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
搜索文档
看日本三大便利店的破局与新生 | 便利店的未来不一定在货架上
搜狐财经· 2025-11-05 03:15
真正的便利,从来不是"买到什么",而是需要时,有人、有光、有温度在那里。 作者:王宪裕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过去十年,便利店赛道的主旋律是快、深、广:谁铺得多、铺得快、供应链扎得深、商品丰富度高,谁就能在增量市场中领跑。 但如今,市场转入存量博弈,便利店的"战场"早已扩容:折扣店凭低价与极致供应链抢走民生必需品消费,量贩零食店用"堆头+零买+比价感"截胡年轻群 体与家庭囤货需求,社区团购、前置仓则直接切走家庭日常补给场景。 客流分散、消费者精打细算、获客成本飙升,便利店的核心价值正被全方位挑战,不管是品类、货架、机台、SKU?还是服务、信任与便利。 当国内同行陷入"比折扣、拼SKU"的内卷时,日本三大便利店给出了不同答案:7-ELEVEn用现萃茶切入女性与情绪场景;全家FamilyMart用"情绪+ ESG"重写降本增效;LAWSON把停车场变住宿,以"空间"突破门店边界。 它们的实践向我们表明:便利店的未来,不一定在货架上,而在对"人、节奏、场景"的深度理解中。不是谁的货多、折扣低,而是谁更懂人,谁能在生活 里无所不在、适时出现、提供安定与便利。 01 7-E ...
为什么便利店晚上顾客很少,但还要24小时营业?
新浪财经· 2025-11-05 02:13
24小时营业模式的经济逻辑 - 24小时营业可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摊薄固定成本,例如月租金5000元和水电费1500元,日均固定成本为216元,若24小时营业则日均成本可降至108元 [3] - 在日均毛利1000元的情况下,24小时营业可使日净利从784元提升至892元,实现利润增长 [3] - 成本降低虽不显著,但通过销量提升和间接成本减少,能切实推高利润 [4] 24小时营业的适用条件与挑战 - 地理位置是核心因素,人流量大的区域(如工厂区、写字楼周边)才适合24小时运营,非核心地段反会增加亏损风险 [5][7] - 人员安排存在挑战,夜班需额外人力且员工精力消耗大,长期难以维持,无人售货模式可缓解但尚未普及 [6] - 客流量稳定性决定盈利性,周一到周五的夜间加班群体(如工厂员工)能提供基础客源,但流量不足时成本优势消失 [7][9] 24小时营业的附加战略价值 - 夜间营业可提升品牌知名度,夜间消费需求(如计生用品、水、啤酒)易使店铺成为用户潜意识首选 [11] - 利于维护特定客户需求,培养稳定消费习惯,增强客户黏性 [12] - 夜间客流量低时段可用于商品整理、补货等运营维护,节约白天人工成本并提升效率 [14] 夜间核心客户群体分析 - 夜场工作人员(如娱乐场所员工)是夜间消费主力军,频繁购买水、烟等商品 [14] - 出租车司机、物流司机集中于娱乐场所或交通枢纽周边,对便利店需求稳定 [15] - 工厂加班人员(工作至深夜)是重要客群,消费以水、泡面等快消品为主 [16] 便利店成功运营的关键要素 - 店铺位置直接决定盈利能力,需选址于人流量大、多元客群覆盖的区域 [17] - 货品来源需优先与大型代理商建立长期合作,保障正品供应并可协商先货后款模式 [18] - 人员配置需平衡成本与运营需求,24小时营业通常需2名员工轮班,需合理规划排班 [18]
去过东南亚才明白:内卷或许能赢下某次战役,却摧毁了整个战场
创业家· 2025-11-04 18:05
内容来源:刘润公众号(runliu-pub) 什么是内卷? 五菱印尼的负责人曾说:90年代,中国摩托车大军杀入东南亚,用我们最熟悉的价格战,用三四年的时间,把摩托车的均价从700美金砍到200美金, 打得日本品牌节节败退。 但是,我们赢了吗?没有。 没利润就没售后,没售后就没品质,没品质就没口碑。 一辆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雨季里熄火,在印尼的山路上解体。消费者的抱怨,无人关心。 最后,我们亲手砸掉了"中国制造"的牌子。中国摩托车全线溃败。 我们用价格战打败了日本品牌,但最终输给了自己。 这就是很多老一辈企业家心里的"意难平",中国制造出海的一次"大败局"。 五菱刚到印尼时,政府官员问: 就是宁可自己饿死,也要先把对手卷死。 用掠夺性低价,自己卷自己,最后把市场烧成焦土。 本田在印尼已经待了40年了,你们打算待多久?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心。 那一刻,五菱决定,把 "长期主义" 刻在印尼的土地上。 每次周年庆都打出口号:"这是我们在印尼的第一年","第二年"……今年,是第七年。 所以, 别为了赢下战役,而烧掉了整个战场。 卷价格没有出路。 只有用产品品质赢得市场, 用长期主义赢得未来 ,"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才能赢得 ...
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顺顺尼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41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顺顺尼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注册资本5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厨具卫具及日用杂品批发;食品、酒、饮料及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日用杂 品销售;日用杂品制造;日用百货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 动)许可项目:食品销售;酒类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烟草制品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 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井开区心仪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04 08:45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井开区心仪便利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钟雪梅,注册资本2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食品销售,烟草制品零售,酒类经营,小餐饮、小食杂、食品小作坊经 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在许可有效期内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和许可 期限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预 包装)销售,日用百货销售,棋牌室服务,新鲜水果零售,新鲜蔬菜零售,化妆品零售,打字复印,办 公用品销售,文具用品零售,鲜肉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 动)。 ...
1美分难倒美国商家,美联储分歧再现,美债再遭警告
搜狐财经· 2025-11-03 00:13
一枚硬币引发的全美混乱,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剧,美债危机拉响警报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枚小小的1美分硬币,竟然能让全美的便利店、超市和加油站陷入瘫痪。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以"铸造1美分硬币成本高达3.7美分,每 年浪费8500万美元"为由,宣布停止生产这款流通了116年的硬币。 这一看似"省钱"的决策,却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瞬间引爆了零售业的混乱。 便利店巨头Kwik Trip率先宣布,因无法精准找零,只能将交易金额四舍五入到最近的5美分。 结果呢? 公司预计一年损失高达300万美元。 在纽约等地区, 法律明文规定商家必须按实际金额找零,店员们被迫自掏腰垫付差额,或者干脆"向下取整"自认亏损。 更讽刺的是,取代1美分的5美分硬币,铸造成本居 然要13.8美分,几乎是1美分的4倍。 一位零售业负责人苦笑:"这哪是省钱? 根本是拆东墙补西墙。 " 这场"无美分危机"暴露了政策仓促落地的后遗症。 美国财政部原以为硬币短缺至少要到2026年才会出现,但现实是,银行在5月停供1美分后,民间囤积的 硬币迅速消耗殆尽。 运钞公司近三分之一的终端停办了1美分存取业务,而感恩节和"黑五"购物季的临近,正让找零困境雪上加霜 ...
不做自营的淘宝便利店,将如何改变零售行业?
搜狐财经· 2025-11-02 10:45
d rea the wa ● 4-0 al pro The Marker ing @ 4 the state r and t the e it i 十年 @ in -- and . 400 - 2025年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去,如果日后回望这一年,即时零售会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在2025年淘宝闪购仓生态大会上,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在PPT中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25年社零规模预计突破50万亿元,其中线上销售约占1/3,而 即时零售规模不到1万亿,市场空间巨大。"社零"是社会零售总额的简称,每年由商务部发布,是反映社会消费力的最关键指标。 淘宝闪购4月30日上线以来,业务各项数据都获得飞速增长。 今年8月,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带动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3亿,对比今年4月增长了200%。 但是市场上还在等待淘宝闪购回答一个问题:淘宝闪购究竟为即时零售市场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淘宝便利店」这一新模式,可能是答案之一。该品牌以闪购仓的形态,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30分钟送达、商品种类丰富齐全的便利购物体验,品 类涵盖百货、零食、酒水、3C数码、母婴、美妆等 ...
五十年连续增长的秘诀:7-Eleven的用户洞察非常到位
创业家· 2025-10-31 18:16
7-Eleven的成功模式 - 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0家门店,并实现了连续50多年的持续增长 [3] - 其商业模式起源于1927年的美国南方制冰公司,通过观察顾客购买冰块时对牛奶、面包等日常用品的需求,逐步扩展商品品类,形成便利店雏形 [6][7] - 日本伊藤洋华堂于1973年引入7-Eleven后,并未简单复制美国模式,而是进行了深度本土化改造,由铃木敏文主导将其发展为全球便利店霸主 [4][10] 核心经营理念:深度用户洞察 - 公司在进入新市场前会进行深入调研,例如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时发现当地消费者偏好热食,从而推出现煮食品,填补了市场空白 [14][15] - 在日常运营中,公司发现消费者注重食品鲜度,因此推出“现烤直送”服务,与食品制造商合作在店铺附近建立面包工厂,使面包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 [18][19] - 公司基于对社会趋势的前瞻判断进行布局,例如在2000年推出Seven Meal送餐服务,瞄准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下外出就餐比例提升的机会,到2020年,其日本门店50岁以上客户占比从16%提升至37% [23][24][26] 超越商品销售的便利服务 - 公司于1987年在日本首创代收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的服务,解决了消费者缴费不便的痛点 [21] - 1990年,公司在门店广泛铺设ATM设备,突破了传统银行的营业时间限制 [22] - 这些服务创新体现了其“不止卖商品,更卖便利”的核心策略,将便利店打造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20][23] 日本企业的共同经营基因 - 多家日本优秀企业将顾客满意度视为首要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利润或竞争地位,例如花王公司的年度报告明确将此作为其独特性的基础 [27] - 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成功逆袭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深度拆解与尊重,龟甲万的全球化策略核心是不改变产品本质但改变顾客认知方式,FANCL则凭借“无添加”理念将健康需求置于首位 [27][29] - WORKMAN的成功关键在于彻底消除顾客的购买顾虑,其店铺数量超过1000家,比优衣库多约300家,部分店铺年销售额突破一亿日元 [29][46] 低增长环境下的经营逻辑 - 日本国民品牌在低增长期的破局核心在于全场景中让消费者“超预期”,通过“稳根基+小创新”持续积累增长势能,而非追求“颠覆性冒险” [36] - 7-Eleven的OFC区域督导深入加盟门店,基于实际销售数据提供选品、陈列、库存建议,实现总部与加盟商的共生关系 [38] - 神户物产业务超市的近一半商品为自有品牌,买手通过实地观察消费者行为(如菜市场老太太挑菜)确定产品配比,并通过制售一体化和全球供应链建立低成本优势 [38] 基于场景的产品与研发创新 - WORKMAN从B端转型C端的关键是深入工地、郊区等真实场景,发现并补上“耐穿又不贵的裤子”这一市场需求空白 [39] - 龟甲万每年收集10万份消费者反馈,根据不同场景研发不同盐度和发酵时长的酱油 [39] - 三得利首席威士忌调和师奥水精一每日品尝200多种原酒,依靠对酒体本身的判断而非实验室数据来创造独特风味,例如“响30年” [41][51] - FANCL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产品适配,例如为中国顾客将胶囊改为小颗粒,在日本则更细致地标注“无添加”以契合安全养生需求 [41]
去过东南亚才明白:内卷或许能赢下某次战役,却摧毁了整个战场
创业家· 2025-10-29 18:16
中国摩托车行业东南亚市场历史教训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企业以价格战进入东南亚市场,将摩托车均价从700美元大幅削减至200美元[3] -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消失,企业无法维持售后服务和产品品质,最终引发口碑崩塌[4] - 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包括雨季熄火和山路解体等严重故障[5] - 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在东南亚市场全线溃败,严重损害"中国制造"品牌形象[6] 日本企业长期主义经营理念 - 花王公司明确将顾客满意度作为首要目标,而非利润或竞争定位[11] - 三得利通过深度理解顾客需求实现市场逆袭,尤其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成功[11] - 龟甲万采用文化适应策略进行全球化扩张,不改变产品本质但改变顾客认知方式[13] - FANCL以"无添加"理念构建差异化优势,将顾客健康需求置于首位[13] - WORKMAN通过消除顾客购买顾虑获得市场成功,被称为"社畜救星"[15] 日本零售业精细化运营模式 - 7-11采用OFC区域督导模式,基于实际销售数据为加盟商提供选品、陈列和库存建议[22] - 神户物产业务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近50%,通过观察消费者行为确定产品配比[22] - 神户物产建立高效供应链体系,拥有25家食品加工工厂和超过350家全球合作工厂[25] - 龟甲万每年收集10万份消费者反馈,根据不同场景研发不同规格的酱油产品[23] - 花王维持高研发投入占比,通过技术矩阵运营将研发与市场需求直接挂钩[23] 日本制造业产品创新方法论 - 三得利威士忌调和师每天品尝200种原酒,通过感官判断而非实验室数据确保品质[24] - FANCL针对不同市场调整产品规格,日本市场强调"无添加",中国市场优化胶囊尺寸[24] - 7-11前CIO碓井诚提出数字化零售创新理念,获得中国多家互联网企业高层认可[25] - WORKMAN从B端转型C端的关键是不追逐潮流,而是深入工地郊区发现真实需求[23] - 龟甲万从17世纪的家庭作坊发展至今,产品线扩展至2000多种SKU[27] 日本企业低增长期生存策略 - 日本国民品牌通过"稳根基+小创新"模式在低增长期积累增长势能[21] - 企业采用"耕地逻辑"深入一线,观察顾客动线和真实需求[21] - 在全场景中创造"超预期"体验成为破局核心策略[21] - 三得利通过持续创新应对老龄化时代需求变化[30] - 企业注重现场主义,通过触摸产品质感而非依赖数据决策[23]