队协作困难、外部投资环境质疑赛道前景[3] 组织变革与OKR引入 - 组织形态从深井型转向网状协作结构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4] - 2018年底至2019年初CEO李想通过《这就是OKR》书籍推动OKR工具全面落地[7] - OKR实施分阶段推进:2018年7月首次制定OKR(同期产品发布)2019年3月全面推广4月系统上线7月全员培训9月支撑战略讨论2020年实现90%日报使用率及全员普及[10] OKR七大核心实践经验 1 **一把手工程** - CEO亲自制定企业级OKR每周六Review季度末复盘并公开个人OKR日报周报[12] 2 **在线系统支撑** - 2019年4月上线自研OKR系统研发团队不超过3人后续1人维护实现信息高效流转[13] 3 **三大基本功建设** - 目标设定:通过共创确定关键事务2018-2019年企业级OKR仅1个目标(业务)2020年增至2个(业务+组织)2021年不超过3个[15] - 高频回顾:聚焦责任人信心指数而非客观进度90%代码完成度可能仅代表50%实际进度[16] - 深度复盘:提前结构化准备会议充分讨论共识并保留分歧推动集体认知升级[17] 4 **日报周报体系** - 将日报周报作为mini OKR工具融入日常培养组织OKR思维习惯[18] 5 **CFR持续绩效管理** - 强调持续共创与LSA/OKR深度复盘关注人与组织成长优先于目标考核[20] 6 **彻底共创机制** - 通过共创明确How(KR)和What(O)理解Why避免执行偏差不采用简单投票决策[23] 7 **专职运营保障** - 组织战略部负责OKR系统迭代与运营以日活为效果指标推动工具常态化使用[24] OKR与战略管理闭环 - LBP工作法实现战略分析(LSA)→目标关键结果(OKR)→持续绩效管理(CFR)全链路闭环解决组织执行脱节问题[36] - 通过OKR+日报周报体系实现跨部门目标透明化无需会议即可同步中长期要事与关键进展[33] - 即使切换至PBC考核体系OKR方法论仍持续影响公司目标拆解与关键路径规划[33] 行业方法论洞见 - OKR本质是精确性工具可提升目标共识与行动力但无法解决战略或经营层面的根本问题[27] - 德鲁克目标管理与格鲁夫OKR实践均强调激发个体自驱力谷歌案例使其广为人知[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